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男人必吃的12种健康食物——食用主义丛书
定价:16.00元
售价:9.6元,便宜6.4元,折扣60
作者:食用主义丛书编委会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1-01
ISBN:978720005301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西红柿中含有一种被称为西红柿红素的物质,可以预防、修补受损的细胞,还能杀死癌细胞,具有预防前列腺与心血管疾病的效果,是男性维护健康必不可少的食物。
内容提要
拥有健康的身体,可以说是工作忙碌的现代男人*的心愿。因为饮食不正常,心理压力大等因素导致的各种文明病与职业病层出不穷。要保持健康又没有太多时间,怎么办呢?在本书中,我们提供了12种男人所必需的食品,详细介绍了每一种食品的营养成分、健康价值及食用方法,也提供了一些具有食疗功效的招牌菜,方便在家中自己烹调,以增进对疾病的抵抗力,进而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希望能够帮助现代男性获取自己身体所需要的营养,轻松改善体质、促进身体健康!
目录
西红柿
胡萝卜
南瓜子
芦笋
鸡蛋
花生
木耳
全麦食品
山药
羊肉
蚝
鲑鱼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说,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封面配色给我一种非常“老派”的感觉,仿佛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健康读物,这让我的初步印象打了点折扣。我更倾向于那种设计简洁、信息图表丰富、排版现代的健康书籍。翻开内页后,文字量似乎有点过于密集了,缺乏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视觉元素来辅助理解复杂的营养学概念。我个人更喜欢那种通过清晰的图表来解释食物的宏观营养构成和微观功效,而不是大段的文字论述。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的论述风格偏向于一种非常自信甚至略显武断的语气,这让我很难完全信服。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任何声称“必吃”的健康建议,读者都需要更扎实的科学依据来支撑。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引用了近期研究或者权威机构数据的佐证,而不是仅仅依靠经验之谈。如果这本书能在科学严谨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点,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号式的宣传,那么它的价值会大大提升。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倒是挺唬人的,直接就点明了“男人必吃”这个定位,让人不禁想知道这12种食物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能让作者如此斩钉截铁地下结论。我原本是抱着一种“就算不是神药,至少也能学到点新知识”的心态翻开它的。毕竟,现代生活节奏快,饮食结构混乱是常态,很多中年男士确实在健康方面有点力不从心。我期待看到的是一些基于现代营养学或传统食疗的、有理有据的分析,而不是简单的食物堆砌。比如,它会不会深入探讨某些食物中特有的微量元素如何影响男性荷尔蒙水平,或者哪些成分能有效对抗久坐带来的代谢问题。如果能配上一些简单易行的食谱,那就更完美了。我希望看到的是那种能够指导日常采购和烹饪的实用指南,而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毕竟,书名主打“食用主义”,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实操的味道,强调的是“吃”这个动作本身的重要性,这让我对它的实用性抱有相当的期待。我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能立刻融入我周末采购清单的“秘密武器”。
评分作为一名对烹饪也有点兴趣的读者,我总是希望健康食谱与美味不冲突。这本书在介绍食物时,虽然提到了它们的营养价值,但在如何将它们融入日常三餐方面,着墨不多。我期待的是那种充满创意的、适合现代快节奏生活的烹饪方式,而不是那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复杂技巧才能完成的传统做法。比如,有没有针对忙碌工作日的“五分钟健康餐”?或者如何用这12种食材做出既健康又适合家庭聚餐的菜肴?如果书里能提供一些突破性的、能让人耳目一新的烹饪思路,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水煮”或“清蒸”这种基础操作上,那么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会立刻翻倍。毕竟,再好的食物,如果烹饪过程太麻烦,也很难坚持下去,尤其对于目标读者——可能时间有限的男性群体来说,便捷性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对来说比较直白,甚至有点过于口语化,这使得某些专业术语的解释显得不够精确。我更希望在推荐特定食物时,能够提供更具体的操作指引,例如,购买时如何挑选最新鲜的、不同产地的同一种食物在营养成分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及储存的最佳方法。这些细节上的信息,往往是区分一本普通健康读物和一本高质量参考手册的关键。例如,如果推荐吃某种坚果,那么具体的每日推荐摄入量是多少克才算适量,以及什么时候吃(饭前还是饭后)效果最佳,这类具体到“克”和“时”的量化建议,才是真正帮助读者建立健康习惯的落脚点。缺乏这些精细化的指导,这12种食物就可能沦为一种模糊的、可有可无的健康标签,难以真正转化为日常的健康行动力。
评分我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它“丛书”的名头去的,以为“食用主义丛书”系列会形成一个系统性的健康饮食方法论。然而,当我深入阅读后,感觉这更像是一本独立的、略显零散的推荐清单。我本期望它能构建一个完整的健康饮食哲学,比如解释为什么这12种食物是基石,以及它们如何协同作用于人体系统。比如,如果它能将这12种食物根据功能性(如增强免疫力、维护心血管健康、提升精力)进行分类归纳,并给出不同年龄段或不同生活状态(如运动量大或脑力劳动者)的食用频率建议,那会更有深度。现在给我的感觉是,每种食物都被单独拎出来介绍了一下,缺乏一个更高维度的整合视角。这种单点突破的模式,虽然简单易懂,但对于想构建长期健康饮食习惯的人来说,指导意义可能不够全面。我更看重的是“如何吃”和“为什么这么吃”背后的逻辑链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