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宝抚触按摩全图解 | ||
| 定价 | 39.80 |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B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2月1日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法)苏菲·杜慕黛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128页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122283726 | |
不同类型的抚触手法 26
专栏?促进感官系统全面发育 30
Chapter 2 新生儿(0~2个月)按摩 33
新生儿的生长特征 34
新生儿按摩不可忽视的细节 36
促进消化的按摩手法 38
改善睡眠的按摩手法 42
唤醒感官的按摩手法 46
背抱与打襁褓的技巧 48
专栏?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50
Chapter 3 婴儿(2个月~2岁)按摩 52
适合婴儿的按摩方式 54
按摩前的准备程序 56
按摩下肢 58
按摩腹部 64
按摩胸廓 66
按摩手臂 69
按摩背部 72
按摩脸部 76
按摩头部 78
结束按摩 80
按摩步骤总结 82
Chapter 4 婴儿特殊按摩 86
快速按摩的手法 88
加速入眠的按摩手法 92
促进消化的按摩手法 94
预防疾病的按摩手法 97
洗澡是结束按摩zui好的方式 100
专栏?皮肤的功能 104
Chapter 5 幼儿(2岁以上)按摩 107
幼儿按摩的特点 108
足部、腿部和背部按摩 110
臂部、腹部和面部按摩 114
瑜伽动作是按摩的完美结束 119
专栏?皮肤的保养与舒缓 122
童笑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
现担任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科分会营养与消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早产与早产儿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常委和北京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委员。
从事儿科专业工作30余年,长期从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产儿管理、新生儿重症监护等方面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产儿管理和儿童发育评估等,熟练掌握新生儿危重病例的抢救管理工作以及对医院内感染的控制措施。曾主持和参加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7部著作,参加编写《实用新生儿学》等10余部著作。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共9人。
目前担任《中华儿科杂志》《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中国新生儿科杂志》《国际儿科学杂志》《发育医学》6家杂志编委。
胡敏,儿童健康指导师、国家高级营养师,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硕士。 大众营养知识普及撰稿人,近十年孕产育儿图书撰写、策划、编辑经验,近年来致力于儿童健康、幼儿营养配餐、学龄前儿童早教的研究与实践,为多个幼儿园、托幼机构、社区亲子活动中心进行营养配餐和健康科普,并组织相关活动。
| 宝宝辅食添加每周计划 | ||
| 定价 | 49.80 |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1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童笑梅,胡敏 著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256 | |
| 字数 | 221000 | |
| ISBN编码 | 9787122279040 | |
第—章 宝宝,来吃辅食喽
添加辅食,从6个月开始/ 016
