基本信息
书名:阅读改变人生-感动青少年的16部文学名著
定价:35.00元
作者:张振华著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6-01
ISBN:9787510403583
字数:180000
页码:24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
内容提要
这是一套有利于青少年成长阅读的书。
该书的特点是文学励志。所选取的文学作品曾经激励和感动过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永恒的经典。
编著者通过心灵呓语、口味经典、对话人物、启迪思索、经典链接、作者·作品六个板块引导读者进行有效的阅读。让读者在认识、熟悉这些世界文学名著的同时,还向读者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目录
1.《巴黎圣母院》雨果(法国)——黑暗中的爱之光
2.《茶花女》小仲马(法国)——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3.《红字》霍桑(美国)——走下灵魂的刑台
4.《包法利夫人》福楼拜——别让虚荣心毁了你
5.《悲惨世界》雨果(法国)——比天空更开阔的是人的心胸
6.《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俄罗斯)——用爱拯救生命与希望
7.《复活》列夫·托尔斯泰(俄国)——在爱中觉醒的灵魂
8.《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苏威格(奥地利)——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爱情
9.《安妮日记》奥托·弗兰克·安妮(德)——永不凋零的生命
10.《小王子》安东尼·德·圣埃克絮佩里(法国)——在纷繁的尘世给自己留下一个不老的童话
11.《夏洛的网》E.B.怀特(美国)——友谊、爱与生命同在
12.《白轮船》艾特玛托夫(吉尔吉斯斯坦)——红色童心
13.《盔甲骑士》罗伯特·费希尔(美国)——泪水也是一种力量
14.《情人》玛格丽特·杜拉斯(法国)——在岁月与死亡中永恒的爱情
15.《廊桥遗梦》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美国)——当爱情遭遇责任
16.《追风筝的人》胡賽尼(美国)——生命因忏悔而美丽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书评二:文字的力量,在静默中爆发的能量场 坦白说,最初我对这类“名著精选集”是抱有审慎态度的,总担心它会变成枯燥的导读或者浅尝辄止的摘录。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预设。它展现出一种令人惊叹的选材眼光——每一篇选择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宝石,即便独立存在,也足以闪耀出独特的光芒。这种选篇的功力,体现了编者对“青少年心智发展脉络”的深刻洞察。它没有回避人性的复杂与黑暗,反而勇敢地将那些关于选择、责任、与命运抗争的宏大主题,通过恰到好处的篇幅呈现出来。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被动接受,不如说是一场与文本的深度对话。我发现自己频繁地停下来,不是因为读不懂,而是因为想仔细品味某个词语的选择,或者某句对话的张力。作者(或编者)的叙事手法极其多样,有的篇章如同清晨的薄雾,轻柔却富有层次;有的则像夏日的雷暴,直接、有力、直击灵魂深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将“文学”的审美体验,与“人生教育”的实用价值完美地熔铸在一起,提供了一种高效且愉悦的心灵滋养方式。
评分书评四:节奏感强烈的精神探险,令人欲罢不能的阅读体验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堪称一气呵成,有一种让人放下就觉得亏欠的魔力。它的章节安排极其考究,总能在最关键的地方设置一个钩子,迫使你立刻翻到下一页。这种高超的叙事控制力,使得原本可能略显沉重的文学主题,变得异常引人入胜。我发现自己完全被带入了作者构建的情境之中,忘记了时间流逝。它成功地做到了用“故事性”来承载“思想性”,而不是用生硬的说教来稀释故事的趣味。书中对环境和氛围的描绘也十分出色,那种气候、那种气味,仿佛都通过文字渗透了出来。尤其是关于“勇气”的诠释,它没有将勇气描绘成无畏的冲锋,而是更侧重于在恐惧面前依然选择前行的那份内在力量。这种对人性的多维度挖掘,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读物。它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探险,每翻开一页,就意味着你将探索到一个新的内心领域,充满了发现的惊喜和战胜困难的成就感。
评分书评一:一部触动灵魂的青春启蒙之作 这本书以一种近乎温柔却又无比坚定的姿态,将我拉入了一个又一个光怪陆离又无比真实的文字世界。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更像是陪伴你成长的老朋友,在你迷茫时递过来一本泛黄的笔记本。我记得初次翻开时,那种扑面而来的情感冲击力,仿佛作者早就知道我内心深处的那些小小挣扎和对世界的好奇。书中的人物,每一个都鲜活得像是我的邻居,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成长阵痛,都让我找到了共鸣的出口。特别是对一些经典主题的探讨,比如友谊的脆弱与坚韧,初恋的懵懂与酸涩,以及面对权威时的反思,都处理得极其细腻到位。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张弛有度,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累赘。更难得的是,它没有简单地提供答案,而是抛出问题,引导我们自己去思考。那种在字里行间游走的思绪,让我觉得自己不再是那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而是一个主动探索意义的“旅人”。读完合上书的那一刻,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墨香和那些故事里人物的气息,让人久久不能平静。这绝不是一本可以速读的书,它需要你沉浸,需要你用心去感受那些细腻的笔触是如何慢慢雕刻你对世界的认知的。
评分书评五:对情感共振的极致捕捉,温柔而深刻的教育意义 这本书最让我动容的地方,在于它对人类最基本情感——爱、失落、希望——的捕捉,精准得令人心痛又温暖。它没有采用宏大的叙事,而是通过聚焦于个体命运的微小涟漪,折射出时代的洪流和人性的普遍规律。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遗憾”和“和解”这两个主题时的成熟度。它没有给出一个童话般的结局,而是展示了成长的必然代价,以及如何带着那些不完美继续前行。这种真实感,远比虚假的完美更能给予人力量。书中的语言,时而如溪流般潺潺,时而如利剑般锋利,这种语言风格的切换,完美地契合了青少年心境的波动性。它教会了我,感受痛苦不是软弱,而是通往理解更深层次世界的一把钥匙。它所带来的情感共振,是一种深层的、持久的滋养,它悄无声息地重塑了我对“何为良好人生”的初步认知。这不只是一本“读完就忘”的书,它会像一枚印章一样,在你的精神世界里留下清晰的痕迹。
评分书评三: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对“成长”的深度解构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收到了一份来自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成长说明书”。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个体与社会规范冲突时的那种微妙平衡。它没有鼓吹盲目的反叛,但同时也绝不教唆一味地顺从。它展示的是,真正的成熟,是理解了规则存在的意义,但依然保有质疑和选择的勇气。阅读时,我常常会代入书中人物的处境,思考如果是我,会做出怎样的抉择。这种强烈的代入感,是许多当代快餐文化读物所不具备的深度。其中几段关于“自我认知”的描写,简直是神来之笔,它们精准地捕捉到了青春期那种“我好像懂了,但又好像什么都没懂”的混沌状态。文字的雕琢达到了极高的水准,既有古典文学的韵味,又不失现代语言的活力。它不只是在讲故事,更是在搭建一个思维的脚手架,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逻辑。读罢,我感觉自己不仅是读完了一本书,更像是完成了一次小型的哲学思辨之旅,对“我是谁,我将去往何方”有了更清晰的轮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