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到来前,你能做什么?

救护车到来前,你能做什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贾大成 著
图书标签:
  • 急救
  • 急救知识
  • 家庭急救
  • 意外事故
  • 医疗保健
  • 健康指南
  • 自救互救
  • 生命支持
  • 应急处理
  • 安全知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9989624
版次:1
商品编码:1196874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救护车到来前,你能做什么?》是百万微博粉丝大V、“中国急救普及教育先驱者”贾大成的全新大作!贾医生结合自己近50年的现场和临床急救经验,跟读者分享了自己的急救历程和体会,以直率、生活化的语言,把实用、易学的急救方法教给大家,包括基本急救知识、急救方法、急重症急救方法、儿童意外伤害的处理方法等,旨在帮助大众掌握急救这个人人都该学会的基本技能——遇到紧急状况,每个人都能及时出手自救和互救,而不是束手无策或只能等救护车。

作者简介

  贾大成,

  北京急救中心知名资深急救专家

  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特聘教授

  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客座专家

  北京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教育工作指导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

  “心唤醒”公益基金联合发起人

  远盟华人全球救援联盟(ICAA)首席医疗官

  “壹基金”救援联盟急救顾问

  从事医疗急救工作近50年,多年来为国内各行业的数千家机构做过急救知识讲座,是拥有150多万粉丝的新浪微博大V,先后出版过10多部著作,经常应邀到各地电视台做急救普及教育节目,不遗余力的向全社会推广急救理念和知识,誓将有生之年献给中国的急救普及教育事业。


精彩书评

  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我们懂得如何急救,许多意外和死亡或许就能避免。贾大成,一位专业的急救医生,把自己从事急救几十年的经验写成书,殊为珍贵,我愿意将它郑重推荐给读者。

  ——人民日报《健康时报》总编辑 孟宪励

  一个急救中心的大夫一生会经历多少生死攸关、惊心动魄的时刻?贾大夫这本书,就是真人版的“急诊室的故事”,不仅引人入胜,而且发人深思,读者掩卷之时,可以想想: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著名体育节目主持人、解说员 黄健翔

  从突发急症的病例到专业的急救技能,再到国内外急救状况的分析,贾老师用通俗的语言和一颗热爱急救事业的心,为数百万人进行了培训。由衷地希望在贾老师们的引领下,人人会急救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今日头条》健康频道主编 李秋萌

  做医疗新闻大的感触就是,很多时候生死不过是瞬间的事。贾医生是我认识早也是久的急救医生,他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进急救的培训和普及。希望读者能加入他的队伍,或许有一天,你也能挽救生命。

  ——新浪健康频道执行主编 李娜

  过亿搜狐健康网友是贾大成老师科普作品的粉丝,贾老师的文字不仅能让人学会急救知识,还能体会到生离死别的遗憾和喧嚣之后的温暖。

  ——搜狐健康主编 袁月

  为贾大成老师将急救科普进行到底的执着点赞,为这本书传递出的健康的生活态度点赞!

