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世与西法

衰世与西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国强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上编 从庚申到甲午:古今中西之间的冲击与回应
智勇俱困之秋
“庚申之变”:创钜痛深中的审视和省思 017
经世之学的延伸与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起点 032
中国人的历史经验和历史经验之外的世界 055
19 世纪后期中国兵工业的起始及其内在困境 077
华洋杂处:夷夏之防崩溃后的中国与西方
借法自强和进入了中国历史的外国人 109
条约制度:西方世界与晚清中国之间的改造和被改造 127
中西交冲:晚清中国的传教与教案 159
中外贸易和中国经济牵入世界市场 195
分解和重组:自然经济的变迁与变迁中的失路 222
衰世社会相
19 世纪后期中国的绅士与绅权 249
捐纳、保举和晚清的吏治失范 271
“丁戊奇荒”:衰世里的天灾和赈济 293
强邻迫视与边患四起
海国变比邻:“马嘉理案”的始末因果 321
日本侵台湾、灭琉球 331
中国、日本与朝鲜:从“壬午事变”到“甲午事变” 343
内乱外患与西北边疆危机 351
中法战争
19 世纪中叶以来的中国、越南与法国 373
士议激越和中法之间的交涉与冲突 380
越北、台湾、马江:从宗藩义务到中法民族战争 392
力战艰难之后的“仓卒而成和议” 407
西法入华和中国社会的节节变迁
天朝体制之后:外国使节觐见皇帝和中国派遣驻外公使 419
借法图强催生的第一批留美学生 434
回应与冲击(一):新疆建省和台湾建省 443
回应与冲击(二):北洋舰队 456
移接的富强:国家权力与近代企业的相互依傍和彼此扞格 486
以洋务为中心的三十年历史与士大夫在古今中西之间的分化 503
中日战争:“大野招魂哭国殇”
“朝日变起”:日本用战争把中国拖入战争 533
平壤溃师,黄海重挫 547
兵火延及辽东、威海和一败再败之后的马关议和 562
争战留下的震荡:甲午乙未之际清流的重起和剧变 591
下编 旧道理和新思想之间
西潮与回澜:清末民初的一段思想历史 639
近代中国的两个观念及其通贯百年的历史因果 665
历史中的儒学 690
科举制度的历史思考 718
附: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和政治(《东方早报》访谈) 758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 着意的是近世中国的历史变迁;立足和放眼的,是一个两千年的中国

从1860年庚申事变(火烧圆明园)到甲午战争清朝一败涂地,短短数十年,关联着千百万人的死亡,几亿人生活方式和心灵秩序的变化,而这一切有着何种内在的因果?本书从“外患”入手,着重的却是解释“内变”:中国由“变局”,进于“危局”,至于“残局”; 由“衰世”而入“乱世”,以“百年”改变了“二千多年”——在更长程的历史脉络与士林精神中,讲述中国政治与社会的变迁。

★ 断代而有通识,真正的“中国式”历史写作

余英时说:20世纪以来,中国学人有关中国的著作,最有价值的都是最少以西方观念作比附的。中国的史学,强调的,是叙事,以及在叙事中解释历史。这不同于西方那个“讲故事”的传统,更不同于社科化、理论化之后的史学。它着重于在具体的人物和事件中,找出历史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因缘际会,起承转合。《衰世与西法》所提出的问题,无一本于外来理论,皆从历史本身中来,而解释,亦皆持议于“国家盛衰”、“生民休戚”。

★ 史学大家杨国强积数十年之功,增补三十万字,洋洋六十万言,勾勒一幅晚清中国的高清图

晚清呈现"日之将夕、悲风骤至"的衰世景象;开明士大夫援引西法以自强,在"旧邦新造"的努力中却处处是蹇窒困窘。史学大家杨国强细心体察晚清变局中的史事、人物、因果,从多个面向剖析晚清中国动荡不安的历史剧变。

★ 史识与史观,见于提问,形于文字,力透纸背

作者的文字皆植根于历史事实和对这些历史事实进行解释基础之上的周密。因周密,则对历史的解释更加深刻。

内容简介:

从1860年庚申事变(火烧圆明园)到甲午战争清朝一败涂地,短短数十年,关联着千百万人的死亡,几亿人生活方式和心灵秩序的变化,而这一切有着何种内在的因果?

史学大家杨国强细心体察晚清变局中的史事、人物、因果,从“外患”入手,着重的却是解释“内变”:吏治失范,绅权扩张,灾荒饥馑,教案四起,晚清呈现"日之将夕、悲风骤至"的衰世景象;开明士大夫援引西法以自强,在"旧邦新造"的努力中却处处是蹇窒困窘。

十九世纪的数十年,中国由“变局”进于“危局”,至于“残局”;由“衰世”而入“乱世”,以“百年”改变了“二千多年”。本书在更长程的历史脉络与士林精神中,讲述中国政治与社会的变迁;拣选的是近世中国五十年,立足和放眼的,是一个两千年的中国。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草草翻过。不是自己熟悉的领域,无法评价。语言很古,读得比较吃力。

评分

##把史论扩充成史著相当不容易。通体读下来比书局版更舒服。对“衰世”的分析没的说,绝对一流。个人觉得唯一遗憾的是对“西法”的切入略薄,像是差一口气没有续上,但是不妨碍在我心中封神。

评分

评分

##一边准备硕论开题一边读这本书。建议先阅读陈旭麓先生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再阅读本书,能明显感受到师生之间思想的延续与联结。与陈著相同,本书以对晚清中国社会结构的新陈代谢过程为讨论核心,详细勾勒西方冲击所导致的国势变、朝野变、学理变与人心变。具体考察自秦汉以来两年多年和自清代以来二百六十多年社会结构的脱榫与解体。在讨论重大政治事件与代表性人物之余,充分关注到地方社会的演化过程。特别是《哀世社会相》、《以洋务为中心的三十年历史与士大夫在古今中西之间的分化》、《争战留下的震荡:甲午乙未之际清流的重起和剧变》以及《旧道理和新思想之间》几章,让我眼前一亮,深受启发。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作者的文笔流畅细腻,摒弃了很多通史著作中令人望而生畏的刻板表达,阅读体验极佳。很棒的一本书,值得我反复阅读。

评分

评分

评分

##视角以中国本位,重在揭示近代中国在内外交困之下的艰难转型,胜在密实,条分缕析甚为精到,但强调中国处境的被动性(“身不由己”、“始终缺失主动”),遂相对忽略“衰世”的另一面相也是破坏性中兼有创造性。虽然书中也引证西人的材料观点,但大抵都是为了印证“从中国出发理解世界”这一已有的立场,而不是“在世界格局下理解中国”。从这一意义上说,这本书的长处,也正是其局限所在。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