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 《范志红详解孕产妇饮食营养全书》
丛书名
作者 "范志红
"
页码 332
定价 49.8
出版日期 2017/3/30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 " 978-7-122-29034-2
"
开本 16开
装帧 平装 裸背胶订
内容简介
备孕怀孕坐月子,饮食营养是关键。本书是人气营养学家范志红教授力作,为孕产妇全程营养饮食提供科学指导方案。
备孕怎么吃宝宝更健康?怀孕怎么吃长胎不长肉?坐月子怎么吃母乳更营养、妈妈不长胖?针对这些准妈妈、新妈妈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范志红教授一一给出了科学答案。
不仅告诉孕产妇读者孕程营养知识,更贴心介绍120余道孕产妇保健食谱,以及部分精彩的网友问答及新妈妈故事实例。全书营养知识介绍科学详尽、通俗易懂,食谱部分附详细图解及制作说明、营养含量分析及卡路里参考,是备孕怀孕女性不可多得的科学参考读物。
本书的附录部分,提供了各类食材的营养素含量、血糖指数等数据,以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相关指导,可使读者在实际生活中方便地查找相关数据,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搭配三餐的菜品种类及数量,科学合理地健康饮食。
作者简介
范志红,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食品科技协会理事,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理事,北京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科协聘烹饪营养shou席科学传播专家,北京市卫生局聘北京健康科普专家,中国烹饪协会聘公众膳食健康指导专家,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营养与食品专业委员会专家,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聘全民健康素养巡讲特聘专家,新华网聘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专家团特聘专家。
主要教学和研究方向为烹调加工对食物营养健康价值的影响、营养食品和营养食谱的设计开发、健康因素对食品选择的影响等,主编、参编教材11本,发表科技论文80篇,曾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shou都劳动奖章、北京市三八红旗标兵、北京市教育教学先锋标兵、北京市师德标兵、北京市文明职工、北京教育系统健康之星、霍英东教学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励。
出版《吃对你的家常菜》、《范志红写给女人的美丽健康书》、《健康快到碗里来》等食品营养科普书籍20本。在“健康之路”、“万家灯火”、“养生堂”“健康一身轻”等全国20多个电视栏目作为主讲嘉宾出镜超过800集。为X和各地市民大讲堂做健康饮食讲座一百多场,为报刊撰科普文章超过1000篇。
新浪网的个人科普微博“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发表微博超过11000条,粉丝数133万人。微信公众平台“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至今已发送600多篇科普文章,订阅数25万人。
编辑推荐
★130万粉丝人气大V,营养学家范志红教授力作!
★详解备孕 怀孕 坐月子 哺乳饮食营养,长胎不长肉的孕期营养餐单!
★120个食谱彩图详解!营养师徐静 营养师折冲 亲自制作摄影!
★育儿奶奶张思莱、协和张羽鼎力推荐!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孕期、哺乳期)精选!
★常见食物营养素来源、血糖生成指数表!
★全彩印刷,裸书脊平摊阅读,环保印刷无气味!
目录
部分 备孕你准备好了吗?
备孕夫妇的N项准备工作
孕前体检,了解你的生育风险
肥胖和瘦弱都会妨碍怀孕吗
慢慢减脂才有利于生育
补营养、减肥肉的简单饮食法
瘦弱对生育的不良影响
健康增加体重的策略
备孕故事1:肥胖妈妈的艰辛和遗憾
备孕故事2:“多囊卵巢综合征”会影响生育吗
备孕故事3:生育二孩,你做好准备了吗
孕前要解决哪些营养不良问题
备孕女性消除贫血有多重要
消化吸收不良怎么办
适用于所有人的备孕营养忠告
营养饮食该吃哪些食物
备孕需要营养补充品吗
为什么备孕需要吃碘盐
保证叶酸供应很重要
其他营养补充剂要不要服
网友问题:这些食物该吃吗
第二部分 孕期怎样平安养出健康宝宝?
