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7482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幼儿园班级管理技巧150 共2本
9787501985081定价:28元 9787501979363定价:34元
d一章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
一、沟通缺位的三个误区
二、沟通越位的三大表现
三、沟通到位的三个目标
第二章与家长沟通的心理效应
一、首因效应: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近因效应:前功一朝化烟云
三、超限效应:过度交流适得其反
四、投射效应: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
五、罗森塔尔效应:用期望鼓舞家长
第三章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
一、与妈妈沟通的侧重点
二、与爸爸沟通的侧重点
三、与祖辈家长沟通的侧重点
四、与保姆沟通的侧重点
第四章与不同性格的家长沟通
。。。。。
d一篇
第1章 成功的幼儿教师
1.成功的幼儿教师的人格特质
2.表达对幼儿的尊重
3.时刻关注幼儿的需要
4.理解文化差异
5.引导幼儿从错误中学习
6.教导幼儿适宜的行为
7.培养幼儿的个性
8.认识幼儿的不适宜行为
9.积极应对情感强烈的幼儿
10.对班级管理保持积极的态度
11.悦纳幼儿
12.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
13.保持生活的平衡
14.实践案例:琳达的故事
。。。。。。
这套书真是一剂及时的强心针!我最近刚接手一个新班级,孩子们的家长们来自五湖四海,教育理念各不相同,光是刚开学那几天的家长会,我就感觉自己像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仗。市面上关于沟通的书籍汗牛充栋,大多讲得都是大道理,空泛得让人抓不住重点。然而,这本《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却非常务实。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坐在你旁边,手把手教你“话术”和“心法”。我尤其喜欢它里面针对不同类型家长的具体应对策略,比如,对于那种过度焦虑、恨不得每天来幼儿园查岗的家长,书里建议采取“主动汇报,控制信息流”的策略,而不是被动解释。这个思路简直太精妙了!它教会我如何将被动的“应付”转变为主动的“引导”,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专业和掌控力,从而建立起信任的桥梁。前几天,我用书里教的一个技巧成功化解了一次关于午睡问题的争执,效果立竿见影,家长不仅没有不高兴,反而对我的处理方式表示了高度赞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不是一套僵化的模板,而是一套灵活的思维工具箱。
评分关于班级管理的实践性,《幼儿园班级管理技巧150》这本书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实战派”量身定做的。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区域活动”优化的那一部分。我们园一直想提升区域活动的深度和趣味性,但总感觉教师的准备工作量太大,难以持久。这本书提供的方案是“动态平衡法”——如何让材料的投放和收纳实现良性循环,并且鼓励幼儿自主维护区域环境。它提供了一系列图文并茂的案例,比如如何设计一个“低维护高参与度”的科学区,只需要几个常见的废旧材料和简单的引导语,就能激发出孩子们惊人的创造力。我立刻在班级里尝试了书中推荐的“区域活动评估小工具”,这让我们每周都能精准地知道哪些区域“过热”了,哪些区域“冷却”了,从而进行科学干预。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能切实减轻教师的日常负担,同时提升教学质量,是真正能落地的好书。
评分总的来说,这两本书构成了一个非常互补的体系。一本侧重于人际关系的“软技能”——如何建立信任、如何化解冲突,另一本则聚焦于日常运营的“硬标准”——如何让班级高效运转、井井有条。如果说《沟通之道》是教我如何成为一个受欢迎、有智慧的沟通者,那么《班级管理技巧150》就是教我如何成为一个有条理、高效率的组织者。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处理家园合作项目时,书里建议的沟通步骤是先用管理技巧确定清晰的项目目标和分工(硬标准),再运用沟通技巧来激励家长积极参与(软技能)。这种“先立规矩,再润滑关系”的思路,让我在上个月成功组织了一次全班范围的“环保小卫士”活动,家长参与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两本书放在一起,让我对未来一年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清晰的蓝图。
评分最近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关于“情绪管理”在沟通中的隐形作用。这本《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里有一章专门讲了教师自我情绪的调适,这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遗漏点!我们总被要求管理好孩子的情绪,却很少有人提醒我们,面对家长的质疑和压力时,我们自己的情绪稳定才是高质量沟通的基石。书中提到一个“暂停三秒”原则,即在接收到负面信息时,先做深呼吸,让肾上腺素平静下来再回应。我尝试了一下,效果惊人。以前我可能会立刻进入防御状态,言语上会带有火药味,但现在,我能更冷静地剖析家长诉求背后的真正需求。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比单纯学习沟通技巧更重要。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优秀的沟通者首先是一个自我觉察能力极强的人。这不仅仅是本工作手册,更像是一本职场心理修炼指南。
评分说实话,我对“班级管理技巧”这类书籍通常抱持着怀疑态度,总觉得那些所谓的“150招”很多都是些华而不实的噱头,真正到了一线,根本施展不开。但是《幼儿园班级管理技巧150》这本书成功地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结构非常清晰,将技巧分门别类地归类到“环境创设”、“常规养成”、“活动组织”等几个大板块下,让我查找起来十分方便。我最欣赏的是,它不仅仅关注“怎么做”,更深入探讨了“为什么这么做”。举个例子,书中关于“晨间接待”的环节设计,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几个口令或游戏,而是强调了通过稳定的仪式感来降低幼儿的分离焦虑。我按照书中的建议调整了我们班的“欢迎仪式”,引入了一个固定的“今日任务”卡片,孩子们一下就找到了归属感,早上哭闹的现象明显减少了。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的每一个技巧背后都有成熟的教育学支撑,读起来让人心服口服。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次系统化的专业升级,从一个“凭感觉”带班的老师,变成了一个“有章可循”的管理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