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这样教孩子有效
定价:28.00元
作者:(日) 杉山美奈子著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15500102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00kg
编辑推荐
孩子不闹别扭了,原来这也有诀窍
沟通专家教你33个融洽亲子的神奇技巧
知心姐姐卢勤全力推荐,日本五星级推荐!
日本沟通专家、交流学教授全面总结与孩子谈话的技巧,让父母轻松育儿,让孩子快乐成长
内容提要
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父母不会说。话说对了,孩子就会了,父母也就轻松了。
当父母的人都深有体会,孩子不听话是*令人头疼的,说重了怕伤害孩子,说轻了不管用。专业研究沟通技巧的日本专家杉山美奈子以亲身育儿经验为基础,教给烦恼的父母们如何说“对”话,本书以实例为主,囊括了父母育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各种情况,如与婴儿交流,赞美孩子,斥责孩子,拒绝孩子,孩子打架、争宠、找麻烦、撒谎等等,帮助父母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切身体会孩子的感受,再加上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为亲子交流扫除障碍,使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而且本书不仅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还站在父母的立场为身心俱疲的父母提供缓解心理压力的理念与技巧,同时还配有精美的漫画式彩图,给阅读平添了许多趣味。
目录
Chapter
与孩子说话的技巧
视线的力量
看着孩子的眼睛,传递妈爱!
婴儿的理解力
就算在婴儿面前,也要注意自己所说的话!
声音表情的运用
用声音与表情传达对孩子的用心!
将心情化为语言
感觉与语言联结,就是沟通的开始!
享受念故事书的乐趣
随兴适时地念故事书,妈妈何必有压力!
妈妈专栏1 “发出好声音”讲座
Chapter
赞美与斥责
好的赞美
赞美让孩子学得更快、更好!
赞美的禁忌
不理解孩子就随口赞美,不如不要说!
提醒与斥责
斥责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不可以”!
斥责的重点
谨记斥责的要点,让你的斥责不白费!
斥责的禁忌
避免唠叨,用“说明状况”来代替斥责!
妈妈专栏2 “遣词用句”讲座
Chapter
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不可以”的用法
你可以不用说“不可以”!
伤孩子心的话
让孩子伤心,绝不是亲子沟通的本意!
孩子帮倒忙
不过度在意孩子的失败,才能让孩子勇于尝试!
不小心大骂孩子
别紧张!没有母亲能不骂孩子的!
对孩子坦白
对待孩子,诚实仍然是上策!
好的不学,学坏的
孩子都有喜欢模仿的过渡时期,不需太过担心!
妈妈专栏3 妈妈也要放松!放松!
Chapter
孩子找我麻烦!
孩子们吵架了!
吵架是学习沟通的必经过程!
糟糕!孩子们打架了!
保持冷静与公平,才能平抚打架的双方!
争宠的孩子!
让孩子降低竞争意识,就不会互相争宠!
想要独占妈妈
让孩子永远感到自己备受宠爱!
孩子焦虑又烦躁!
妈妈先冷静,孩子自然不会闹别扭!
妈妈专栏4挥别压力!妈妈必学的沟通技巧!
Chapter
说对了就开心!
教孩子打招呼
与其强迫孩子跟别人打招呼,不如从自己做起!
“谢谢”与“对不起”
随时要说“谢谢”,但别把“对不起”当作解决问题的手段!
聆听孩子的话
不否定孩子,先听听孩子的理由!
培养孩子的感受力
把自己的感觉传达给孩子,让孩子能感受他人的心!
带孩子去朋友家玩
参加妈妈间的聚会,不需刻意或委屈自己!
天呀!孩子撒谎了!
孩子撒谎,是对大人行为模式的反应!
不要敷衍孩子
敷衍孩子,只会降低孩子的沟通能力!
