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给孩子挑选启蒙读物这件事上,我总是抱着一种“宁缺毋滥”的态度。市面上充斥着各种五花八门的儿童读物,但真正能打动我,让我觉得能够“润物细无声”地滋养孩子心灵的,却不多。《陪孩子画唐诗》这本书,就是我最近一次幸运的发现。 它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最先吸引我的是它的整体风格,那种温润的色调,古朴而又不失童趣的插画,一下子就营造出一种沉静而美好的氛围,让人忍不住想慢下来,去细细品味。我最看重的是它对唐诗的选择和解读方式。这本书没有选择那些过于生涩晦涩的古诗,而是精挑细选了许多经典之作,这些诗句本身就意境深远,语言优美,非常适合孩子作为初步接触古诗词的起点。 更让我欣喜的是,它的解读方式并非是机械的生字、词语解释,而是深入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层面,用一种非常贴近孩子认知的方式,去引导他们感受诗歌的美。比如,对于“枯藤老树昏鸦”的意境,它会引导孩子去想象那种秋天的萧瑟,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枯藤”是什么。 而书中附带的那本“我的诗画本”,更是我极力推荐它的原因。我一直觉得,艺术和文学的结合,能够极大地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鼓励孩子在读完诗后,用画笔去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去描绘诗中的场景,或者他们因为诗歌而产生的联想。 我曾和孩子一起读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他立刻就拿起画笔,在诗画本上画了一只在水中游动的鸭子,还在水边画了几朵粉红色的桃花。他告诉我,鸭子是第一个知道春天来了的,所以它很高兴。这种由诗歌引发的联想和创造,让孩子在玩乐中,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孩子学诗的书,它更是一个激发孩子艺术潜能,培养他们人文素养的绝佳载体。
评分自从入手了《陪孩子画唐诗》这本书,我感觉我和孩子的日常多了不少色彩,也多了不少共同的“秘密基地”。我一直觉得,唐诗的美,在于它的意境,它的韵律,还有那些穿越千年的情感。但是,怎么让孩子真正地“走进”这些诗歌,而不是仅仅背诵几句,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它不是那种一本正经的教材,也不是那种纯粹的图画书。它更像是一个“引路人”,温和地带着孩子去探索。它选取了许多经典的唐诗,我最喜欢的是它对诗句的解读。不是那种干巴巴的词语解释,而是更侧重于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比如“孤帆远影碧空尽”里的那种辽阔,“大漠孤烟直”里的那种苍茫。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把这些抽象的意象具象化。 而随书附赠的那本“我的诗画本”,更是整本书的点睛之笔。它给了孩子一个“输出”的空间,而不是仅仅“输入”。读完一首诗,我们就可以一起拿出画笔,在诗画本上,把那些脑海中的画面描绘出来。孩子可以画他眼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也可以画他感受到的“风吹草低见牛羊”。 我发现,当孩子动手画的时候,他会更深入地去理解诗歌。他会去想,这首诗里的“白日”是什么颜色?“飞流”是怎样的一种动态?他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去思考,去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之间会产生很多有趣的对话。比如,他画了一只像蜗牛一样的“孤帆”,我就问他:“为什么这只船长得像蜗牛呀?” 他说:“因为船走得很慢,要很久才能到。” 这种交流,远比我直接告诉他“孤帆”的意思要深刻得多。 而且,这本诗画本还鼓励孩子自由发挥。他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任何他想画的东西,不用担心对错。这种没有压力的创作环境,让孩子更愿意去尝试,去表达。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诗歌的另一种可能,也让我和孩子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评分这本《陪孩子画唐诗》,我只能说,简直就是为那些希望给孩子开启诗词之门,又苦于找不到合适方式的家长们量身定做的。我试过很多种方法,买过各种版本的唐诗绘本,有的插图太成人化,孩子不感兴趣;有的解释太复杂,孩子听不懂。但这本书,从一开始就抓住了我的痛点。 首先,它的内容选择非常到位。选取了那些耳熟能详、朗朗上口的唐诗,比如“床前明月光”、“两只黄鹂鸣翠柳”等等,这些诗句本身就带有很强的画面感,孩子容易接受。更重要的是,它的解读方式非常接地气。不是那种生硬的字词解释,而是结合了诗歌的情感和意境,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告诉孩子,这首诗到底在讲什么,表达了什么心情。这一点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因为我一直觉得,学诗不能只停留在字面意思,更要体会其中的情感。 然后,最让我惊艳的是它附属的那本“我的诗画本”。这个设计真的太有创意了!它不仅仅是让孩子在旁边写写画画,而是真正地鼓励他们去“看见”诗歌。我带着孩子读完一首诗,就会鼓励他去画出诗里的场景,或者他因为这首诗而产生的情感。比如,读到“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他画了一只歪着脖子的鹅,还会模仿鹅的叫声,那种快乐,是单纯看书无法给予的。 这个诗画本,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空白页,它更像是一个“情感容器”。孩子可以用颜色、线条,去捕捉诗歌带来的那些飘渺的感受。有时候,他画出来的东西,也许并不完全符合诗歌的字面意思,但那恰恰是他内心真实的回应。这让我有机会了解他,理解他。而且,在画的过程中,他会不自觉地去回忆诗句,去体会诗歌中的意象。 更让我满意的是,这本书鼓励的是一种“玩耍式”的学习。它没有设置任何的测试或者评判,孩子可以自由地发挥,怎么开心怎么画。这种轻松的氛围,让孩子对诗歌不再感到枯燥和畏惧,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有趣的表达方式。这本《陪孩子画唐诗》,确实为我们家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学习体验。