辅食添加有顺序,给妈妈—张贴心时间表/ 016
自己做,还是买现成的/ 018
抓住辅食制作要点,谁都能笑傲厨房/ 018
辅食餐具,妈妈可别挑花眼/ 020
主食(母乳、配方奶)和辅食怎么配合?/ 021
菜泥果泥,好于菜汁果汁?/ 022
咀嚼训练+口味引导,让宝宝爱上吃饭/ 023
过敏、厌奶、腹泻、便秘……妈妈千万别抓狂/ 024
轻松度过断奶期/ 026
宝宝长牙啦,妈妈注意/ 027
补铁补钙补锌……到底该怎么补?/ 028
—招判断辅食添加效果/ 030
宝宝不爱吃蔬菜,妈妈这么办/ 032
良好饮食习惯让宝宝受益—生/ 033
这些错误饮食观念,很多年轻妈妈也有/ 034
第二章 6个月,米粉是第—口zui佳辅食
每周辅食添加攻略/ 038
—周食谱举例/ 039
妈妈要注意的问题/ 040
1.宝宝不同阶段米粥,米与水的比例/ 040
2.进食量由少到多/ 040
3.从淡味到甜味/ 040
4.水果由熟到生/ 041
5.腹泻、便秘、厌奶/ 041
6.关于米粉/ 041
含铁婴儿米粉/ 胡萝卜米粉/ 042
大米汤/ 番茄米汤/ 油菜米汤/ 043
米 糊/ 苹果米糊/ 圆白菜米糊/ 044
红薯糊/ 南瓜糊/ 045
小米粥/ 南瓜小米粥/ 046
藕粉羹/ 雪梨藕粉羹/ 白萝卜藕粉羹/ 047
第三章 糊向泥过渡的7个月,小手自己来
每周辅食添加攻略/ 050
—周食谱举例/ 051
妈妈要注意的问题/ 052
1.有的宝宝已经长牙/ 052
2.适量给予粗粮/ 052
3.关于肉/ 052
4.食欲减退、厌食/ 053
5.食物种类和制作花样的配合/ 053
胡萝卜南瓜泥/ 土豆苹果泥/ 054
紫薯泥/ 香蕉泥/ 055
菠菜泥大米粥/ 鳕鱼汁大米粥/ 056
鳕鱼肉泥/ 鳕鱼豆腐泥/ 057
西瓜豆腐泥/ 香芋豆腐泥/ 058
燕麦粥/ 鸡汁燕麦粥/ 059
鸡汁白萝卜泥/ 鸡肉土豆泥/ 060
菠菜泥烂面条/ 061
第四章 8个月,尝试加蛋黄啦
每周辅食添加攻略/ 064
—周食谱举例/ 065
妈妈要注意的问题/ 066
1.三餐定时/ 066
2.关于蛋黄/ 066
3.不喂汤泡饭/ 067
4.挑食、偏食、积食/ 067
蛋黄菠菜泥/ 蛋黄米糊/ 068
蛋黄疙瘩汤/ 蛋黄小白菜烂面条/ 069
猪里脊肉末胡萝卜浓汤/ 070
猪里脊肉末粥/ 070
番茄牛肉汤/ 牛肉汁蒸山药泥/ 071
豆腐猪肉丸子汤/ 072
西蓝花鱼丸汤/ 鸡蓉豆腐丸子/ 074
糙米浆/ 草莓糙米粥/ 075
五彩薯泥球/ 076
第五章 9个月,小嘴动动操
每周辅食添加攻略/ 080
—周食谱举例/ 081
妈妈要注意的问题/ 082
1.吐出食物/ 082
2.便秘/ 082
3.手抓食物/ 083
4.关于虾/ 083
鱼肉薯泥糕/ 084
翡翠虾球/ 086
青菜碎虾丸汤/ 087
蛋黄虾皮粥/ 番茄丝瓜虾皮粥/ 088
菠菜猪血羹/ 菠菜猪肝粥/ 089
什锦豆腐羹/ 090
香甜水果羹/ 银耳羹/ 091
蔬菜肉末面/ 彩椒鸡丝面/ 092
手撕鸭肉/ 缤纷蔬果沙拉/ 093
卡通米糕/ 094
双色蒸糕/ 095
第六章 10个月,自己用勺吃饭香
每周辅食添加攻略/ 098
—周食谱举例/ 099
妈妈要注意的问题/ 100
1.宝宝自己吃饭的准备工作/ 100
2.帮宝宝学会使用勺子/ 100
3.制作更能吸引宝宝的辅食/ 101
彩虹杂蔬软饭/ 102
手抓软米饭/ 103
南瓜拌软饭/小馄饨 / 104
什锦小软面/ 猫耳朵/ 105
紫菜手卷/ 106
香煎小土豆饼/ 108
金枪鱼土豆泥/ 109
多蔬碎摊蛋黄/ 110
蒸素三丁/ 111
第七章 11个月,颗粒大点也不怕
每周辅食添加攻略/ 114
—周食谱举例/ 115
妈妈要注意的问题/ 116
1.优选天然、健康食物/ 116
2.关于加工食品/ 117
3.尝试带馅食物/ 117
4.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 117
豆腐汤圆/ 118
豆腐蒸饺/ 119
蛋包饭/ 120
说实话,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对“抚触按摩”这个概念停留在“抱着揉一揉”的阶段,觉得更多是情感交流,对实际的生理益处并不太了解。但这本书里关于抚触按摩的图解,真是详尽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每一个动作的起止点、力度、方向,都有清晰的线条图和文字说明,简直就像是请了一位专业的儿科按摩师在家里手把手指导。我试着跟着书上的步骤给宝宝做了一套睡前按摩,效果立竿见影,宝宝入睡时间缩短了,而且睡得更沉更安稳了,半夜哭闹的次数也明显减少了。