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这样教孩子更——行动是*好的教育
定价:32.00元
作者:段兰华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1-01
ISBN:978751080762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教育要“动”起来,不能再照本宣科。积极设计教育情境,“活”化教育细节,建立主动、多维的“动”脑意识。只有动脑才能主动解决问题,不能轻视事前的思考和事后的反思。只有动脑,才会有创新。
——通州区马驹桥中心小学校长 张宝和
社会上很多有所作为的人,在回忆学龄生活时,往往对一些富于情感体验的活动或事件记忆犹新,而很少有人记起当年老师或家长讲过的道理。这就提示人们,新形势下的教育方法,要多些身教,少些说教,多给孩子一些心“动”的教育。
——丰台区实验小学校长 段兰华
行动教育的核心是一个“动”字。“动”是育人氛围,更是一种教育思路。通过多科联动、多育互动、多元推动,“时时行动育人、处处行动育人、事事行动育人、人人行动育人”,鬻教育于活动之中,让教育“活”起来,让生命“”起来。
——东城区和平里一小校长 彭藐
教育*终的目标不是把孩子教育成“听话”的好孩子,而是让孩子能够将在学校、家庭得到的知识内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提倡“行动教育”,给学生松绑,在家长、教师的科学下,让孩子自己实践、体验、反思、长大。
——大兴区团河小学校长 张桂明
内容提要
目录
篇 行动成就智慧
章 行动是有力的智慧
章 行动教育的原则
第三章 行动教育的核心原理
第四章 行动教育的方式
第五章“活”的教育与“动”的教育
第六章 行动教育的协同理论
第二篇 教师是学生的人格之师
章 教师言行是孩了的楷模
第二章 责任心是教师的行动准则
第三章 反思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
第四章 加强师德建设
第五章 课堂上老师怎么做
第六章 教方法比教知识更重要
第七章 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孩子
第八章 良好习惯的培养与固化
第九章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行动
第十章 帮助学生养成“动”的习惯
……
第三篇 家长的教育
第四篇 孩子的自我教育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开篇就给我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作者对于儿童成长的理解,完全跳脱了传统教育中那种“填鸭式”的灌输方法。他没有过多纠缠于枯燥的理论,而是直接切入到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至关重要的瞬间。我特别喜欢他描述的那个场景,关于一个孩子如何通过自己动手搭建一个简单的积木城堡来学习“结构力学”和“解决问题”的思维。那种观察细致入微,让人不禁反思自己过去在教育孩子时,是不是太过急于给他们标准答案,而忽略了让他们在“试错”中成长的宝贵机会。全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充满亲和力的,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与你推心置腹地交谈,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读完第一部分,我立刻开始审视自己家里的布置,思考如何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具探索性的环境,而不是一个被规定好的“学习角”。那种被激发出来的行动欲望,远比任何理论说教都来得更真实、更持久。这种引导孩子主动探索的教育理念,在我看来,是真正能为孩子未来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
评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成功地将个体教育与未来社会需求对接起来,它强调的“行动力”并非简单的体力活动,而是一种基于实践的、能动性的思维模式。作者对未来社会将如何运作进行了前瞻性的分析,指出那些只会机械重复劳动的人将被淘汰,而拥有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人将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教育的重心必须从知识的记忆转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我个人感受最深的是关于“项目式学习”的家庭实践部分,作者提供了一套非常灵活的框架,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一起策划一个小型家庭项目,比如一起设计和维护一个小型的垂直花园。整个过程涉及规划、分工、执行和评估,完整地模拟了一个真实的工作流程。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不仅给了我们理论上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张详尽的、可立即上手的“实操地图”,引导我们走出单纯的阅读和说教,真正把教育变成一场充满活力的家庭冒险。
评分这本书的深层魅力在于它对“内在驱动力”的挖掘和塑造。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论点的具体实践案例。作者没有空泛地谈论兴趣的重要性,而是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方法论,指导家长如何识别孩子看似“无聊”行为背后的真正兴趣点,并顺势引导。书中详细记录了一个孩子如何痴迷于收集各种废弃的螺丝钉,最终在家长的巧妙引导下,将这些“废品”转化为一个可以运转的小型机械装置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描述极其生动,充满了戏剧性和教育意义。它教会我们,教育的重点不在于“教什么”,而在于“如何让孩子想学”。很多时候,我们忙着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希望他们多才多艺,却忘记了,真正的才华往往是从那些不被外界看好的、纯粹的个人迷恋中萌芽出来的。这本书让我对“好成绩”的定义进行了重构,不再把分数作为唯一的标尺,而是更看重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持久的求知欲。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巧妙,它不像一般的教育类书籍那样章节分明,而是通过一系列小故事和作者本人的反思穿插进行,读起来丝毫没有疲倦感。特别是关于“失败教育”的那几章,简直是为我这样对孩子成绩过于敏感的家长敲响了警钟。作者直言不讳地指出,过度保护孩子免于犯错,实际上剥夺了他们建立“心理韧性”的机会。他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孩子因为害怕弄坏玩具而不敢拆解研究,最终错失了理解内部构造的绝佳时机。这种对“小挫折”的珍视,与社会普遍推崇的“速成”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一个高处俯瞰自己和孩子的互动模式,许多过去不理解的冲突点,现在都清晰可见了。它鼓励我们退后一步,允许孩子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搞砸”,因为每一次“搞砸”都是一次深刻的学习和修正。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极具感染力的,它不堆砌复杂的教育术语,而是大量使用生活化的比喻和精确的场景描绘,使得理论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环境创设”的独到见解。他认为,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应该成为孩子探索的素材库,而不是一个冰冷的展示厅。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将厨房的香料、花园里的泥土,甚至旧报纸,转化为激发孩子感官和想象力的工具。这不仅仅是关于“早教玩具”的选择,更是关于家长心态的转变——从“管理者”转变为“资源提供者”。这种转变是潜移默化的,但效果却是显著的。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教育成本不在于你购买了多少昂贵的教具,而在于你愿意投入多少心思去观察和转化生活中的平凡事物。这种务实且富有创意的教育观,对于那些希望在日常生活中实践高质量教育的父母来说,是极大的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