准妈妈要注意的N个问题
孕妇的饮食有哪些健康要点
准妈妈吃错,宝宝健康隐患多
孕期全程,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孕早期如何维持营养供应
准妈妈故事1:孕早期的温馨回忆
孕中期的饮食要注意什么
特别关注:孕期不可承受之重
准妈妈故事2:她不像个孕妇的样子
特别关注:纠正贫血问题
解惑:有关补铁的bibei知识
孕后期容易出现的营养问题
管好血糖的关键措施
怎样才能把钙补够
解惑1:膳食补钙的几个顾虑
解惑2:选择补钙品的建议
准妈妈故事3:分娩之前的饮食准备
网友问题:准妈妈问题解答一箩筐
网友分享:我的健康孕程
第三部分 产后如何保证泌乳和恢复体形?
哺乳:新妈妈产后的要务
月子里的营养有什么不同
新妈妈的饮食吃什么
新妈妈问题1:月子里的饮食宜忌有没有道理
泌乳所需的营养是什么?
新妈妈问题2:哪些食物对泌乳有好处
热点话题:想吃肝脏,又怕食品安全问题,怎么办?
新妈妈问题3:我需要补充营养素吗
产后的“体重滞留”值得担心吗
哺乳会让人发胖吗?
哺乳妈妈如何健康减肥
混合喂养的妈妈要小心发胖
新妈妈故事1:当胖妇,还是当辣妈
特别关注:小心“糖妈妈”升级为糖尿病患者
新妈妈故事2:我的食物吃对了
网友分享:我是辣妈我自豪
第四部分 食谱育龄女性营养食谱和制作详解
食谱使用说明
备孕营养食谱(1900kcal)
备孕营养食谱(1800kcal)
备孕营养食谱(1700kcal)
孕4~6月营养食谱(2000kcal)
孕4~6月营养食谱(1900kcal)
孕7~9月营养食谱(1900kcal)
新妈妈营养食谱(2100kcal)
新妈妈营养食谱(2000kcal)
新妈妈营养食谱(1800kcal)
第五部分 附录
部分营养素的食物来源
常见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一般健康成年人)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健康成年女性)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关键推荐(一般健康成年人)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孕期妇女)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哺乳期妇女)
参考文献
......
diyi部分 备孕你准备好了吗?
备孕夫妇的N项准备工作2
孕前体检,了解你的生育风险7
肥胖和瘦弱都会妨碍怀孕吗10
慢慢减脂才有利于生育10
补营养、减肥肉的简单饮食法 13
瘦弱对生育的不良影响17
健康增加体重的策略18
备孕故事1:肥胖妈妈的艰辛和遗憾23
备孕故事2:“多囊卵巢综合征”会影响生育吗26
备孕故事3:生育二孩,你做好准备了吗28
孕前要解决哪些营养不良问题31
备孕女性消除贫血有多重要31
消化吸收不良怎么办33
适用于所有人的备孕营养忠告38
营养饮食该吃哪些食物39
备孕需要营养补充品吗46
为什么备孕需要吃碘盐46
保证叶酸供应很重要47
其他营养补充剂要不要服50
网友问题:这些食物该吃吗53
第二部分 孕期怎样平安养出健康宝宝?
准妈妈要注意的N个问题60
孕妇的饮食有哪些健康要点62
准妈妈吃错,宝宝健康隐患多65
孕期全程,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68
孕早期如何维持营养供应72
准妈妈故事1:孕早期的温馨回忆75
孕中期的饮食要注意什么78
特别关注:孕期不可承受之重81
准妈妈故事2:她不像个孕妇的样子85
特别关注:纠正贫血问题87
解惑:有关补铁的bibei知识88
孕后期容易出现的营养问题92
管好血糖的关键措施94
怎样才能把钙补够98
解惑1:膳食补钙的几个顾虑99
解惑2:选择补钙品的建议101
准妈妈故事3:分娩之前的饮食准备105
网友问题:准妈妈问题解答一箩筐108
网友分享:我的健康孕程114
第三部分 产后如何保证泌乳和恢复体形?
