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你是否比别人更怕冷,一年四季都手脚冰凉?
你是否总是“上火”,口干舌燥,脾气也暴?
就算过了青春期也会长痘,还反复发作?
……
这些都是虚、寒、湿、热惹的祸!
虚又分为阳虚、阴虚、气虚、血虚。阳虚的人怕冷,爱出虚汗;阴虚的人口干舌燥、爱“上火”;气虚的胸闷气短,爱感冒;血虚的人苍白瘦弱,月经不调。
体寒常与体虚有关,是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的结果。气温一降,膝盖关节就会疼痛;吃点凉的,胃寒难受;不注意保暖,女性易发痛经。艾灸可温暖身心,驱走体内严寒。
湿重不易除,常与其他疾病相“勾结”,是产生疑难杂症的元凶之一!头重体沉、困倦乏力、痰多黏腻,都是体内湿气重的显著特征。承山穴、大椎穴都是人体除湿大穴,拔罐效果好。
体热常与湿相“勾结”,造成皮肤油腻、体味重,容易烦躁,还伴有便秘。食疗搭配刮痧,清热除湿,肝脾兼养。
调养体质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食疗搭配和四大居家保健疗法——按摩、刮痧、拔罐、艾灸,多管齐下,综合改善体质,让身体恢复健康!
由虚、寒、湿、热产生的各种疾病,对症调养才有效,深入调五脏、辨证调体质,药到病除。让你摆脱亚健康,远离疑难杂症!
内容简介
《别让虚寒湿热拖垮身体》是一本调养体质的养生书。每个人的身体内部都是一个独立的小环境,有的寒、有的热、有的虚、有的实,有的体内湿气重。
根据症状快速判断自身体质,再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调养。由阳虚、阴虚、气虚、血虚、体寒、痰湿、体热而产生的疾病,是困扰现代人健康的原因之一。同病不同治,根源在体质,而体质的根源在五脏,调体质就是调五脏。
“辨证施治”,将食疗与按摩、拔罐、刮痧、艾灸等传统中医疗法结合,多种方法调理体内环境,帮您摆脱亚健康,恢复平和体质!
作者简介
武建设,中医学博士后,出身中医世家,孟河医派马氏流派学术传人,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青年中医研究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委员,南京自然医学会委员。师从名老中医孟景春教授、单兆伟教授、连建伟教授、赵清理教授等。曾任南京同仁医院中医科副主任、科教部副主任。是南京传统中医门诊部、南京君和堂中医馆等医疗机构的坐诊专家。武老师有着15年临床工作经验,长期专注于中医中药方剂,对中药方剂的现代应用有较多研究。擅长中医食疗、体质辨识与体质调理,同时也擅长中医外治法如中药熏蒸、中药足浴、中药外洗等在各科的运用。主持江苏省科技厅及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课题各一项,在海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医学著作4部。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很多人调体质的手段仅仅是食疗,如若与传统中医疗法结合,效果会更明显。这本书就从按摩、刮痧、艾灸、拔罐等多方面入手,与食疗搭配调养体质,更全面、更有效。
──中华特色医药学会理事赵向超
★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就是辨证论治,所以中医养生注重个人身体素质的调养,从而针对“虚、寒、湿、热”的不同,有所补、有所泄,而不是弄出一套千人一面的所谓养生秘诀。
——中医名家施维智先生真传弟子石晶明
目录
看看你哪里虚
你的身体是不是太热了
你的湿气重吗
你的身体里有没有寒气
虚
第一章 阳虚的人总是冷
我是阳虚吗
四种方法诊断阳虚
手脚冰凉捂不热
动一动就出大汗
小病也会拖很久
夜尿多,睡眠差
我为什么会阳虚
肾阳不足是主因
脾阳不足,阳气失运
阳虚这样补,全身暖洋洋
手脚冰凉,按摩阳池穴
怕冷,艾灸肾俞穴
