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是一个现代词,其内涵丰富而复杂。本书所说的“知识分子”,指的是中世纪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出现的以思考和教授他们的思想为职业的人。该阶层出现于中世纪早期,在12世纪的城市学校中得到发展,从13世纪开始在大学中兴盛。勒高夫从社会、政治、宗教、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考察了这些“贩卖词语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本书建构了“一门中世纪知识分子的人类学”,一部“西方知识分子的历史社会学导论”。
##經院哲學就這樣把位置讓給了神聖的無知。
评分##具备僧团性质的大学。
评分##地铁通勤读物。适合作为中世纪社会文化方面的入门读物,围绕中世纪的知识分子,涉及的切面非常丰富,但是因为篇幅有限,各个角度又过于概括了,就像万花筒,稀碎且繁杂。最喜欢的是阿贝拉尔和爱洛依丝那两小节,因为聚焦的非常具体,读出了故事感十足的起伏与冲突。本书的语言很喜欢,非常简练,每个概括还是会有出处及论据。本书不以深刻取胜,难在面对这么大的话题,如何拣选陈列角度
评分##我认为勒高夫把握住了知识分子群体演变的一条重要线索,即知识分子的自我认同与自我形象建构。作为诞生于城市经济的群体,他们一开始将“劳动者”作为自己的身份认同,并通过认同经院哲学的理性观念对这种认同加以强化,外在表现即阿贝拉尔与修道院系统(假想敌)的紧张关系。但是当教权普遍衰落时,他们的假想敌变成了上升中的城市劳动者,他们通过自身的贵族化依附于王权,维护知识贵族的自尊。他们面对的经院哲学与反智主义的矛盾、教权与王权的抉择、城市走向乡村,不断提醒我们更关注一个群体的主观认同,探寻这种认同的弹性与边界,而非简单地诉诸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简单进化脉络。也只有在这点上,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王权与民族国家是西方近代化的终局。
评分##别被页数迷惑了,其实就是本小册子,作者精炼的论述凝练了近百页参考文献,勾勒了从中世纪知识分子到人文主义者的演变。但作为对知识分子的论述,较少对思想的把握,12世纪的理性主义与后来如何不同,为何神秘主义能与之并行(人们在犹豫什么),经院哲学怎么继承了它,又错失其精神…都需要更深入地挖掘。
评分##好好好好 翻译也好
评分##真是。。原来又是个普及读物
评分##是在读涂尔干的《教育思想的演进》的时候知道的这本书,相比之下,后者要晦涩得多。中世纪知识分子向人文主义者的转变,本质上是劳动分工的城市经济下的手工匠人向有钱有闲的贵族阶级的转变。而两种身份都深得我心。
评分##好好好好 翻译也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