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由的专家为您提供全面的、系统的、的40周孕期指导,为孕妈妈提供新的孕产信息,伴随孕妈妈从妊娠周到后一周。让孕妈妈自身的变化、胎儿的生长发育、生活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准妈妈的日常饮食等,同时还有一个孕妈妈备忘录,详细的讲解各种孕期知识,以帮助初为父母者学习。 本书科学的从怀孕的周开始如何准备到孕早期的受精卵着床再到宝宝的出生,内容实用、详尽,教给孕妈妈们更多的孕期知识,让孕妈妈一翻开目录就忍不住读下去,原来孕前还要做那么多检查,孕期不能带隐形眼镜等等,内容都特别贴近孕妈妈的生活,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陪孕读本。 本书全新的孕产知识,结合科学的孕产理念,详细介绍了孕前、孕中、产后的各类孕产知识,为孕妈妈提供孕期保健指导,本书还有每周细节备忘录及时提醒,让孕妈妈不要忽视任何一个孕期的小细节,健康好孕陪你走过40周孕期。 孕育一个宝宝,你将面对很多未知,一切从零开始学习。如何做好准备迎接小天使的降临?怀孕的历程中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如何搭配孕期饮食,做好孕期保健,远离危险和疾病?积累三十余年妇产科经验的全国著名妇产科专家在本书中会给你全方位的解答!
目录 《40周孕期全程手册》 章 迎接天使你准备好了吗 怀孕第1周 准爸妈资格考试 2 怀孕第2周 今天是不是好日子 15 第二章 一颗小小苹果核 怀孕第3周 一粒种子的诞生 22 怀孕第4周 躺在自己的“小床上” 27 怀孕第5周 叶酸虽小别忘补 31 怀孕第6周 宝宝开始有心跳了 36 怀孕第7周 呕吐恶心,孕妈妈“难过”的日子开始了 42 怀孕第8周 胎宝宝次活动 47 怀孕第9周 胚芽时期的结束 52 怀孕第10周 度过流产危险期 58 怀孕第11周 快速奔跑的“小马” 63 怀孕第12周 水上芭蕾舞蹈家 67 怀孕第13周 一颗粉红的小桃子 72 怀孕第14周 开始皱眉做鬼脸了 77 第三章 吃手翻跟头,我都会了孕中期 怀孕第15周 唐氏筛查,甜蜜的“恐慌” 84 怀孕第16周 不停地打嗝 87 怀孕第17周 发现好玩具——脐带 92 怀孕第18周 胃口大开——吃原来可以这么肆无忌惮 101 怀孕第19周 开始自我监测胎动 107 怀孕第20周 穿上孕妇装,参加培训班 112 怀孕第21周 滑溜溜的“小泥鳅” 117 怀孕第22周 宝宝长出指甲了 125 怀孕第23周 皱巴巴的小老头 132 怀孕第24周 一不留神变成“糖妈咪” 139 怀孕第25周 大脑发育的高峰期 146 怀孕第26周 睁开眼睛看“世界” 152 第四章 一个真正的小人儿 怀孕第27周 长出柔软细密的头发 160 怀孕第28周 做个好梦吧,小宝贝 165 怀孕第29周 远离妊娠高血压 169 怀孕第30周 行动吃力、呼吸困难——艰难时期 174 怀孕第31周 宝宝的“房子”变小了 179 怀孕第32周 宝宝的东西准备好了吗 183 怀孕第33周 圆润可爱的小宝贝 191 怀孕第34周 做好准备,头朝下 198 怀孕第35周 忐忑不安的时期 203 怀孕第36周 宝宝的小家还安全吗 209 怀孕第37周 充分休息,迎接随时可能来临的见面 216 怀孕第38周 孕妈妈待产物品全攻略 223 怀孕第39周 了解分娩知识 227 怀孕第40周 天使降临 234 孕产期坐月子常见问题答疑 243 附录:新生宝宝测评标准 内容提要 本书是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专家徐蕴华教授集三十余年妇产科经验编写的。本书从妊娠周到后一周,不仅详细讲解准妈妈自身的变化、胎儿的生长发育、准妈妈的日常饮食营养、在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还告诉准妈妈在孕期不知道的、想知道的、应该知道的一切。配以插图详解,倡导一种明智和负责的态度,以帮助初为父母者学习。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主任医师徐蕴华积其四十余年的专业经验,为每一个即将成为父母的人提供的有效建议和科学指导。书中的内容涵盖了从怀孕前的准备到受孕、分娩、产后全程应注意的各项重要事宜,包括怀孕前的准备、怀孕期间的女性身体及心理变化、胎儿的生长、孕期保健、饮食营养、分娩前后的注意事项、产后身体恢复,以及新生儿的基本护理、疾病防治等问题。本书图文并茂,语言轻松、简洁,内容实用,是每一个孕期女性手边必备的 “教材”。 0123456789
这本书的配图和图表简直是视觉上的噩梦,仿佛是直接从上个世纪的医学教科书里扫描出来的,分辨率低得让人怀疑人生。要知道,在孕期,尤其是对初次怀孕的父母来说,直观的视觉辅助是多么重要!比如,当书中提到胎盘的几种类型(前置胎盘、低置胎盘等)时,我希望能看到清晰、彩色的解剖示意图,以便我能立刻理解这些术语的实际含义。然而,书中提供的却是一些模糊不清的黑白线条画,很多细节根本无法分辨。同样,对于一些需要自我监测的指标,比如宫缩的强度和规律性,书中仅用文字描述,没有提供任何可以对照的图表来帮助我们区分正常的假性宫缩和需要警惕的临产宫缩。我宁愿这本书少一些冗长、重复的文字描述,多投入一些资源来制作高质量的视觉材料。毕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更倾向于快速吸收图像信息。这种低质量的视觉呈现,不仅影响了信息的传达效率,更让整本书看起来非常廉价和过时,完全配不上它所承载的重要信息。
