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详情:
书名:说到孩子心里去:*子沟通书
作者/译者:富杰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59602381
开本:16开
字数:245千
页码:320页
纸张:胶版
装帧:无线胶订/平装
定价:29.8
出版时间:2017-05
适合类型人群:教育/子沟通 适合于广大读者
分类:G78
目录:
第*章 不要否定孩子
第*节 打击孩子的梦想,是父母*大的失职 / 1
第二节 梦想不分高低贵贱 / 6
第三节 孩子有缺点,不要盯着不放 / 10
第四节 赞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 14
第五节 鼓励孩子相信自己 / 18
第六节 好奇心*可贵 / 23
第七节 孩子情绪低落时,让他知道有你陪伴 / 28
第八节 有效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 / 32
第二章 可以批评,但不要伤害
第*节 孩子行为“另类”,怎么办? / 35
第二节 不要在外人面前揭孩子“伤疤” / 38
第三节 “别人家的孩子”真的那么好? / 42
第四节 不要用话语攻击孩子 / 46
第五节 打骂并不能真正树立威信 / 49
第六节 一味说教会带来隔阂 / 53
第七节 与孩子沟通时,腔调语气要恰当 / 56
第八节 批评孩子,*忌讳唠叨不休 / 59
第九节 严厉批评,语气也要委婉 / 64
第十节 要给孩子留面子 / 67
第十一节 与其批评,不如建议 / 71
第三章 赞美孩子的每一个进步
第*节 每天夸孩子一句 / 75
第二节 明确赞扬,孩子才能做得更好 / 79
第三节 赞美孩子要真心实意 / 82
第四节 只要孩子尽全力,就要称赞孩子 / 86
第五节 孩子有进步,父母就该称赞 / 90
第六节 赞美适度才是对孩子好 / 93
第四章 放下家长的架子
第*节 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 97
第二节 尊重孩子的隐私 / 102
第三节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 107
第四节 尊重孩子的朋友 / 111
第五节 尊重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 115
第六节 孩子也有发言权 / 119
第五章 说教之前,父母要学会倾听
第*节 共情和体谅,让孩子主动倾诉 / 123
第二节 不要逼迫孩子倾诉心事 / 128
第三节 倾听是沟通的一部分 / 132
第四节 不了解孩子,是倾听出了问题 / 136
第五节 孩子做错事,先听听是怎么回事 / 140
第六节 耐心倾听孩子的话,不要中途打断 / 144
第七节 不要被动倾听,要表现出积极的一面 / 149
第八节 倾听时,氛围选择很重要 / 153
第九节 倾听时,要表现自己接受的意愿 / 157
第十节 倾听时要及时给予孩子回应 / 161
第十一节 多听少说,不做霸道父母 / 164
第十二节 孩子的话也有弦外之音 / 168
第六章 引导孩子从侧面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第*节 让孩子学会反思 / 172
第二节 给孩子发泄的机会 / 176
第三节 用故事影射孩子的错误 / 180
第四节 说教和强迫,不如摆事实讲道理 / 185
第五节 用暗示法教育孩子 / 189
第七章 督促孩子跟坏习惯说再见
第*节 卫生习惯至关重要 / 193
第二节 纠正孩子挑食偏食的毛病 / 197
第三节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 / 201
第四节 孩子边吃边玩,父母如何纠正 / 206
第五节 看电视也要把握好度 / 210
第六节 帮孩子远离电脑游戏和网络 / 214
第七节 如何纠正孩子的残忍行为 / 218
第八节 对孩子的肆意妄为,千万不能放任 / 222
第九节 尽早纠正孩子动手打人的行为 / 227
第十节 孩子“顺手牵羊”,父母正确引导 / 231
第十一节 孩子说谎,父母要自我检讨 / 236
第八章 善于拒绝孩子的过分要求
第*节 有求*应,只会助长孩子的非分之心 / 242
第二节 如有正当理由,可以直接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 / 246
第三节 提前抑制孩子提要求 / 249
第四节 拒绝了就不要妥协 / 253
第五节 拒绝后,学会安抚孩子 / 258
第九章 这样给孩子定规矩,孩子不抵触
第*节 孩子为什么对规矩有抵触心理 / 262
第二节 下达指令要具体,不能太笼统 / 266
第三节 适当给孩子一些惩罚,让孩子服从 / 270
第四节 乱发脾气需要面壁思过 / 274
第五节 跟孩子约法三章,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 279
第六节 孩子到公共场合喜欢瞎闹,需提前提出要求 / 284
第七节 父母忙碌,要让孩子学会不打岔 / 290
第八节 让孩子从一项活动轻松过渡到另一项活动 / 295
第九节 不要给孩子开空头支票 / 299
第十节 不要要求孩子**服从 / 303
