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书 名: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妈妈怎么办》 |
| ISBN号: | 9787512709140 |
| 定 价: | 32.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妇女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14.9 |
| 开 本: | 16开 |
| 页 数: | 240页 |
| 字 数: | 120千字 |
| 装 帧: | 平装 |
| 纸 张: | 轻型纸 |
| 类 别: | 家庭教育-能力培养 |
| 适 读: | 针对所有父母/广大读者 |
| 媒体评论 |
此书虽然是为家长和教师而写的,但也是在为孩子发声。意中用中立、简单又直白的口吻,以现在流行的语言和其他特色表现方式,道出了许多孩子的困扰。。 ——摘自台北市立教育学院院长 赵家琛书评《良好关系的通关密语》
在知识暴涨的时代,很多问题都已经发现有效的解决方法,所以,问题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运动知识,去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感谢王意中心理师把这些有效知识转换成301个使用的秘诀,不仅对很多家庭、教师,甚至孩童本人,都会有所助益,也是相当实用的参考书籍。 ——摘自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教授 洪俪瑜书评《提升专注力的有效秘诀》 |
| 目录 |
专注力概念篇 让孩子懂,专注是怎么一回事 4 了解孩子各类型专注力的表现 7 专注力与电玩之间的恩怨情仇 21 专注与热情之间 27 专注与分心的自我察觉 32 与专注自我对话 35 书写与阅读篇 终结无止境的拖延 40 专注力的隐性杀手 46 专注在书写与阅读的路途上 54 让专注在文字中奔驰 61 日常生活篇 良辰吉时的最佳专注状态 68 专注持续与省时效率 72 专注,有的是时间 78 专注,总在提醒时 85 书包演练专注力 93 物有所归的专注力整理 95 玩具收拾好注意 102 生活体验让专注力加码 108 购物专注之旅 118 五感游戏篇 启动五感专注力 129 视觉专注大搜寻 132 听觉好注意 147 启动味觉品味力 155 嗅出好味道 157 不容忽视之触觉与专注 159 抛物线的专注力 162 稳定与专注的对话 166 专注与动态的美妙和谐 172 不止是专注 177 打出扑克好注意 181 课堂学习篇 容易和专注力混淆的一些事 188 让专注,在联络 195 簿上,滴水不漏 195 在混乱与专注之间 200 燃起教学的活力 205 |
| 在线试读 |
Part1 专注力概念 Eg 1 “勇志!我跟你讲了多少遍?叫你写字专心一点,你怎么还是听不懂?你这小子,功课不写,还在玩游戏王卡。马上把这些乱七八糟的卡片收起来,听到了没?”勇志妈双手叉腰,脸颊鼓胀着,双眼怒瞪。 “妈妈,等一下啦!我在找我的恶魔族怪兽卡啦!”读小学二年级的勇志,左手拿着一叠游戏卡,正皱着眉,东张西望,寻找不知掉落在何处的恶魔族怪兽卡。而桌面上,散落着一张张不同图案的游戏王卡片。原本该写的国语试卷,早就完全被这些卡片淹没、覆盖了。 “勇志,我再说一次!你现在应该干什么?听好,马上把卡片收起来!你到底有没有听到!不认真写字,一直玩这些没有用的,书不给我好好念。你再不专心念书、写功课的话,我就把你交给安亲班来管,省得我心烦。”勇志妈语带威胁地说道。 “什么是专心?”勇志突然转过头来问妈妈,“从幼儿园开始,你就一直跟我说要专心、要专心。但是,到底什么是专心啊?”对于这个自认为再熟悉不过的字眼,一时之间,勇志妈却被问倒了。 妈妈脑子里灵光一闪:“专心就是注意啊!”