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鉴:从瓜岛到冲绳的溃灭之路 9787516813119 台海出版社

日本军鉴:从瓜岛到冲绳的溃灭之路 9787516813119 台海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指文军鉴工作室 著
图书标签:
  • 二战史
  • 太平洋战争
  • 日本军史
  • 军事历史
  • 瓜岛战役
  • 冲绳战役
  • 台海出版社
  • 历史研究
  • 军事分析
  • 战争纪实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13119
商品编码:30167830173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日本军鉴:从瓜岛到冲绳的溃灭之路

定价:59.80元

作者:指文军鉴工作室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1681311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从瓜岛到冲绳,尽管日军疯狂的攻击是美军的噩梦,但经过太平洋战争中后期瓜岛、莱特湾、冲绳这几场决定性的战役,日本的战略优势逐步走向劣势。《日本·军鉴004:从瓜岛到冲绳的溃灭之路》记录了这条日军的溃灭之路,这段日军从太平洋战争前期的磨刀霍霍到*终穷途末路、倒行逆施的心路历程。

内容提要


《日本·军鉴》第四辑主题为“从瓜岛到冲绳的溃灭之路”,围绕这一主题选取了四个视点,展现日本军队从太平洋战争前期的磨刀霍霍到*终穷途末路、倒行逆施的历程:
《“饿岛”军略:瓜达尔卡纳尔补给站》以日本海陆两军对瓜岛的支援为叙述主线,重新解读日军从死死坚守到*面撤退、放弃瓜岛的史实。
《日美天王山:1944年莱特岛战役的*景展现》根据日美双方的政治博弈、海陆将帅争衡、往来电报等细节方面,为诸多“不解之谜”寻找答案。
《走向自灭:旧日本陆军轻轰炸机队莱特战役覆灭记》记录了旧日本陆军轻轰炸机队在莱特岛战役中的战斗故事及覆灭始末,并对神风特攻队发起自杀式攻击背后的原因进行了细腻而大胆的推想。
《钢之雨:冲绳战》结合史实对冲绳战进行了多种可能的设想,通过大量生动而细腻的战场描写再现了日、美双方这场持续了三个多月的殊死搏斗。

目录


■目录

【事件】
“饿岛”军略:瓜达尔卡纳尔补给战
日美天王山:1944年莱特岛战役的全景展现

【人物】
走向自灭:旧日本陆军轻轰炸机队莱特战役覆灭记

【记录】
钢之雨:冲绳战

作者介绍


指文军鉴工作室:由诸多日本史研究者和作家组成,从事日本军事、历史、文化领域的研究、写作与翻译工作,阐述文化视点及社会事件背后的精彩故事及历史渊源,为理性看待历史和现实问题的高学历人群提供深度了解日本历史的*一手资料。
潘越:江苏苏州人,微博名“快马浊酒”,《日本·军鉴》系列主编。日常从事日语翻译,工作之余研究日本历史,偏重于政治、军事题材。著有《日本军事崛起之路:幕末至明治时代》、《日本驱逐舰全史》,译有《明治维新生活史》、《新水浒传》。
赵恺:生于鱼米之乡,求学于燕赵之地,历史研究者,现出版有《军部当国: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冒险史》《军国凶兽:一口气读完的日本战史》《猛禽崛起:一口气读完的美国战史》《苍狼逐鹿:蒙宋百年战争史》《东海博弈:明帝国与日本的三百年战史》等。
萧西之水:天涯煮酒写手,钟爱文史,日语精湛,对日本战国及近代历史皆有深入见解。出版有《第〇次世界大战》《地图上的日本史》《忤逆:穿越血与火的战国》等。
顾小白:本名顾志慧,八三年生人,苏省通州人氏,好文喜史,出版有《浴血淞沪》《国殇金陵》《一言难尽 1912-1949民国映画》《南京保卫战1937》等原创作品。