  ——网易健康频道主编 勾俊杰


目录

引子

饮水思源,不忘初心

3 本书让我走上了医学之路 / 001

治病救人让我积累了更多急救经验 / 003

回到家乡,急救的初衷依旧未变 / 004

走进北京急救中心 / 006

第一章 猝死:事发突然,鬼门关上拉人

30 岁就挂了,叹人生之须臾 / 002

“病魔之首”:好大的来头! / 006

有些猝死发生前会有征兆 / 009

高危者不自废,吉凶就是一步之遥 / 015

谨防运动性猝死让好事变坏事 / 020

透过院前急救成功率,看社会的文明程度 / 023

生死时速:最是那“黄金4 分钟” / 028

人人懂得心肺复苏术,急救武装到牙齿 / 034

救命神器:AED / 049

远离“四大雷区”,永不躺枪 / 054

第二章 急性心梗:和时间赛跑的急症

世界上,平均每秒钟就有1 人死于急性心梗 / 060

心梗虽可怕,抢救得当预后良好 / 063

胸痛:急性心梗最典型的警示信号! / 066

找出不典型症状,离心梗又远了一步 / 071

急救车到来前,做好这四步,为生命争取时间 / 080

院前急救很重要,及时送医更不可少 / 084

年轻人得心梗更危险 / 088

心梗急救,关键时刻还得听医生的 / 093

第三章 急性脑血管病:急救前要分清病症

江湖传言“宁心梗不中风”的急性脑血管病 / 098

“一笑二抬三说”,发现苗头,立马打120 / 101

120到来之前,最重要的是防止窒息 / 106

急救应该怎么救?老人倒地到底扶不扶? / 111

脑血管病就是生活方式病 / 115

第四章 考验家长急救知识的时刻来了!

70%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在家里! / 122

让孩子从小树立急救观念和安全意识 / 126

“冲动是魔鬼”,教育孩子要用对方法 / 129

气道异物:海姆立克急救法一招搞定 / 132

果冻“锁喉”:用口腔负压吸引法 / 141

溺水急救: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 / 144

警惕溺水孩子“隐藏”的颅脑、颈椎损伤 / 148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防止呕吐所致窒息最重要/ 152

误食生活用品:是否催吐要分情况 / 154

警惕家里的“小物”变“大患” / 158

外出旅行,孩子不能远离家长视线 / 162

咬伤急救:结扎伤肢,尽快去医院 / 165

第五章 遭遇外伤,急救方法信手拈来

急救意识能救人,别怕“小题大做” / 170

受伤别乱动,没有外伤不代表没有伤 / 173

动脉大出血:用力压! / 176

止血带关键时刻能救命,用错会害人 / 184

小血管出血:紧紧压住出血部位 / 189

这些情况要用填塞止血法 / 192

包扎伤口要学会“就地取材” / 195

烧伤的处理:一冲、二盖、三走 / 203

严重外伤不能随便用水冲和用药 / 207

崴脚和断肢:哪儿来的回哪儿去 / 209

骨折固定:关键是要“制动” / 213

搬运伤者:小心点儿,再小心点儿 / 222

遇到重大灾难性事故如何自救和互救? / 229

后记


精彩书摘

  气道异物:海姆立克急救法一招搞定

  逢年过节,也是急救中心最忙的时候,一家人难得聚在一块儿,平时不喝酒的人一高兴也会多喝几杯。孩子更是得到全家人的关注,奶奶抱抱,爷爷亲亲,叔叔哄哄,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但往往就是在这个时候,“隐藏”的危险就来了!

  2014 年春节,有条消息在微博上被网友疯转:一个2 岁半的小娃娃被亲戚喂了一颗开心果,结果开心果就进入了气管,孩子立马呼吸不畅,脸憋得青紫,家里人吓坏了,赶紧送医院。尽管接受了气管切开抢救,但孩子还是没有被抢救过来。

  很多人都斥责那个亲戚说他手贱,但大家仔细想一想,在这之前,又有多少人知道不能乱给孩子喂东西吃呢?又有多少人知道“海姆立克急救法”呢?如果那一大家子人里面,有一个人会海姆立克急救法,并能及时实施,或许开心果就不至于要了孩子的命。

  抽样调查显示,意外伤害已占0~14岁儿童死亡原因的第一位,而吸入异物又是造成儿童窒息死亡的主要原因,高危人群为0~4岁的孩子。

  很多人可能要问了,为什么孩子的气管如此容易进异物?且一旦吸入异物,情况又如此凶险?原因在于喉咙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咽喉是人体“气道”和“食道”并行的地方。所谓“气道”,就是吸入与呼出气体的通道,也就是气管,只供气体通过,容不得任何其他液体、固体物质进入;而“食道”则是吞咽食物的必经之路,也就是食管,同样,气体也不应进入,如果较多的气体进入食管,可能会导致腹痛、腹胀等症状。

