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绘本是个神奇的世界,本薄薄的小书可以读出百种滋味。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它还可以全面建构孩子的精神世界和人格体系。
世界上每部好绘本都能成为孩子的好朋友,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绘本对孩子视觉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绘本对孩子情感、想象力以及美感的启迪,正是他们日后快乐的源泉;绘本对孩子智力的开发有不可或缺的贡献。所以,每个父母都不应该错过好绘本的魅力与魔力。
然而何为好绘本?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绘本?如何才能读出绘本的深意吸引孩子?如何让二维的图片和文字生动、鲜活起来?这就是我们想告诉您的。希望帮助更多的中国父母和孩子愉快地踏入阅读之门。
内容简介《博士妈妈带你选绘本、读绘本、玩绘本》是作者多年从事儿童阅读与教育研究的心路历程。在书中,作者从儿童认知发展和心理特征入手,针对0~5岁儿童的不同阶段给出了比较详尽的分龄阅读指导;根据工作中收集到的实践问题,总结了亲子共读的方式、技巧与误区,并加入了绘本创意拓展的单元。同时,收录了截至2017年出版的*绘本精华,涉及情绪、成长、教养、亲情、爱好、生活等多个主题。其中,作者对亲子共读的重要性的强调和对绘本游戏功能的开发,颇具特点。
作者简介
王叡:专注儿童阅读与教育研究的出版学博士,童书出版顾问,倡导“绘本育”,用阅读开启孩子的早教之路,至今已翻译图画书和文学作品十余部。
目录
自序 7
章 绘本之旅的起点 001
二章 绘本家族大点名 017
三章 好绘本如何读? 033
四章 绘本育分龄阅读方案 055
五章 用绘本启蒙五感 117
六章 绘本创意玩 145
七章 绘本阅读Q&A; 165
八章 主题阅读书单 175
索引 187
前言
004年,我次参加全球大规模的书展——德国法兰克福书展。那时,我还只是个出版专业的学生。也就是在书展上,我接触到了大量精美的儿童图画书,从此打开了通向童书世界的窗口。
绘本在中国并不算是新生事物。早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丰子恺等民国时期名家就为少年儿童创作了大批充满质朴童趣的图画书。在我的童年时期,也就是 20 世纪 80 年代,我也有幸读到些翻译的外国图画书,比如《11 只猫开饼店》、“奇先生妙小姐”系列等,这些书至今仍然为孩子们所喜爱。但整体而言,图画书(绘本),伴随着亲子阅读和儿童早期阅读观念的普及,还是在 2006 年以后逐渐“走红”的。
2007年,日本的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以八旬高龄访华,成为当年童书界的大盛事,许多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童书出版机构,都诞生于那时期。不过,绘本真正在我的生命中发生化学反应还是在我的儿子出生以后,就像许多因为孩子而改变了事业目标的父母样,当你成为父母以后,你看世界的角度会发生变化:装得满满的书柜,不仅代表知识,也意味着倾倒的危险;面团既可以包饺子,也可以带来个下午的欢乐时光;而在小小的图画书里,有所有的人生和整个宇宙。
2015年,我赶时髦开设了微信公众号“睿的绘本育”,陆陆续续写了几百篇有关育儿和绘本推荐的文章,也受邀请为些儿童教育平台写过专栏、做过线上和线下的讲座。在与父母们的接触中,我深深感受到,经过出版界和广大阅读推广人的努力,新代中国父母为孩子买绘本、读绘本的热情可谓空前高涨,但同时,他们对于亲子阅读指导的需求也格外迫切。比如,有的妈妈从网上搜来各种书单,买了几百册绘本却发现不知道怎么读;有的高知家长甚至会问“给孩子读书的时候是抱着他还是用别的姿势?”这类专业研究者都意想不到的问题。
诚然,网络上对于绘本和亲子阅读有海量的免费内容,但是,如何才能帮助父母们迅速地获取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在漫漫育儿路上节省时间和经济成本呢?我暗暗萌发了写本绘本阅读指导书的想法。“绘本”词来源于日本,日本绘本文化的发达不仅表现在绘本出版的繁荣,各 类阅读指导和研究资料也极为丰富— 尤其是面向普通家长的家教书, 理论点到即止,内容活泼生动,可以让个“小白”迅速上手成为故事达人。从这些日文读物中汲取了灵感的我,也希望能做本属于中国家长的、实用又接地气的“绘本育”图书。
以上就是这本《博士妈妈带你选绘本、读绘本、玩绘本》诞生的缘起。为了表述更清晰,在本书中,我选择从儿童认知发展和心理特征入手,针对 0 — 5 岁儿童的不同阶段做出比较详尽的分龄阅读指导,根据收集到的实践问题,总结了亲子共读的方式、技巧与误区,并加入了绘本创意拓展的单元。同时,鉴于目前很多经典的亲子阅读指导书中的书单较为陈旧,而近十年,尤其是近四五年,又是童书尤其是绘本佳作辈出的繁荣时期,所以,我在本书中收录了截至 2017 年大陆出版的绘本精华,可以说是与时俱进的。
“或许只有童年的书,才会对人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希望自己的点微薄之力,能帮助更多的中国父母和孩子愉快地踏入阅读之门。
······
······
