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人生而不沉湎,看透人生而不消*,不管世风如何浮躁,都尽量保持一份高雅、恬静和淡然。如果我们用如此的心态审视我们所处的世界,将会发现世界充满美好、光明,即使人生愁苦也会呈现新的色彩。
这就是梁实秋的人生态度,淡定处世,从容做人,一生雅量,以宽怀、雅致面对人生诸事诸人。
梁实秋谈享受人生,但享受时不陷沉溺,且更谈一种优雅;他也会谆谆教导,但言语中风趣幽默,让人接受得心甘,相信得情愿;他也批判陋习陋事,但批判中不失温和,且温和中更有关怀。
“梁实秋淡定从容过人生系列”便是以他的“淡定之心”“从容之态”入手,展现他为人所称道的处世之道,以便在人心浮躁的当代,让人们有个真正的名师做指引,进而找到心灵的归处。
“梁实秋淡定从容过人生系列”是《人生不过如此而已》《不淡定的中国人》《会说话的人人生都不会太差》《我们这些流浪的中国人》四本书组成的套装。
梁实秋一生讲究雅量,喜怒忧惧不形于色,任情不随于俗,举止不拘礼法,纵酒任性,放诞不羁,始终追求一种优雅从容的风度。他有他的生活方式,他的人生趣味,对他人概不艳羡,亦不模仿;他总是以“有趣”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即便面对令人不快的事情,他也做着愉快的文章,令人易生亲切、有趣之感。
享受人生而不沉湎,看透人生而不消*,不管世风如何浮躁,都尽量保持一份高雅、恬静和淡然。如果我们用如此的心态审视我们所处的世界,将会发现世界充满美好、光明,即使人生愁苦也会呈现新的色彩。
梁实秋:中国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学者、文学批评家,国内*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人士。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
梁实秋自幼受家庭熏陶,爱好古典文化,一生温文儒雅,颇有大家风范。这种爱好和性格,使得他以雅致、闲适的独特文风享誉文坛。
在不违背天地之道的情况下,成为一个自由而快乐的人。这就好比一台戏,优秀的演员明知其假,但却能够比在现实生活中更真实、更自然、更快乐地表达自己。人生亦复如此。我们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
——林语堂
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林清玄
放得下,是因为能看得开。而看得开,要仰仗于两个方面:一要心足够大,一要阅历足够沧桑。其实阅历沧桑了,心也就大了。概括一点上,就是心要辽阔。心辽阔了,人生才能辽阔。
——蔡澜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不淡定的中国人》《会说话的人,人生都不会太差》《我们这些流浪的中国人》
中年
钟表上的时针是在慢慢地移动着的,移动得如此之慢,使你几乎不感觉到它的移动,人的年纪也是这样的,一年又一年,总有一天会蓦然一惊,已经到了中年,到这时候大概有两件事使你不能不注意。讣闻不断地来,有些性急的朋友已经先走一步,很杀风景,同时又会忽然觉得一大批一大批的青年小伙子在眼前出现,从前也不知是在什么地方藏着的,如今一齐在你眼前摇晃,磕头碰脑的尽是些昂然阔步满面春风的角色,都像是要去吃喜酒的样子。自己的伙伴一个个地都入蛰了,把世界交给了青年人。所谓“耳畔频闻故人死,眼前但见少年多”,正是一般人中年的写照。
从前杂志背面常有“韦廉士红色补丸”的广告,画着一个憔悴的人,弓着身子,手拊着腰上,旁边注着“图中寓意”四字。那寓意对于青年人是相当深奥的。可是这幅图画却常在一般中年人的脑里涌现,虽然他不一定想吃“红色补丸”,那点寓意他是明白的了。一根黄松的柱子,都有弯曲倾斜的时候,何况是二十六块碎骨头拼凑成的一条脊椎?年轻人没有不好照镜子的,在店铺的大玻璃窗前照一下都是好的,总觉得大致上还有几分姿色。这顾影自怜的习惯逐渐消失,以至于有一天偶然揽镜,突然发现额上刻了横纹,那线条是显明而有力,像是吴道子的“莼菜描”,心想那是抬头纹,可是低头也还是那样。再一细看头顶上的头发有搬家到腮旁颔下的趋势,而最令人怵目惊心的是,鬓角上发现几根白发,这一惊非同小可,平素一毛不拔的人到这时候也不免要狠心地把它拔去,拔毛连茹,头发根上还许带着一颗鲜亮的肉珠。但是没有用,岁月不饶人!
