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对地方实力派的整合

国民政府对地方实力派的整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昌文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绪论/001
第一章影响国民政府整合地方实力派的因素/020
第一节地方实力派的界定、产生与构成/020
第二节国民政府整合地方实力派的外部因素/031
第三节国民政府整合地方实力派的内部因素/040
第二章国民政府对地方实力派的制度整合/054
第一节安插地方实力派的中央机构/054
第二节整合地方实力派军队的制度因应/076
第三节划分中央与地方权责的制度设计/093
第三章国民政府“借师围剿”的不同侧面/099
第一节“借师围剿”的基本情况/099
第二节1931年第二十六路军调赣/107
第三节1932年第十九路军调闽/118
第四节1934年晋军李生达部调赣/137
第四章蒋介石“放水”红军长征说考辨/156
第一节“放水”红军长征说之缘起/157
第二节红军西撤前后蒋介石的军事部署/162
第三节驱共西撤与解决两广无关/167
第四节刘湘“剿共”失败对于南京经营四川的影响/173
第五节蒋介石确定四川大后方战略的历程/182
第五章国民政府对两广实力派的整合/187
第一节内外政策上沟通妥协/187
第二节将两广纳入南京中央“围剿”体系/192
第三节以利相交/199
第四节分化瓦解/202
第六章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对地方军事冲突的应对/208
第一节对山东韩刘之争的应对/208
第二节对贵州王犹之争的应对/212
第三节对四川二刘之争的应对/216
第七章国民政府对川黔政局的改造/225
第一节红军西撤后国民政府面临的新局面/225
第二节国民政府与黔局之变/229
第三节国民政府对四川的整合/244
第八章蒋介石与何成濬的亲疏之变/263
第一节蒋介石的“不叛之臣”/263
第二节蒋介石对何成濬态度的变化/268
第三节蒋介石与何成濬关系中的西南因素/271
第九章国民政府整合地方实力派的特点、成效与局限/275
第一节“剿共”背景下的整合/275
第二节对民族主义的借重/284
第三节制度整合的作用与局限/288
第四节政治权谋的作用与局限/291
参考文献/297
人名索引/309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重要阶段,是中国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节点。如何整合地方实力派,完成实质统一是国民政府建设现代民族国家需要面临的艰巨任务。本书从民族国家的视角将国民政府整合地方实力派的主体与客体,置于同一历史场域进行探讨。既分析中央政权的整合的制度与策略,亦兼顾地方实力派的视角。同时,采用历史学最基本的方法,通过对诸多一手资料的比较、鉴别,深挖细节,重构史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国民政府整合地方实力派的特点、成效与局限。

用户评价

评分

##修正部分主流意见,蒋的纵容大于武力整合。缺点是编排章节乱,私以为除了总论,按各地方为章时间为节会清晰一点。

评分

##晋军江西助剿有一种晚唐藩镇境外用兵三倍军饷的意思,放水红军西去说站不住脚因为本身不缺少插手四川的理由,远处张网。二刘之争假如可以统一省政则支持之。何成睿首见。

评分

##信奉“枪杆子”的地方实力派又怎么会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呢。

评分

##日本的威胁使得国内民族主义高涨,蒋介石利用这一资源实际上取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外患之下,蒋介石秉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将剿共塑造为政治正确的意象,对地方实力派也多采取姑息纵容的态度,如若周天子令诸侯派兵助战一般使得地方实力派加入剿共的阵营,最终将中共也包含进“抗日”这面旗帜之下。但这一联盟是十分脆弱的,一旦外患解除就难免瓦解。 值得注意的是蒋介石虽仍难逃派系竞争之意识,但实际上已有作为国家领袖之意识。地方既是军阀坐大之凭借,但同时也是集权外的另一种选择。

评分

##国民政府逐渐形成的对地方实力派之整合局面主要建立在三个基础上:一是走向全面抗战;二是以不断强大的中央军为后盾,各种权谋并用以及策略调整;三是在前两者基础上所形成的蒋介石个人权威。这种整合或可在一定时段、在某种程度上起到某些作用,但绝不足以开创新局。

评分

##如此看来,49年的历史走向,相对来说,似乎倒是更好的一个选择。假如当年门神赢了,恐怕还得再经历一个内战,解决自己党内的势力。门神的内战,就不只是党内的政治相争,恐怕要重现30年的四方军事混战了,人民也要跟着受苦。

评分

##差强人意。非个案的第一、二、九章尤其有悬浮、啰嗦之感。本书有毫不避讳的“翻案”性质,但最后用所谓的“整合”来代替之前的“放水”、“削弱”等词,似乎称不上新的历史发现或历史解释,而是一种修辞或描述上的精确化,这样力度就弱了很多。而新旧观点之别,似乎可以用处理史料时侧重于“论心”还是“论迹”来理解,这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很多老的观点依然可以用作者在232页的原话形容:“从大趋势而言,这种说法并无不妥”。个人觉得最有意思的反而是何成濬一章的前半部分。

评分

##1 唐生智反蒋,打“护党救国”旗号,阎锡山的电报战也是争党统,不能说他们是warlord 2. 作者反对长征放水说,但蒋为何中途北上呢,对苏日态度,也是要给出更好解释的,明知其只能半尴不尬地“熟察趋势”,曲与周旋,却说什么蒋又不缺入川理由,没必要借机经营大后方,那为什么田颂尧以剿共不力撤职?说蒋曾徘徊在“移首都于西北,集中主力于陇海路”,“以西北为立国保种之根据”,更像证据了,西南方面及冯玉祥责蒋纵共、借刀杀人,黄绍竑建议其“先收拾岭南”,“以黔制桂”的效果也很好,但偏说蒋是情绪忿切,实际缓进,“倘匪能肃清,则国家统一民族复兴均可迎刃而解”,但不就是这种态度导致了放水么?3. 蒋一度设想元勋院或元帅院,自思“或先联邦,而后统一为得乎”,十九路军调闽不是消耗是拉拢,几条不错。

评分

##修正了放水说等一系列常见误区,就是涉及的那啥的时候突然伟光正让我有点绷不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