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陪孩子一起成长 李子勋 长江文艺出版社 9787535483706

BF:陪孩子一起成长 李子勋 长江文艺出版社 978753548370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子勋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育儿
  • 家庭教育
  • 儿童心理
  • 成长
  • 李子勋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教育
  • 心理学
  • 亲子沟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裕京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83706
商品编码:29312650036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5-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陪孩子一起成长

定价:32.80元

售价:24.6元

作者:李子勋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35483706

字数: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一本书读懂孩子的心,一起体验快乐成长

CCTV首席心理专家为万千父母量身打造的亲子教育读本

朱永新 周国平 孙云晓 李镇西 卢勤 联袂推荐 双色印刷,完美阅读体验


内容提要


李子勋为中国父母量身打造的亲子教育读本。
本书从家庭治疗师的视角,告知读者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庭里发生了什么问题、哪些问题是问题、哪些不是问题、如何去解决。本书讲解了大量的个案,涉及了一些后现代的家庭育儿与社会育儿的思想,并增加了对儿童智力培养的新观点;同时设计了一些漫画,使本书通俗幽默,增强读者的记忆与阅读的快乐。
一本书读懂孩子的心,陪孩子一起成长。

目录


章读懂孩子的内心
1给孩子荫蔽,也要给孩子自由 / 003
2容忍孩子输在起跑线 / 007
3让孩子自然长大 / 012
4过度保护让孩子陷入成长困境 / 016
5教育之前先建立良好关系 / 020
6有效互动比正确的教育更重要 / 025
7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 029
8让孩子在合适的时间犯合适的错误 / 034
9家长要学会表现无知 / 039
10尊重儿童发展规律 / 044
11孩子要学会感恩、敬畏、宽容…… / 051
12给孩子三个美好的假定 / 056

第二章营造成长的环境
1强弱
——母亲更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 063
2倾斜
——平衡是家庭关系原则,倾斜也是一种平衡 / 065
3平衡
——“母子同盟”是对家庭关系的一种补偿 / 067
4恋母
——绕过“母子同盟”读懂家庭关系 / 069
5分裂
——儿童神经症的诱因之一 / 071
6获益
——情绪障碍是孩子内心对家庭对立的一种逃避 / 073
7成长
——别让家庭的期望成为孩子的负荷 / 075
8交流
——无效的交流满足了父母的需要,却带给孩子压抑 / 077
9矛盾
——寻找隐藏的和谐,把教育隐藏在爱的木马中 / 079
10束缚
——父母的失望与抱怨,弱化了孩子成长的动力 / 081
11无奈
——在心理学无法解决矛盾时,不妨引发家庭对未来的期待 / 083
12示弱
——重建家庭的交流模式,转移孩子的情感需要 / 085
13竞争
——父母对孩子影响力的竞争,是两种家庭文化传承的竞争 / 087
14第三只眼
——让父母从关心对错转向关注彼此间的共性 / 089
15关爱
——以爱的名义压制孩子的天性 / 091
16禁忌
——不守家庭规则的“捣蛋者” / 093
17依赖
——孩子出现适应障碍,源于家庭功能失衡 / 095
18中立
——每个家庭都是独一的,没模板可套 / 097
19期待
——“望子成龙”何尝不是对父母的心理补偿 / 099
20化蝶
——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 / 101
21学习
——学习不是判断孩子的标准 / 103
22恐惧
——忽视症状,给予孩子正面鼓励 / 105
23过渡期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 107
24逆反
——冲突越厉害,其实对父母越依赖 / 109
25对策
——给过渡期的孩子一些“行为紊乱”的权利 / 111
26盲人骑瞎马
——陪孩子一起走出“过渡期” / 113
27对抗
——自尊是孩子的灵魂之杯 / 115
28逃学
——用肯定性的语言来激励孩子,他就会呈现出良好的心理特性 / 117
29强大
——孩子用病症维持家庭假想的和平 / 119
30恻隐
——以示弱获得父母之爱 / 121
31移情
——心理医生的人格魅力胜于理论或技术 / 123
32剥削
——警惕心理医生的移情 / 125
33点金之语 / 127

第三章引导孩子的行为
1“打孩子”的学问 / 131
2方法好一切都好? / 135
3宽松教育是与非 / 139
4红脸与白脸 / 143
5一诺重于泰山 / 146
6教育也要因势利导才能水到渠成 / 150
7实践出真知 / 153
8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 156
9没有不犯错的孩子 / 161
10有其父必有其子? / 166