背部轻刮痧,积蓄阳气
刮拭百会穴、膻中穴,振奋阳气
让背部晒晒太阳,补一身阳气
动则养阳,多运动升阳气
金匮肾气丸,温补阳气
热饮热食,寒凉食物要少吃
平时这样吃,阳气越来越足
阳虚顽症巧养护
阳虚型腹泻
温灸神阙穴止腹泻
按摩气海穴暖小肠
补脾益肠丸补脾阳
多喝姜糖水
男女生殖系统疾病
散寒气,艾灸关元穴
双手擦腰预防生殖系统疾病
刮拭阳池穴,赶走手脚冰凉
心脑血管疾病
每周灸1次足三里穴
艾灸三阴交穴降血脂
每天温灸涌泉穴
关节疼痛
刮拭下肢缓解膝关节痛
颈部疼痛刮肩颈部
疼痛兼风湿时,要配合拔罐
南瓜、菇类做食疗,缓解疼痛亦有效冻疮
生姜羊肉汤,缓解冻疮
经常搓手,促进血液循环
中药泡茶,祛寒通络
自制药酒洗冻疮
第二章 阴虚的人,小火不断
第三章 气虚的人易疲劳
第四章 血虚的人,面色苍白寒
第五章 体寒的人身体冷痛湿
第六章 湿气重的人,水肿虚胖热
第七章 体热的人,烦躁上火易便秘
附录
虚寒湿热占几样,学会动态养生法
精彩书摘
我为什么会气虚
气虚和阳虚同属一个范畴,因为阳虚本身就包括气虚,只是气的温煦作用降低了,从而表现出一派寒象,形成了气虚。
气虚常是先天不足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是指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为人体所不能离开的一种基本物质。那么究竟气是从哪里来的呢?一般而言,气有三种来源:一种是来自父母的先天精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元气”,它藏于肾中;一种是自然界中经肺吸入的清新空气,也就是“宗气”,它积聚于胸中;还有一种是通过饮食取得的,由食物生化而成的精气,行于脉中的叫做“营气”,行于脉外的叫做“卫气”。人体的这几种气中比较基本的就是大家熟知的“元气”,即父母的先天之气。就比如说,孕妇在怀孕的时候,如果营养不良或者早产,那么生出来的孩子是气虚的可能性会很大,这与孩子的肺脏发育不完全有关。
脾肺不足容易气虚
肺主气,司呼吸。脾居中焦,主运化、司升清、统血行。脾肺不足容易导致脾肺两虚,体现为气虚的特征。
肺气虚,则其主宣降、司呼吸、调节水液代谢、抵御外邪的作用就会减弱,出现短气自汗、声音低怯、咳嗽气喘等。
生气可导致气滞气虚
长期压力大,也等于是持续向气球里打气,而且持续的时间越长,气机越难疏泄,造成气滞气郁,气机不能在体内正常的运转,会造成这样一种情况:一方面气机瘀滞,另一方面则出现气虚。
现代医学认为,经常生气、压力大伤肝,会导致使人快乐的血清素分泌减少,使人紧张的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则会分泌增多,进而导致血压、血糖升高,心率、呼吸加快,人就容易焦虑、忧郁、沮丧,于是抵抗力开始减弱,生病的概率增大,极易发生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溃疡病等。特别是生气时,瞬间上升的血压,会导致身体不好的人或老年人突然发生脑
出血、心肌梗死。长期处于压力之下,还会损伤脑神经,出现记忆力减退、精力难以集中、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等状况。
经常发怒,会极大地耗伤阴血,进而损伤阳气。人们都有体会,极为愤怒时,会汗毛竖起、手足冰凉、肌肉收缩、全身发抖、说不出话来。长期的精神郁闷或暴怒,会过多地消耗人体宝贵的精气神,进而引发多种疾病,甚至缩短寿命,加速死亡。
……
前言/序言