哺乳:新妈妈产后的diyi要务120
月子里的营养有什么不同125
新妈妈的饮食吃什么127
新妈妈问题1:月子里的饮食宜忌有没有道理129
泌乳所需的营养是什么?132
新妈妈问题2:哪些食物对泌乳有好处134
热点话题:想吃肝脏,又怕食品安全问题,怎么办?138
新妈妈问题3:我需要补充营养素吗141
产后的“体重滞留”值得担心吗145
哺乳会让人发胖吗?147
哺乳妈妈如何健康减肥148
混合喂养的妈妈要小心发胖152
新妈妈故事1:当胖妇,还是当辣妈?153
特别关注:小心“糖妈妈”升级为糖尿病患者155
新妈妈故事2:我的食物吃对了163
网友分享:我是辣妈我自豪166
第四部分 食谱育龄女性营养食谱和制作详解
食谱使用说明172
备孕营养食谱(1900kcal)174
备孕营养食谱(1800kcal)184
备孕营养食谱(1700kcal)194
孕4~6月营养食谱(2000kcal)203
孕4~6月营养食谱(1900kcal)212
孕7~9月营养食谱(1900kcal)221
新妈妈营养食谱(2100kcal)231
新妈妈营养食谱(2000kcal)240
新妈妈营养食谱(1800kcal)250
第五部分 附录
部分营养素的食物来源262
常见食物血糖生成指数28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一般健康成年人)29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健康成年女性)296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关键推荐(一般健康成年人)300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孕期妇女)30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哺乳期妇女)306
参考文献
作为一名已经有了宝宝的宝妈,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虽然已经错过了孕期的黄金时期,但我仍然觉得它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我的孩子已经快一岁了,但在孩子喂养过程中,我总是会回顾起孕期的一些不足,特别是关于母婴营养的衔接。这本书在介绍孕期营养的同时,也巧妙地引入了产后恢复以及母乳喂养期间的营养需求。我特别研究了关于产后如何通过饮食来催乳的部分,书中给出了很多传统的食谱,但又用科学的营养学原理进行了解释,比如哪些食材富含胶质,哪些食材有通乳作用,并且提供了具体的烹饪方法和注意事项。这对于新手妈妈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我回想起自己产后,虽然也尝试了一些汤汤水水,但总觉得效果不尽如人意,如果当时有这样一本指导手册,也许会事半功倍。而且,书中还提到了婴幼儿辅食添加的原则和常见问题,虽然这超出了孕产的范围,但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可以为将来二胎的准备打下基础。这本书的体系非常完整,从孕前到孕期,再到产后,甚至是宝宝的早期营养,都有涉及,而且逻辑清晰,内容翔实,让我看到了营养学在母婴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但每一次怀孕,每一次育儿,都会有新的困惑和学习。这次之所以入手这本书,是因为我听说范志红老师在营养学领域非常专业,而且她的解读总是那么贴近生活,容易理解。我翻开这本书,首先被它精美的排版和丰富的插图所吸引,这让阅读过程变得轻松愉悦,即使是枯燥的营养学知识,也变得生动有趣。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关于孕期“特殊时期”的营养安排,比如孕早期孕吐严重、孕中期食欲不振、孕晚期水肿等等。书中针对这些情况,都提供了非常详细的应对策略,并且给出了具体的食谱建议,比如孕吐期间如何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及如何通过一些小技巧来缓解恶心感。我记得我怀二胎的时候,孕吐特别严重,吃什么吐什么,当时真的很苦恼,如果能早点看到这本书,也许就不会那么煎熬了。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应该吃什么”,更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吃”,以及“如何更好地吃”。这种科学的解释,让我对孕期饮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有信心去实践。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第一眼就爱上了,那种柔和的色彩搭配,还有宝宝和妈妈温馨的插画,瞬间就击中了身为准妈妈的我。拆开快递的时候,甚至还带有一股淡淡的书墨香,让人觉得很安心。翻开第一页,范志红老师的名字映入眼帘,她的专业和亲和力在网上一直很有口碑,所以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对于孕早期孕吐的应对方法,虽然我知道很多民间偏方,但总觉得不够科学,缺乏理论依据。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很多关于如何通过调整饮食来缓解孕吐的详细建议,比如什么时候吃、吃什么、怎么吃,甚至连不同体质的孕妇需要注意的细节都考虑到了。比如,针对我这种特别容易恶心想吐的,书中就详细讲解了少量多餐的原理,以及一些适合随身携带的小零食,像苏打饼干、姜糖之类的,并且解释了为什么它们能起到缓解作用。我之前也尝试过一些,但效果并不显著,看了书里的科学解释后,我才明白原来是方法不对。还有关于孕中期的营养补充,书中也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指南,不仅仅是告诉你需要补充叶酸、铁、钙,更重要的是告诉你如何从日常饮食中获得这些营养,并且给出了很多替换方案,比如不爱吃某种蔬菜,可以用另一种营养成分相似的来替代。这对于我这种口味比较挑剔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最欣赏的是,这本书并没有空泛地谈论营养,而是真正地落到了实处,提供了很多可执行的建议,让我感觉自己真的能做到,而不是被一堆理论吓倒。