第四章读心术实战技巧
1谁和谁坐
——通过位置判断关系格局 / 173
2从家谱图中看问题的前因后果 / 178
3不要重复别人的治疗 / 183
4避免被家庭问题催眠 / 188
5心理医生的法宝——提问技术 / 192
6咨询中的技术——假设 / 197
7孩子的问题可能是父母的问题的再现 / 202
8身心症状有时只是为了安全 / 207
9关注是一种强化 / 211
10代币疗法 / 215

第五章经典重读
1重返童年,认识自我
——解读《重返童年时光》 / 221
2接纳孩子,有如接纳婚姻
——解读《不听话的女儿》 / 224
3父母关系稳定,才有孩子成长的平稳
——解读《三角中的孩子》 / 226
4不要戴着“眼镜”找问题
——解读《代罪羔羊》 / 228
5每个家庭都有多种可能性
——解读《家庭的故事》 / 230
6问题构成的系统比问题是什么更重要
——解读《不停洗手的孩子》 / 232
7有多少问题是为了迎合父母的需要而产生
——解读《现代家庭故事》 / 234
8夫妻间交流的方式比内容更重要
——解读《家庭谈判》 / 236
9让孩子玩还是限制孩子玩
——解读《谈“玩”的重要性》 / 238
10家庭是一首无言的歌
——解读《无言之歌》 / 240

作者介绍


李子勋,心理学家。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实话实说》;北京电视台《心理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邀心理专家。《心理月刊》《父母必读》《女友》《时尚健康》等杂志专栏作家。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学员,心理协会北京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国内较早将心理学知识向大众普及的心理学家。是国内受读者、观众关注的心理学专家。
  著作包括:《陪孩子长大》《家庭成就孩子》《婚姻的烦恼》《心灵飞舞》《幸福从心开始》《问问李子勋》,作品累计超过100万册。