文摘







序言



《二战太平洋战场风云录:从珍珠港的黎明到中途岛的转折》 (非《日本军鉴:从瓜岛到冲绳的溃灭之路》内容)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叙事,全面而深入地剖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从爆发初期的日本帝国海军的攻势,到美国太平洋舰队完成战略反击的关键转折点——中途岛海战的全过程。这不是一部简单的时间线罗列,而是对战略、战术、科技、以及人性在极端冲突下展现的深刻洞察。 第一部:盛夏的骄阳与偷袭的序曲(1941年12月至1942年初) 太平洋战争的硝烟,始于一个平静的夏日清晨。本书首先细致描绘了珍珠港事件的前夜,分析了日本高层在“国策”与“国力”之间的巨大鸿沟,以及山本五十六等海军将领力排众议议,坚持“速战速决”战略的复杂心理动机。我们不仅聚焦于偷袭的战术细节——从特混舰队的航向选择,到鱼雷机在浅水区投弹的技术创新——更深入探讨了这次行动对美国战略决策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它如何彻底激发了一个工业巨人的复仇意志。 紧接着,叙事转向东南亚和太平洋广阔的水域。日本“南进”战略的初期堪称辉煌。本书详细记录了日本海军在马来海战中击沉英国“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战列舰的震撼性胜利,分析了航空母舰在现代海战中无可替代的地位是如何得到验证的。爪哇海战、对菲律宾和香港的快速攻克,展现了日军在战术协同和士气上的巅峰状态。这些胜利,使得日本帝国在短时间内控制了亚洲的战略要地和关键资源,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大东亚共荣圈”的雏形。然而,胜利的狂喜也带来了战略上的盲区——对后勤保障和长期消耗战的低估。 第二部:帝国的扩张与初次摩擦(1942年春季) 随着战线的拉长,日本的攻势开始遭遇意料之外的抵抗。本书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针对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地区的争夺战。珊瑚海海战,作为历史上第一次完全由舰载机对决、双方航母并未直接肉搏的海战,被置于核心分析地位。我们探讨了这场海战的战术得失,以及它如何成为中途岛战役前奏的“技术预演”。尽管双方都宣称取得战术胜利,但它成功阻止了日军对莫尔兹比港的登陆,保卫了南太平洋的门户。 同时,书中对美军早期的小规模反击行动给予了应有的关注。杜立特尔空袭(Doolittle Raid),尽管在军事上影响甚微,但在政治和心理层面上,对日本的指挥系统造成了巨大的震动。作者分析了这次突袭如何促使日本海军高层加速实施“消灭美国航母”的既定计划,并将其定位为决定战争走向的最终决战。 第三部:中途岛的十字路口(1942年6月) 中途岛海战是本书的重中之重,被视为太平洋战争的决定性转折点。本章以近乎电影般的笔触,还原了战役的每一个关键决策点和致命失误。 1. 情报战的较量: 详细介绍了美军密码破译小组(“猎犬”部队)如何截获并破译了“AF即是中途岛”的关键信息,分析了情报准确性如何赋予了斯普鲁恩斯和弗莱彻两位指挥官无与伦比的战略主动权。 2. 雾中的决断: 还原了南云忠一中将所面临的“两难困境”——是优先打击陆基机场,还是集结兵力准备迎击预期中的美军航母编队?书中通过对日军航母编队内部通信和决策流程的剖析,揭示了“后备弹药转换”这一致命失误是如何一步步将“赤城”、“加贺”、“苍龙”、“飞龙”推向火海的。 3. 关键的五分钟: 战役的转折点被精确到分钟的分析。重点阐述了“企业”号和“约克城”号舰载机群的接续攻击,特别是“无畏的30秒”——那些俯冲轰炸机(SBD Dauntless)如何抓住日军舰载机刚刚升空、飞行甲板最为混乱的瞬间,投下了决定性的炸弹。 4. 战略后果的评估: 中途岛的失败,不仅仅是四艘航母的损失,更是日本帝国“先发优势”的彻底丧失。本书深入探讨了这次失败对日本长期造舰能力、飞行员培训体系、以及国家战略信心的打击,并论证了此战后,战争的主动权正式转移到了美国手中。 第四部:决战之后与黎明的迷雾(1942下半年) 虽然焦点聚焦于中途岛,但本书并未忽略战役结束后的初期影响。战后美军士气高涨,开始策划登陆瓜达尔卡纳尔岛(虽然不深入后续的惨烈巷战),以测试日本的反应和巩固战略优势。我们简要概述了美军在渡过信息封锁期后,如何开始从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过渡的初期布局。 全书特色: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宏大的战略决策与一线的战术执行紧密结合。通过大量引用日本和美国参战人员的日记、战后口述史料,力求呈现一个多维度的战争图景。它不仅是军事爱好者案头必备的史学参考,也是对20世纪最重要海战之一的深度致敬与反思。我们旨在探讨:在绝对的科技与工业力量悬殊面前,精妙的战术设计还能维持多久的辉煌?中途岛,正是这个问题的残酷答案。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的体验简直就像是坐上了一趟时光机,每一次翻页都伴随着对那个特殊时期的深入探索。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细腻,他没有那种宏大叙事的架子,而是选择了一种近乎于口述史的口吻,娓娓道来。这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战役细节变得鲜活起来,充满了人性的挣扎与光辉。我尤其欣赏他对战场上普通士兵心理活动的描摹,那种面对绝境时的迷茫、恐惧、以及偶发的勇气,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读到一些关键性的转折点时,我甚至能想象出当时环境的艰苦,空气中弥漫的血腥味和尘土味仿佛都能穿透纸面。这绝非那种简单的“胜利”或“失败”的记录,而是一部关于生存、关于信念、关于绝望的深刻剖析。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冲击力,那种泛黄的纸张质感和略显粗粝的排版,一下子就把人带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我特别喜欢封面上那种老照片的风格,仿佛能从那张模糊的影像中窥见历史的沉重。拿在手里的时候,感觉分量十足,这种厚重感不仅仅是纸张的物理重量,更像是承载了无数历史故事的重量。装帧的工艺也看得出来是比较用心打磨过的,书脊的处理得很扎实,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散架。内页的字体选择也挺讲究,在保证阅读舒适度的前提下,透着一股老派的庄重感。坦白说,在如今这个充斥着轻薄、快餐式阅读的时代,能看到这样一本用心制作的书籍,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纪念品,提醒着我们历史的纹理和温度。