  将气体和食物分流的装置是“会厌”——喉腔开口处的一个舌形活盖。会厌向上开放,人就能进行呼吸,会厌向下盖住喉腔,水和食物就不能进入气道。一般来说,会厌分流功能受神经系统自动控制,但孩子神经系统发育多不完善,吞咽反射功能尚未发育健全,所以最容易发生液体、固体物质误入气道,出现“窜道行驶”。异物进入气道,可能出现两种情况:气道完全阻塞和气道不完全阻塞。不完全阻塞很多见,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通常是液体,比如喝水的时候,突然被呛,就属于这种情况。

  一般我们马上会控制不住地剧烈咳嗽,这种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应,它可以利用肺部的气体把异物冲击出来,从而解除气道梗阻,使人转危为安。如果遇到呕血或咯血被呛入气道,可以立即采取头低脚高位,利用重力进行“体位引流”,把气道里面的液体引流出来。

  异物进入气道后,孩子会出现一些有特征性的症状,家长要能马上识别出来,以便迅速进行急救。如果进入气道的异物较大,把气道完全阻塞,就是说气道里面完全堵严了,机体不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孩子马上会出现“三不”症状:不能咳嗽、不能呼吸、不能发声。接着会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烦躁不安,大脑就会严重缺氧,意识丧失,心跳也很快随之就停止了,情况非常紧急。

  如果异物较小,进入气道后,孩子会马上出现剧烈呛咳、吸气性呼吸困难等,异物也可能因剧烈咳嗽或由肺内的气体从气道被冲击出来,也可能冲击不出来,甚至越堵越厉害,导致孩子呼吸停止,继而心跳停止。如果异物已经进入一侧气道(多见于右侧),孩子会出现咳嗽、喘鸣,之后还可能引发肺部炎症。如果误入气道的异物含有脂肪酸,如花生米、杏仁等,则气道炎症会较明显,孩子会咳嗽、咳痰;如果误入气道的是小纽扣、小弹珠等较小的异物,刚开始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数周或数月后,孩子会反复发热、咳嗽、咳痰,出现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病症。对于反复不愈的支气管炎、肺炎,父母要特别注意,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

  在我个人看来,从危险程度上讲,气道异物梗阻导致的气道完全阻塞是仅次于心脏骤停的急症之一,所以要分秒必争,及时施救。怎么救?国际上通用的气道异物排除法是“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是一位美国的外科大夫。20 世纪60 年代末,在美国的意外死亡中,气道异物窒息排在第6 位,这让他感到很震惊。当时美国的医生在急救时多采取拍打背部的方法,认为这样能够把异物拍出来,或者用手指直接伸到患者咽喉里去抠,结果越弄越深,效果并不好。

  鉴于此,经过长期摸索,海姆立克发明了“腹部冲击法”。1975年10 月,美国医学会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个急救方法,并在报刊电视等媒体广为宣传推荐,到1979 年,短短4 年时间里,美国就有3000 多人因这种方法被抢救成功。到目前为止,此方法至少救活了10 多万人的性命。《世界名人录》称海姆立克教授为“世界上拯救生命最多的人”。

  ·成人气道梗阻的“海姆立克法”

  上腹部冲击法:此法是通过冲击上腹部而使膈肌瞬间突然抬高,肺内压力骤然增高,造成人工咳嗽,肺内气流将气道内异物冲击出来,从而解除气道梗阻。有两种方法:成人立位或坐位上腹部冲击法和成人卧位上腹部冲击法。

  成人立位或坐位上腹部冲击法适用于意识清楚的成人患者。患者取立位,抢救者站在患者身后,一腿在前,插入患者两腿之间呈弓步,另一腿在后伸直;同时双臂环抱患者腰腹部,一手握拳,拳眼置于肚脐上两横指,另一手固定拳头,并突然连续用力向患者上腹部的后上方快速冲击,直至气道内异物排出或患者意识丧失。

  成人卧位上腹部冲击法适用于意识丧失的患者。抢救者骑跨于患者大腿两侧,将一手掌根部置于患者脐上两横指的正中部位,另一手重叠于第一只手上,并突然连续、快速、用力向患者上腹部的后上方冲击。每冲击 5 次后,检查一次患者口腔内是否有异物。如有异物,立即清理出来;如无异物,继续反复进行。

