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不骄纵、不惩罚的自然养育

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不骄纵、不惩罚的自然养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万象 著
图书标签:
  • 育儿
  • 亲子关系
  • 正面管教
  • 自然养育
  • 儿童教育
  • 行为习惯
  • 情绪管理
  • 家庭教育
  • 不打不骂
  • 尊重孩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夜语笙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58007514
商品编码:3011435570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不骄纵、不惩罚的自然养育

定价:28.00元

作者:万象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5800751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育儿先育己。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父母教育自己。父母做好自己,孩子就能模仿、学习父母的优点,形成良好习惯和品格。★自然养育:成就主动自觉的好孩子。    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顺从父母的乖孩子,而是激发孩子的自我意识,让孩子认识自己的力量、发现自己的优势,主动探索、不断学习,成为自觉上进的好孩子。★不骄纵、不惩罚,孩子零叛逆成长。  亲子关系是验证教育成败的关键。惩罚、管制孩子,只会带来孩子的叛逆。尊重孩子、相信孩子,不骄纵、不惩罚,才能和孩子共同成长。  为什么孩子总是管不住?  为什么事事都让着他,他越不听话?  为什么越是管着他,他越喜欢对着干?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教育自己,而不是去管教孩子、培养一个乖孩子。  成长的本质是孩子自我成长,是父母渐渐放手的过程,而不是护在自己翅膀下。  请放下父母的架子,相信孩子能做好自己。  让孩子释放成长的天性,变成自觉、自信、自强、自我负责的好孩子。

内容提要


目录


“”

“”“”——“”

1“”——3

2“”——6

3“”——“”9

4“”——12

5“”——15

6“”——18

……“”

123

227

330

433

5“”36

6“”39

7≠42

“”“”……

1“”47

251

354

457

560

663

1“”——69

2“”——72

3“”——76

4“”

——79

5“”

——82

“”“”“”

1“”87

291

394

4“”——97

5“”——100

6“”104

“”——

1109

2113

3116

4119

5“”——“”122

6“”125

“”

“”“”“”

1“”131

2134

3——137

4140

5144

6“”147

“”——“”

1——153

2156

3159

4162

5——165

6168

“”

“”

1 “”173

2176

3“”179

4182

5“”185

6189

——

1“”195

2197

95199

204

作者介绍


  万象,中科院心理学研究生,长期从事心理学研究和图书策划工作,与导师共同参与多家企业的员工心理研究和辅导,著有多部心理学及家庭教育畅销书。

文摘


序言



《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不骄纵、不惩罚的自然养育》—— 这本书深入探讨了一种革命性的育儿理念,它挑战了传统“管教”与“惩罚”并行的模式,转而强调“自然养育”的核心价值。作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好孩子”并非通过严苛的规训和惩罚塑造而成,而是源于父母细致入微的观察、理解和支持,在尊重孩子内在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健康、独立地成长。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过度干预、骄纵放任以及惩罚性的管教,都可能在不经意间扼杀孩子的自主性、创造力以及内在的道德感。相反,一种“不骄纵、不惩罚”的自然养育方式,能够激发孩子强大的自我驱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真正自信、有责任感、富有同情心和良好适应性的个体。 一、 颠覆传统的育儿观:为何“管”与“罚”并非万能? 书中首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育儿模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许多父母在养育过程中,习惯于设定各种规则,一旦孩子不遵守,便会采取呵斥、体罚或剥夺特权的惩罚方式。这种模式看似能够迅速让孩子“听话”,却可能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惩罚的短期与长期效应: 作者指出,惩罚短期内可能有效,但长期来看,它往往传递的是“力量压倒一切”的信号,而非“道理”。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惩罚而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行为,学会欺骗和隐藏,而非真正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长此以往,他们可能形成恐惧、焦虑、逆反或习得性无助等心理问题,削弱其内在的道德判断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容易诉诸暴力或依赖外部权威。 骄纵的陷阱: 另一方面,过度溺爱和骄纵,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每一个要求,同样是育儿的误区。骄纵的孩子可能缺乏延迟满足的能力,难以承受挫折,自我中心,对他人缺乏同情心,甚至变得傲慢自大,无法融入社会。他们可能因为长期被过度保护而丧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面对挑战时显得束手无策。 “管”的局限性: 所谓的“管”,如果仅仅是机械地执行命令,缺乏对孩子个体差异和情感需求的关注,就容易演变成控制。孩子可能会产生被束缚、不被理解的感觉,从而激发抵触情绪。真正的“引导”应该是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支持,是帮助孩子认识世界、发展自我,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们。 二、 自然养育的基石:尊重与理解 《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所倡导的自然养育,其核心在于建立在对孩子深深的尊重与理解之上。这并非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要回归到孩子成长的本质。 看见并回应孩子的情绪: 孩子的情绪,无论积极还是消极,都是他们与世界互动、表达需求的重要方式。自然养育要求父母能够敏锐地观察并识别孩子的情绪信号,并以共情的方式回应。例如,当孩子因为玩具被抢而哭闹时,不是立刻呵斥“不许哭”,而是蹲下来,温柔地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很难过,因为你喜欢的玩具被抢走了。我们可以一起想想办法,看看怎么能让玩具回到你手里。” 这种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被看见、被理解,从而学会用更健康的方式处理自己的情绪。 理解孩子的发展阶段: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其认知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和行为模式都存在显著差异。自然养育要求父母对孩子的发展规律有充分的认识,不过分期待,也不低估他们的潜力。例如,一个两岁的孩子出现“terrible two”的脾气爆发,是正常的探索独立性过程,父母不应将其视为“不听话”而进行严厉惩罚,而是需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学习表达需求和管理情绪。 创造安全且富有支持性的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环境。自然养育强调创造一个安全、温暖、允许尝试和犯错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孩子不会因为担心犯错而被批评或惩罚,从而更愿意去探索、去学习、去发现。父母的角色是支持者和引路人,为孩子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但更多时候是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实践。 三、 构建内在驱动力:自主、好奇与内在动机 自然养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想要学习、探索和成长。 赋能自主选择: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能够掌控一部分生活。例如,让孩子选择今天要穿的衣服,选择要玩的玩具,选择吃的水果。这些看似微小的选择,能够极大地增强孩子的自主感和自信心。 保护好奇心与探索欲: 好奇心是学习的源泉。自然养育鼓励父母保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探索未知。当孩子对某个事物表现出兴趣时,父母可以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提问、去寻找答案,而不是简单地告知或阻止。 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许多父母过于关注孩子的分数、奖项等外在结果,而忽略了孩子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努力、体验和收获。自然养育强调关注过程,肯定孩子的努力,鼓励他们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内化学习的动机。例如,当孩子完成一幅画时,与其说“画得真好”,不如说“你用了好多颜色,看起来很用心!”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自然养育鼓励父母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直接代劳。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可以提问:“你觉得现在是什么问题?我们怎样才能让它变得更好一些?” 帮助孩子一步步分析,找到属于自己的解决方案。 四、 道德与品格的自然生长 本书认为,良好的道德和品格并非通过强制灌输或惩罚来习得,而是通过积极的体验和引导自然生长。 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榜样。父母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想要孩子拥有同情心,父母就要展现出对他人的关怀;想要孩子诚实,父母就要做到言行一致。 同理心的培养: 通过引导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培养他们的同理心。例如,当孩子不小心撞到别人时,鼓励他们去看看被撞的人有没有受伤,并说“对不起”。 责任感的建立: 通过赋予孩子力所能及的责任,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例如,让孩子收拾自己的玩具,为家人准备一份小礼物等。 合作与分享: 鼓励孩子与他人合作,学习分享,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不骄纵、不惩罚的自然养育》为父母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倡导的是一种更具智慧、更富人情味的养育方式。它并非放弃原则,也不是纵容,而是在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相信孩子内在的成长力量,与孩子一同探索、一同学习、一同成长,最终培养出独立、自信、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完整人格。这本书将帮助父母们摆脱焦虑,以更轻松、更愉快的方式,陪伴孩子走过人生最宝贵的成长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一种柔和的、带有淡淡暖意的色彩,可能是一种淡绿或浅黄,上面印着书名,字体舒展而又不失稳重。没有过于花哨的插画,而是选择了留白,让书名本身成为视觉焦点。封底则可能是一段简短而富有哲理的引言,或是几句来自作者的肺腑之言,触动人心,让人迫不及待想翻开书页一探究竟。我尤其欣赏那种不落俗套的设计理念,它传达了一种对教育的敬畏和对孩子成长的尊重,而不是那种市面上常见的、带有急切和焦虑感的“育儿秘籍”风格。这种沉静而有力量的设计,仿佛预示着书中内容也同样温和而深刻,能够引领父母走向一种更少焦虑、更多理解的育儿之路。它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畅销书,而更像是一位智者,在安静地分享他对生命和成长的洞见。

