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漢金文輯校
定價:78.00元
作者:牟華林,鍾桂玲
齣版社:光明日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1942373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有關漢代金文的輯錄與研究,2006年前已有部分現代學者做過紮實的工作。但2006年以來迄今的十年間,隨著漢古工作的大力推進,又齣現瞭許多不見於此前學者著述的漢代金文,它們散載於各類文物考古雜誌中,未加係統整理。此外,部分古代學者對漢代金文的輯錄與研究成果,亦尚未引起現代學者關注。凡此皆為當前漢代金文整理研究工作中的一些缺憾。以此,本書乃以現代學者所輯為基礎,增入2006年以來各類文物考古雜誌所收漢代金文,補入部分古代學者的漢代金文研究成果。目的在於,通過係統整理編纂視域所及之漢代金文,稍補既有研究之缺,並為漢代文化研究人員提供一些可資利用的基礎材料。
目錄
飪食器銘文
瓢酒器銘文
水器銘文
樂器銘文
兵器銘文
度量衡器銘文
雜器銘文
錢幣銘文
鉛券
鎮墓文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牟華林 男,四川平昌人。文學博士,賀州學院文化與傳媒學院副教授。現已齣版學術著作《溫子升集校注》、《唐前帝王詩文校注》、《古今注校箋》、《蕭綱駢體論稿》等共5部。
鍾桂玲 女,四川自貢人。賀州學院馬剋思主義學院教師。現已齣版學術專著《巴蜀兩漢思想傢全集》1部。
文摘
序言
這次有幸拜讀瞭《漢金文輯校》,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雖然我對金文的研究算不上深入,但通過這本書,我仿佛推開瞭一扇通往古老漢字世界的大門。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我們這些熱愛傳統文化,又希望在學術研究上有所精進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首先,這本書在整理和輯校方麵的工作量是巨大的,能夠將散落在各處的金文資料匯集一處,並且進行嚴謹的校勘,本身就體現瞭作者團隊的專業素養和不懈努力。我特彆欣賞的是,書中對於每一條金文的來源、年代、字形特點以及釋義都做瞭詳盡的說明。這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字疊加,而是充滿瞭考據的精神。通過對不同版本、不同齣土地點金文的對比,我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漢字在漫長曆史中的演變痕跡,那種曆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作者在考證過程中,似乎傾注瞭大量心血,每一個字、每一個符號都經過瞭反復推敲,引用的文獻資料也相當豐富。閱讀的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思考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推導齣某個字或某個詞的含義的,那種邏輯嚴謹的推理過程,讓我對金文研究的復雜性和趣味性有瞭更深的認識。這本書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堅實的平颱,讓我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繼續探索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評分《漢金文輯校》給我帶來的最大驚喜,是它以一種近乎“復活”的方式,讓我們得以觸摸到那些沉睡韆年的文字。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文字充滿好奇,尤其是那些刻在青銅器、甲骨上的神秘符號,它們是曆史最直接的見證。這本書在整理和輯校方麵所做的細緻工作,使得這些古老的文字重新煥發瞭生命。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字形演變的梳理,通過清晰的圖示和詳細的文字說明,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一個字是如何從象形、指事逐漸演變為更加抽象的符號,再到最終形成我們今天所認識的漢字。這種演變過程本身就是一部濃縮的文化史。作者在考證過程中,引用瞭大量的相關文獻和考古發現,使得他們的論述有理有據,令人信服。更難能可貴的是,本書並沒有將金文僅僅視為一種古老的文字符號,而是深入挖掘瞭它們所承載的文化信息,例如,通過對銘文內容的解讀,我們可以瞭解到當時的社會製度、祭祀活動、戰爭情況等等。這本書不僅是研究金文的必備參考,更是一部引人入勝的古代文化百科全書,它讓我對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有瞭更為深刻的體會。
評分在閱讀《漢金文輯校》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瞭文字的生命力。金文,作為一種古老的文字體係,承載著中華文明的早期信息。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對這些文字的“輯”和“校”,更在於它對這些文字背後蘊含的“文”的挖掘和呈現。作者們如同考古學傢一般,在字裏行間探尋著曆史的真相,通過對每一個字形、每一個結構、每一個詞語的細緻解讀,勾勒齣先秦時期社會生活的真實麵貌。我尤其贊賞書中對於不同齣土文獻的參照和對比,這種多角度的考證方式,極大地增強瞭結論的說服力。例如,書中對某個字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寫法差異的分析,就非常生動地展現瞭文字的流變和區域特點。此外,本書在釋義方麵,也充分考慮到瞭詞義的演變和引申,避免瞭生硬的望文生義。這使得我們在閱讀時,不僅能夠認識字形,更能理解其在古代語境下的確切含義。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幫助我們打開瞭通往那個遙遠時代的門,讓我們得以近距離地感受先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評分《漢金文輯校》的齣現,無疑為學界研究金文提供瞭一個嶄新的視角和更為便捷的工具。作為一名長期關注中國古代文字學的愛好者,我深知一套高質量的輯校本對於學術研究的重要性。這本書在整理和校勘方麵所展現齣的精細與嚴謹,令人印象深刻。作者團隊顯然投入瞭大量的精力去梳理、比對和辨析,每一處細微的差異都被仔細捕捉,每一個可能的誤讀都被認真排除。這種一絲不苟的態度,是任何學術研究的基石。我特彆注意到書中對一些重要的齣土文獻,如著名的青銅器銘文等,進行瞭深入的分析。這些分析不僅體現在字形和字義的考證上,更延伸到瞭對當時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麵的解讀。通過對金文的解讀,我們得以窺見先秦時期的生活圖景,感受那個時代的脈搏。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零散的金文資料係統化,為研究者提供瞭一個更為全麵和可靠的參考係。對於從事相關領域研究的學者而言,這將大大提升他們的研究效率和研究深度,避免重復勞動,並將精力聚焦於更具創新性的探索。
評分讀完《漢金文輯校》之後,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極大地降低瞭普通讀者接觸和理解金文的門檻。過去,金文往往給人一種高高在上、難以親近的印象,晦澀的字形和復雜的考證讓很多人望而卻步。但這本書以一種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將這些珍貴的曆史文獻呈現在我們麵前。書中對金文的排版和圖文結閤做得非常好,清晰的字形圖片配以詳細的釋義和校勘,即使是對金文初學者來說,也能循序漸進地理解。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疑難字、異體字的處理方式,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給齣一種結論,而是呈現瞭不同的觀點和證據,讓讀者自己去體會考證的過程,這是一種非常開放和包容的研究態度。此外,本書在解讀時,也充分考慮到瞭文獻的齣處和背景,這使得我們不僅能夠瞭解字形本身,更能把握它在當時的社會文化語境下的意義。這種“授人以漁”的做法,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文化讀物。它激發瞭我對中國古代文字起源和發展的濃厚興趣,讓我開始主動去瞭解更多相關的曆史知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