勇志听了听,摸摸后脑勺,还是疑惑不解。“妈妈,那什么叫做注意?”“拜托,勇志,注意就是要认真啊!”孩子又继续问:“那什么叫做认真?”“嗯,认真就是要专心啊!”这回勇志妈回答得更快。 这“鬼打墙”一般的回答。说真的,勇志妈最后其实什么也都没说。勇志还是搞不懂这些年来妈妈要求他专心、注意、认真,到底指的是什么?他还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勇志妈发现,如果把桌面清理得干净一些,把杂物移出勇志的视线,他写作业的专注力会提高很多。当然,写出来的错别字也会少一些。但她一直很纳闷,为什么勇志每写完一个段落,都要把游戏王卡拿出来把玩一番,然后再回来写作业。哪怕只是五分钟,他也一定会这么干。但妈妈也发现,尽管是重新开始作业了,其实已经心不在焉了。这时,她又不得不耳提面命:“勇志,你在发什么呆?专心一点儿。”说着说着,自己都感到厌烦。“这游戏王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勇志妈疑惑着。 1.1 让孩子懂专注是怎么一回事 《问题解决指南》 001“戏”说专注力 002让孩子举例 003自我察觉 秘诀1 “戏”说专注力 从孩子最喜欢的游戏,最切身的生活经验,来让他懂最基本的专注力。 例如“孩子,所谓的专注,就像你常要求妈妈带你去夜市捞鱼。那时,你不是拿着渔网对准水里的鱼追来追去,想办法要把鱼捞起来吗?这追视就是一种视觉的专注。” “还有,你不是很爱套圈圈吗?想想看,你套圈圈时,眼睛不是正在瞄准前方的玩偶吗?这样的瞄准经验也是一种专注力的呈现。” 动脑想想,你还可以举出什么样的例子,让孩子了解什么是专注力? 秘诀2 让孩子举例 孩子需要你的例子,孩子更需要自己举例子。让孩子说说他心中的专注力,相信他,孩子会依此类推,慢慢说出在他心中对于专注力的概念。 “爸爸,我玩愤愤怒的小鸟时,都会在对准偷蛋猪之后,才放手发射出去。这对准偷蛋猪是不是也是一种专注?” “妈妈,每次我玩游戏王卡时,都会仔细看上面的攻击力几分?防御力几分?并决定是要打出哪张卡,这是不是也是一种专注?” 秘诀3 自我察觉 请想一想: “我最近一次教孩子专注力是什么时候?” “除了说之外,我是用哪一种方法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提升孩子的专注力,我开始行动了吗?” 期待孩子能够发展出有效的专注力,这时,父母与老师的自我察觉相当重要。 1.2 了解孩子各类型专注力的表现 《问题解决指南》 004多元的专注力 005集中性专注力 006失焦与涣散 007纯净的空间 008淡色系环绕 009幼儿园墙面 010一物优先 011老鹰猎物 012专心的模样 013录制精华片段 014选择性专注力 015诱惑,致命的吸引力? 016真空的环境? 017单纯的考量 018施工中,干扰的挑战 019持续性专注力 020完成指标 021合理时间 022时间长度 023物尽其用 024电瓶持续力 025成功元素 026转换性专注力 027完美的衔接 028兴奋留在最后 029分散性专注力 030质量的维持 031自动化优先 ………… |
| 作者简介 |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疗所所长 、临床心理师、台湾教育部部定讲师、《亲子天下》「请问教养专家」驻站专家。 于台湾宜兰成立宜兰县第一所经卫生主管机关合法立案之心理治疗所,目前演讲场次已超过800场,是许多家长与老师心中极具理想与热情的心理师。 台湾高雄医学院行为科学研究所第一届硕士毕业,曾担任台湾振兴复健医学中心复健医学部临床心理师、台湾过动儿协会咨商师及八○二总医院精神科临床心理师,并曾于实践大学家庭研究与儿童发展学系、经国管理暨健康学院幼儿保育系担任兼任讲师。 已出版《台湾自闭儿教养书》《孩子不敢说的40个成长困惑》《301个过动儿教养秘诀》《来自火星的孩子——青春期完全教养手册》。 |
......
