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衣冠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华夏衣冠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机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古代服饰
  • 服饰文化
  • 华夏衣冠
  • 历史文化
  • 传统服饰
  • 汉服
  • 服饰史
  • 文化遗产
  • 中国历史
  • 民族服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81412
版次:1
商品编码:11969849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320
字数:2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孙机先生经典之作   历数中国古代服饰史上重大变革,尽展华夏服饰之盛况   周代组玉佩、深衣与楚服、唐代女子之服装与化妆、霞帔坠子、明代头面……   考据细致,分析透彻,积淀深厚学术底蕴   构图精美,措辞考究,抒发大众人文情怀

内容简介

  孙机先生治学,向来以严谨、精深著称。先生每考证一物,均旁征博引,细致解析,据此勾勒出整个时代的背景。本书收录先生有关古代服饰文化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各个时代冕冠、服饰的梳理,透彻分析了古代服饰史上的若干重大变革,尽展华夏服饰之盛况。考究的措辞,雅致的文笔,再配以精美的手绘线图,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精巧华美的历史画卷。

  有对周代组玉佩的深入解读,其起源悠古,胤裔绵延,在服制与礼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华夏深衣之推演,“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亦有“华带飞髾而杂襳罗”之楚风流布;汉式褒衣博带,历南北朝服制之变而辟为双轨,北魏改革后的冠冕衣裳,与北齐、北周改革后的胡服系统并行不悖;及至唐代,以浓墨重彩描绘女子之艳丽服装与精致妆容,“眉黛夺将萱草色,裙红妬杀石榴花”,“偏戴花冠白玉簪,睡容新起意沈吟,翠钿金缕镇眉心”;还有对中国古代带具的系统梳理,上溯先秦法服,下及元明绦带,述型式之演变,评纹饰之发展,叹工艺之精湛;惜霞帔坠子制作精巧,式样纷繁,更喜其所蕴绵绵心意——“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更有备受推崇的明代束发冠与头面,若分心般叠曲萦迴,引人入胜,更耐寻味……

作者简介

  孙机,文物专家,考古学家。1929年9月28日出生于山东青岛,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60年毕业后在北大历史系资料室工作,1979年调入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部工作。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51年,孙机开始随沈从文先生学习中国古代服饰史,进入北京大学之后,长期在宿白先生的指导下用考古学的方法研究汉唐时期的中国文物。几十年来,孙机运用文献与实物互相对照、互相印证的方法,在古代车舆、冕冠、服饰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目录

周代的组玉佩/1
深衣与楚服/21
进贤冠与武弁大冠/38
南北朝时期我国服制的变化/70
从幞头到头巾/85
唐代妇女的服装与化妆/113
中国古代的带具/155
霞帔坠子/210
明代的束发冠、?髻与头面/224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考释三则/264
洛阳金村出土银着衣人像族属考辨/264
汉代军服上的徽识/279
说“金紫”/285
注释/294


