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百年制空权:从次世界大战到阿富汗战争
定价:68.00元
作者:亚历山大·斯万斯通(Alexander Swanston),
出版社:中国市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092160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百年制空权,20世纪空战史
●从氢气球,到齐柏林飞艇,再到各种形式的战斗机,人类从未停止对天空的占领!
●飞机诞生之后就迅速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三维空间内,制空权甚至决定着整个战争的走向!
●一战初期空军的作用主要是侦察,二战时航母舰载机主宰了整个太平洋战争,到如今,战略轰炸机已经成为了具备巨大威慑能力的大国重器!
★数百场战役战斗,数百幅战时图片,呈现精彩的百年空战
●全书描述了从一战空军实践初期到阿富汗战争无人机出现在战场,这期间数百场重要的空战。
●既有对战争场面的精彩描述,也有对参战各方战略战术的专业分析。
●数百幅战时图片和精良制作的仿真模拟示意图,给读者呈现电影级的空战视觉震撼。
★原版引进、专业之作
●正版授权中文译著,绝非其他抄袭拼凑图书可比。
●亚历山大?斯万斯通和马尔科姆?斯万斯通从事仿真模拟图制作工作已经超过30年,他为一系列的出版物创造了详尽解释战场上关键事件的仿真模拟图。
●专业的军事翻译,严谨校对,流畅的军事历史阅读享受。内容提要
●《百年制空权:从*次世界大战到阿富汗战争》由英国专业军事出版社出版,真实展现20世纪以来空战的历史图景和惊心动魄的过程,尤其是书中超过600幅精美的图片和3D效果图,让人赏心悦目。
●本书是仿真模拟图集,以更直观的方式复述一战至今的空战历史。
●仿真模拟图按年代顺序编排,完整收录每一时期,每一场战役战斗的历史文献,详尽介绍当时的战场态势和整个战争形势。
●本书含有从一战至今所有战机参与的战役战斗和军事行动的战场动态细节,使读者更直观准确地了解当时的战场状况及战役进程和发展。目录
导言
早期航空活动
1914—1918年间的空军
1914—1918年间的飞艇作战
1914—1918年间战斗机作战
1916—1918年间轰炸机作战
1917年美国战争动员
1918年后的决战
从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空中帝国
海军航空兵
德国空军诞生
1936—1939年西班牙内战
1937—1941年日本侵华战争
飞剪:1934—1939年的远程运输机
英法重新武装
1939年的世界空军
1939年向波兰发动闪电战
斯堪的纳维亚战场:1939—1940年苏联入侵芬兰
斯堪的纳维亚战场:1940年德国入侵丹麦和挪威
1940年德军入侵西欧国家
1940年6—10月不列颠之战
1940—1941年英国和德国相互轰炸
1940—1941年海上空中巡逻
1940—1942年地中海作战
巴尔干战区:克利特岛陷落
巴巴罗萨行动和轰炸莫斯科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
1942年东南亚沦陷
1942年珊瑚海大战
1942年中途岛海战
1942年高加索和苏联南部战场
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战争中的航空工业
1943年瓜达康纳尔海战
车轮行动
1942—1944年盟军轰炸德国
1944年盟军轰炸柏林
北非和地中海战场
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战场
1943年苏联在东线战场占据先机
1943年库尔斯克会战
乌克兰和克里米亚战场
太平洋美日航母大战
马里亚纳射火鸡大赛
跳岛作战
弥合缺口:大西洋上的巡逻
诺曼底攻击日:进攻
诺曼底登陆日之后
1944—1945年“市场花园”和“大学”行动
1944—1945年东南亚战场
1941—1945年中国战场
巴格拉基昂作战行动和苏联西部的解放
特种作战:支持游击队
德国的终结
B-29轰炸机的研制和部署
核战争
战后世界
柏林空运
1950—1953年朝鲜战争
世界分裂成两大阵营
古巴导弹危机
印度和越南战争
阿以战争
马岛战争
海湾战争
阿富汗战争
作者介绍
亚历山大·斯万斯通和马尔科姆·斯万斯通从事仿真模拟图制作工作已经超过30年,其研究方向从古罗马时代一直到越南战争以及更近的时期。他们为一系列的军事出版物创造了仿真模拟图,对解释战场上的关键事件起到重要作用,其中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本书。
文摘
序言
