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全面升华版)
定价:32.00元
作者:李跃儿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51250516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畅销十年的教育经典 三十年心血之作,190个经典案例分享 感动千万读者的《窗边的小豆豆》在中国*生动的实践 读着这本书,我被书中的故事感动着,我被书中的情感感染着,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李跃儿是一个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升华生活的人,所以她的书里处处捕捉到的是生活中令人心颤的实例。更多同类好书: 《爱育宣言:激发孩子生命中的潜能》(全两册,李跃儿作品) 《把幸福还给孩子》(《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姊妹篇) 《关键期关键帮助》(李跃儿作品,尹建莉作序推荐)《**就要身体棒:让孩子成为真正的“动”物》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刘墉谈读书与做人》
内容提要
与其说这是一部关于教育的书籍,不如说这是一部用心血凝成的关于爱育的宣言。
教育与爱育的*差别在于:教育往往是居高临下的,而爱育则是平等自由的。居高临下通常会带来压抑、束缚,甚至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而平等自由却能大大发挥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创潜能。
李跃儿,这位由酷爱艺术的女画家,到有心将自己的常识传授给下一代的老师和母亲,在经历了太多传统教育的失败之后,终于大彻大悟;终于从高于孩子的“教育宝座”,回到了自己也曾拥有过的蓝天乐土;终于以平等的姿态,来看待孩子的成长;终于开始享受孩子们创造的多彩世界……
目录
PART 1
天使,是上帝
节 天使,还是上帝
1.身后的小影子
睡着了
醒来了
一声鸟鸣
雨过花开
此花非彼花
的送礼方式
身后的小影子
欣赏美丽心灵
2.天使,还是上帝
感悟童心
在爱的基础地上
当婴儿如饥似渴的时候
心中的莲花
天使,还是上帝
第二节 棍棒之下出逆子
1.柔情如钢
柔情如钢
儿子的打工生涯
爸爸,我想对你说
2.棍棒之下出逆子
大案背后
棍棒之下出逆子
谁发动了二次世界大战
灵魂的逃亡
3.智慧的爱与愚昧的爱
浪子为何不回头
智慧的爱与愚昧的爱
希特勒的成因
4.驯养儿子
穿越精神的时空隧道
一只等待被爱的小狐狸
驯养儿子
第三节 回头一瞥的时刻
1.爱的里程碑
女人为什么要长奶糕糕
男人长的是鸡鸡
老师,我有个办法
爱的里程碑
2.鸡毛掸子
鸡毛掸子
他是英雄
幸福港湾
3.回头一瞥的时刻
猴群忽至
大限将临
回头一瞥的时刻
砸 枪
山谷里剩下一堆白骨
用爱占有孩子的灵魂
PART 2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节 审问我们的价值观
1.本 是人才吗
本 是人才吗
人才公式
人格豆芽菜
四面楚歌的中国学生
2.审问我们的价值观
审问我们的价值观
人先得是个人
头顶上面的红樱桃
绿化人心
3.漏网之鱼
土村人
他的神色像罗马教皇
驴粪蛋飘满天空
漏网之鱼
第二节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1.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老师,我们不幸福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在错误中成长
种菜的秘密
2.六重苦难
天才在花丛中颤抖
六重苦难
围剿与反围剿
从心中长出众多的眼睛
托着狗脸唏嘘感叹
地下党人走进迷宫
第三节 把孩子脸上的笑容找回来
1.一对惊恐的大眼睛
乞丐的启示
幸福的概念
一对惊恐的大眼睛
请鲁迅走出坟墓
2.孩子七岁在偷“情”
偷窃者
孩子七岁在偷“情”
精神食粮
3.把孩子脸上的笑容找回来
王欢不会笑
魔鬼方程
把孩子脸上的笑容找回来
第四节 幸福的小篮子
1.把心带回家
忙碌的鸽子
幸福成了品
把心带回家
2.用阳光化掉乌云
找来的痛苦
一条河与一缸水
用阳光化掉乌云
3.幸福的小篮子
幸福的小篮子
我的阿依夏
风景中没有陌生人
PART 3
拯救,还是教育
节 摧残,还是拯救
1.摧残,还是拯救
孩子心中的“好时光”
喂鸡的原理
摧残,还是拯救
2.“望子成龙”的挽歌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望子成龙”的挽歌
第二节 拯救,还是教育
1.拯救,还是教育
拯救,还是教育
二二为什么得四
公式化的道德教育
2.天 职
天 职
两难命题
内心指引与理智判断
走出心灵的峡谷
在仇人与病人之间
“天职”的另外一种解释
3.司马光砸缸
拿着瓦片走进课堂
急中生愚
请把抢救写成故事
圈圈来了大吃一圈
司马光砸缸
愉快的认字方式
第三节 教育,还是招数
1.上帝安排的音乐
打骂来自打骂的惯性
惯性来自心中的蒙昧
蒙昧制造不良的后果
上帝安排的音乐
你今天真酷
2.工厂流水线上
千分比、万分比
卡尔 威特
工厂流水线上
“奉献”编织的怪圈
我不愿做哈佛女孩
3.贪求永无止境
鱼籽事件
贪求永无止境
与全家举杯庆贺
迷彩衣
框架之中
4.教育,还是招数
在底色前面
教育,还是招数
附 文
李跃儿致家长的信
代 跋
家有傻妻李跃儿
作者介绍
李跃儿,知名美术教育家、油画家;李跃儿教育创始人,李跃儿芭学园创办人;后由美术教育转入幼儿教育,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特聘教授;曾为《父母》杂志教育答疑专家、央视少儿频道签约专家。