《生命能量:内在平衡与活力唤醒》 序言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在追求事业、家庭和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忽略了那个最根本的载体——我们的身体。疲惫、亚健康、情绪的波动,仿佛成了生活的常态。然而,身体并非只能被动地承受,它拥有着强大的自我修复和平衡能力,而唤醒这份潜能的关键,在于理解并调和我们内在的能量流动。 《生命能量:内在平衡与活力唤醒》并非一本简单的养生指南,它是一次深入探索身体奥秘、重塑生命活力的旅程。我们将一同走进一个全新的视角,不再局限于表面的症状,而是直击身体能量失衡的根源。这本书将带领你穿越传统观念的迷雾,以一种更为宏观、系统的方式理解身体的运作机制,从而找到真正持久的健康之道。 第一章:失衡的信号——身体的无声呐喊 我们常常等到身体发出强烈的抗议,才意识到问题的存在。然而,在疼痛、疾病爆发之前,身体早已在通过各种微妙的信号向我们传达着失衡的讯息。本章将带你深入解读这些“无声的呐喊”。 情绪的潮汐: 莫名的焦虑、易怒、低落,这些情绪的剧烈波动,往往是身体能量不畅的直接体现。我们将探讨情绪与身体能量的深层联系,理解为何某些情绪会“淤积”在身体的特定区域。 疲惫的黑洞: 即使睡足了觉,依然感到筋疲力尽?精力不济、注意力不集中,这并非简单的“肾虚”或“劳累”,而是身体能量储备不足或流动不畅的表现。我们将剖析导致持久疲惫的深层原因,以及如何有效补充和激活生命能量。 消化系统的迷宫: 胃胀、腹胀、便秘、腹泻……这些看似常见的消化道不适,往往是身体内部能量运转出现问题的窗口。本章将揭示消化系统与身体整体能量平衡的紧密关联,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能量来改善消化功能。 皮肤的镜子: 肤色暗沉、长痘、敏感,甚至湿疹等皮肤问题,常常是身体内部毒素堆积和能量受阻的外在显现。我们将探讨皮肤作为身体“第三层皮肤”的角色,以及如何从内在能量的调和来改善肌肤状态。 睡眠的逃离: 失眠、多梦、浅睡,睡眠障碍不仅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更是身体能量失衡的警示。我们将从能量的角度解析睡眠的本质,并提供科学的方法来促进深度、修复性的睡眠。 免疫力的游移: 频繁感冒、易过敏,身体免疫力的下降,是对身体能量防线被削弱的直接证明。本章将阐述免疫系统与身体能量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增强内在能量来巩固免疫力。 第二章:能量的韵律——理解身体的五行生命力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精密而又充满活力的宇宙,其运作遵循着自然的韵律和法则。本书将引入一种全新的视角,将身体的能量运行与古老而深刻的“五行”智慧相结合,为你揭示身体能量的奥秘。 木之生发——肝胆的活力: 肝脏,被誉为“将军之官”,是身体能量升发、舒展的关键。我们将深入了解肝胆在能量运行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疏肝理气来促进身体的活力与朝气。 火之炽盛——心肾的交融: 心主神明,肾藏精,两者如同身体的“太阳”和“燃料”。我们将探索心肾之间精微的能量互动,理解它们如何共同维系着身体的温暖和生命的活力。 土之承载——脾胃的稳固: 脾胃是后天之本,是身体能量转化和供给的“粮仓”。本章将揭示脾胃在能量吸收、消化和输布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如何通过健脾养胃来构建稳固的能量基础。 金之肃降——肺与大肠的净化: 肺主气,司呼吸,大肠主传导糟粕,它们共同承担着身体的“净化”功能。我们将探讨肺与大肠在能量交换和废物排出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调理来促进身体的洁净与通畅。 水之封藏——肾脏的潜能: 肾藏先天之精,是生命之源,维系着身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本章将深入理解肾脏在能量封藏和生命力延续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养肾来激发身体的潜能。 第三章:失衡的成因——解锁内在的枷锁 理解了身体能量的运作,我们便能更清晰地识别导致失衡的根源。这些根源往往隐藏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习惯、情绪模式以及外部环境中。 