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你的6岁孩子
定价:25元
作者:路易丝·埃姆斯,弗兰西斯·伊尔克
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539045900
字数:100000
页码:18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1)耶鲁大学40年研究成果,美国格塞尔人类发展中心根据上千位孩子真实成长跟踪总结的早教百科 (2) 兰登书屋30年当家好书,全球阶梯教养,两代父母,3亿家长的信赖选择 (3) 中国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胡萍、小巫、安燕玲、海文颖倾情作序推荐! (4) 内容全面,从日常生活到教养难题,关于孩子每年的一切,都在书中可以找到!
内容提要
本书从以下方面介绍关于6岁孩子的一切:
(1) 介绍孩子6岁时身心发展特质和成长规律
(2) 怎样在孩子6岁时引导人际关系能力的发展
(3) 介绍6岁孩子的日常作息习惯
(4) 为父母讲解6岁孩子的管教方式
目录
作者介绍
路易丝·`埃姆斯(1908-1996),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人类发展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她毕业于耶鲁大学,毕生致力于儿童发展、儿童养育实践研究,其教育理念影响了两代美国年轻父母。
弗兰西斯·伊尔克(1902—1981),美国儿童行为学博士,与路易斯埃姆斯合著的作品很多书都成为畅销书。
文摘
序言
我要郑重地向所有的家长们推荐这本书,看看它是用怎
样的关怀,向想要了解孩子的人讲述孩子,又是用怎样朴实贴切的招数在帮助它的读者。
——李跃儿 中国儿童教育专家,
中国芭学园创始人。
这是一套研究1-14岁孩子发展规律的书,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父母,都希望在了解孩子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来帮助孩子成长,都希望孩子具备善良、有责任感和自律等的人格品格,由此,这套书能够帮助到中国的父母们。
——胡萍 中国儿童性教育的先驱,《成长与性》等书的作者。
儿童成长是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需求和特点,这套书详细解释了
各年龄段孩子的成长规律、行为特征和心理需求,让父母们有案可寻,不至于摸不着头脑。
——小巫 儿童教育专家,被国外媒体誉为“中国的斯波克博士”。
相比较个人发展和心理认知的专业书籍的晦涩,《你的N岁孩子》系列更加生动,语言容易理解。在这里,你一定会找到自己家里的那个宝贝,也能更加走进他们的内心。
——兰海 上濒教育机构创始人,中央电视台《成长在线》特邀专家。
5岁,安宁祥和的年龄段。做父母的要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每一个阶段,无论眼泪、无论欢笑都真实地刻录在记忆中。我喜欢这张“地图”,它帮助你看到“5岁”这个目的地大致的样子,从而让你和孩子一起在这趟旅行当中少一些焦虑,多一份从容。
——安燕玲《怎样说孩子才会听》的中文译者。
看到五岁孩子的特点,对照龙儿的生长,我不禁哑然失笑。他五岁时显得颇有能力处理身边的事物,但有时候我会惊讶地发现当他不得不面对陌生的或者棘手的局面时,他所需要的帮助比我预想地多很多。当时以为他在耍赖,看了这本书,心中多了份释然,原来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这样,他正在尝试和自己之外的世界进行对接。
——海文颖 浩途家庭俱乐部创始人,《我要做个好妈妈》的作者。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吸引人,那种柔和的色调和恰到好处的插图,一下子就让人感觉很亲切,仿佛能感受到育儿路上的点点滴滴。我是在一个朋友强烈推荐下接触到这本书的,她当时的状态和我现在差不多,面对一个正处在“黄金发展期”的孩子,充满了兴奋与困惑。拿到书后,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特别是目录部分,那些章节标题的设置,巧妙地抓住了家长们最关心的痛点,比如“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情绪风暴”、“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不听话’”等等。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复杂的儿童心理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的互动场景中去。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具体情境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细腻的观察力,仿佛作者就坐在我身边,亲眼目睹了我家孩子做过的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不再是单纯地在“读”一本书,而是在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反思和对话,思考自己过去的一些处理方式是否真的有效,哪些地方需要立刻调整。