2004年,李跃儿荣获第三届中国国际家庭教育论坛“华表奖”和“形象大使”称号。
2006年荣获“2006年中国幼儿教育百优十杰””(名)称号。
2009年荣获“2009中国民办幼儿教育十大杰出人物”称号。
2013年1月22日,李跃儿老师作为“教育创新者”的代表之一,参加了搜狐教育的2012年度盛典,并获得“教育木兰奖”。
文摘
序言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与我以往阅读的同类题材作品大相径庭。它展现了一种既古典又现代的融合美学。一方面,作者的遣词造句典雅考究,富有哲思的深度;另一方面,它又紧密贴合当代语境,用词锐利,直击痛点,没有任何故作高深的矫饰。这种独特的文风,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思辨变得引人入胜。书中对人物内心独白的刻画,尤其精彩,那些冗长却又充满张力的内心戏,充分展现了人类精神世界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它捕捉到了那种“说不出口”的感觉,用文字将其具象化。读完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像刚刚完成了一场漫长而艰苦的精神跋涉,虽然疲惫,但精神世界却获得了极大的滋养和拓展。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带给我一种强烈的“震撼感”,但这种震撼并非来自于情节的猎奇或夸张,而是源于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和对个体困境的无情揭示。它毫不留情地撕开了那些光鲜亮丽外表下的裂痕,直面那些我们习惯性回避的社会问题和伦理困境。作者的文字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剖开了现代生活中的诸多悖论,比如效率与情感的冲突、集体期望与个人自由的拉扯。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陷入沉思,思考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究竟是以何种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书中对“主流价值观”的反思尤其发人深省,它没有提供廉价的答案或简单的解决方案,而是将难题抛回给读者,鼓励我们自己去构建一套更具人性光辉的价值体系。
评分从整体的阅读体验来看,这部作品无疑是一次对“人性疆界”的深度探索。它不仅仅停留在现象的描述,更致力于挖掘现象背后的驱动力——那些深藏于我们基因和成长环境中的原始冲动与社会规训的较量。作者在铺陈故事时,对于细节的把控达到了近乎偏执的程度,每一个微小的动作、一句不经意的对话,都可能成为解开后续谜团的关键线索。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挑战和乐趣。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模糊地带”的能力,世界并非非黑即白,书中的人物也大多行走在道德的灰色地带,他们的选择往往充满了无奈与挣扎。这种对复杂人性的不加粉饰的展现,使得作品具有了超越时代、直击人心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巧妙,采用了多线索并行推进的模式,但作者高超的控场能力保证了故事的清晰度和节奏感。初读时,可能会觉得信息量较大,需要集中精神去梳理不同时间线和人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但一旦适应了这种叙事节奏,便会发现每一个看似偶然的事件,其实都埋下了精心设计的伏笔。这种层层递进的布局,让真相的揭示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更难得的是,作者在推进情节的同时,并未牺牲对环境和氛围的描摹。书中对于场景的描绘极具画面感,仿佛能闻到空气中的味道,感受到光线的冷暖,这极大地增强了代入感。特别是对某些特定场景的心理活动描写,极其精准到位,让人感同身受,甚至能回想起自己人生中相似的片段。这是一部需要慢下来品味的著作,值得反复揣摩其中的深意。
评分这部作品的笔触细腻入微,仿佛能穿透文字的表层,直抵人心最柔软的角落。作者对人性的洞察力令人惊叹,他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是在剖析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情感张力的处理,那种在克制与爆发之间游走的叙事方式,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时而被深深吸引,时而又为人物的命运感到揪心。书中的每一个角色都立体而真实,他们不再是扁平的符号,而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存在,带着各自的挣扎、欲望和不为人知的秘密。阅读的过程,更像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对话,迫使我反思自己对“幸福”的定义,以及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我们究竟遗失了什么,又该如何拾回。文字的韵律感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即便探讨的是沉重的主题,也保持着一种独特的文学美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