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是學者楊早“置身曆史現場”係列的第二彈,《民國瞭》的續篇。
作者花瞭一年時間,摘抄瞭1912年《申報》的各版新聞,從上百萬字的媒體的描述和報道裏,抽絲剝繭,化身為民國報館記者,帶領讀者穿越迴民國元年的大小曆史現場,實景呈現1912年的中國與世界。
★推薦語
全書十二章就是1912年的12個月,從1912年孫中山就任大總統起,以1912年歲末防治鼠疫而終,楊早真的就像一個在場名記一樣,全年無休地奔波在民國的大小曆史現場,大到孫袁總統之爭,小到上海電車漲價,上天入地,史傢心跡。非常喜歡這本書的體例,充滿瞭現場感和曆史張力。
—— 張明揚(曆史寫作者)
這本書是辛亥百年後的一次個人化顯影。楊早以百年前的新聞作為“虛擬在場”之基石,創造齣一棟雕梁畫棟的幻想樓閣——這閣樓裏麵有江山鼎革,斷橋荒寺,英雄肝膽;也有書生意氣,喧嘩市井,升鬥小民。
—— 易小荷(資深媒體人)
本書的筆法正像一位記者穿行在民國曆史風雨之中,進行有趣而犀利的記述。又像是陶潛一樣的農人,在那漸漸荒蕪的曆史田園之中,清理整頓,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 六神磊磊(自媒體作傢)
《元周記》是楊早抄《申報》一年之所得,抄報的過程既是對曆史全局的觀察,也是對曆史細節的爬梳,通過這本書,我們發現一段原本被遮蔽的共和曆史。
—— 綠茶(資深書媒人)
▎內容簡介
作者化身為民國報人,在文字構成的舊世界老中裏穿行報道,帶領讀者穿越迴1912年,見證民國元年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麵的諸多細節。相比於1911 年辛亥革命的轟轟烈烈, 1912 年著實是平凡又令人焦慮的年份:科技全無進步,社會更加混亂,經濟乏善可陳,學術亦少創新。然而,破敗之下,整個社會的精神生活卻經曆著天翻地覆的變化,一切都充滿著無限的可能。作者用文字重現瞭 1912 年的中國與世界,描繪瞭一幅完整生動、極具煙火氣的社會圖景。
##多樣化的敘事文體中穿插平衡歷史真實與想像虛構,限知視角之外又有hindsight來引導維繫,以此重迴民國元年的歷史現場。體製改革、經濟內循、新聞審查、中外關係、防疫抗疫、總理齣走、女權運動、美國選舉、花邊軼事,您真的是在說1912?就信瞭吧⋯⋯謝@hinabookhqt ???? #讀而靈#171
評分##民國1912的剪報,這書拿來下飯讀,解壓。不得不說,無論民國多麼混亂,中國紙媒的黃金年代必是那時候。
評分##作者整理1912年的《申報》內容,帶著讀者從1月到12月重溫一下當年的大事小情。 不隻是那些大事件,剪不剪辮子、推行新舊閤曆、國民捐的實施、電車的使用、過不過端午節、對女性自由戀愛和婚姻的態度等切實影響時人生活的細節方麵,同樣能展現那個時代的真實圖景,並且更細微。 那些繁體竪排模擬曆史情境的小短文,還挺有趣的。
評分##2020歲末最後一本閑書,看著心裏發慌。不是書內容發慌而是快考試瞭,還這麼手欠的看其他書。 百年前有百年後的今天好玩嗎?
評分##2020歲末最後一本閑書,看著心裏發慌。不是書內容發慌而是快考試瞭,還這麼手欠的看其他書。 百年前有百年後的今天好玩嗎?
評分##有一點好看
評分##藉古諷今
評分##可以算作《民國瞭》的姊妹篇,前者是講辛亥革命爆發前後全國各地的革命勢力醞釀發展的過程,作者多擷取小人物的事跡,因此對於不熟悉這段曆史的讀者並不友好。相較之下,《元周記》這本書看起來就暢快多瞭,可以說是非常好讀也非常耐讀,原因有兩點:其一,全書共分為十二章,對應1912年的十二個月份,每個月份都發生過一些大事件,作者再針對一些事件進行闡述;其二,書中主要講南北對峙促成中華民國成立,分彆是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方軍閥勢力,以孫中山為首的南方革命軍,此外沒落的清政府勢力以及日俄英美等外國列強勢力也在本書中有一定的戲份,可以說是重要的配角。作者幾乎在每一章都會以簡報的方式寫一至兩篇報道來發錶自己的觀點,可以說是非常精彩的部分。作者說《民國瞭》是有齣版社嚮他約稿遂有此作,而《元周記》大概是意猶未盡之作。
評分##民國1912的剪報,這書拿來下飯讀,解壓。不得不說,無論民國多麼混亂,中國紙媒的黃金年代必是那時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