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体顽疾说不
作 者: 伍岳炜,汤冠辉 著 著作 定 价: 32 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16-02-01 页 数: 217 装 帧: 平装 ISBN: 9787553756349真实:70多年养生、抗病、治病的亲身经验,一书大总结、大公开!
全面:多方面选取多个常见顽疾,深入剖析与顽疾对着干的强大养生智慧!
多用:送爸妈,贴心;送亲人,细心;送朋友,庄重;送长辈,实用!有效:作者和大部分患者反复实践,安全、有效的经典老偏方大全集!
内容简介
全书分“自我篇”“助人篇”“养生篇”和“美容性趣篇”四个部分。“自我篇”按作者发病的先后顺序,详细介绍了作者跟疾病作斗争的经历,既有体会,也有教训;“助人篇”是作者为亲人、朋友和乡民治病的案例,助人之余,收获快乐;“养生篇”是作者经数十年学习积累下来的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小小细节也是养生大法;“美容性趣篇”,则是作者对于日常美容及夫妻和谐相处的经验积累。本书是集偏方、验方、古方、中医疗法、对症食疗、运动疗法为一体的保健百科,是作者70多年亲身经历的经验积累。作者2010年出版的《对人体顽疾说不——兼谈我的养生之道》重印4次,总印数达50000册,得到众多养生专家的认可。
●Chapter1自我篇 ●未上丁,就当“省长”(癣长) ●蛇咬伤 ●跛脚 ●“双料风湿” ●乙肝“上身” ●腰肌劳损 ●急性腰扭伤 ●结肠炎 ●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 ●早期白内障 ●…… ●Chapter2助人篇 ●婴儿头皮巨型血肿 ●产后缺奶 ●乳腺囊肿 ●脂溢性皮炎 ●虚脱 ●晕厥 ●下颌关节炎 ●......伍岳炜,汤冠辉 著
伍岳炜,高级经济师。1934年生于广东兴宁,19岁毕业于东北财经学院(现东北财经大学)对外贸易专业。长期在广州、上海和香港外经贸部门工作;上世纪80年代曾以秘书长身份在纽约负责筹办“*国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受到*国驻纽约总领事馆的特别嘉许。作者学医的兴趣是因自己平时体弱多病而起的,尤其是1967~1971年被下放到“五七”干校期间,有了很多学医、行医的机会,使作者的治疗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主要以不花钱、少花钱的偏方,如运动疗法、按摩疗法、食疗、中药疗法等为自己及乡民进行治病养生。正是这些偏方的积累,使作者创造了一系列独特有效的养生妙招,受到广大人民的肯定。
汤冠辉,主任......
结肠炎
干校的临时工地,没有井水、河水,更没有自来水,每天饮食甚至洗涤都只能靠附近的一口不大的池塘—瓦渣塘。顾名思义,可以想象其水质的恶劣,时有小动物浮尸,很多学员喝了这样的水都患上痢疾或结肠炎,我亦不能幸免,一天腹泻几次,甚至10多次。
临时工地的位置偏僻,没有医务所,离医院亦远,就诊也不方便。为此,我照样“请教”《保健按摩》这本书,发现“床上八段锦”中的第7段“揉腹”正是针对治疗结肠炎的良方,我立即付诸实践,早晚各做1次,每次做30~50下,坚持2~3个月,腹泻症状就基本消除了。
后来,我把此方法介绍给一位年长的朋友,她的病程比我“悠久”,症状比我的严重,常......
我与许多人一样,一生都在与病魔的恶斗中度过。死神几度与我擦肩而过,在它的眼里,一个耄耋之年且身怀绝症(前列腺癌)的老人,正是它扑杀的*佳猎物。
当读者看了前面的一组照片,还可能以为笔者是一位乐观好动的人。对了!正是这个“乐”字和“动”字,助我战胜各种各样的病魔;正是这个“乐”字和“动”字,不止一次地救了我的命。乐观出幸福,好动促健康,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回顾历史,80多年来,风风雨雨,不同年龄段,我都患过不同的恶病和怪病:未满10岁就荣膺“癣长”,小小脑袋,布满荆棘;20岁前后,我先后在严寒的东北和西北患上可怕的多发性风湿性关节炎和风湿性心脏病;30岁前后,患了乙肝,在“五七”干校,又遇急性腰肌扭伤和慢性结肠炎急性发作;40岁整,先后被查出有早期白内障和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整天晕眩;50岁前后,出现胃酸反流和2次肠胃出血;60岁前后,高血压、高脂血症和高尿......