  胸部冲击法:此方法适用于肥胖者或孕妇,同样有立位或坐位胸部冲击法和卧位胸部冲击法两种。

  立位或坐位胸部冲击法适用于意识清楚的肥胖者或孕妇。患者取立位或坐位,抢救者站在患者身后,一腿在前,插入患者两腿之间呈弓步,另一腿在后伸直;同时双臂环抱患者胸部,一手握拳,拳眼置于两乳头之间,另一手固定拳头,并突然连续用力向患者胸部的后方快速冲击,直至气道内异物排出或患者意识丧失。

  为什么要把腿插在患者两腿之间呢?第一,可以起到稳定的作用;第二,如果患者的意识丧失了,可以让他坐在腿上,随即将其身体平放在地,继续抢救。这样既省力,也不会造成患者摔伤。卧位胸部冲击法适用于意识丧失的肥胖者或孕妇。施救者跪在患者任何一侧,将一手掌根部放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另一手重叠其上,双手十指交叉相扣,两臂基本伸直,用力垂直向下冲击。每冲击5 次后,检查一次口腔内是否有异物。如有异物,立即清理出来;如无异物,继续反复进行。

  ·成人气道梗阻自救法

  如果发生气道异物阻塞时,周围没有人帮助,一定要在两三分钟之内,趁着自己意识还清楚的时候赶快自救!可以利用桌子、椅子、床头,或是比较宽的窗台,顶在脐上两指位置,仰头,把气道拉直,伸直脖子,用力冲击,把异物冲出来。

  ·婴幼儿气道异物梗阻处理法

  婴儿气道异物梗阻处理可采用背部拍击法及胸部冲击法,一手固定婴儿头颈部,面部朝下、头低臀高;另一手掌根部连续叩击肩胛区 5 次,再将婴儿翻转成面部朝上、头低臀高位;或用食指、中指连续按压其胸骨下半部 5 次。两种方法反复交替进行,直至异物排出。

  幼儿气道异物梗阻处理可采用如下方法:

  施救者可以单腿跪地,或取坐位,把孩子腹部放在大腿上,头低臀高,连续用力拍击背部(两肩胛骨之间)5次,然后检查异物是否排出,如未排出,继续拍背。如此反复进行。这个方法的原理,一是利用重力的作用,二是利用振动的作用。

  也可以用上腹部冲击法。施救者在患儿身后,坐在椅子上,或站立、身体下蹲,或单腿跪地上,都行。然后,用一手两三指横放在患儿肚脐上一两横指的上方,另一手的两三指重叠在上,连续向患儿的后上方冲击。

  还可以用幼儿卧位上腹部冲击法(可参看“成人卧位上腹部冲击法”)。如果患儿意识丧失,立即将其身体平放在地,骑跨在患儿身体上方,一手手掌根部放在肚脐上方一两横指处,然后冲击五六次,看孩子嘴里有没有异物,没有再接着冲击五六次,如此反复。