评分

这本书的资料搜集工作无疑是下了大功夫的。从一些鲜为人知的日文档案到幸存者的访谈记录,内容之翔实,令人叹为观止。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史料时非常严谨,脚注和注释部分的内容丰富得可以单独成册。这种对史料的尊重和细致的考证,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说服力。它不是那种信口开河的“野史”,而是建立在坚实证据基础上的历史重构。对于我这种对太平洋战争史有持续关注的读者来说,很多细节都是第一次接触到,特别是关于后勤补给链条断裂的具体过程,分析得鞭辟入里,让人对战争的残酷性有了更立体、更微观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逻辑性强而不失可读性。作者似乎深谙叙事节奏的拿捏之道,总能在高潮部分戛然而止,让人不得不立刻翻到下一页去探寻究竟。从早期在南太平洋岛屿上的攻防,到后期逐步被压缩的防御圈,每一步都像是精心编排的棋局,每一步的失误都被清晰地标记出来。更难得的是,作者在描述军事部署的同时,从未忘记将政治决策和战略误判纳入考量。这使得全书的视野非常开阔,不仅是战术层面的交锋,更是大时代背景下,一系列错误决策累积导致的必然结局。读完后,不仅了解了战事经过,更对那个时代的高层决策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说实话,读完这本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它带来的震撼,不是那种单纯的战争场面带来的刺激感,而是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沉思。那些最终未能回家的身影,他们的命运被凝固在了历史的卷宗里,而这本书,就像是为他们重新赋予了声音和血肉。它强迫你直面历史的真相,而不是去美化或淡化那些惨痛的教训。我把它放在床头,偶尔会随意翻开其中一页,那些关于勇气、关于牺牲、关于徒劳的文字,总能在我浮躁时带来一种强烈的警醒作用。这是一本真正有力量的书,它让你在合上书本的那一刻,对和平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之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