评分我是一位正准备迎接第二胎的准妈妈,对于孕期的营养和宝宝的健康成长,我比第一次怀孕时更加重视。在众多孕产育儿书籍中,我一眼就看中了这本书,它的名字就给我一种踏实、权威的感觉。翻开书页,范志红老师的文字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将孕期营养的方方面面都讲得透彻而又生动。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孕中期营养补充的详细讲解。这个阶段是胎儿快速发育的关键时期,书中不仅列举了必需的营养素,还给出了具体的食物来源和搭配建议,比如如何通过合理饮食来满足宝宝对蛋白质、钙、铁等元素的需求。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强调了膳食纤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多吃蔬菜水果来预防孕期便秘,这对于我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还发现,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孕期食谱,这些食谱不仅营养均衡,而且制作简单,非常适合忙碌的准妈妈。读完这部分内容,我感觉自己对孕中期营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有信心为宝宝的健康发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为我解开了孕期饮食的“惑”。我一直以来都对营养学有一定的兴趣,但面对孕期如此特殊的生理阶段,我总觉得需要更专业的指导。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范志红老师的讲解,将孕产营养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饮食习惯巧妙地结合起来。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孕期不同阶段,不同侧重点”的分析。比如,孕早期侧重于稳定情绪和补充叶酸,孕中期侧重于胎儿的快速发育,需要补充更多的蛋白质和钙,而孕晚期则需要关注能量的供给和身体的水分平衡。这种分阶段的指导,让我能够清晰地了解在不同时期,我应该关注的重点是什么。而且,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如何通过饮食来增强免疫力,预防孕期疾病的内容。这让我意识到,孕期饮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宝宝的需求,更是为了保证妈妈自身的健康。这本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让我觉得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孕期宝典。
评分这是一本我看了之后,觉得相见恨晚的书。我目前正处于孕早期,经历了从惊喜到偶尔的焦虑。怀上宝宝的喜悦固然存在,但随之而来的孕吐、疲惫以及对宝宝健康的担忧,也让我开始认真思考孕期饮食的重要性。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我一种很舒服的感觉,柔和的色彩,温暖的插画,让我觉得它是一本值得信赖的孕期伴侣。我迫不及待地翻开,范志红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一下子就觉得很安心。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孕早期营养需求的部分,因为它是我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书中详细讲解了孕早期叶酸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从食物中获取,并且提供了很多关于如何平衡膳食,避免营养不足或过剩的建议。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提到了孕早期的一些心理调适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健康的饮食来缓解孕早期的情绪波动。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营养书,更是一位贴心的孕期指导者。我之前也看了一些网上的文章,但总觉得不够系统,而且有时候信息碎片化,容易让人感到迷茫。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孕期的道路。