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这本书在引导父母进行自我反思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很多育儿书只关注“孩子的问题”,但这本书却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来探讨“父母的局限性”。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很多时候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其实是父母自身“不耐烦的投射”。比如,我们自己是不是在和孩子说话时也经常心不在焉地刷手机?是不是我们对孩子设定的任务难度,其实是基于我们对“别人家孩子”的期望,而不是基于我们自己孩子的能力?这种“由内而外”的视角转换,是许多育儿书籍所缺乏的深度。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管理孩子,更是教你如何管理自己的期望和情绪,从而营造出一个真正有利于专注力培养的家庭氛围。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只是学到了一堆技巧,更是完成了一次深刻的自我成长,它让我成为一个更沉稳、更有策略的教育者。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吸引人,色彩明快,插图童趣盎然,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原本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的,因为市面上这类书籍实在太多了,很容易让人感到审美疲劳。然而,翻开这本书的目录和前几页,我就知道我淘到宝了。它并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说教式口吻,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充满同理心的方式,把父母在面对孩子注意力分散时的那种焦虑和无助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开篇提到的那个小故事,讲的是一个父亲如何通过观察女儿在玩积木时突然走神,从而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外部环境干扰而非孩子本身,这个细节让我感同身受。整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毫无压力,即便是晚上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也不会觉得费劲。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的“可操作性”,它不是空泛地谈理论,而是提供了大量经过验证的小技巧,比如“五分钟静默练习法”和“目标分解可视化工具”,这些方法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在家里试行了,感觉充满了希望。
评分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评价,这本书简直是一本工具手册,而不是一本理论读物。我特别喜欢它最后附带的那些打印出来就可以用的“工具包”。比如“每日专注力自检表”和“情绪降温卡片”的设计,都非常贴合现实生活场景。我把“情绪降温卡片”打印出来贴在了冰箱上,孩子每次感到烦躁想放弃任务时,我们现在有了一个可以共同参照的“冷静流程”,而不是只能靠我吼叫来解决问题。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似乎就是为了方便家长“随翻随用”,它有清晰的章节标题,便于快速定位到自己当前面临的困境。而且,作者非常细心地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针对学龄前和学龄期孩子的注意力差异,分别给出了不同的侧重点建议,这使得这本书的适用范围大大拓宽,可以说是能陪伴孩子度过好几个关键成长阶段的“常青树”教材。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奇特的魔力,它既有专家的严谨,又不失邻家大姐般的亲切和幽默。我是一个比较追求效率的家长,看书的时候最怕的就是那种拖沓冗长的描述。然而,这本书的行文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每一个章节都紧凑有力,直击痛点。例如,在讨论如何鼓励孩子完成一项枯燥的任务时,书中介绍了一种“奖励层次递进法”,它不是用糖果或玩具作为唯一的诱饵,而是将“口头赞扬的精确性”和“自主选择权”作为更高级的内在奖励。这种细腻的情感引导方式,让我意识到过去自己的奖励机制可能过于外在化和物质化了。更让我欣赏的是,作者在书中穿插了许多真实案例的引用,这些案例都不是完美的“模范家庭”,而是充满了挣扎和不完美的普通家庭,这让作为读者的我感到被理解和接纳,极大地缓解了我的焦虑感。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深度远远超出了我对一本“育儿畅销书”的预期。我原以为它会停留在“多陪伴、少指责”这种老生常谈的层面,但深入阅读后发现,它对儿童大脑发育和注意力机制的解析非常到位。作者似乎是集教育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知识于一身,用极其简洁的语言解释了“执行功能”和“工作记忆”的概念,这对于我这个非专业人士来说,是极大的帮助。理解了“为什么”孩子会分心,才能更有效地去“怎么做”。书中关于环境塑造的部分尤其精彩,它详细分析了光线、噪音、甚至家里的物品摆放对孩子专注力的潜在影响。我记得有一个章节专门讨论了电子产品的使用,它没有简单粗暴地要求“全部禁止”,而是提出了一个“高质量互动替代低质量刺激”的平衡策略,这显示了作者的成熟和理性。读完这部分,我对于自己过去对孩子使用平板电脑的一些做法有了深刻的反思,感觉自己的育儿观念被刷新了一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