这种阅读体验是深刻且令人鼓舞的,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方法,更是一种坚定的信心和清晰的指引,让我对接下来的育儿挑战充满了期待而非恐惧。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纸张质量也值得一提,这对于需要反复翻阅的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拿在手里很舒服,而且在光线下阅读时也不会有刺眼的反光,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更赞的是,许多关键的概念和总结性的语句,都被用不同的字体或者小方框突出显示出来,即使在忙碌中快速浏览,也能迅速捕捉到核心要点。我最近正在努力实践书中关于“高质量陪伴”的理念,它不再是简单地坐在孩子身边玩手机或者看电视,而是强调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孩子正在做的事情中去,哪怕只是十分钟。这种“深度在场”的练习,彻底改变了我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质量。过去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不少,但心是分离的;现在时间可能更少,但每一次连接都变得更加有意义和深刻。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是通过这本书提供的具体、可执行的步骤引导出来的,非常实在。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那就是“释然”。它提供了一种非常健康、成熟的育儿观,那就是接受不完美,无论是孩子的不完美还是父母的不完美。在探讨“好奇心与探索欲”的章节,作者非常睿智地提醒家长,不要因为担心物品损坏或弄脏而过度干预孩子的探索行为。这让我回忆起上周我差点因为孩子把颜料洒在地毯上而大发雷霆的场景,当时我及时忍住了,但内心充满愧疚。读到那一段,我仿佛得到了一个迟来的、温暖的肯定。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教我们如何“教导”孩子,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们如何“理解”孩子那个快速发展的、充满未知和矛盾的内心世界。它让我明白,养育一个六岁的孩子,不是一场必须赢的比赛,而是一段需要我们全身心投入去欣赏和陪伴的美丽旅程。这本书,是我近期阅读过的所有育儿读物中,最能让人卸下重担、充满力量的那一本。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市面上林林总总的育儿书籍是持怀疑态度的,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理想化,要么就是简单地重复一些老生常谈的道理。然而,这本让我彻底改变了看法。它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逻辑层次分明,从基础的生理发展规律,过渡到复杂的情感社交技能,最后落脚于家庭氛围的营造,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我特别关注了关于“规则建立”的那一部分。很多家长在执行规则时容易陷入“今天松明天紧”的怪圈,而这本书精准地指出了背后的心理动因——家长自身的疲惫和情绪波动。它没有指责家长,而是教我们如何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开关”,只有我们自己稳定了,孩子才能感受到那个安全稳定的界限。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对提升我个人的情商和沟通技巧都有潜移默化的帮助,因为它本质上是一本关于如何进行有效人际互动的指南,只是目标群体是我们的孩子。每当我感到力不从心时,翻开任何一页,总能找到一句恰到好处的提醒,如同黑暗中的一盏小灯。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有一种独特的魔力,它不像很多育儿书那样堆砌术语,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和蔼可亲的长辈在娓娓道来,语气里充满了理解和包容。尤其是在讨论“独立性培养”的章节,作者提出的那些小练习和小建议,操作性极强,完全不需要复杂的工具或昂贵的课程。我试着用了书里提到的一种“给予有限选择权”的技巧来处理孩子早上穿衣的磨蹭问题,效果立竿见影,孩子不仅自己快速地完成了任务,脸上还洋溢着一种“我做主了”的成就感。这种细节上的打磨,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指导手册。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失败”的定义非常开阔。她强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的挫折和犯下的错误,并非是需要被立刻纠正的“问题”,而是他们学习和建立韧性的绝佳机会。这种积极的视角转变,极大地缓解了我内心深处那种“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感,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在孩子跌倒时,不是急着把他拉起来,而是蹲下来,陪他一起看看地上的泥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