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父母改变1%,孩子改变100%
定价:29.80元
作者:叶艳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0-12-01
ISBN:97875057282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40kg
编辑推荐
作为一本育儿书,《父母改变1%,孩子改变100%》提出了一个独特的育儿观点,父母改变1%,孩子改变100%。这种全新的角度正好迎合父母简单育儿、美好育儿的心理。全书重点介绍了0~3岁阶段宝宝的一系列早教问题,内容涉及爱的方式、兴趣培养、认知能力培养、语言能力培养、活动能力培养、社会能力培养、习惯培养、性格培养、疾病护理、饮食营养等九个方面,简洁实用地阐述如何对0~3岁宝宝进行早期教育。本书将与年轻父母们一起探讨什么是有效的爱,同时需要告诉父母的是——“父母善用改变的教养力,能够让孩子建立一生受用的能力”。在育儿、教子的过程中,父母只要改变其中一个环节,孩子就会改变,这种有效的爱可以吸引来更多有效的爱,早教也是如此。
不打不骂正面教养的亲子秘诀
父母改变一小步 孩子成长一大步
开发孩子潜质 提升好父母经验值
停下你的脚步,多陪陪孩子
我们需要的东西有很多可以等待,但孩子的生长不能等
现在,他的骨骼正在生长
现在,他的血液正在制造
现在,他的心智正在发展
对他,我们不能说明天,他的名字叫今天
内容提要
《父母改变1%,孩子改变100%》是一本通俗易懂,简单实用的育儿百科全书。全书提出一个全新的观点:父母改变1%,孩子改变100%。在育儿、教子的过程中,父母只要改变其中一个环节,孩子就会改变,这如同烹制一道菜,只要改变其中的一道工序,这道菜立刻就会变得与众不同,色香味俱全。
在育儿、教子过程中,孩子身上体现各种各样的生长问题,这包括生理上的、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这些都将内含于我们的新观点之中,相对于一件具体的事,比如说孩子的自闭症问题,父母只要抓住孩子自闭的关键点,加以引导,那么整个事情就会发生质的变化,给孩子带来100%的改变。这就是说,孩子的生长(身体)、成长(精神、心理、性格)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问题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不想让这些问题影响其一生,父母需要改变自己,改变育儿、教子的环节,抓住问题的关键,并加以对症,给孩子带来100%的改变。
关键点的力量:孩子的生长(身体)、成长(精神、心理、性格)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问题都是可以有效避免的,如果不想让这些问题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就需要改变自己,改变育儿、教子的环节,抓住问题的关键,并且对症,给孩子带来100%的改变。
爱的力量:“爱”是早期教育中基本的成分,温暖的情感是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书更理性地告诉父母如何更有效地爱孩子。
简单的力量:没有太多繁琐的形式,没有太多巧立名目的原则,而是用一种简单的力量,启发父母:只需做出一点点改变,孩子就会成长.大步。
美好的力量:时时彰显用美好的力量育儿这一全新的理念。美好的力量,即坚韧的、勇敢的、坚定的、快乐的,一切可以给孩子带来美好回忆的力量都是美好的力量。
目录
序言:早教原来很easy!