关于绘本的“选购”部分,我必须承认,它提供了一个庞大的书单,这一点值得肯定。作者似乎将自己多年来筛选绘本的经验都倾注在了这份清单上,涵盖了从经典名著到近年新秀的方方面面。但是,这个书单的“导购”功能,似乎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精准定位”。很多时候,我希望知道的是,在A、B、C三本主题相似的绘本中,哪一本最适合性格内向的孩子,哪一本的画面冲击力最强。这本书给出的更多是“这本书讲了什么主题,适合哪个年龄段”,缺乏更细致的“风格对比”和“潜在风险提示”(比如某些绘本可能包含不适合特定文化背景的隐喻)。因此,当我真的去书店或网店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时,这本书提供的书单,更像是一个庞大的“素材库”,而不是一个可以帮助我高效决策的“采购向导”。最终,我还是得回到电商平台,去浏览其他买家的评论和试读视频,才能最终下定决心。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排版和视觉呈现,也给我的阅读体验带来了一些阻碍。作为一本关于“绘本”的书,我自然期望它在视觉设计上能展现出一定的美感和启发性。然而,内页的设计显得有些单调和拥挤。大段的文字论述被密集地排布在页面上,配图的选择也偏向于学术化的图表或案例展示,而不是作为阅读的喘息或视觉的引导。这进一步强化了它“理论教材”的观感,而不是“轻松的育儿伴侣”。阅读一本关于美育的书,却发现这本书本身的美感体验不足,这无疑是一种讽刺。一本优秀的亲子教育书籍,理应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对读者有所感染,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遗憾的是,这本书在装帧和内页设计上,似乎错失了利用视觉语言来强化其核心理念的机会,让整个阅读过程,更像是一次带着沉重感的学习任务,而不是一次充满乐趣的探索之旅。
评分这本所谓的“育儿圣经”拿到手,说实话,我一开始是抱有非常高的期待的。毕竟现在的父母们,谁不希望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上不掉队,尤其是在那个被无数专家捧上神坛的“绘本阅读”领域。我仔细翻阅了前几页,发现作者在开篇就强调了“科学的”亲子共读方法论,引述了大量的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理论基础,试图构建一个坚不可摧的理论体系。我个人觉得,这种做法的初衷是好的,它想给迷茫的父母们一个“定心丸”,告诉你们,我们不是瞎读,我们是有理论支撑的。然而,问题恰恰出在这个“过度理论化”上。对于真正抱着书想马上上手操作的家长来说,那些密密麻麻的术语和引用文献,读起来简直像在啃一本学术期刊。我花了大量时间试图理解她所说的“视觉追踪敏感期”和“叙事结构嵌入”到底该如何在具体读一本《好饿的毛毛虫》时体现出来。说真的,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当我翻开某个特定类型的绘本时,作者能直接给出三到五个场景化的引导语,而不是让我先去理解艾瑞·卡尔的研究背景。这本书似乎更像是一本写给教育学研究生看的入门指南,而非一本真正能放在沙发边、随时翻阅的亲子实践手册。它的重量感,更多来自于其理论的厚度,而非操作的便捷性。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让我感到有些失落的地方,在于它对“0-5岁”这个年龄段划分的精细度似乎有所欠缺。当你真正面对一个刚满周岁的宝宝和一个快满五岁的孩子时,你会发现他们的认知水平、注意力跨度和语言能力简直是天差地别。我希望能看到一个更细致的年龄划分,比如针对新生儿、学步期(1-2岁)、语言爆发期(3-4岁)等阶段,提供完全不同的阅读策略和绘本推荐清单。这本书的建议很多时候是“一刀切”的,它会用相似的篇幅来讨论如何给一个只能看黑白卡片的婴儿选书,以及如何引导一个已经能复述故事的孩子进行深度讨论。这种并列处理,使得针对特定年龄段的深度指导内容被稀释了。比如,对于三岁以上的孩子,重点应该放在情节理解和情感投射上,而对于一岁多的孩子,重点应该是感官刺激和词汇的简单重复。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的“万能钥匙”太多,却少了针对不同锁孔的定制钥匙。结果就是,我发现自己大部分的建议,还是得结合我自己的直觉去“打折”使用,而不是完全照搬书中的指导。
评分在绘本“玩”的部分,也就是书名中提到的“玩绘本”,我的期望值是能看到一些真正富有创意的、低成本的、适合家庭环境的延伸活动。我期待的是,看完《猜猜我有多爱你》后,我们能一起用家里的材料搭建一个模拟“小兔子跑来跑去”的场景,或者设计一个简单的“爱意测量尺”。然而,书中介绍的“玩”更多地倾向于一些标准的、略显老套的“手工制作”环节,比如用彩泥捏角色,或者进行角色扮演的简单复述。这些活动本身并不错,但它们在市面上的其他育儿书籍中已经非常常见了。真正让我眼前一亮,或者说让我觉得“原来绘本还能这样用”的启发性内容,着实不多。这本书似乎在“选”和“读”的理论构建上耗费了九成的精力,导致在“玩”这个环节,略显仓促和缺乏新意。对于追求“高阶亲子互动”的家长来说,这部分内容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是明显不足的。它提供的是“操作手册”,而不是“创意火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