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爽:女人只需10件衣

清爽:女人只需10件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富美 著
图书标签:
  • 时尚
  • 穿搭
  • 极简主义
  • 胶囊衣橱
  • 女性时尚
  • 风格
  • 色彩搭配
  • 衣橱整理
  • 实用指南
  • 个人风格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百图书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73448
商品编码:30058334282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清爽:女人只需10件衣

:38.00元

作者:(日)富美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0867344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我们习惯买很多衣服满足膨胀的欲望,也为了多样的需求,积累了许多实际上并不会再穿的衣服。仔细数数就会发现,真正能常穿常新的其实只有不到10件。

你知道自己的10件经典款都是哪些吗?

有哪些衣物是可以轻易舍弃的?

如何根据场合来穿衣?

你对自己的着装风格有十足的了解,并发展出了*适合自己的衣橱吗?

日本超人气博主富美,擅用清新的手绘塑造鲜明的风格形象,教授读者如何寻找自己的10件经典款随身手账,受到众多粉丝的追捧。

内容提要


现代女性在平时的着装中追求“造型多变”,但是一不小心就会购买大量穿着率低、又缺少品位的衣服,陷入衣服囤积过多又总觉得“没衣服穿”的困境。本书集结作者的减法生活实践精华,公开时尚断舍离秘籍,制订属于自己的着装搭配计划,帮助读者用少量的衣服展现出色自我。

目录


Chapter 1 十大基础服装单品,让一切没问题

衣服越少越美好 2

制服化 4

我的个人风格 8

横条纹上衣 10

喇叭裙 12

藏蓝色七分裤 14

灰色针织衫 16

黑色圆领开衫 18

阔腿裤 20

小翻领单排扣大衣 22

羽绒外套 24

驼绒披肩 26

白衬衫 28

个人服饰大公开 30

COLUMN 1 保持衣柜清爽的方法 32

Chapter 2 三双鞋子三个包,装点你的每一天

包有三个就够了 34

白色托特包 36

黑色双肩包 38

稍显正式的小挎包 40

工作包的变迁 42

包内物品大公开 44

便携式钱包 46

帽子,夏天、冬天各备一顶即可 48

我的十双鞋 50

舒适的软木拖鞋 52

小白鞋 54

乐福鞋 56

黑色简洁款船鞋 58

牛筋底短靴 60

雪地靴 62

COLUMN 2 包包断舍离 64

Chapter 3 根据场合来穿衣

不同场合每日服装的选择方法 66

scene 01 春秋旅行 67

scene 02夏季旅行 68

scene 03冬季旅行 69

工作装制服化 70

家居服制服化 74

我的全部饰品 76

命中注定的眼镜 78

打造熟女风 80

我喜欢的袜子 82

指甲油,三瓶就够了 84

极简化妆包 86

发型固定化 88

COLUMN 3 鞋子断舍离 90

Chapter 4只保留喜欢的衣服——全身行头打造秘籍

挥之不去的“穿着多样化”魔咒 92

热衷自己做衣服的大学时代 94

现在想穿成衣 96

确定自己的风格 98

喜欢“质地精良、宽松舒适”的衣着 100

掌握流行的方法 102

量少而精,推陈出新 104

做一次骨骼诊断吧 106

做一次色彩诊断吧 108

对不再穿的衣服进行分析 110

了解流行趋势 112

购买前列出清单,购买后评价实物 114

入一出一,保持定量 116

衣柜大公开 118

结束语 120

作者介绍


富美

1988 年生,日本超人气博主。她几乎每天都在手账上用漫画来记录整理过程,并且发布在“极简日和”中。一个月的累计浏览量达到120 万人次,为日本流行时尚带来了一股清爽之风。

大学时期,富美热衷于手作衣物,为了遵循自己“每天不重样”的穿搭原则,还常常流连于二手商店购置闲置物品。但事实是,这些与生活格格不入的衣物终都静悄悄地躺在角落里,越积越多。当她开始清理这些毫无存在意义的衣物时,竟爱上了没有杂物束缚的清爽生活。富美时常能利用基本款变换出自己的经典搭配,偶尔还会借穿老公的MA-1飞行夹克和高领毛衣,同样穿出时尚感。