  ……

前言/序言

  后记  一本小书,费尽周折,终于要面世了。  其实,在这几十年的急救生涯中,我抢救过无数的病人,经历了很多鲜活生动的事例,借此机会把其中的一些事儿写出来,既可以作为读者茶余饭后的消遣,又能发人深省。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一些经验和教训,也能学到一些有益的急救常识。  至今,我从事医疗急救工作整整49 年,从事急救普及教育工作31 年。人们称我为“中国急救普及教育第一人”,这让我有些不安,因为我深知个人力量的微薄;同时,我又很欣喜,因为看到了一大批志趣相投的医生朋友们也在大力普及医学知识。我真诚地希望有更多的医生朋友能向人们普及医学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我有幸能在医疗战线,尤其在北京急救中心从事我一生热爱的急救事业。这不但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让我领略了大千世界,也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美好与丑恶。为了病人、为了生命,我有过常人无法体验到的成功、喜悦,也有过无力回天时的沮丧、失落,还有过不被理解的忧闷、伤怀。  我曾接受过报纸、杂志、电视台、电台、网站等媒体的无数次采访。曾有记者问我:“贾大夫,您有没有后悔过?”我当时脱口而出:“有怨无悔!”记者当即拍腿:“好一个有怨无悔!”还有一位记者写过一篇关于我的报道,题目是《侠医》,仅这题目就让我感动了很久。  若有来世,我还会选择这个高尚的职业,还愿意成为北京急救中心这个英雄群体中的一员。  现代人大都花时间学习电脑、驾车等“实用技术”,但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亲人、朋友、同事,为了生命,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学会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以备不时之需。只有全民普及急救,每个人才有救人和获救的机会。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只有一次。  我实在舍不得离开我热爱的、并为之付出了一生的医疗急救事业,虽然我已经退休,不能像以前那样亲手抢救病人了,但我依然可以为了中国人的健康和生命,继续尽我所能,把急救意识、急救理念、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传达给更多的人。  希望读到这本书的朋友们,不仅能了解急救医生的一些工作和生活情况,更能从中得到一些自己需要了解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  为了本书的出版,很多人付出了汗水。我真诚地感谢出版社和几位用心良苦的编辑,感谢百忙之中为本书撰写序言的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健康版主编白剑峰,还有我的老朋友、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副董事长张路,同时也感谢竭诚推荐本书的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总编孟宪励,著名体育节目主持人黄健翔以及今日头条、新浪、网易、搜狐健康频道的几位总编!  由于时间紧迫,专业知识和写作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还望读者朋友们见谅!更希望读者朋友们提出宝贵意见,以期更加完善。  贾大成  2016年8月15日