评分这本书在语言风格上,有一种不容忽视的“说教感”,读起来让人感觉像是被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居高临下地教导,而不是一位平易近人的伙伴在分享经验。它大量使用了一些非常绝对的词汇,比如“绝对不能”、“必须如此”,这对于追求个体化差异的现代孕妇来说,压力非常大。我个人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坚持持保留态度,但这本书几乎是全盘接受并加以强调。例如,它对“孕期体重增长的控制”的描述就显得过于严苛,完全没有考虑到不同基线体重和体质的个体差异,只是给出了一个非常狭窄的增重范围。这种“一刀切”的指导,容易让那些体重增长稍微快一点的孕妈产生不必要的焦虑。我真正需要的是基于科学数据和个体情况的灵活建议,而不是教条。此外,书中对伴侣参与度的探讨也相对薄弱,更多地聚焦于孕妇自身的身体感受和责任,对于如何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家庭环境,如何让准爸爸分担情绪压力,这方面的内容几乎是空白。好的孕期书籍应该关注“家庭”的共同旅程,而这本书更像是给“单兵作战”的母亲准备的指导手册,缺乏温度和协作精神。
评分关于孕期并发症的讨论部分,这本书的处理显得过于谨慎,甚至可以说是“恐吓式”的。它罗列了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妊娠高血压等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并且详尽地描述了这些并发症可能带来的最坏后果。我理解全面告知的重要性,但这种描述方式的侧重点明显偏向于风险的夸大,而不是预防和管理。例如,在谈到妊娠期糖尿病筛查时,它花了大量篇幅描述未控制好的糖尿病对胎儿可能造成的巨大影响,却对如何通过日常饮食调整或安全用药来有效控制血糖着墨甚少,让人读完后不是感到被赋权去积极管理健康,而是被一种深沉的恐惧感笼罩。一个好的手册应该做到平衡:既要让人意识到风险,更要提供具体、可行的工具和信心去应对这些风险。这本书给读者的感觉更像是医疗事故警示录,而不是一本实用的孕期伴侣。它似乎假设读者已经处于高风险状态,而不是为大多数健康孕妇提供积极的健康促进指导,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逻辑结构实在是让人抓狂,翻阅起来就像在迷宫里绕圈子。我拿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建立一个清晰的时间线索,知道在第几周我该注意什么、该做什么检查。这本书的章节划分似乎是按照生理变化来分的,而不是按照时间进度。比如,某一章突然跳到了孕中期的情绪管理,下一章又回到了孕早期的饮食禁忌。这种跳跃式的叙述,使得我无法形成一个连贯的认知框架。举个例子,当我想查阅第28周的胎儿发育情况时,我需要在好几个不同的章节之间来回查找,因为关于胎儿体重增长的信息分散在“营养需求”、“B超解读”和“孕期并发症预防”等好几个地方。这种编排方式对于需要快速查阅资料的新手父母来说,简直是灾难性的。我更青睐于那种“每周一页”或者“月份概览”的格式,清晰地标明:本周胎儿多大、妈妈需要注意什么、下一次产检项目。这本书更像是作者的一些随笔和知识点的堆砌,缺乏一位优秀的编辑来梳理和提炼,使得原本重要的信息淹没在了大量的背景介绍之中,读完后反而留下了一堆零碎的知识点,却拼凑不起来一个完整的“孕期地图”。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那种带着点年代感的米黄色纸张,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外婆家的旧书柜。我原本对孕期手册这类书籍抱有很高的期待,毕竟这是人生的重要阶段,谁不希望手中握着一本权威且全面的指南呢?然而,当我翻开内页时,那种期待感迅速冷却下来。排版略显拥挤,字体大小也有些不一致,使得阅读体验大打折扣。更让我感到困惑的是,它对孕早期的一些常见不适,比如孕吐和疲劳的描述,非常笼统,缺乏深入的解释和针对性的应对建议。比如,它提到了“多休息”,但对于如何在保证工作和家庭生活的情况下实现有效休息,却只字未提,这对于职场妈妈来说,简直是隔靴搔痒。我更希望看到一些实际操作层面的技巧,比如如何调整午休时间,如何与同事沟通自己的身体状况,或者一些经过验证的、温和的食疗偏方,而不是泛泛而谈的口号。这本书在科学性方面似乎也有些保守,对于一些最新的孕期营养研究成果,比如叶酸补充的最佳时间点或者DHA摄入的最佳来源,都没有给出清晰的、循证医学支持的指导。总而言之,它像是一个旧时代的参考书,虽然基调是好的,但在面对现代生活节奏和不断更新的医学知识时,显得力不从心,读起来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仿佛作者只是轻轻拂过了问题的表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