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花雪月:日本海军名舰全史:从幕末至现代八百余艘舰艇名称由来及舰历纵览(全3册)

风花雪月:日本海军名舰全史:从幕末至现代八百余艘舰艇名称由来及舰历纵览(全3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茜 著
图书标签:
  • 日本海军
  • 舰船
  • 历史
  • 军事
  • 幕末
  • 二战
  • 舰历
  • 风花雪月
  • 海军舰艇
  • 全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夜语笙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09396
商品编码:30176133608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风花雪月:日本海军名舰全史:从幕末至现代八百余艘舰艇名称由来及舰历纵览(全3册)

定价:269.80元

作者:唐茜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1680939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与其他国家贯于使用人名、地名和形容词来命名舰艇不同,日本海军舰船有一套相当独特的命名规则——根据舰艇分类来确定名字的属性。比如,虽然同为深海利器,和大型水面舰艇无味的名称相比,日本驱逐舰的命名则关乎“风花雪月”,“桂”、 “岛风”、“白雪”、“秋月”等舰名都浪漫十足。
《风花雪月:日本海军名舰全史:从幕末至现代八百余艘舰艇名称由来及舰历纵览》是一部关于日本海军舰艇名称辞典性质的书籍,凡日本海军入籍的舰艇,以及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大部分舰艇都包含其中。全书分为三册,彩色印刷,近2000张珍贵舰船照片,*面系统地展示了明治初期至如今日本舰艇的发展景况。是读者深入了解海上钢铁战士的*手资料,能让我们对今日之日本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内容提要


本书以单兵装备为主题,共分为五个部分*一部分介绍了*名的“捷克”式在抗战中的应用,包括各种中国自己的改进型,同时还将其与日军的主力轻机枪进行了对比;第二部分*点介绍了英国布伦式轻机枪的全史,包括选型、应用及广泛的改进型,对英联邦军队的使用也进行了介绍;第三部分是二战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的冷兵器、枪、火焰喷射器及单兵反坦克武器;第四部分是对二战日本陆军及海军人员的军刀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后一部分是详细介绍了美军空降兵批量使用的T-10系列伞降装备,包括系统组件、使用方法等。

目录


前言
古国名
山岳名
河川名
汉语祥瑞动物名
一般汉语词汇名
和式词汇名
天文地理名
植物名
禽鸟名
岛屿名
海角、半岛、海峡及其他地名
主要参考资料

作者介绍


唐茜,广西柳州籍,2007年起专职从事日语翻译工作。曾参与译制多部二战题材著作,系“战舰”系列丛书主创之一,尤擅长日本海军相关史料的翻译整理,编著有《日本海军舰载兵器大图鉴》一书。