评分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产科医生,我一直致力于为孕产妇提供最科学、最专业的健康指导。因此,在选择推荐给患者的孕产营养书籍时,我总是非常谨慎。当我有幸接触到这本书时,我被其严谨的科学内容和接地气的叙述方式深深吸引。范志红老师将复杂的孕产营养学知识,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书中对于孕期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且提供了具体的饮食建议和食谱。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个体化营养”的理念,强调了每个孕妇的身体状况和需求都不同,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这与我临床实践中的经验不谋而合。此外,书中还对一些常见的孕产期饮食误区进行了澄清,例如关于“一人吃两人份”的迷思,以及某些食物的禁忌。这种科学的解读,能够帮助孕产妇避免不必要的担忧,从而更好地享受孕育新生命的喜悦。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提升我国孕产妇的营养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分收到这本书的惊喜,真的难以用言语来形容。当时我正处于孕晚期,身体的各种不适感让我有些焦虑,尤其是对宝宝的营养状况和临近分娩的准备感到迷茫。翻开这本书,我首先被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清晰的逻辑结构所吸引。范志红老师的专业性毋庸置疑,她将复杂的孕产营养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营养师在身边耐心指导。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孕晚期如何增加蛋白质摄入的部分,因为我知道这是胎儿快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书中不仅列举了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还详细解释了不同食物的消化吸收率,以及如何合理搭配,最大限度地提高营养利用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提供了一个关于“孕期体重增长曲线图”,可以帮助我监测自己的体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并且根据不同的孕周,给出相应的饮食调整建议。这对我来说非常有价值,避免了盲目地增重或担心营养不足。而且,书中对一些孕期常见问题的解答,也让我豁然开朗,比如关于孕期便秘的问题,书中给出了非常实用的膳食纤维补充方案,并且强调了饮水的重要性。我之前也看过一些网上的信息,但总觉得零散且不够权威,这本书就像一个全面的指南,解答了我所有的疑惑。
评分在我得知自己怀孕的那一刻,我的心情是激动又有些忐忑的。我深知孕期营养对于宝宝健康的重要性,但又不知道从何下手。朋友推荐了这本书,当我拿到它的时候,我就被它专业的封面和内容吸引了。范志红老师的文字就像一位亲切的长辈,用最朴实易懂的语言,为我揭开了孕产营养的神秘面纱。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孕期“吃对食物,事半功倍”的理念。她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应该补充什么,而是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以及它们对孕妇和胎儿的益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孕晚期如何通过饮食来缓解水肿的建议。我之前一直以为水肿是没办法控制的,但这本书告诉我,通过合理调整饮食,比如减少钠的摄入,多吃富含钾的食物,是可以有效缓解水肿的。这让我对孕期生活充满了希望。而且,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关于如何根据孕妇的口味偏好来调整饮食的建议,这让我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保证营养的摄入。
评分这本书的到来,简直是及时雨。我目前正处于备孕阶段,对于如何调理身体、为孕育一个健康的宝宝做好准备,心里充满了期待和一丝丝不安。在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孕期饮食的指南,更是一本关于“优生优育”的科学普及读物。范志红老师在书中详细阐述了孕前营养储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均衡饮食来提高受孕几率,改善卵子和精子的质量。她强调了膳食均衡、避免微量营养素缺乏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具体的备孕饮食建议,比如需要增加哪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以及如何从天然食物中获取。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对“孕前营养误区”的纠正,比如一些盲目补充某些维生素的做法,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负担。这本书用科学的视角,引导读者建立正确的备孕营养观。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孕期情绪对胎儿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健康的饮食来调节情绪。这让我意识到,孕育生命不仅仅是身体的生理过程,更是一个身心和谐的过程。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对备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让我对接下来的备孕生活充满了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