评分

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孩子内心世界的细腻洞察。书中并非简单地罗列技巧或法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场景,展现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真实的心理活动。例如,作者可能会描绘一个孩子因为一次小小的失败而感到沮丧,然后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剖析他内心的失落、困惑,以及对父母关注的渴望。这种“换位思考”的叙述方式,让我作为父母,能够真正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而不是仅仅看到表面的“不听话”或“犯错”。这种深入骨髓的共情,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教育方式,是否过于关注结果,而忽略了孩子成长的过程和他们内心的感受。书中反复强调的“看见”孩子,不仅仅是看到他们的身体,更是看到他们的小情绪、小心思,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启发。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另一大触动是它所倡导的“自然而然”的成长理念。我一直觉得,养育孩子的过程,就像是呵护一株幼苗,需要的是适宜的土壤、阳光和雨露,而不是无休止的修剪和干预。书中并没有提倡放任自流,而是强调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基础上,给予恰当的引导。这种引导,不是强加的意志,而是像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作者可能会分享一些如何与孩子建立平等对话的技巧,如何通过倾听来鼓励孩子表达,以及如何用积极的语言来替代训斥。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却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智慧。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教育,是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潜能,而不是将他们塑造成父母期望的模样。这种“少即是多”的教育哲学,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释然。

评分

书中关于“界限”和“规则”的阐述,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以来都对如何设置界限感到困惑,既担心过于严苛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又害怕过于宽松会让他们变得无法无天。作者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她并没有将规则视为束缚,而是将其看作是保护和支持孩子成长的基石。关键在于,这些规则是如何被建立和执行的。书中可能通过一些案例,展示了如何与孩子共同制定家庭规则,如何让孩子理解规则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孩子触碰规则时,以一种尊重和理解的方式进行沟通,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惩罚。这种“有温度的规则”,让我意识到,规则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自律和责任感,而不是让他们畏惧惩罚。

评分

最终,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一种“放手”的勇气和对孩子成长的信任。在阅读的过程中,我逐渐放下了一些不必要的执念和焦虑。我开始相信,孩子有他们自己的成长节奏,他们会跌倒,会犯错,但同时也会在这些经历中学习和成长。作者所倡导的“不骄纵、不惩罚”的养育方式,并不是鼓励溺爱,而是强调一种基于理解和尊重的陪伴。它让我明白,父母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去“管”孩子,而是去“陪伴”孩子,给予他们安全感和支持,让他们有勇气去探索世界,去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本书就像是一剂心灵的良药,让我重新审视了亲子关系,找回了育儿的初心,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更加积极和充满希望的期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