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历史研究的推动需要深入的史学反思。本书为知名学者黄克武深入反思探讨近三十年近代中国史学研究的精粹之作。著者具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实践,在近代中国思想史、文化史方面贡献卓著。
◎本书涵及作者对从近代以来的史学研究典范转移,到晚清史研究方法论的再思考,及其民国史研究路径的检讨。所涉主题颇丰,视角新颖,打破学科壁垒,兼具思想性与方法论,展现作者深刻的逻辑性和反思力。
◎正如作者所说:“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研究中国的典范,而这个典范过一阵子就又会受到批判与反省。每一次批判与反省都是一个提升的过程。”
【内容简介】
上世纪90年代之后学界逐渐反思以西方为中心的范式,不再以启蒙运动以来西方的“现代性”当作唯一的、普遍的生活模式,进而提出以中国为中心,探索现代性的他种可能。在此理念之下,中国现代性不但是一个现实的生活处境,有其内在的发展理路,也是中西历史、文化交融互释之产物。本书以此为轴心,从典范转移到具体个案,反省近三十年来的近代中国史学研究。全书收编论文16篇,由有关中国近代史研究典范转移、中外学界研究状况的反省,以及几本中英文史学著作的书评等集结而成,分为典范转移、晚清史的检讨、民国史的反省等三个部分。以著作与议题作为切入点,本书通过观察历史研究的思路如何转变,学者如何各显神通拓展新局面,期待由此产生出新问题与新方法,为近代中国史研究提供借鉴。
##通俗易懂,点到即止,非常好。
评分##在汉语语汇中泛指当今之世的“现代”一语源于1880年代末期 日人所创造的汉字语词“现代”(gendai),该词为英文“modern” 一词之翻译,而在1900年代初期此一词汇进入中文世界,1920年代之后开始为人们所普遍运用。此一观念的产生与流衍,曾造成近代中国历史意识的重大转变,并带动历史研究的新动向。“现代”一词汇出现之后,在汉语语汇中又连带产生了“现代化”(modernization)与“现代性”(modernity)两词(亦作“近代化”与“近代性”)。其中的“化”与“性”,则和中文中所有以“化”与“性”为语尾的词汇一样,也是从日文中引进。前者意指一个变化的过程,后者则指某件东西的本质、特色、特性。这样,现代性一语或普遍地指生存于现代情境之中的特质,或特定地指“近代西方文明的特性。
评分##好书不必多言。
评分##学术史回顾与书评。发表时间有点早,有些内容,感觉有点似曾相识。不过严复的主张传世,而翻译的词流传不多,倒是有点意外。
评分##好书不必多言。
评分##上编讨论近代的“现代”“文明”“文化”“翻译”“社会阶层”“世俗化”等概念、话语和研究范式的变化,属于学术思想史研究,有些篇章可能写作时代较早,现在看已较少新意;下编近代史研究。
评分本作貌似闲杂,枝蔓乱引,却未必掩饰地住作者自成典范之野望,在大陆出版,尤为侧目。不必拨乱反正,只需自顾自发光,这世间便多亮了几分。夫复何求?
评分##大部分是作者的书评 当然是第一流的书评,不论是对于几大学术传统的熟悉,还是足以达意的文辞。
评分##大部分是作者的书评 当然是第一流的书评,不论是对于几大学术传统的熟悉,还是足以达意的文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