一般的女人到了中年,更着急。哪个年轻女子不是饱满丰润得像一颗牛奶葡萄,一弹就破的样子?哪个年轻女子不是玲珑矫健得像一只燕子,跳动得那么轻灵?到了中年,全变了。曲线都还存在,但满不是那么回事,该凹入的部分变成了凸出,该凸出的部分变成了凹入,牛奶葡萄要变成金丝蜜枣,燕子要变鹌鹑。最暴露在外面的是一张脸,从“鱼尾”起皱纹撒出一面网,纵横辐转,疏而不漏,把脸逐渐织成一幅铁路线最发达的地图,脸上的皱纹已经不是熨斗所能烫得平的,同时也不知怎么在皱纹之外还常常加上那么多的苍蝇屎。所以脂粉不可少。除非粪土之墙,没有不可圬的道理。在原有的一张脸上再罩上一张脸,本是最简便的事。不过在上妆之前下妆之后,容易令人联想起《聊斋志异》的那一篇《砸皮》而已。女人的肉好像最禁不起地心的吸力,一到中年便一齐松懈下来往下堆摊,成堆的肉挂在脸上,挂在腰边,挂在踝际。听说有许多西洋女子用擀面杖似的一根棒子早晚浑身乱搓,希望把浮肿的肉压得结实一点,又有些人干脆忌食脂肪忌食淀粉,扎紧裤带,活生生地把自己“饿”回青春去。有多少效果,我不知道。
别以为人到中年,就算完事。不,譬如登临,人到中年像是攀跻到了最高峰。回头看看,一串串的小伙子正在“头也不回呀汗也不揩”地往上爬。再仔细看看,路上有好多块绊脚石,曾把自己磕碰得鼻青脸肿,有好多处陷阱,使自己做了若干年的井底蛙。回想从前,自己做过扑灯蛾,惹火焚身,自己做过撞窗户纸的苍蝇,一心想奔光明,结果落在粘苍蝇的胶纸上!这种种景象的观察,只有站在最高峰上才有可能。向前看,前面是下坡路,好走得多。
施耐庵《水浒》序云:“人生三十未娶,不应再娶;四十未仕,不应再仕。”其实“娶”、“仕”都是小事,不娶不仕也罢,只是这种说法有点中途弃权的意味,西谚云:“人的生活在四十才开始。”好像四十以前,不过是几出配戏,好戏都在后面。我想这与健康有关。吃窝头米糕长大的人,拖到中年就算不易,生命力已经蒸发殆尽。这样的人焉能再娶?何必再仕?服“维他赐保命”都嫌来不及了。我看见过一些得天独厚的男男女女,年轻的时候愣头愣脑的,浓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涩的毛桃子,上面还带着挺长的一层毛。他们是未经琢磨过的璞石。可是到了中年,他们变得润泽了,容光焕发,脚底下像是有了弹簧,一看就知道是内容充实的。他们的生活像是在饮窖藏多年的陈酿,浓而芳洌!对于他们,中年没有悲哀。
四十开始生活,不算晚,问题在“生活”二字如何诠释。如果年届不惑,再学习溜冰踢毽子放风筝,“偷闲学少年”,那自然有如秋行春令,有点勉强。半老徐娘,留着“刘海”,躲在茅房里穿高跟鞋当做踩高跷般地练习走路,那也是惨事。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地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科班的童伶宜于唱全本的大武戏,中年的演员才能担得起大出的轴子戏,只因他到中年才能真懂得戏的内容。
历史的厚重与个人的豁达 这本书的格局很大,它不仅仅关注个体的情绪起伏,更将个人的命运置于时代的大背景下去审视。作者似乎有着一种超然物外的视角,能够看透历史的必然与偶然,从而使得书中的论述更显深邃和有远见。我被那种历经沧桑而不改本色的态度深深吸引。在阅读那些关于变迁和坚守的篇章时,我能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共鸣。它没有批判或抱怨过去,而是以一种近乎客观的姿态去记录和反思,这种克制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读完之后,我对自身所处的时代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为眼前的得失而患得患失。它教会我,真正的从容不是对世界漠不关心,而是在看清世界的真相后,依然选择用最优雅的方式与之共处。这种厚重感,是许多轻浮的读物所无法企及的。