好的,这是为您构思的图书简介,主题为不涉及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内容,但保持深度和专业性: --- 史诗回响:丝绸之路的商业帝国与文化交融 一部跨越千年,探究人类文明交汇点上商业力量与文化演进的宏大叙事。 本书并非描摹华丽的宫廷衣衫,而是深入挖掘一条古老的经济动脉——丝绸之路。我们不再聚焦于“衣冠”的形制之美,而是探讨其背后驱动着帝国兴衰、塑造着东西方文明格局的贸易网络、金融创新与社会结构变迁。 第一部分:大漠孤烟中的商业契约 丝绸之路,这条蜿蜒数万里的通道,远不止是商品流动的路径,它更是信用、风险与资本的竞技场。本书首先追溯了这条贸易网络形成之初的商业逻辑。 1. 区域互补与初始贸易流的形成: 探讨了古代欧亚大陆不同地理区域在资源禀赋上的差异,如何自然催生了最初的贸易需求。从西亚的玻璃器皿到东方的精细手工业品,贸易的本质在于价值的重新分配。我们详细分析了早期游牧民族与定居文明之间的易货机制,以及这些机制如何逐步演变为更为复杂的货币体系。 2. 风险管理与金融萌芽: 漫长的旅途意味着巨大的风险——盗匪、自然灾害、政治动荡。为了应对这种不确定性,古代的商人群体发展出了一系列精妙的风险分散和信用保障机制。本书将深入解析早期合伙制、押汇制度的雏形,以及它们如何在没有现代银行系统的背景下,支撑起大规模的跨区域商业活动。例如,犍陀罗地区商队之间的相互担保契约,以及粟特商人家族在不同绿洲城市中建立的非正式金融网络。 3. 城市与节点的权力结构: 贸易的繁荣必然带来财富的聚集,进而影响政治版图。本书将着重分析那些因丝路而兴、因贸易而衰的关键节点城市(如撒马尔罕、巴尔赫、敦煌),研究它们如何利用其地理优势,对过境商品征税、提供安全庇护,并以此积累财富,最终挑战或巩固了周边帝国的统治。这些城市的权力结构,往往是商业精英与地方军事力量的复杂平衡。 第二部分:流通中的思想与技术溢出 商业的货物是可见的,但其携带的“非物质财富”——技术、信仰、制度——才是真正改变世界的力量。 1. 生产技术的秘密转移: 丝绸之路不仅仅输出丝绸和香料。本书细致考察了关键手工业技术的传播路径,特别是冶金术、造纸术(以及后来的印刷术的早期雏形)和灌溉工程技术。我们探讨了技术扩散的“摩擦力”:掌握技术的群体如何利用知识垄断来获取商业优势,以及技术如何在不同文化中被“本土化”和“再创造”的过程。例如,拜占庭对东罗马玻璃制造工艺的保密与流失,如何影响了中亚地区的玻璃制品市场。 2. 信仰作为商业的黏合剂: 宗教信仰的传播与商业网络的扩张常常并行不悖。佛教、景教(基督教聂斯脱里派)、摩尼教、伊斯兰教,这些信仰体系如何为远距离的陌生人提供了共同的伦理基础和信任机制?我们分析了寺院、修道院或清真寺在边境口岸扮演的“中立服务站”角色,它们不仅提供精神慰藉,更是信息交流和商品暂存的场所。 3. 法律与行政的相互渗透: 跨越不同法系的贸易活动,催生了对“通用商业准则”的需求。本书考察了不同帝国(如罗马、波斯萨珊王朝、汉唐)在处理外商诉讼、执行跨国合同方面的实践,揭示了早期国际商法的萌芽状态。这些实践并非来自统一的立法,而是商业共同体为维持交易连续性而达成的实用性默契。 第三部分:帝国的金融困境与商业的韧性 丝绸之路的兴衰,是中央集权帝国治理能力与商业资本流动速度之间张力的历史体现。 1. 货币的国际化与帝国财政: 分析了古代贵金属货币(如罗马金币、波斯银币)在丝路上的国际化流通现象。当一个帝国的货币过度外流以支付进口商品(如中国对香料和玉石的偏好),会导致国内金属储备枯竭,引发严重的财政危机。本书通过对比不同朝代对“禁铜外流”或“限制白银外流”的政策效果,来剖析宏观经济调控在古代的局限性。 2. 商业资本对政治的渗透与反制: 在某些时期,地方上的富商阶层积累的财富超过了中央政府的年度税收。本书探讨了精英商人群体如何通过典当、借贷甚至直接投资于地方军事力量,来影响国家政策,以确保贸易路线的安全和税收的优惠。同时,也分析了中央集权政府为遏制这种商业力量对政权稳定的威胁所采取的没收、高额营业税或垄断等措施。 3. 替代路线的兴衰与全球化初期的脆弱性: 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和地缘政治的变动,陆上丝绸之路的商业地位并非一成不变。本书对比了海路贸易(如印度洋贸易圈)的兴起对传统陆路枢纽的影响,揭示了全球商业网络在面对技术迭代和安全保障变化时所展现出的结构性脆弱性。 结论: 《史诗回响》旨在提供一个更具动态性的视角,将丝绸之路视为一个活生生的、充满博弈与创新的古代全球化实验室。它探讨的不是装饰华美的外表,而是驱动人类社会进行大规模协作与冲突的底层商业引擎,及其对文明进程的深远影响。 ---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对我研究古代礼仪的帮助简直是里程碑式的。我之前在梳理某个朝代的祭祀流程时,总在服饰细节上卡壳,文献记载含糊不清,考古实物又零散不全。但《华夏衣冠》几乎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它不仅梳理了历代服饰制度的源流,还针对性地探讨了不同场合下对服饰的特定要求。特别是关于“丧葬服饰”那几章,对“五服制度”的详细阐述,以及如何通过服色的深浅变化来体现亲属关系的远近,描述得极其到位。它强迫我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从物质文化史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些“穿在身上”的文化符号。对于专业研究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份极具参考价值的工具书,其资料的详实和引用的权威性,让人信服。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深度远超我的预期。我原本只是对古代的“漂亮衣服”有点兴趣,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服饰背后的权力逻辑和文化密码。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图文展示上,而是深入挖掘了“衣冠”作为一种符号系统的功能。比如,书中对“冕服”和“玄端”等礼服的解析,让我明白了古代礼制是如何通过服饰的形制、颜色、纹样来维护等级秩序的。作者的文字功底也非常扎实,叙述流畅,逻辑清晰,即便是一些相对晦涩的考古发现或文献考证,也能用非常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胡服骑射”对汉代服饰影响那一段,将军事变革与时尚变迁巧妙地结合起来,展现了文化交流的动态过程。对于真正想了解中国古代社会肌理的人来说,这本书是绕不开的必读书。