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富挑战性的,但这种挑战性恰恰是其魅力所在。它没有迎合快餐阅读的趋势,而是要求读者全身心地投入到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中去。作者对不同国家和阵营在军事思想上的差异性描述尤为精彩,那种文化和体制对军事战略渗透的描绘,远超出了单纯的技术比拼。举个例子,书中对某一时期空军建制改革的探讨,深入剖析了官僚体系如何制约或加速了军事创新,这种跨学科的视角让全书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我感受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他似乎在用一种近乎冷峻的学术态度,解构着那些被神化或被妖魔化的空中英雄和战役,还原了冲突的真实面貌。对于渴望了解冲突背后深层驱动力的读者而言,这无疑是一本无法绕开的案头必备之作,它促使你思考的,远超书本上印出的每一个字。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一种强烈的历史纵深感,仿佛我正站在时间的长河边,目睹着一代又一代航空人如何用血肉之躯和钢铁座驾,去定义“天空的主宰权”。作者在叙事节奏的把控上达到了大师级别,时而聚焦于某个微小、决定性的瞬间——也许是某个工程师的灵光乍现,或是某个飞行员在绝境中的一个战术抉择;时而又拉远镜头,描绘席卷整个战线的战略部署。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特别是书中对技术迭代带来的伦理困境的探讨,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让人不禁反思,当我们掌握了更强大的力量时,我们该如何运用它?这种对技术与人性之间微妙关系的审视,使得整部作品不仅是军事史,更是一部关于现代文明发展轨迹的严肃思考录。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是信息量的爆炸和梳理的井然有序。那些看似独立分散的各个历史节点,在作者的笔下,被巧妙地编织成一张严密的逻辑网络,清晰地展示了制空权概念是如何在不同冲突中被重新定义、修正和强化的。比如,他对某一阶段空袭战术哲学转变的论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分析,他将复杂的军事理论融入生动的历史案例中,使得即便是军事门外汉也能领会其精髓。我特别关注了那些被传统历史叙事忽略的幕后人物和非主流思想的碰撞,作者显然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和档案挖掘工作,呈现出的细节丰富到令人咋舌,仿佛能看到每一次内部会议上激烈的争论。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些段落,因为那种对历史必然性的精准把握,带来的震撼感是需要时间消化的。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记录历史,更在于揭示历史运行的深层规律。
评分这部鸿篇巨制,简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史诗级旅程。从那些硝烟弥漫的早年岁月,到后来科技日新月异的空中对决,作者仿佛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航空史官,用极其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制空权”这个概念从理论到实践的血泪演变。我尤其欣赏他对早期飞行员那种近乎鲁莽的勇气和对技术革新的执着描绘,那种在简陋机型上摸索战术的场景,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仿佛能闻到机油和火药混合的味道。更令人赞叹的是,作者并未将目光仅仅局限于宏大的战役层面,他对每一次战术调整背后的战略考量,以及技术迭代对战场规则的颠覆性影响,都有着深刻的洞察。这种全景式的叙事,让读者在惊叹于空中力量发展速度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每一次突破背后付出的巨大代价和不懈努力。它不是一本枯燥的航空器械手册,而是一部关于人类智慧、竞争与生存的宏大叙事诗,读完后,我对现代战争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
评分我读过不少关于军事史的著作,但很少有能像这本一样,将技术演进与地缘政治的角力描绘得如此丝丝入扣。作者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空中力量的“哲学”演变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没有满足于罗列战绩,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次战略转变背后的深层动机——那些是来自政治压力,哪些是源于纯粹的军事革新?书中对战争间隙时期各国空中力量建设的对比分析,尤其发人深省,它揭示了和平时期决策的失误,往往是未来灾难的温床。阅读这种深入骨髓的分析,让我对“百年”这个时间跨度有了更具体的体感:每一次进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无数次失败、总结、再尝试的漫长累积。这套书是为那些不满足于表面答案、渴望探究事物本质的深度阅读者量身定制的,它提供的思想回味,远超出了阅读本身的时间长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