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陪伴是更好的教養
定價:39.90元
作者:羅靜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12225796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可信度高――羅靜,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創立三維平衡早教理論,擁有紮實的理論基礎,並在多年的早教工作中積纍瞭豐富的實踐經驗。其在愛奇藝網站上創辦的首檔科學育兒網絡脫口秀《靜觀育兒》點擊量過百萬。★實用性強――《陪伴是更好的教養》是作者與韆萬父母的互動中,答疑解惑思考而産生的育兒心經。書中以實際情景為切入點,通過科學的心理分析,以通俗易懂、聊天談心的態度和語氣,解決年輕父母們的睏惑。★內容豐富――《陪伴是更好的教養》抓住中國父母們在育兒問題過程中正麵臨的主要睏惑,分彆從夫妻關係、育兒原則、育兒誤區、育兒技巧、親子陪伴、孩子習慣養成、孩子入園、親子遊戲、三維平衡測試等角度入手,破解育兒過程中麵臨的各種難題。
內容提要
目錄
**章
夫妻溝通是育兒的必修課
01 育兒理念不一緻,根源多半在夫妻關係上2
02 用育兒方法改善夫妻關係6
03 夫妻溝通中的四大雷區10
04 婚姻是我們自己的事兒,彆拿孩子做擋箭牌15
05 很容易毀掉婚姻的三個陷阱20
第二章
說一韆遍不如做一遍
01 真的是“窮養男孩、富養女孩”嗎25
02 若想孩子成功,父母必先做到這些28
03 父母管住自己的嘴,真的很重要33
04 彆讓小寶“催熟”大寶38
05 彆給孩子的某些行為貼道德標簽43
第三章
幾個常見的育兒誤區
01 孩子不離身,是你需要還是孩子需要48
02 父母谘詢的問題,有的本身就是一個問題52
03 如何麵對孩子性教育上的尷尬問題56
04 如果孩子有傷害自己的行為,父母該怎麼辦59
05 遇到這些情況,你會不會乾涉孩子63
第四章
親子間秘密,父母知道多少
01 愛,不是教,是影響68
02 今天我們這樣做母親72
03 孩子爸,你很重要75
04 破壞孩子安全感的話韆萬彆說81
05 親子間的秘密,父母不應一知半解85
第五章
陪伴是更好的教養
01 孩子打人問題的全齡解決方案91
02 不慌不忙,這樣給孩子做死亡教育97
03 低聲教育,你能做到的101
04 孩子情緒爆發前,試試這招104
05 奬罰孩子,請父母謹記四點108
第六章
好習慣早養成
01 做好四件事,養成孩子好習慣114
02 0~6歲孩子規則建立完全指南118
03 自控力好,更易成功123
04 孩子亂發脾氣的父母須知127
05 不慌不忙,這樣管理“磨蹭”小孩132
第七章
讓孩子在分離中學會獨立
01 孩子入園準備,你真的做好瞭嗎138
02 寶寶入園,*讓媽媽焦慮的五個問題142
03 孩子入園,父母需做好七大心理準備147
04 接送孩子上幼兒園,該聊的和不該聊的154
05 與入園孩子必談的四個安全問題158
第八章
讀懂小小孩兒
01 母乳喂養容易被忽視的心理意義162
02 解讀孩子哭聲背後的五種心理錶情169
03 走齣六大睡眠誤區,讓寶寶睡個安穩覺174
04 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無小事179
05 這些危險品影響孩子身心發育185
第九章
在傢也能做的三維平衡測試
01 0~1歲寶寶生長發育居傢自助小測試192
02 1~2歲寶寶生長發育居傢自助小測試196
03 2~3歲寶寶生長發育居傢自助小測試200
04 3~4歲寶寶生長發育居傢自助小測試204
第十章
親子遊戲,共度美好時光
01 0~3個月小寶寶的十個室內遊戲209
02 3~18個月寶寶遊戲推薦214
03 通過孩子看親子遊戲怎麼做220
04 五個遊戲,養成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225
05 父母必須知道的想象力培養親子遊戲229
作者介紹
羅靜,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兒童發展心理學博士、博士後,中國心理學會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優生優育協會理事。積木寶貝國際早教副總裁兼首席教育官,《積木寶貝闖世界》特邀專傢,首檔科學育兒脫口秀《靜觀育兒》主講人,天津衛視、山西電視颱少兒頻道特邀嘉賓,《北京晨報》、《我和寶貝》雜誌、《營養與優生》雜誌專欄作者。
文摘
序言
閱讀體驗上,這本書的排版和章節劃分都非常人性化。它不是那種一頁接一頁無休止的文字堆砌,而是恰到好處地穿插瞭一些思考性的留白和精煉的金句總結。這對於忙碌的現代父母來說非常友好,即使隻有碎片化的時間,也能快速抓住重點。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高敏感孩子”這一話題時的細緻入微。我的女兒就屬於對外界刺激反應比較強烈的類型,過去我總以為她是“嬌氣”,需要被“磨煉”。但書中詳細分析瞭高敏感兒童的神經係統特徵,讓我第一次從科學和理解的角度接納瞭她的特質。作者建議的應對策略,比如創造“感官安全區”、提前告知變化等,都非常具體可行。我嘗試著在帶她去人多擁擠的商場前,先和她預演一下場景,並給她一個“退場信號”,這種預先的心理建設,大大降低瞭她當場崩潰的幾率。這讓我深刻體會到,“因材施教”在傢庭教育中是多麼重要。我們不能用一套標準模具去套所有孩子,而是要深入瞭解他們的“內在操作係統”,然後用最適閤他們的方式去引導,去愛護。這本書無疑提供瞭理解不同“操作係統”的說明書。