第十一节 父母双方对孩子的教育要一致 / 307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教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的书,针对当下父母教育孩子普遍存在的困惑,提出了很多建议,比如不要否定孩子;可以批评,但不要伤害;赞美孩子的每一个进步;放下家长的架子;说教之前,父母要学会倾听;引导孩子从侧面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督促孩子跟坏习惯说再见;善于拒绝孩子的过分要求;这样给孩子定规矩,孩子不抵触等。每个建议下面又有很多案例和方法,简单实用又便于理解,*有助于家长运用到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享受,封面采用了一种温润的莫兰迪色系,那种低饱和度的蓝绿色调,让人一看就感觉内心平静下来,仿佛能触摸到那种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纸张的质感也处理得非常好,不是那种光滑刺眼的铜版纸,而是带着一丝纤维感的哑光纸张,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就知道是用心挑选过的。我尤其喜欢扉页上那句引文的排版,字体的选择非常考究,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简洁,让人在正式阅读之前,就对即将进入的文字世界充满了敬意。装帧的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比如书脊的缝线,紧实而牢固,预示着这是一本可以伴随我们很多年的工具书,不是那种翻几次就散架的“快消品”。而且,书的开本大小适中,无论是放在床头柜上,还是随身携带在包里,都显得恰到好处,方便随时随地沉浸其中。这种对外在形式的重视,恰恰反映了内容本身的高价值定位,让人在捧读之前,就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愉悦感和期待值,绝对称得上是送礼或自用的佳品。
评分我一直困惑于如何在日常的鸡毛蒜皮中保持情绪的稳定,尤其是在孩子挑战我底线的时候。这本书提供的思维框架,像一把精密的瑞士军刀,一下子打开了我对“冲突”的全新认知。它不是简单地教你“该说什么”,而是深入剖析了为什么孩子会表现出那种行为背后的深层需求。比如,书中对“注意力需求”和“控制需求”的区分,简直是醍醐灌顶。以前我总以为孩子是故意捣乱,现在我能更冷静地去观察,他是不是在用“负面行为”来争取他得不到的“正面关注”。这种由表及里的洞察力,让我不再把精力浪费在表面的指责上,而是转向了根源的疏导。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预案系统”,教你如何在情绪爆发前的五秒钟内,迅速按下暂停键,进行自我校准。这种强调内在修炼的方法,远比那些教条式的口诀有效得多,因为它培养的是父母自身对情境的掌控力。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平易近人,一点都没有传统心理学书籍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作者似乎非常懂得我们这些在育儿路上摸爬滚打的父母的焦虑和无助。他总能用非常贴近生活的例子来阐述复杂的心理学概念,比如“情绪传染”那一章,描述的场景简直就像在我家客厅上演的一模一样,让我忍不住哈哈大笑,然后又感到一丝心酸——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种共鸣感是建立有效沟通的第一步。此外,书中没有一味地强调“完美父母”的概念,而是坦诚地接受了“不完美”才是常态,教会我们如何从自己的错误中快速恢复,并且把这些“小挫折”转化为孩子学习“修复关系”的绝佳机会。这种务实的、允许犯错的理念,极大地减轻了我的心理负担,让我敢于去尝试新的沟通方式,而不是因为害怕说错话而退缩不前。
评分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倾听的层次”的深入探讨。以往我自认为很会听,但读完后才发现,我大多停留在“听到声音”的层面,离真正的“理解和共情”相去甚远。书中细致地描述了从“被动听”到“主动确认”的升级路径,并给出了大量的实操练习,比如如何用“复述确认法”来确保信息无误,以及如何识别语句中隐藏的“感受信号”。这些技巧的训练,就像是给沟通加上了精准的定位系统。以前,我常常因为误解孩子的意思,导致自己反应过度,把小问题升级成大矛盾。现在,我学会了先暂停,用书里教的那些简短但有力的句子去“试探性地回应”,结果常常是,孩子自己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了,冲突在萌芽状态就被温柔地化解了。这种从“反应者”到“引导者”的转变,是我阅读此书最大的收获。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和知识的吸收效率。它不是那种密密麻麻挤在一起的文字墙,而是充分利用了大量的留白空间,使得重点内容能够清晰地凸显出来。每一章的开头都会有一个精炼的“本章核心目标”,在阅读完本章内容后,结尾处又有“关键要点回顾”,这种结构设计非常有利于知识点的固化。对于我们这种时间零碎的家长来说,不必强求一次性读完,可以随时翻到任何一个感兴趣的章节,立即就能进入状态,找到所需的解决方案。特别是书中穿插的那些“场景模拟小剧场”,用对话的形式展示了“错误示范”和“高阶示范”的对比,这种直观的比较比长篇大论的理论说教要有效率百倍。它真正做到了将晦涩的理论转化为可以立即在厨房、客厅、车内等真实场景中应用的“即时工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