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高统治者到官僚队伍,再到商人和底层民众,1900年的大清上上下下都透着一股衰败相,乌云暗沉,山雨欲来。本书就1900年的大清事迹“切其一片”,一片虽薄虽小,但通过对切片的病理分析,意义却未见得轻而浅。清政府对危机的发生起了什么作用,危机产生后又是如何处理的?鸦片战争60年后,社会阶层的变化对此又有什么影响?在这场惊涛骇浪中,官员们又是如何应对的?简言之,本书将视角投射在清政府对危机的判断和管控、新的社会阶层对社会进程的影响、中高级官员对时局的判断和应对之上。
------------------------
◎著名近代史学者雷颐先生新近著作。
◎1900年这场巨大的悲剧,惊心动魄,风云变幻,拉开了 20 世纪中国的序幕。义和团成员、中国民众、大臣官员、清政府及整个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是近代中国无法忽视的一段特殊历史。
◎本书以独特的切片视角,取1900年前后一些大大小小的事件与人物,通过具体事迹、个人命运,剖析晚清政治与社会之病理:质朴民众的爱国热情被用作工具,以圣主为自己做合法性辩护的官场特色,盲目排外的狭隘民族主义一再误国,臣子为“圣明天子”做替罪羊……上上个庚子年的病症依然值得认真回顾与深思。
##很多地方没说明白,也缺少细节,比如为什么列强支持光绪,为什么朝廷重用陈国瑞。解释又无力,总是总结说清政府不行,对人物的分析评价还掺杂了些没有证据的猜想
评分##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孙中山对1900年发生的事有两个基本的洞察:第一,“皇权的威信扫地以尽”;第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中国切片》的作者认为,假如将1900年作为一枚中国历史的切片,那么孙中山的这两句话,就是对这枚切片最准确的病理报告。教案往往是小规模的国变,而庚子国变就是一场超大规模的教案。无论是义和团还是八国联军,都是被一股暗流推上了历史的舞台,这股暗流就是清政府内部的权力斗争。由于新旧两派的权力斗争,数十年间,清政府内部在涉及洋人的问题上始终没有达成共识,这使得它的政策总是朝令夕改,前后矛盾。今后在看待历史问题时,如果你能找到这样的变量,看出什么东西名存实亡,什么东西虽死犹生,那或许就是《中国切片》这本书带给你的一点点启发。
评分 评分 评分##0202年了还有人在说“慈禧是顽固派”、“康有为有胆有识”??????
评分##“教案”这一晚清中国独特的社会问题,并以教案为分析模型,讲述庚子国变的前因后果,理清危机背后复杂的权力斗争。移步历史三调
评分##作者通过对历史片段里社会各阶层的“病理”分析,让读者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一年时间虽短,但视角丰富:清政府、慈禧、大臣、军阀、绅商、农民、义和团……社会各个阶层在面对时代巨变时如何应对,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发了哪些新的矛盾?晚清社会结构的复杂变化,在这一年中可见一斑。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