部分
1%有效的爱能滋养100%的聪明宝宝
爱的力量可以改变宝宝的一生
父母的爱到底会给宝宝带来怎样的质变
什么是1%的爱,什么是有效的爱
宝宝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
让爱意传播的四大步骤
爱也有办法:用1%的改变换来100%的爱
父母关心的如何爱宝宝的问题答疑
第二部分
兴趣是宝宝成才的探照灯
为什么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宝宝的命运
培养宝宝兴趣的三大步骤
怎样用1%的改变发现宝宝的兴趣点
怎样引导宝宝的兴趣——游戏引导
好的引导方式是情景引导
1%的赞赏能换来100%的兴趣
怎样巩固宝宝的兴趣——重复刺激
放大原则:1%的兴趣→100%的能力
父母关心的兴趣问题答疑
第三部分
宝宝不聪明的根源在于父母不懂这些认知活动
0~8月:宝宝认识世界的初动力是视觉启智法
8个月:教宝宝认识自己身体简单的方法
9个月:亲子共读,宝宝才会认识到文字的美好
10个月:模仿其实是丰满宝宝感情的过程 72
11个月:宝宝为什么找不到北
12个月:这个时候宝宝容易色盲
20个月:教宝宝涂鸦的关键点
30个月:父母需有效引导宝宝提高观察力
父母关心的认知问题答疑
第四部分
宝宝语言能力的匮乏跟父母太“善解人意”有关
为什么父母“太善解人意”会使宝宝语言能力迟钝
新生儿:父母要学会逗引
4~12个月:前语言期父母应该做什么
12个月:宝宝进入单词句期
18个月:宝宝进入语言爆炸期
22~36个月:语言爆炸期后的关键点
父母关心的语言问题答疑
第五部分
没有健康的活动就没有健全的活动能力
0~3个月:父母用1%的改变唤醒宝宝的肌肉
4~6个月:父母的改变和宝宝的身体平衡
7~9个月:宝宝变成了爬行动物
10~12个月:不会扶立就不会走路
13~18个月:宝宝迈出人生步
19~24个月:宝宝的路走得很稳当
25~36个月:宝宝运动能力全面发展
父母关心的活动能力问题答疑
第六部分
宝宝没有社会能力都是父母“闭门造车”造成的
5个月:宝宝有了种社会能力
6~8个月:宝宝开始学会发脾气了
8~14个月:社会能力的个困难时期
15~23个月:宝宝开始试探在家里的权力
24~36个月:宝宝停止对抗,开始有了兴致
父母关心的社会能力问题答疑
第七部分
性格由习惯定,习惯由父母定
放大法则:父母1%的习惯→宝宝100%的习惯
如何帮宝宝养成良好的习惯
没有好的饮食习惯就没有好的身体
不会培养时间观念就没有规律的人生
0~3岁是培养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
怎样帮助宝宝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
戒掉宝宝吃夜奶的坏习惯
第八部分
爱的法则:别让这些疾病给宝宝预定痛苦的一生
◆ 父母改变1%,就会让这些疾病100%失踪
鹅口疮是个魔鬼,父母怎么帮宝宝赶走它
龋齿会给宝宝的一生带来什么
宝宝鼻炎的根儿在哪里
中耳炎为什么会导致听觉障碍
夜里磨牙,其实是一种病
◆ 宝宝的体表闹自然灾害,父母1%的改变从何入手
认清湿疹的原因
怎么祛除宝宝屁屁上的小痱子
荨麻疹总是出现在宝宝脆弱的地方
堆积的耳垢正在阻挡宝宝聆听外界的声音
谨防水痘会伴随宝宝的一生
◆ 父母改变1%,解决宝宝呼吸道的大问题
大部分疼痛都是感冒引起的
百日咳是宝宝大的敌人
腮腺炎从2岁开始
宝宝遭遇肺炎怎么办
◆ 父母用1%的注意,维护宝宝健康的消化系统
为什么小宝宝也会便秘
为什么脱水会榨干宝宝
第九部分
父母1%的改变,让宝宝获得100%的营养
◆ 关键的年:1%的均衡→营养一生
0~3个月的饮食方案
4~8个月的饮食方案
9~12个月的饮食方案
不可忽视的辅食添加
1%的辅食原则→100%的营养均衡
0~1岁的宝宝怎么补充营养素
父母1%的方法,宝宝100%的能量
◆ 1~2岁:断奶断掉了什么
断奶是否断掉了营养
1%的营养平衡→一生的营养储蓄
好的营养从经典的食谱开始
营养均衡也需要及时补充其他元素
◆ 2~3岁:宝宝营养的关键期
好的饮食习惯才是大的营养
这个时期的宝宝该怎么吃
作者介绍
叶艳 慧泽心洲心灵成长机构创办人、中心主任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先后系统接受过精神分析、叙事疗法、家庭治疗、艺术治疗、团体治疗等专业培训。擅长:青少年心理咨询、婚姻情感咨询、都市白领职场压力疏导、情绪管理方向。咨询理念:深深相信人是面对问题的专家。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透露出一种令人安心的沉稳感。它不像某些畅销书那样用大标题和粗体字试图强行抓住读者的眼球,而是以一种娓娓道来的姿态,邀请读者进行一场深度的对话。我个人非常欣赏作者在叙事中穿插的那些富有哲理性的思考片段,它们常常在最需要停下来反思的时候出现,如同在漫长旅途中的驿站,让你喘口气,消化一下前面接收到的信息量。特别是关于“自我接纳”的那部分,作者深入探讨了父母自身未被满足的需求如何不自觉地投射到孩子身上,这种坦诚和自我审视,是很多育儿书籍常常回避的“成人议题”。通过阅读,我开始意识到,很多我以为是孩子的问题,其实是我自己内心冲突的外化表现。这种“向内看”的指引,是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部分之一。它不仅仅是一本育儿书,更像是一本面向成年人的心灵成长指南,帮助我们先成为更完整的人,自然就能引导出更健康的孩子。