文摘


序言



《成长的乐章:亲子关系的深度探索与和谐之道》 引言: 在孩子成长的璀璨旅途中,父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份责任,既是甜蜜的馈赠,也伴随着挑战与困惑。我们如何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心灵,如何才能在日常的点滴中建立起坚实而美好的亲子联结,最终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走向独立与成熟?《成长的乐章》正是为所有渴望与孩子共同谱写和谐乐章的父母而作,它深入剖析亲子关系的微妙之处,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您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坚实的后盾和最智慧的引导者。 第一章:洞悉童心:理解孩子内心的语言 孩子的心灵,是一片奇妙而神秘的领域。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思考问题的角度,表达情感的模式,都与成人截然不同。要真正走近孩子,首先需要学会倾听他们未曾言说的语言。 童年发展的里程碑: 本章将带领您穿越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发展轨迹。从婴幼儿时期对安全感和依恋的渴求,到学龄前儿童好奇心与探索欲的勃发,再到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的觉醒与独立性的萌芽,我们为您梳理每个阶段孩子的主要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了解这些“发展任务”,能够帮助您预见孩子可能遇到的挑战,并作出更恰当的回应。 情绪的秘密花园: 孩子的情绪如同变幻莫测的天气,时而阳光灿烂,时而乌云密布。恐惧、愤怒、悲伤、喜悦……每一种情绪背后都有其根源。本书将深入浅出地解析孩子情绪的发生机制,教您识别那些隐藏在哭闹、沉默、调皮背后的真实需求。我们将提供一套“情绪翻译指南”,帮助您读懂孩子情绪的潜台词,并学会用共情和理解去回应,而不是简单地否定或压抑。 认知的天地: 孩子的思维方式与成人大相径庭。他们的逻辑可能尚未成熟,想象力却天马行空。本章将探讨孩子是如何认识世界、理解概念的,以及他们如何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通过理解孩子的认知特点,您可以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去解释事物,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依恋的纽带: 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我们将探讨依恋理论的核心,以及它如何在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起信任和情感联结。了解依恋模式的形成,可以帮助您识别潜在的依恋风险,并积极地建立起稳固、安全的亲子依恋,为孩子一生的人际关系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章:沟通的艺术:搭建心灵的桥梁 有效的沟通是连接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桥梁。它并非简单的语言交换,而是情感的传递、理解的深化以及信任的建立。 倾听的力量: 倾听是沟通的第一步,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步。本书将教您如何进行“积极倾听”,包括全神贯注、非语言信号的捕捉、适时的反馈以及避免打断和评判。学会真正倾听,您将发现孩子愿意与您分享更多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我”信息的力量: 如何在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时,既清晰又不引起孩子的抗拒?“我”信息表达方式是关键。本章将详细介绍如何运用“我”信息(例如,“我感到担心,因为……”)来代替指责性的“你”信息(例如,“你总是…… ”),从而减少冲突,促进理解。 非暴力沟通的实践: 借鉴非暴力沟通的原则,本书将指导您如何在家庭生活中实践它。学习区分观察与评论、感受与想法、需求与策略,以及如何提出具体的请求。这将帮助您在面对分歧时,以更温和、更富有建设性的方式解决问题。 鼓励与赞美的智慧: 鼓励和赞美是滋养孩子自信心的阳光雨露。但如何赞美才能真正触及孩子的内心,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本书将区分“过程性赞美”与“结果性赞美”,教您如何赞美孩子的努力、策略和进步,而非仅仅是天赋或成就,从而培养他们的成长型思维。 冲突的化解之道: 冲突在亲子关系中难以避免,但关键在于如何化解。本章将为您提供一套系统的冲突解决策略,包括冷静下来、明确问题、共同 brainstorming、协商解决方案以及事后反思。学会建设性地处理冲突,反而能成为增进亲子关系的契机。 第三章:规则的智慧:界限与自由的平衡 规则并非束缚,而是爱的体现,它为孩子提供安全感,并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尊重他人。 建立清晰的界限: 孩子需要清晰的界限来认识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本书将指导您如何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展阶段,设定合理、一致且可执行的规则。我们将强调规则的“为什么”,帮助孩子理解规则背后的意义,而非机械地遵守。 管教的艺术: 管教并非惩罚,而是引导。本章将深入探讨各种管教方式的利弊,并重点介绍正面管教的理念和技巧。我们将教授如何运用“自然结果”和“逻辑结果”来帮助孩子学习承担责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仅仅是避免惩罚。 一致性与灵活性: 规则的执行需要一致性,以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和 predictability。但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成长中的孩子需要一定的灵活性。本书将探讨如何在坚持原则的同时,给予孩子适度的选择和自主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父母的榜样作用: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您的言行举止,您处理问题的方式,您对待规则的态度,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本章将强调父母在规则建立和执行过程中的榜样力量,以及如何通过自我反思来提升自身的管教智慧。 第四章:情感的滋养:培养心理韧性的力量 心理韧性是孩子应对挫折、挑战和逆境的关键能力。它如同心灵的强大肌肉,需要父母用心去培养。 安全感的基石: 安全感是孩子探索世界、发展自我的心理基石。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稳定、可预测的环境,以及父母充满爱意的回应,来为孩子建立起深厚的安全感。 情绪管理的智慧: 帮助孩子认识、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是培养他们心理韧性的重要一环。我们将提供一系列实用的工具和方法,例如情绪卡片、情绪日记、放松技巧等,帮助孩子学会如何在高压情境下保持冷静,如何从失败中站起来。 应对挫折与失败: 挫折和失败是成长中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本书将指导您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失败,将它们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非灾难。我们将强调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让他们相信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来提升。 独立性的培养: 适度的放手,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关键。本章将探讨如何根据孩子的年龄,逐步放权,给予他们尝试和犯错的机会,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感恩与同理心: 感恩和同理心是孩子构建良好人际关系、拥有积极心态的重要品质。本书将提供一些启发性的方法,引导孩子学会感恩生活中的点滴,理解他人的感受,从而建立更具同情心和责任感的品格。 第五章:看见孩子,看见自己:父母的成长之旅 孩子的成长,也是父母的成长。在陪伴孩子共同前行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地学习、反思和蜕变。 认识自我: 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原生家庭的影响以及自身的性格特质,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在亲子关系中的模式。本章将引导您进行自我探索,识别可能影响您管教方式的潜在因素。 超越完美主义: 许多父母都渴望成为“完美父母”,但这往往会带来巨大的压力。本书将鼓励您放下不切实际的期待,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认识到“足够好”的父母同样能培养出健康快乐的孩子。 自我关怀的力量: 父母的心理健康是家庭和谐的基石。本章将强调自我关怀的重要性,鼓励您在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需求,学会放松和充电,保持积极的心态。 拥抱变化与接纳: 随着孩子的成长,亲子关系也会不断演变。学会拥抱变化,接纳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并调整自己的角色,是实现和谐亲子关系的必经之路。 携手前行: 亲子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并非单方面的付出,而是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本书的最后一章,将强调父母作为教育者、引导者和支持者的重要作用,并鼓励您在充满爱意的陪伴中,与孩子共同谱写属于你们独特的“成长的乐章”。 结语: 《成长的乐章》不是一本提供标准答案的教条手册,而是一本陪伴您探索、思考、实践的工具书。它希望点亮您内心的智慧,激发您与孩子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结,让您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仅收获孩子的成长,也收获自身的成熟与幸福。愿您与孩子一同奏响生命中最动听的乐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确实很吸引人,那种温暖的色调和柔和的字体搭配,一下子就让人感觉到一股亲切又可靠的气息。我平时对育儿类的书籍涉猎不少,但很多要么是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过于强调“秘诀”,读起来总觉得少了点人情味。而这本,光是从标题就能感受到作者是想和我们家长站在一起,共同面对成长的挑战,而不是高高在上地指导。我特别喜欢这种“陪伴”的基调,毕竟养育孩子本身就是一个漫长且充满变数的旅程,需要的不是一蹴而就的答案,而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可以并肩前行的伙伴。翻开内页,那种排版上的留白和图文的搭配也做得相当舒服,阅读体验极佳,不像有些书恨不得把每一个角落都塞满文字,让人感到压迫。光是这份对读者友好的设计,就足以说明作者和出版社在用心做内容,希望能真正走进读者的生活,而不是仅仅堆砌知识点。我期待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能找到那种被理解、被支持的感觉,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找到真正能让人内心沉静下来的好书,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啊。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娓娓道来,恰到好处”。它不像某些心理学著作那样,充斥着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需要反复查阅才能理解作者的深意。相反,它更像是邻居家那位经验丰富、心地善良的“前辈”在跟你促膝长谈。那种语感是自然流淌出来的,不矫揉造作,充满了生活化的智慧。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那些育儿困境时,那种不动声色的共情能力。比如提到孩子某个特定年龄段的“叛逆期”或“情绪爆发”,很多书会直接给出应对策略,但这本似乎更侧重于先帮你梳理清楚“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急着告诉你“该怎么做”。这种先建立理解,再寻求解决的思路,让我感觉作者是真正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而非简单粗暴地要求孩子适应成人的世界。这种细腻的笔触,让我在阅读时,常常会心一笑,因为那些描述的场景,简直就是我家日常的翻版,让人倍感亲切和安慰,仿佛找到了一个可以倾诉和共鸣的出口。

