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入学早知道——儿童入学的八种能力
定价:65.00元
作者:钱志亮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30312260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此书改版,新版无光盘,封面有变,内容一样,新旧版无规则发售
本书从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概念人手,从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视野将入学成熟水平分为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知觉转换能力、数学准备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品质共八个方面,并逐一进行解析。书中结合作者多年的研究与教学实际经验.通过描述常模孩子的状况作为判断依据,描述不达标孩子状况作为诊断参照,*终给出大量的训练策略,供家长和孩子一起在活动中达到训练的目的,使孩子尽快达到入学成熟水平。
目录
概述
视知觉能力
听知觉能力
运动协调能力
知觉转换能力
数学准备能力
语言沟通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
学习品质
入学准备
研究结果
作者介绍
钱志亮,199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并留校任教,1993-1994年在美国波士顿学院教育学院和帕金斯盲校学习、工作,1995年硕士师从中国特教奠基人朴永馨教授,2000年博士师从教育学家劳凯声教授,现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曾任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顾问、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书记、北师大学校咨询研究所硕士生导师、北师大特殊教育系副主任兼硕士生导师。先后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起草、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两纲评估督导、国家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汶川地震国家紧急应对政策行动小组、北京奥组委志愿者心理减压培训等工作。学术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分会秘书长、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儿童安康成长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市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家庭教育专家团成员。已出版专著16部、参著高校教材10部。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色彩的狂欢,那种明亮又活泼的色调,一下子就能抓住孩子们的眼球。我注意到它没有采用那种过度卡通化的处理,而是用了一种更接近现实的、但又充满童趣的插画风格,这在很多同类书籍里是比较少见的。装帧的质感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很耐用,毕竟是给活泼好动的小朋友用的,结实很重要。内页的纸张选择似乎也考虑到了护眼的需求,不是那种刺眼的亮白,而是柔和的米白色调,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太累。整体来看,光是这第一印象,就让人觉得这是一本用心制作出来的、值得信赖的出版物。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匠心,比如书脊的弧度设计,即使是小手也能很好地握持,这些小细节体现了出版方对目标读者的深度理解。如果光从外在包装来看,它已经成功地站在了众多童书的前列。
评分从整体架构上来看,这本书的逻辑递进关系处理得非常巧妙,它不像是一堆零散建议的堆砌,而是一个完整且有机的知识体系。每一部分的内容都像是为下一部分做了铺垫,形成了一种螺旋上升的学习曲线。我特别欣赏作者是如何将看似不相关的能力点巧妙地串联起来的,比如,它能将“情绪的自我调节”与“专注力的保持”联系起来,让读者明白,只有内心平静,外界的输入才能有效吸收。这种宏观的框架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清晰地看到自己或孩子在能力发展上的全景地图,明确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它不仅仅提供“方法”,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思考的框架”,这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时效性,具有了长远的指导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完美地平衡了文字量和视觉留白。在信息密度这一点上,它处理得非常得当,没有让读者产生压迫感。每一页的留白都像是特意计算过一样,既保证了信息的充分展示,又给孩子留出了思考和消化的空间。我注意到它在关键信息点上使用了不同的字体粗细和颜色来做强调,这种层级感非常清晰,让孩子们在快速浏览时也能抓住重点。而且,它似乎还巧妙地融入了一些阅读引导的小技巧,比如在某些段落后设置了“停下来想一想”的小提示,这鼓励了主动阅读而不是被动接收。这种设计哲学,体现了对现代阅读习惯的深刻理解,真正做到了将“阅读体验”放在首位,而不是仅仅把内容堆砌上去。
评分我最欣赏这本书的是它的叙事节奏,简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娓娓道来,不急不躁,但每句话都直击要点。它没有用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口吻,而是用了大量的生活化的场景和对话来展开论述,读起来非常亲切自然。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关于“如何与新朋友建立联系”的章节,它没有直接给出“你应该这样做”的指令,而是通过一个小故事,展示了主角是如何通过观察和模仿来融入新团体的,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方式,远比生硬的说教有效得多。语言的组织非常精炼,没有一句废话,即便是复杂的概念,也能被拆解成孩子们能够理解的简单步骤。读完一个章节,我能清晰地感觉到,作者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有着非常深刻的洞察力,这绝不是一般作者能写出来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如果说有什么让我感到惊喜的,那就是它在涉及“规则意识培养”时所采取的独特视角。很多同类型的书籍倾向于强调“服从性”,但这本书却着重探讨了“规则背后的意义和协商性”。它引导孩子去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些规矩,而不是机械地遵守。比如在关于“时间管理”的讨论中,它没有简单地说“要守时”,而是通过一个孩子因为迟到而错过了观察昆虫蜕变过程的遗憾经历,让“守时”的价值以情感共鸣的方式被体会到。这种构建内在驱动力的引导方式,比外部惩罚或奖励机制要持久和有效得多。这本书展现出一种非常现代和尊重的教育理念,它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而非需要被塑形的工具,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