我通常对“畅销”这个标签抱持警惕态度,因为很多所谓的畅销书往往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而牺牲了内容的专业性和深度。然而,这本书成功地打破了我的偏见。它最令人称道的一点是,在保证极高专业门槛的同时,做到了极佳的可读性和实操性。作者的文笔非常具有感染力,有一种老中医般的沉稳和现代科学家的精准感,两者奇妙地融合在一起。特别是关于“生活习惯调整”的部分,没有使用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语气,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分享自己的心得。比如,在谈到如何调整睡眠节律以配合身体自然修复机制时,它不仅给出了具体的睡前清单,还详细解释了每一步背后的生物钟调控原理,让你心悦诚服地愿意去执行。书中还穿插了一些真实案例的简要描述(当然都做了脱敏处理),这些故事性的片段极大地增强了文字的代入感和说服力,让人感觉“原来我也可以做到”。这种平衡艺术,真正体现了“大道至简”的智慧,让复杂的健康管理变得触手可及。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色彩搭配,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对健康的敬畏与期待。封面那种略带磨砂的质感,触感极佳,让人忍不住想一读究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排版上的用心,字体大小、行间距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更别提那些插图和图表了,它们不是简单地堆砌信息,而是用非常直观、艺术化的方式,将复杂深奥的医学原理进行了可视化处理。比如,当讲到某种身体机能的循环时,那个精美的示意图,比教科书上的枯燥线条要生动一百倍,让人一下就能抓住重点。整本书的纸张用料也十分考究,厚实又不透墨,即使用荧光笔做了标记,背面也几乎看不到痕迹。这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光是放在书架上,都能提升整个阅读空间的格调。我常常在想,如果所有的健康类书籍都能拥有这样的制作水准,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一定会变得更加愉悦和高效。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充分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体验的重视,值得所有关注身心健康的读者入手一本,光是翻阅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
评分作为一名对传统保养哲学颇有研究的读者,我对这本书中对东方养生理念的现代化解读感到非常惊喜和赞赏。很多旧有的养生知识,往往因为缺乏科学依据或表达方式过于晦涩,难以被现代人接受,但这本书巧妙地架起了一座桥梁。它没有全盘否定传统智慧,而是用现代生物化学、基因表达等前沿概念,去印证和解释那些流传千年的养生谚语背后的科学逻辑。这种“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姿态,让内容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不失时代的前沿性。例如,书中对“气血运行”的描述,通过与人体微循环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对比,让我对传统中医的整体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雾里看花。这种跨学科的融合,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实用广度,让它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一特定流派的拥趸,而是能吸引更广泛的、追求综合性健康指导的读者群体。阅读过程充满了不断“啊哈!”的顿悟时刻,感觉自己的健康观被彻底重塑了。
评分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构建得如同一个精密复杂的地图,每一个章节都是一个重要区域,而它们之间通过清晰的逻辑线索紧密相连,形成了完整的健康保护网络。我发现自己不再是孤立地看待身体的某一个器官或某一种症状,而是开始用一种系统性的、整体性的视角来审视自身的健康状态。举个例子,读完关于肠道菌群对免疫系统影响的那一章后,我立刻回溯去看了前面关于饮食结构的那一章,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立刻清晰起来,形成了一个知识的闭环。这种结构化的编排,使得知识的吸收效率得到了质的飞跃。对于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朋友来说,可能会觉得信息量较大,但请相信作者的引导力,只要按照顺序阅读,你会发现作者已经为你铺设好了最平坦的学习路径。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应对已有的“顽疾”,更重要的是如何构建一个强大的内在防御体系,预防那些尚未发生的潜在危机。这是一种从“治标”到“治本”的思维升级。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远超我之前阅读过的所有同名主题的科普读物。它没有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多喝水、多运动”的口号上,而是真正深入到了细胞层面和分子机制的探讨。作者的叙事逻辑非常严谨,从宏观的症状表现,层层剥茧地追溯到微观的生理失衡点,最后落脚到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我特别喜欢它在阐述某一“顽疾”的成因时,总能提供至少三种不同学派或角度的解释,而不是简单地给出唯一的答案,这种多元化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书中对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的结合点进行了非常巧妙的整合,读起来丝毫没有生硬的“科学术语堆砌感”,因为每当出现一个专业名词,紧随其后的便是生活化的类比或历史典故,让人在理解知识点的同时,也了解了知识背后的发展脉络。对于那些真正想弄明白“为什么会这样”而非仅仅知道“该怎么做”的深度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快消品,而是需要反复研读、时常翻阅的工具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