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深刻印象,是一种由“控制”转向“赋权”的观念转变。以往我总觉得教育孩子是一个“灌输知识”和“塑造品格”的过程,总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孩子会偏离预设的轨道。而这本书通过对“内在动机”和“自主性支持”的深入探讨,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看法。作者用了很多篇幅来论证,过度的外部奖励或惩罚最终会扼杀孩子对学习本身的热爱和对解决问题的内在驱动力。我开始尝试减少对成绩的直接评价,转而赞美孩子在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采用的策略。这种微妙的调整,带来了奇妙的回响——孩子开始主动分享他的学习挑战,不再是为了取悦我,而是真的想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非常沉稳、富有同理心的“过来人”的语气,没有丝毫的傲慢或说教感,仿佛作者正坐在我对面,用他多年的经验和我进行一次诚恳的、关于如何尊重生命个体成长的对话。它不仅改变了我的育儿方式,也重塑了我对“成功”和“教育”本身的理解。
评分我是一个习惯于做笔记和画重点的读者,这本书的结构非常适合这种阅读习惯。它的段落组织紧凑,论点明确,每隔几页就会有一个总结性的提炼或者一个行动清单。这使得在阅读过程中,我能清晰地追踪作者的思路脉络,不会因为信息量大而感到迷失。我特别喜欢作者在介绍“冲突解决策略”时采用的“ABC模型”,它将复杂的情境分解为三个清晰的步骤,并为每一步提供了丰富的对话脚本示例。这些示例非常贴近现实生活中的尴尬场景,比如孩子因为玩具被拿走而大发脾气,或者因为考试失利而拒绝沟通等,而不是那些理想化、脱离地面的情景。这本书的实用性,正是在于它对“现实世界的灰度”的接纳和处理。它没有给我们画出一个完美的育儿蓝图,而是提供了一套工具箱,让我们可以在泥泞中找到前行的最佳路径。对于那些渴望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家长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极佳的“实战手册”。
评分说实话,我对市面上那些宣扬“立竿见影”的育儿书籍一直抱有警惕态度,总觉得它们过于简化了复杂的人类情感互动。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截然不同,它更像是一份细致入微的“行为科学手册”,而非简单的励志读物。作者在论述过程中,频繁引用了认知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这让整本书的论证基础变得异常扎实。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习惯养成”那一章,它没有用“坚持就是胜利”这种老生常谈来敷衍,而是深入剖析了多巴胺回路在建立新行为模式中的作用,并据此设计了一套“微小递进式激励系统”。我尝试着根据书中的方法调整了与孩子讨论学习任务的方式,不再是命令或指责,而是先设定一个极易达成的“启动任务”,完成后再给予即时反馈,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孩子那种抵触情绪明显减弱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的不是“做什么”,而是“为什么这么做”,从根源上重塑了父母的思维模式。它挑战了我们传统的“控制欲”,引导我们转向“影响力”的培养,这种思维的转变,比任何技巧都来得珍贵和持久。
评分这本厚厚的书,拿到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没有花哨的图案,只用了朴实的字体,这倒挺符合我期待的那种深入探讨、不玩虚招的调性。我最近对亲子关系的研究颇有心得,尤其是对那种“外力干预”的有效性感到好奇。翻开目录,章节划分逻辑清晰,从基础的心理学理论到具体的日常情境模拟,层次分明,看得出作者在内容组织上是下了大功夫的。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情绪管理”和“非暴力沟通”的部分,感觉这不是那种空泛的口号式说教,而是结合了大量案例分析,力图提供可操作的框架。比如,书中关于“积极倾听”的技巧介绍,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细致地拆解了眼神接触、肢体语言和语言反馈的每一个细微差别,让人读完后立刻想在下次与孩子交流时尝试验证。整本书的行文流畅,学术性与实用性找到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平衡点,读起来既能感受到作者深厚的专业功底,又不会感到阅读压力过大。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代际差异”问题时的细腻和尊重,没有将父母的经验视为绝对真理,而是鼓励一种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模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