文摘






序言



航海史诗与铁血荣光:世界海军名舰图鉴(全四册) 作者: 著名海军史学家 船模制作大师 出版社: 远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4年10月 图书页数: 约2500页(四册合集) 装帧: 精装函装,全彩印刷 定价: 1280.00 元 --- 内容简介 《航海史诗与铁血荣光:世界海军名舰图鉴》是一部系统梳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全球主要海军强国——特别是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苏联)以及意大利等国——主力战舰发展历程的宏大著作。本图鉴摒弃了单一国家或局部战役的叙事框架,着眼于世界海军技术革新与战略思想演变的宏观图景,旨在为军事历史爱好者、船舶工程专业人士以及模型制作者提供一份详实、权威且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参考指南。全书分为四册,以时间线索与舰型类别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剖析了百余年来,那些曾经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钢铁巨兽的兴衰沉浮。 本书内容涵盖以下核心领域,绝不涉及日本海军史: --- 第一册:蒸汽、铁甲与无畏舰的黎明(1860s – 1906) 本册聚焦于近代海军的奠基时代,详细记录了从早期的木壳铁甲舰到革命性的“无畏舰”(Dreadnought)诞生前的技术狂飙。 主要内容板块: 1. 早期铁甲舰的诞生与试验: 重点介绍法国“拿破仑三世”号、英国“华南特堡”号(Warrior)等早期全铁甲舰的设计理念、装甲材料的演进(如复合装甲与均质装甲的竞争)。分析了浅水炮舰与远洋铁甲舰的设计差异。 2. 前无畏舰时代的多元探索: 详述各国在炮塔技术、防护布局(如干舷设计、水线装甲带的厚度变化)上的不同尝试。深入剖析美国“格兰特总统”级、“印第安纳”级等代表性舰型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实战检验中的表现。 3. 战列巡洋舰概念的萌芽: 以英国“不屈”号(Invincible)的诞生为标志,探讨了速度与火力的平衡哲学,解析了这种新型舰种对未来海战构想的影响。 4. 关键技术剖析: 详尽图解了早期水下防护系统(如蜂窝舱、多层隔舱设计)、蒸汽往复机向蒸汽轮机的过渡,以及早期火控系统的发展。 特色资料: 详细收录了英法德三国在1880年代“海军军备竞赛”中主要型号舰艇的原始设计草图和早期照片。 --- 第二册:无畏舰时代的霸权争夺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906 – 1918) 本册的核心是“无畏舰革命”如何彻底重塑了全球海军力量格局,以及这些巨兽在世界大战中的实战运用。 主要内容板块: 1. 无畏舰的划时代意义: 深入解析“全同口径主炮”的战术优势,对比分析英国“无畏号”、德国“拿骚”级等首批无畏舰的设计哲学差异。 2. 战列舰的快速迭代: 记录了“超级无畏舰”的出现,重点剖析英国“九点炮列”设计(如“伊丽莎白女王”级、“复仇”级)与德国“巴伐利亚”级在布局上的对决。详细对比了四座三联装炮塔与炮廓炮的优劣。 3. 战列巡洋舰的功与过: 聚焦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特别是福克兰群岛海战和日德兰海战中,战列巡洋舰在追求速度时牺牲防护所带来的惨痛教训。 4. 潜艇的崛起与水面舰队的制约: 专章介绍德国U型潜艇的战术运用,以及协约国为反制潜艇所发展的护航体系与反潜驱逐舰的早期发展。 特色资料: 包含日德兰海战中参战各舰的损伤报告节选,以及当时各国海军部关于火控精度与装甲穿深的内部备忘录摘要。 --- 第三册:公约时代与两次大战间的海军平衡(1919 – 1939) 本册探讨了华盛顿海军条约、伦敦海军条约等一系列国际限制如何塑造了战间期的海军结构,以及各国如何在条约的框架内进行“曲线救国”式的技术升级。 主要内容板块: 1. 条约限制下的舰艇设计: 详细解读条约对战列舰排水量(限制在35,000吨)、主炮口径(限制在16英寸)的规定,以及各国如何利用舰载机与副炮配置来规避限制。 2. 条约的例外与突破: 深入研究美国“科罗拉多”级、“北卡罗来纳”级,以及法国“敦刻尔克”级等“超标”设计,分析其背后的战略意图。 3. 航空母舰的战略确立: 详尽描绘了从水上飞机母舰到第一代全通式甲板航母的进化历程,以美国“列克星敦”级、“约克城”级,及英国“光辉”级(早期概念)为例。 4. 重巡洋舰与轻巡洋舰的黄金时代: 分析1920年代各强国(特别是英美意)在6英寸、8英寸口径舰炮上的竞争,以及重巡洋舰作为舰队“屏障”的角色。 特色资料: 附录收录了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的原文关键条款摘要,并配有大量条约限制下各国舰船的侧视图对比图。 --- 第四册:全球冲突与喷气时代的尾声(1939 – 2000s) 本册涵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军力量的全面爆发,以及战后各国海军在核动力、导弹化背景下的战略转型与最终的“冷战海军”形态。 主要内容板块: 1. 二战中的超级战列舰: 聚焦于德国“俾斯麦”级、美国“衣阿华”级以及苏联“苏联”级(未建成)的综合性能对比,分析其在面对空中力量威胁时的实际效能。 2. 航空母舰主宰时代: 全面展示太平洋战争中航母的巅峰对决,深入解析美国“中途岛”级、“福莱斯特”级,以及英国“光辉”级的装甲甲板设计哲学差异。 3. 导弹化的冲击: 战后阶段,详述防空导弹、反舰导弹(如“冥河”、“鱼叉”)的装备如何彻底取代传统火炮和鱼雷的地位,并分析“航母战斗群”的诞生。 4. 核动力与万吨驱逐舰的演变: 重点介绍美国核动力巡洋舰“长滩”号、苏联“基洛夫”级,以及“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的系统集成,标志着水面作战舰艇进入信息化时代。 特色资料: 包含冷战时期美苏核动力潜艇(非战略核潜艇)的探测与反探测技术简述,以及战后主要驱逐舰和巡洋舰的雷达、声呐系统配置剖面图。 --- 核心特色与价值 深度技术剖析: 书中包含大量独家绘制的舰艇分层剖面图、三视图和细节放大图,精确标注了主炮型号、装甲厚度带、动力系统配置。 跨国比较研究: 每一类舰型(如无畏舰、重巡洋舰)都采取横向对比分析,揭示不同国家海军哲学和工业能力差异下的设计取舍。 权威数据支撑: 所有舰船数据均参照原始设计文件、服役记录和官方解密档案,确保了资料的准确性与严谨性。 视觉盛宴: 超过2000幅历史照片、蓝图与彩色复原图,完美呈现了这些钢铁巨兽的威严与细节。 《航海史诗与铁血荣光》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座献给世界海军工程美学与军事战略智慧的宏伟纪念碑。它将带领读者穿越百余年的钢铁海洋,见证人类征服海洋的铁血征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考据工作做得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它不仅仅罗列了舰船的名称和服役时间,更深入挖掘了每一艘“名舰”背后的故事。那种对历史文献的细致梳理,让人感觉到作者团队投入了巨大的心血。我特别留意了关于某些退役舰艇最终命运的描述,比如它们是如何被解体、作为靶舰击沉,甚至是作为礁石沉没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唏嘘。这种深度挖掘,让冰冷的舰船数据活了起来,赋予了它们独特的“个性”和“人生轨迹”。对于那些只知道零星片段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座宝库,提供了系统而完整的历史脉络,避免了许多流传已久的错误信息。