《急救黄金法则:生命在等待中的守护》 这本书不是一本虚构的冒险故事,也不是一本详尽的医学教科书。它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一份在生命危急时刻,能够让你从旁观者变成关键行动者的指南。当那刺耳的警笛声划破宁静,当你目睹生命之火摇曳,时间仿佛凝固,而你的每一个选择都可能改变一切。这本书,正是为你准备的,一份在救护车尚未抵达的宝贵时间内,如何最大化帮助、最小化伤害的实操手册。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意外和紧急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次突发的跌倒,一场意外的事故,一次呼吸困难的紧急状况,或是突如其来的心搏骤停,都可能让生命瞬间坠入危险的边缘。而在这最关键的几分钟里,专业医护人员的到来至关重要,但他们抵达之前,你所能做的,或许就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挺过这一劫。这本书,正是为了赋予你这样的能力。 本书将从最基础、最核心的原则出发,以一种清晰、直观、易于理解的方式,引导你掌握一系列关键的急救技能。它不像那些充斥着复杂术语和抽象理论的书籍,而是更侧重于“行动”。每一个步骤,都经过反复的斟酌和验证,力求让你在紧张、混乱的环境下,也能迅速、准确地做出反应。 第一部分:认知与准备——“我能做什么?” 在真正行动之前,清晰的认知和充分的准备是首要的。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想法:“我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干着急?”这本书将打破你的这种顾虑。我们首先会深入探讨,作为一名非专业急救人员,你在紧急时刻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你的责任边界在哪里,以及如何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 安全第一原则: 在施救任何伤病员之前,确保你自身和他人的安全是第一要务。我们将详细讲解如何评估现场环境,识别潜在危险,如交通、火灾、化学品泄漏等,确保你不会在施救过程中成为新的受害者。 冷静与判断: 面对突发状况,慌乱是最大的敌人。本书将教你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通过观察和倾听,快速判断伤病员的状况,从而决定最恰当的行动方案。这包括如何识别生命体征,如呼吸、意识、脉搏等。 寻求专业帮助: 拨打急救电话是关键的第一步。我们将提供详尽的指导,告诉你如何清晰、准确地向急救调度员提供信息,包括事发地点、伤病员情况、你正在采取的措施等,确保救护车能够最快、最有效地赶到。 第二部分:常见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我该怎么做?” 本书的核心内容,将聚焦于几种最常见、最需要即时干预的紧急情况。每一个章节都将采用“情境模拟”的方式,让你仿佛身临其境,并在文字的引导下,一步步完成急救流程。 心肺复苏(CPR)与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这是本书的重中之重。我们将以最详尽、最易学的方式,分解心肺复苏的每一个步骤,包括胸外按压的深度、频率,人工呼吸的方法,以及如何配合AED的使用。我们还会强调,无论你是成人、儿童还是婴儿,急救的方法都会有所不同,并详细讲解这些区别。我们还会告诉你,什么时候应该开始CPR,什么时候可以暂停,以及什么时候可以停止。 窒息的紧急处理: 无论是食物或其他异物卡住喉咙,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窒息,都可能在几秒钟内危及生命。本书将详细教授海姆利克急救法(Heimlich maneuver)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的应用,包括自救的方法。 严重出血的止血: 面对严重的外部出血,正确而迅速的止血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我们将指导你如何运用直接按压、压迫止血带等多种方法,有效控制出血,减少失血量。同时,我们也会强调在止血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避免二次伤害。 烧伤与烫伤的处理: 意外的烧伤和烫伤,不仅会造成剧烈的疼痛,还可能导致严重的感染和创伤。本书将提供关于如何正确处理不同程度烧伤和烫伤的实用建议,包括降温、清洁、覆盖等步骤。 骨折与扭伤的固定: 在等待专业救援时,如何对怀疑骨折或严重扭伤的肢体进行初步固定,以减少疼痛和进一步损伤,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技能。本书将介绍简易的固定方法,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不应移动伤员。 触电与中暑的急救: 触电的危险性在于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和烧伤,而中暑则可能引发高热、器官衰竭。本书将为你揭示这两类紧急情况的早期识别信号,以及在安全的前提下,如何施以初步的急救措施。 溺水的急救: 溺水者获救后,可能存在严重的呼吸系统问题。我们将指导你如何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对溺水者进行初步的呼吸和心跳评估,并实施相应的急救。 第三部分:细节与进阶——“让每一次行动都更有效” 在掌握了基本技能后,本书还将深入探讨一些细节和进阶内容,帮助你成为更可靠的现场援助者。 如何与伤病员沟通: 即便在最紧急的情况下,与伤病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安抚他们的情绪,获取关键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本书将提供一些沟通技巧,让你在紧张氛围中也能建立信任。 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在野外、家中或任何远离医疗设施的地方,你可能需要就地取材。本书将启发你如何利用日常物品,如衣物、毛巾、背包等,作为急救的辅助工具。 保持记录: 记录下你在施救过程中所做的所有事情,包括时间、措施、伤病员的反应等,对于后续的医疗救治至关重要。我们将教你如何简要地记录这些信息。 心理调适与复盘: 参与急救过程,尤其是在经历了生死关头后,可能会对施救者产生心理影响。本书也会提及如何进行心理调适,以及在事后进行复盘,总结经验,为下一次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本书的特色: 实操性强: 每一项技能都配有清晰的图解或流程说明,让你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语言通俗易懂: 避免使用晦涩的医学术语,用最接地气的语言解释最复杂的概念。 针对性强: 聚焦于非专业人士在实际生活中最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 强调“在救护车到来前”: 明确本书的定位,即在你与专业医疗救助之间,为你提供最宝贵的支持。 《急救黄金法则:生命在等待中的守护》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种知识的传递,一种能力的赋能,一种责任的担当。它旨在让你在面对生命垂危的时刻,不再感到无助和绝望,而是能够挺身而出,用你的双手和你的智慧,为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这本书,是为你和你的家人、朋友,乃至你身边所有可能需要帮助的人,准备的一份最实在的保障。它告诉你,即使没有白大褂和听诊器,你也可以成为生命的第一道防线。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一些非常实用、能够应对突发状况的书籍抱有浓厚的兴趣,而《救护车到来前,你能做什么?》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并且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接地气,让我感觉作者就像是站在我面前,用平实的语言,一步步地教我如何在高压、混乱的环境下保持冷静,并采取有效的行动。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操作指南,更是在传递一种积极面对危机的态度。书中关于不同类型创伤的处理方式,从小的擦伤、烫伤到更严重的内出血,都有详尽的描述,并且重点突出了在不同情境下的优先顺序。让我觉得尤为宝贵的是,它还涉及了心理支持的技巧,教我们如何在安慰伤者、安抚情绪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急救。这种人文关怀的融入,让这本书在提供实用技能的同时,也充满了温情。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对突发状况束手无策的旁观者,而是能够成为一个有能力、有担当的施救者,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转变。