评分这本《陪孩子画唐诗》简直是一场惊喜的发现!我一直想找一种既能让孩子对古典诗词产生兴趣,又能发挥他们创造力的方式,市面上很多绘本虽然精美,但总觉得少了点互动性,或者解读过于成人化。而这本书,则完美地弥合了这一点。 刚拿到书,就被它的设计吸引了。封面柔和的色调,搭配上古朴又不失童趣的插画,一下子就营造出一种温馨的学习氛围。打开扉页,映入眼帘的是精心挑选的唐诗,字迹清晰,排版舒适,旁边留有足够的空间。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还附带了一本“我的诗画本”,这个设计太绝了!孩子拿到后,就像得到了一个专属的创作工具箱,可以直接在上面涂鸦、临摹、甚至创作属于自己的诗意画作。 我试着和我的小女儿一起读了第一首诗,李白的《静夜思》。我先是朗读了诗歌,然后引导她想象月光洒在窗前的样子,屋子里的一切都变得安静,她听得很认真,小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接着,我们翻开诗画本,我鼓励她画出她想象中的“床前明月光”。她用蜡笔画了一个大大的月亮,圆圆的,亮亮的,还在旁边画了一扇小窗户,甚至还加上了一只小小的自己。看着她专注地描绘,我发现她对诗句的理解,比我预期的要深刻得多。她不再是被动地听故事,而是主动地去感受、去表达。 这本书的好处远不止于此。它不仅仅是一本教孩子学诗的工具书,更是一座搭建亲子沟通桥梁的平台。在画画的过程中,我们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她会告诉我她画的为什么是这样,我也会适时地给她一些引导,让她注意到诗歌中的细节。比如,当她画好月亮时,我会问她:“月光是什么颜色的呀?是不是像银色的丝带一样?” 这样一来,不仅加深了她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也锻炼了她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特别喜欢它挑选的唐诗,都是脍炙人口、意境优美的经典之作,语言浅显易懂,非常适合孩子。而且,每首诗后面都配有简洁明了的解释,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分析,而是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去解读诗歌背后的情感和故事。这让孩子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这本书,真的让我们家的亲子时光,增添了许多诗意和乐趣。
评分自从我家那位小家伙迷上《陪孩子画唐诗》后,我发现我们家的生活节奏似乎都慢了下来,变得更有质感了。我之前尝试过很多方法,想让他对古诗词产生兴趣,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要不就是太枯燥,他听几句就走神;要不就是插画太幼稚,他觉得无聊。这本书,却成功地抓住了他的注意力。 首先,它在内容的选择上非常讲究。挑选的都是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唐诗,比如“春眠不觉晓”之类的,这些诗句本身就充满了生活气息,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而且,它的解读方式也很独特,不是那种板着脸讲道理,而是用一种很温和、很形象的方式,去引导孩子理解诗歌背后的意境和情感。 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竟然附带了一本“我的诗画本”。这个设计,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孩子拿到之后,就迫不及待地要开始画了。我读一首诗,他就立刻拿出画笔,在诗画本上挥洒。我发现,他画画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去理解诗歌的过程。他会认真地听我读诗,然后去想象诗中的画面,再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比如,当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时,他画了一片绿色的草地,还加上了小小的太阳和雨滴,他说这是草长大的过程。这种自己动手去“看见”诗歌,比单纯的听和背,要来得生动有趣得多。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会时不时地引导他,问他:“你觉得这首诗让你想到了什么?” 或者 “你为什么要把这片草画成绿色的?” 这种互动,让我了解了他眼中的世界,也加深了他对诗歌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非常鼓励孩子的自由创作。他可以随意地涂鸦,不用担心画得好不好,只要是他的想法,我们都觉得很棒。这种自由的创作空间,让孩子对学习诗歌这件事,充满了期待,而不是压力。这本书,真的让我看到了孩子身上无限的创造力,也让我们家多了不少诗意盎然的时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