评分

从结构上看,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巧妙,它似乎避免了那种传统教科书式的线性叙事,而是更倾向于一种主题式的探讨,这使得它非常适合碎片化阅读的现代父母。我通常只能在通勤路上或者孩子午睡的间隙挤出时间来读书,如果内容过于庞大或章节间逻辑性要求太高,很容易读断思绪。但这本的内容组织,让我即使中断了阅读,再次拿起时也能迅速找到感觉,重新沉浸其中。它更像是一系列精心挑选的“小经验包”,每个部分都能独立提供清晰的视角和启发。这种灵活性大大减轻了阅读的心理负担,让我更愿意把它当作一本可以随时翻阅的“家庭成长手册”。它不是那种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的书,更像是一个可以伴随孩子成长的工具箱,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可能会从不同的章节中读出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好书所具备的特质。

评分

我注意到这本书在探讨问题时,展现出一种非常难得的平衡感,它既不完全偏向“权威型”教养,也避开了“过度溺爱”的误区。很多时候,育儿的难度就在于如何拿捏那个“度”,如何在给予孩子自由和设定边界之间找到那个动态的平衡点。这本书似乎提供了很多工具和思维框架,帮助我们去审视自己的教养方式,而不是直接下定论。它鼓励家长去做一个“观察者”,去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而不是仅仅关注表面的“听话”与否。这种深层次的引导,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处理某些事情时的急躁和片面。它教会我的更多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从“我要控制结果”转变为“我如何陪伴这个过程”。这种思维上的升级,比任何具体的技巧都要宝贵得多,因为它塑造的是我们面对未来所有未知挑战时的内在定力。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在于它对“父母自我成长”的强调,这一点非常触动我。我们常常把焦点完全放在孩子身上,忙着“教育”他们,却很少停下来问问自己:“我在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时,自己成长了什么?”这本书并没有将父母视为一个已经成熟的、只需要学习技巧的容器,而是将教养视为一个双向奔赴的、共同进化的过程。它探讨了父母自身的焦虑、未被满足的需求是如何投射到孩子身上的,这是一种非常深刻的自我剖析。读完某些章节后,我感觉自己不只是学到了一套育儿方法,更像完成了一次小型的自我疗愈。它让我明白,只有当我自己的内心足够稳定和丰盈时,我才能真正给予孩子需要的东西。这种从内而外的驱动,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育儿指南,它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从而更好地陪伴家人的“生活哲学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