评分

对于我这样平时生活节奏很快、很少有时间去系统学习医学知识的人来说,一本能够快速掌握实用急救技能的书籍显得尤为珍贵。《救护车到来前,你能做什么?》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冗长的理论铺垫,而是直击核心,用一种非常条理清晰的方式,将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分解成易于理解和记忆的步骤。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例如儿童和老年人,在急救时需要注意的特殊事项的讲解,这让我在应用时能够更加精准。书中大量的插图和流程图,更是大大降低了学习门槛,我甚至可以在忙碌之余,随时翻阅,快速回顾关键要点。它不仅仅是教会我如何处理伤口、如何进行心肺复苏,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了解了在不同紧急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评估形势、如何判断伤情,以及如何合理地分配有限的资源。这本书的实用性毋庸置疑,它为我提供了一份随时可以调用的“生命急救宝典”。

评分

阅读《救护车到来前,你能做什么?》的过程,是一次从被动等待到主动出击的思维转变。这本书以一种非常沉稳而有条理的风格,将急救知识融入到了一个个生动的场景中,让我深刻体会到,在生命危急的关头,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微小举动都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书中关于如何处理心脏骤停、溺水、触电等极端情况的描述,让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但与此同时,它提供的清晰、可操作的步骤又让我充满了信心。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如何与急救调度员沟通的建议,这往往是被很多人忽视却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让我明白,即使我们不是专业的医护人员,也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成为帮助他人、挽救生命的关键力量。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个精神上的启蒙,它让我更加珍视生命,并且愿意为守护生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评分

这本《救护车到来前,你能做什么?》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原本以为只是单纯的安全急救指南,没想到它更像是一位贴心又博学的良师益友,循循善诱地引导我认识到,在最紧急的时刻,我们拥有的不仅仅是等待救援的无助,更有可以积极施展的生命力量。书中的内容深入浅出,避免了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取而代之的是清晰易懂的图文结合,让我能够快速掌握关键的急救要点。无论是突发的呼吸困难、严重的出血,还是意外的骨折,书中都提供了详细的应对步骤,从识别症状到采取初步措施,都一丝不苟。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止步于“做什么”,而是更进一步地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做”,这极大地增强了我执行急救的信心和准确性。它让我明白,在专业的救护人员到来之前,哪怕是简单的几分钟,都可能成为挽救生命的关键。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它唤醒了我内心的责任感和勇气,让我意识到,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都有能力为身边的人筑起一道生命安全的屏障。

评分

我一直认为,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的表现。《救护车到来前,你能做什么?》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直观且极具感染力的方式,阐述了这一点。它避开了刻板的说教,而是通过对各种真实或模拟场景的细致描绘,让我们切身感受到在紧急情况下,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是多么重要。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如何处理中暑、蛇咬伤等生活化场景的讲解,这些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概率很高,而这本书给了我明确的指引。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怎么做”,更是在引导我们“如何思考”,如何在混乱的现场快速做出最有利于伤者恢复的判断。我喜欢书中那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我能够逐步建立起自信,不再对突发事件感到恐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专业的急救知识转化为了人人都能理解和掌握的技能,为构建一个更安全的社会环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紧急处理又急又重的危症

评分

挺好的价格实惠东西不错最最最满意呢的就是发货和配送哦速度了

评分

GOOD

评分

在京东买了好多书,屯着慢慢看

评分

还没仔细看,等看过以后再来评价

评分

现在很多城市都堵车,正确的及时的救治是可以很好的保证治疗效果的。

评分

学习一些医护常识。还没开始看

评分

外观不错,服务态度很好

评分

普及,普及,家庭常备,老少皆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