评分

我尤其欣赏这本书在细节呈现上的那种匠人精神。比如,对于某些特定型号的舰艇,作者不仅仅列出了基本参数,还对不同批次之间的细微改进做了对比分析,这在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中是很少见的。例如,某型驱逐舰在服役中期进行的无线电升级、火炮口径微调等,都被详细记录了下来。这对于那些热衷于“考据”或者进行模型制作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黄金信息。我甚至发现,有些舰艇的命名由来,都追溯到了非常古老的日本神话或地名,这种文化层面的解读,极大地丰富了对这些钢铁巨兽的理解,使之不再是单纯的战争工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质感真的没得说,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股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光是翻阅这些详尽的图表和照片,就让人感到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尤其是那些早期的舰艇插图,虽然技术上可能不如现代照片清晰,但那种手绘的风格和细节,完美地还原了那个时代的氛围。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很有心思,图文搭配得当,让人在阅读枯燥的舰艇数据时也能保持足够的兴趣。比如,一些关键战役的战术示意图制作得非常精良,即便是对海军史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通过这些图示迅速把握当时的态势。整体来看,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那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绝对能让任何一个军迷感到心满意足。

评分

从全书的宏大结构来看,作者成功地搭建起了一条从“幕末”到“现代”的海军发展长河。这种跨越时间维度的广度令人印象深刻。你能够清晰地看到技术进步是如何重塑海军力量的,从蒸汽时代的蹒跚学步,到战列舰时代的巅峰对决,再到航空母舰时代的战略转移。这种连贯性使得读者能够建立起一个全局的视角,理解每一次技术革新背后的社会和军事驱动力。它展现的不仅仅是“船”,更是“时代”的变迁,以及一个国家在特定历史阶段对海洋力量的理解和追求。读完之后,你会对日本海军的整体发展脉络有一个非常扎实和深刻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老道,它没有采用那种流水账式的编年体叙述,而是巧妙地将不同时期的海军发展重点穿插起来。比如,在谈到明治维新时期海军的起步阶段,那种摸索和模仿的艰辛感,通过对几艘早期巡防舰的描述被烘托得淋漓尽致。然后,画风一转,进入到日俄战争时期,舰艇性能的飞跃和战略思想的成熟,又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时代特征。这种叙事的张弛有度,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即便是像我这样时间零碎的读者,也能随时拾起一页开始阅读,并迅速沉浸其中。它不是简单地堆砌资料,而是在构建一个有血有肉的海军发展史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