评分

这本《华夏衣冠》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中国服饰艺术的时光隧道。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没想到读起来却像是在跟一位博学的故人闲话家常,娓娓道来那些衣袂飘飘的往事。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服饰的演变,从先秦的古朴庄重,到汉唐的恢宏气象,再到宋明的雅致内敛,描绘得细致入微。尤其是一些细节,比如不同等级的官员佩戴的绶带样式、特定场合下的服饰礼仪,作者都有独到的见解和翔实的考证,让我这位门外汉也能领略到其中深厚的文化内涵。读完后,我再看影视剧里的古装,总能发现一些以前忽略的服饰“穿帮”或者点睛之笔,感觉自己的审美都被提升了一个档次。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穿衣”的书,更是一部通过服饰来解读社会结构、审美变迁和民族精神的百科全书。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配图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享受!我是一个非常注重阅读体验的人,而《华夏衣冠》在这方面做到了极致。每一张彩图都清晰地还原了历史的质感,无论是丝绸的光泽、刺绣的纹理,还是织物的垂坠感,都让人仿佛能触摸到千年前的布料。我特地翻阅了关于宋代“褙子”和“褙裙”的章节,那些宋人的素雅和含蓄,完全通过服饰的剪裁和配色表达了出来,令人心驰神往。不同于市面上很多只有漂亮图片却缺乏文字支撑的“画册”,这本书的文字是极其考究和有深度的,它平衡了学术的严谨性与大众的可读性,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每次拿起这本书,都像是在进行一场视觉与知识的双重盛宴,让人爱不释手。

评分

初读《华夏衣冠》,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成功地将“人”与“衣”重新连接起来了。以往看服饰史,总觉得少了点生气,像是博物馆里的静态陈列。但这本书的叙事视角很“鲜活”,它让你看到,那些华美的锦袍之下,是活生生的人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如何通过服饰来表达身份、情感甚至反抗的。例如,作者在论述唐代女装的开放性时,不仅分析了社会风气的变化,还提到了丝织业技术进步对服装形制的影响,非常立体。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听到襦裙的裙摆拂过地面的声音,感受到宽袖中蕴含的雍容大气。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人不再把古代服饰仅仅当作美的对象,而是将其视为理解古代社会生活、审美情趣和民族性格的一把钥匙。它是一部有温度、有深度的服饰文化史诗。

评分

质量非常好,与卖家描述的完全一致,非常满意,真的很喜欢,完全超出期望值,发货速度非常快,包装非常仔细、严实,物流公司服务态度很好,运送速度很快,很满意的一次购物

评分

书恒好没有任何质量的问题,内容也很详细

评分

双11屯货,关注了很久,这次终于买了,很喜欢,慢慢读。

评分

构图精美,措辞考究,抒发大众人文情怀

评分

不错不错,价廉物美,值得购买

评分

好书,嗜书如命,就如赌徒,得改。

评分

孙先生的书有意思,就是有点小贵。

评分

快递速度依然非常给力,东西和想象的一样,非常棒!

评分

一版一印,要的抓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