书中还特别提到了不同按摩手法对应解决的不同小问题,比如缓解肠胀气、改善睡眠质量、甚至是对某些发育迟缓的辅助性作用,这让我对抚触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科学的高度。这种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书籍,对于想要建立亲密依恋关系又希望科学育儿的父母来说,价值无可估量,我打算把它当做每日的亲子“仪式”来坚持下去。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新手爸妈的福音,特别是对于我这种对辅食添加完全摸不着头脑的人来说。它不像那些厚厚的大部头,动辄几百页让人望而生畏,这本书的编排非常清晰,每周的计划表让我一目了然,知道什么时候该尝试哪种新的食材、哪种新的质地。我最欣赏的是它那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没有一味地追求“快”,而是强调观察宝宝的反应,这点非常贴心。比如,它会详细解释为什么这个阶段要引入米粉,为什么要从纯流质过渡到泥糊状,甚至连食材的清洗和烹饪温度都有详细的说明,简直是手把手教学。而且,书里提供的食谱组合非常多样化,不仅考虑了营养均衡,还兼顾了不同季节的食材易得性,让我不用天天为“今天吃什么”而抓狂。最重要的是,看到我家宝宝吃了新的辅食后,那种满足和开心的样子,是我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这本书无疑为我铺平了这条充满爱与探索的道路,让我不再惧怕辅食添加这个“大工程”。
评分这本书的图文排版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优秀。我买过很多育儿书籍,很多都是文字堆砌,图示模糊不清,看起来非常费力。但这本在视觉呈现上做到了极致的用心。尤其在介绍抚触按摩的部分,那些人体模型图的绘制非常专业,穴位和肌肉走向的标注清晰可见,即便是光线不好的时候,我也能准确地找到需要按压的位置。而在辅食制作的部分,食材的选取和成品图的色彩搭配也极具食欲,这不仅让我在准备食物时更有动力,也无形中提升了宝宝对食物的兴趣。我发现,当食物看起来漂亮、有食欲时,宝宝尝试的意愿会大大增加。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作者对目标读者——忙碌但又极度关注细节的父母——的深刻理解,让人感觉这本书在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深思熟虑。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背后所蕴含的育儿哲学,它让我意识到,辅食添加和亲子互动绝不是例行公事,而是一段建立信任和感知世界的美妙旅程。它强调的不仅仅是“吃了什么”和“按了哪里”,更是“吃了什么感觉如何”和“按摩时宝宝的情绪变化”。通过每周计划的细致推进,我开始更敏锐地捕捉到宝宝的“信号”,比如他什么时候是真的饿了,什么时候只是嘴馋,什么时候对某种味道表现出强烈的抗拒。这种“慢下来,去感受”的理念,让我从焦躁的“完成任务”心态,转变为享受“陪伴成长”的过程。它教会我的,是如何成为一个更细心、更有耐心的父母,这份内在的成长价值,远超书本上那些具体的食谱和手法。每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一股温暖而坚定的力量,指引我与我的宝宝共同探索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早期阶段。
评分作为一名追求效率的职场妈妈,我对任何能节省时间但又不牺牲质量的育儿工具都抱有极高的期待。这本书的辅食计划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是那种让你为了准备辅食而把所有时间都耗在厨房里的书。它提供了一些可以提前备餐的思路和方法,比如如何一次性制作多份基础泥,如何快速地将不同食材混合搭配出新花样。更棒的是,它对不同月龄宝宝的辅食性状的描述非常精确,这直接解决了我在喂食过程中“太稀了?”“太稠了?”的困惑。我记得有一次宝宝对某种蔬菜非常抗拒,我几乎要放弃了,但书里提供了一个“伪装法”,就是用宝宝喜欢的另一种食物混合来引入新口味,没想到竟然奏效了。这种非常“接地气”的解决策略,让我在育儿的实战中少走了很多弯路,它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耳边分享她的“独门秘籍”,而不是一本冷冰冰的食谱汇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