妈妈专栏5利用“节庆活动”与孩子互动
作者介绍
杉山美奈子,1963年出生于日本山梨县。目前在短期大学、专门学校等校园授课,经常发表以“追求时尚语言和时尚心情”为主题的小品文。著有《言语美人的小小技巧》、《讨人喜欢的言谈训练课》等书。
田村记久惠,1973年出生于日本东京。从日本大学艺术学系戏剧专业毕业后,曾担任过编辑,目前为自由插画家。很喜欢各种日式物品,著有插图小品文《愉悦的双语育儿术,丈夫是外国人?!小孩是未来人!》。
文摘
序言
这部作品,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扇通往全新教育理念的窗户。它没有那些故作高深的理论堆砌,而是像一位经验老到的邻家阿姨,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娓娓道来那些我们为人父母者常常在迷雾中徘徊的困惑。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看见孩子内在的火花”的论述,那种强调个体差异,拒绝用统一模具去塑造每一个灵魂的理念,一下子击中了我内心深处对教育的期盼。它不是空泛地喊“因材施教”的口号,而是给出了具体的操作路径,比如如何通过日常的观察记录,捕捉到孩子在特定情境下表现出的强烈兴趣点,并将此转化为学习的驱动力。这种细腻的观察视角,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对孩子那些“不务正业”的好奇心的粗暴打压。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像是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那个关于“别人家的孩子”的标准,终于可以被放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轻松、更接纳的姿态,去享受与孩子一同探索世界的旅程。这种由内而外的转变,是任何理论书籍都难以给予的,它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启迪,让人对“教育”二字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与热爱。
评分这部作品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去魅”与“赋能”的完美结合。它毫不留情地揭示了传统教育模式中那些不合时宜、甚至有害的部分,这让人感到一种久违的清醒。但它的高明之处在于,揭露问题之后,立即提供了一套充满建设性的替代方案。这些方案不是遥不可及的乌托邦,而是可以从明天早上餐桌边的对话开始实践的微小改变。书中对于如何“提问”而非“告知”的探讨,简直是醍醐灌顶。我过去习惯于用陈述句来指挥孩子,而这本书教会了我,一个精心设计的开放式问题,能够激活孩子更深层次的思考回路。它把教育的主动权,重新巧妙地交还给了孩子,而家长则退居二线,成为一个富有智慧的“环境设计师”。这种角色的转变,不仅减轻了我的焦虑,更让我重新体会到了作为引导者的乐趣。
评分老实讲,我一开始对这类“教育指南”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它们要么是贩卖焦虑,要么就是空洞的说教。但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叙事结构非常灵活,像是走在一条蜿蜒的小径上,每转一个弯,都会发现一片新的风景。作者处理问题的方式非常务实,她似乎深谙现代家庭的种种不易——时间碎片化、信息爆炸带来的选择困难。书中没有要求父母成为全能的超人,反而鼓励我们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并教会我们如何构建一个“支持系统”。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情绪的共振与引导”那一章,它不是教你如何“控制”孩子的情绪,而是如何先稳定自己的情绪,如同水滴入海,最终平息波澜。这种强调家长自我成长的叙事,是很多同类书籍忽略的关键环节。它让我意识到,教育的战场,首先是在我们自己的内心。这种内省的引导,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育儿技巧”的范畴,更像是一部自我成长的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有一种独特的、近乎诗意的冷静。它不像某些畅销书那样,用大标题和粗体字来强行抓住读者的眼球,而是采用了一种更内敛、更具穿透力的笔触。它不迎合读者的期待,甚至有时会提出一些反常识的观点,但这些观点背后都有扎实的观察作为支撑。比如,它探讨了“延迟满足”的真正含义,指出真正的延迟满足并非一味地拒绝,而是在适当的时机给予恰当的引导,让孩子明白价值的累积过程。这种对概念的重新定义,如同拨开了历史的迷雾,让我对一些习以为常的教育词汇产生了全新的认识。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的句子,甚至会拿出一本笔记本,记录下自己因为某个观点而产生的联想和顿悟。这种需要主动思考和消化的阅读体验,恰恰是检验一本好书的标准。
评分从排版和整体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也展现了出版方极高的水准。装帧设计非常典雅,用纸的质感也让人爱不释手,这让阅读本身变成了一种享受,而非一项任务。内容上,它没有陷入那种零碎的“技巧集合”的窠臼,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自洽的教育哲学体系。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梳理这些理念时,投入了巨大的心力,它不像是一本匆忙赶工的出版物,更像是一份沉淀了多年心血的“教育遗产”。特别是关于“失败的价值”那一块,它用极富感染力的案例说明,保护欲过强的父母,实际上剥夺了孩子从挫折中学习的宝贵机会。这种深刻的洞察,让我开始审视自己是否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孩子成长的“阻力者”。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常读常新的书,它的价值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显现出新的光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