饮食的误区: 现代饮食结构中过多的加工食品、寒凉食物,以及不规律的饮食习惯,是如何悄无声息地侵蚀着身体的能量?我们将深入剖析常见的饮食误区,并提供科学的饮食调整建议。 情绪的漩涡: 长期的压力、压抑的情绪、不健康的人际关系,这些情绪垃圾是如何堵塞能量的流动,并最终转化为身体的疾病?本章将引导你认识情绪与身体能量的直接联系,并提供情绪疏导的方法。 起居的失序: 不规律的作息、过度的劳累、缺乏运动,甚至是不当的空调使用,这些“生活细节”是如何悄悄地消耗着我们的生命能量?我们将详细解析不良生活习惯对身体能量的影响,并提供改善建议。 环境的影响: 污染的空气、电子产品的辐射、不良的风水……外部环境因素是如何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着身体的能量平衡?本章将探讨环境因素与身体能量的互动,并提供保护身体能量的方法。 思维模式的束缚: 消极的认知、固有的思维定势,这些“内心的牢笼”是如何限制了我们对生命能量的感知和运用?我们将探索思维模式对身体能量的影响,并鼓励你以更积极、开放的心态面对生活。 第四章:能量的唤醒——重拾内在的生命力 了解了失衡的信号和成因,我们便能着手进行积极的调整,重拾身体的活力与平衡。本章将提供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能量唤醒方法。 饮食的智慧: 如何选择能够滋养身体能量的食物?本章将提供基于“五行”理论的饮食搭配建议,以及如何通过调整饮食来改善消化、增强免疫力、提升精力。 情绪的疗愈: 学习如何识别、接纳和转化负面情绪。我们将介绍多种情绪疏导技巧,帮助你释放内在的压抑,重获情绪的自由和稳定。 起居的艺术: 建立规律健康的作息,学习科学的运动方式,以及如何利用自然节律来调整身体能量。本章将指导你如何将健康的起居习惯融入日常生活。 身心的调和: 学习简单的呼吸练习、冥想技巧,以及一些有助于能量流动的伸展运动。这些方法将帮助你连接身心,促进能量的疏通和循环。 环境的优化: 如何通过简单的居家调整,来改善居住环境,减少负面能量的干扰,创造一个更有利于身体能量恢复的空间。 能量的流动: 探索一些温和而有效的自然疗法,例如适度的汗蒸、足浴、按摩等,它们如何帮助身体排出淤积,促进能量的顺畅运行。 第五章:平衡的艺术——长久维持生命能量 健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维护和滋养的过程。本章将着重于如何将能量唤醒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建立长久维持生命能量的习惯。 自我觉察的力量: 培养对身体信号的敏锐度,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及时发现并调整能量的细微波动。 积极的生活态度: 将感恩、爱与正念融入日常生活,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挑战,从而持续滋养身心能量。 规律的实践: 将书中介绍的能量唤醒方法,转化为日常的习惯,让身心自然而然地进入平衡状态。 适度的调适: 理解身体的个体差异,学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能量平衡之道。 社群的力量: 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经验,互相鼓励,共同探索生命能量的奥秘,形成积极的支持系统。 结语 《生命能量:内在平衡与活力唤醒》是一份送给自己的珍贵礼物。它将帮助你重新认识身体,理解生命的奥秘,并赋予你掌控自身健康与活力的力量。通过对内在能量的深入探索和悉心调养,你将发现,真正的活力并非来源于外界的刺激,而是源自内心深处源源不断的生命之流。愿这本书陪伴你踏上这场发现自我、唤醒生命能量的精彩旅程,开启一个更健康、更充实、更有活力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