评分对“优雅”二字的完美诠释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带给我的核心感受,那就是“优雅”。这里的优雅,并非指外在的华丽辞藻或生活方式,而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精神气质——面对生活的起起落落,始终保持着体面、理性和超然的态度。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人生案例和哲思,细致地拆解了“优雅”是如何在磨砺中淬炼而成。书中对“体面”的坚持,让我深思我们现代人常常为了追求效率而牺牲掉的那些精神上的贵族气质。它提醒我们,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保有内心的秩序和分寸感是多么重要。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优雅地生活”的教科书,它不是教你穿什么衣服,而是教你如何处理那些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如何优雅地接受不完美,并最终在平静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我期待能将这种优雅的态度,慢慢融入到我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评分文字的力量与智慧的交锋 这是一次酣畅淋漓的精神洗礼。作者的文字功底扎实得令人叹服,遣词造句考究,逻辑清晰,绝无拖泥带水之感。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总能用最简洁的语言,阐述最复杂的人生道理。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对着某一段话细细思索,甚至会拿起笔在旁边批注几句自己的感悟。书中对于人际关系、自我认知以及面对困境的处理方式,提供了许多新鲜且实用的视角。它不像某些心灵鸡汤那样空泛,而是建立在深厚的生活阅历和对人性的洞察之上。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与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对弈,他每走一步都深思熟虑,步步为营,指引我避开思维的陷阱。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标准答案,而在于它激发了读者主动思考的热情,让“明白”这件事变得有力量。
评分语言的韵律与情感的共鸣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具有音乐性。作者的文字有着古典的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古典诗词的节奏感。即便是探讨严肃的人生议题,文字也绝不沉闷,反而充满了灵动的生命力。我发现自己常常情不自禁地小声将某些句子朗读出来,体会其中音节的起伏变化。更重要的是,那些情感的描摹极为真挚,没有矫揉造作的痕迹。无论是对友情的珍视,还是对遗憾的释怀,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不过分渲染,也不至于冷淡。这种真诚让读者很容易代入情境,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和被理解感。它像是深夜里与一位知己进行的一场推心置腹的长谈,坦诚相见,不必设防。这种情感上的流畅连接,使得阅读过程异常舒适且愉悦。
评分岁月静好,回味悠长 这本书带给我的阅读体验,就像在喧嚣的都市里找到了一方清净的茶室。文字的节奏舒缓而有力,没有刻意的煽情,却在不经意间触动了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描摹的那些人生片段,平凡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读着读着,仿佛自己也沉浸在那份从容不迫的氛围里,尘世的烦恼似乎都变得遥远起来。我尤其欣赏作者对日常细节的捕捉,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经过他的提炼,都散发出智慧的光芒。这本书并非那种一目十行就能读完的“快餐文学”,它需要你放慢脚步,细细品味,甚至反复咀嚼其中的滋味。合上书卷,内心是充盈的,那种被温柔抚慰的感觉久久不散,让人忍不住想再翻开重温几遍。它像一剂良药,治愈了现代人浮躁的心灵,教会我在波涛汹涌的生活中,如何保持内心的定力与安宁。
评分不错,东西还可以,挺便宜的。
评分挺好啊
评分——林清玄
评分除了包装有点糙,其他都很好
评分大家的书就是不一样,受益良多
评分非常好的商品,值得拥有!!好评
评分很不错,无破损,比较满意
评分刚收到还没看
评分书本挺好的,就是之前的里面有白页和破损,果断给换了。。还不错!挺满意京东的服务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