評分這本新書的問世,簡直像是及時雨,正中我這個在教育孩子路上摸索的傢長的下懷。我一直覺得,我們現在的教育體係裏,很多時候都太關注“分數”和“技能”的培養,卻忽略瞭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和感受。這本書的作者顯然有非常深刻的洞察力,她沒有一味地販賣焦慮,而是提供瞭一種非常溫暖、非常人性化的視角來看待親子關係。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提到如何識彆孩子情緒背後的真正含義,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的“不聽話”或者“發脾氣”。比如,當孩子因為一點小事就大哭大鬧時,我們常常會直接斥責,要求他們“懂事點”。但這本書引導我們去思考,這種爆發是不是孩子在用他有限的語言能力在錶達“我感到無助”、“我需要你的關注”的信號。我試著運用書裏提到的“積極傾聽”技巧,在孩子情緒爆發時,先不急著給建議,而是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用平靜的語氣描述我觀察到的他的感受:“你看起來非常生氣,是不是因為積木搭不起來讓你很沮喪?” 效果立竿見影,孩子的情緒似乎一下子就找到瞭一個齣口,願意和我交流他真正卡在哪裏瞭。這種從“管理”孩子轉嚮“理解”孩子的思維轉變,對我來說是顛覆性的。它讓我意識到,教育的本質,可能不是塑造一個完美的聽話的“成品”,而是陪伴一個真實成長的“過程”。整本書的文筆非常細膩流暢,讀起來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感,更像是與一位經驗豐富、充滿智慧的朋友在進行一場深入的對話。
評分說實話,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有點擔心內容會過於理論化,畢竟現在市麵上的育兒書,很多都是從心理學角度齣發,讀起來晦澀難懂,更像是給專業人士看的參考手冊。但這本書的強大之處在於,它把那些復雜的教育理念,通過非常生活化的場景和案例展現瞭齣來,讓人讀起來絲毫沒有負擔。比如,書中對於“界限設定”那一章的闡述,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清晰。我過去常常在“嚴厲”和“溺愛”之間搖擺不定,擔心自己一鬆手孩子就野瞭,一收緊又怕扼殺瞭他獨立思考的能力。作者沒有給我們一個“非黑即白”的答案,而是強調瞭“有溫度的堅持”。她舉瞭一個關於睡前閱讀的例子,孩子總是想再看一個故事,我通常會心軟妥協,結果就是全傢都精疲力盡。書裏建議的做法是,事先約定好次數,然後堅定地執行,但執行的語氣卻是充滿愛意的,比如“我知道你還想看,但是我們今天要遵守約定,明天我們再繼續這個精彩的故事,好嗎?” 這種“溫和而堅定”的力量,在我嘗試後的第二天就顯現瞭。孩子雖然有些許不情願,但接受瞭規則,並且第二天錶現得更閤作。這種實操性極強的指導,讓我感覺自己手裏的工具箱一下子豐富瞭起來,不再是拿著一把鈍刀亂砍。它教會我,真正的權威不是靠吼叫建立起來的,而是靠前後一緻的行動和真誠的共情來贏取的。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深層次的衝擊,在於它對“愛與自主權”之間平衡的探討。過去我總覺得“為你好”就是最好的愛,所以常常替孩子做決定,從穿什麼衣服到學什麼特長,都希望提前規劃好一條“最優路徑”。但這本書像一位溫和的哲人,提醒我:真正的愛,是給予他們試錯的空間和選擇的權利,哪怕這個選擇看起來不那麼“高效”或“完美”。書中關於“放手”的論述,讓我這個控製欲較強的傢長感到震撼。它並不是鼓勵完全放任自流,而是在確保安全和原則的大框架下,將決策權逐漸下放給孩子。例如,關於周末的活動安排,以前是我說瞭算,現在我嘗試著給孩子提供兩到三個選項,讓他自己拍闆。剛開始他顯得很茫然,不知道如何選擇,這恰恰說明他缺乏鍛煉決策能力的土壤。當我們鼓勵他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時,即使結果不如預期,我們也會一起分析原因,而不是簡單地批評。這種“賦權”的過程,慢是慢瞭點,但孩子臉上的那種“我能掌控自己生活”的自信,是我用任何昂貴的興趣班都換不來的。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教育手冊,不如說是一份關於如何培養獨立、有力量的個體的心靈藍圖。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是關於“自我成長”和“父母角色”的重新定義。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如何改造孩子”上,卻忽略瞭我們自身情緒的管理和成長。作者敏銳地指齣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環境的塑造者。如果父母自己長期處於焦慮、內耗的狀態,那麼孩子接收到的“養分”自然也是帶著雜質的。書中有一段話讓我反復咀嚼:“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要問自己,你現在是什麼樣的人?” 這句話像一記當頭棒喝。我開始反思自己麵對工作壓力時的處理方式,是否也無意中示範瞭“逃避”或“暴躁”。書中提供的那些自我覺察練習,比如“每日情緒復盤”,雖然簡單,但執行起來非常考驗毅力。它要求我們像觀察自然現象一樣去觀察自己的情緒波動,而不是被情緒牽著鼻子走。這不僅改善瞭我和孩子的互動模式,也意外地讓我個人的心理狀態得到瞭極大的鬆弛。與其說這是一本育兒書,不如說它是一本“如何成為一個更穩定、更平和的成年人”的指南。它讓我明白瞭,養育孩子,其實是一場持續的自我修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