文摘














序言



《风雅颂:东方服饰的千年流变与文化意蕴》 一、绪论:衣冠之治,风雅之源 人类文明的演进,无不与“衣”息息相关。服饰,绝非仅仅是蔽体御寒的物质存在,它是社会结构、审美趣味、哲学思想乃至国家礼仪的具象体现。本书《风雅颂:东方服饰的千年流变与文化意蕴》,旨在以宏大的历史视野,细致入微的服饰考证,深入剖析以中华文明为核心的东方服饰体系,如何历经数千年风雨洗礼,如何在不同历史时期承载起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的文化使命,并最终形成了其独特而深邃的美学表达。 本书将服饰视为一种“活着的历史教科书”,从上古的原始形态,经由夏商周的礼制确立,秦汉的制度化,魏晋南北朝的融合与飘逸,隋唐的盛世华章,宋代的内敛典雅,直至明清的集大成与转型,全面梳理了东方服饰在材料学、剪裁技术、色彩运用、纹饰寓意等层面的演变轨迹。我们关注的焦点在于,服饰如何映照出东方哲学中“天人合一”、“中正平和”的理念,以及等级制度下“明贵贱,辨等列”的社会功能。 二、上古遗韵与礼制初成:从麻衣葛布到冕服垂裳 本书的首卷,将追溯至服饰的源头。远古先民的服饰,源于对自然材料的模仿与利用,如兽皮、树叶、草编。随着文明的肇始,尤其在黄河流域,对桑蚕的驯养和纺织技术的掌握,标志着服饰进入了第一个成熟阶段——“衣麻食谷”。 重点剖析:周代的“服章之美” 周公制礼作乐,将服饰提升至国家意识形态的高度。《周礼》中对衮、冕、裳、袆等各类礼服的详细规定,确立了服饰的“制度性”地位。我们不讨论现代女性的极简衣橱,而是深入探讨“玄衣纁裳”所代表的阴阳观,以及冕板、玉串的垂绦所象征的君子自律与约束。礼服不再是个人选择,而是社会契合的工具。我们将通过对出土文物(如马王堆汉墓丝织品)的分析,还原彼时精湛的绞缬、蜡染工艺,探讨这些技艺如何服务于礼仪的复杂性。 三、汉魏风骨与南北交融:衣袂飘举中的个体觉醒 秦汉大一统后,服饰体系趋于稳定,深衣的普及体现了对儒家“被发左衽”的反思与规范。然而,真正的变革发生在魏晋南北朝。这是一个思想剧烈碰撞的时代,玄学清谈盛行,士人追求超脱世俗的境界。 重点剖析:魏晋的“襜褕”与“褒衣博带” 这一时期的服饰,呈现出明显的“反制度化”倾向。宽大、飘逸的服饰样式,不仅是对束缚的反抗,更是对士人精神自由的视觉表达。本书将详尽描绘“褒衣博带”的结构,分析其如何通过空气动力学(此处指流动性)来营造一种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幻觉。同时,我们将关注北方游牧民族服饰(如裤褶)的传入,及其与汉族传统服饰(如襦裙)的碰撞与融合,这是东方服饰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化杂交”。 四、盛唐气象与宋明典雅:多元审美下的制度回归 隋唐帝国,兼收并蓄,服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和多元性。胡服的流行,展现了丝绸之路带来的国际化视野。然而,这种开放性并非无序,它依然建立在强大的皇权和成熟的制度之上。 重点剖析:唐代的“袒领”与宋代的“褙子” 唐代女性服饰,如我们所见的坦领襦裙,体现了唐代社会对女性的宽容与自信。本书将结合壁画、诗词,还原“大袖飘飘”的真实面貌,分析唐代服饰中对色彩饱和度的极致追求。 相比之下,宋代服饰则进入了内敛、理性、重理学的阶段。宋代的褙子、直裰等服饰,强调的是线条的垂直感和对身体的适度掩盖,这与宋代理学家所推崇的“存天理,灭人欲”的审美取向高度一致。本书将通过对宋代版画的研究,揭示宋代服饰如何通过更精细的织物纹样(如宋锦)来替代唐代的浓烈色彩,实现“素雅”的审美突破。 五、明清的集大成与断裂:制度的固化与细节的繁缛 明代恢复汉族传统服饰制度,并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化,如补子制度的确立,使得服饰的等级标识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清代的旗装(马褂、长袍)的推行,则是中华服饰史上一次重大的断裂与重组。 重点剖析:清代服饰中的“满汉融合” 本书将细致辨析清代宫廷服饰(如朝袍、吉服)的结构特征,如马蹄袖、立领的引入,以及其在适应满族骑射生活方式上的体现。同时,我们将探讨这种自上而下的服饰变革,如何在民间引发了怎样的适应与抵触,以及这种服饰结构的改变,如何为后世的民族服饰研究留下了重要的课题。 六、结语:服饰背后的文化密码 《风雅颂》的价值,不仅在于对“衣”的研究,更在于通过“衣”来解读东方文明中“礼”、“序”、“德”的内核。本书力求以严谨的考据精神,辅以生动的图像学分析,为读者构建一个立体、丰满的东方服饰世界,让读者理解,每一件衣裳、每一处褶皱、每一枚纽扣背后,都蕴含着数千年历史的重量与智慧。它是一部关于中国人如何“穿”历史的宏大叙事。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刚开始看到书名,我有点担心内容会流于表面,或者过于强调“美貌即正义”的那一套。但阅读体验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这本书的重点在于“效率”和“心力节省”。作者花了大量篇幅讨论如何通过建立一个高效的衣橱来解放大脑,让你早上穿衣服不再是一场需要耗费心力的决策过程。她引入了一个“三步筛选法”来评估一件新衣服是否值得进入你的核心圈,这个方法非常务实:首先看是否满足“舒适度第一”,其次看是否能与衣橱中至少五件现有单品进行搭配,最后看它是否能让你在穿着时“感到由衷的开心”。我发现,这本书对于“胶囊衣橱”的理解非常深入,它不是教你买什么,而是教你“如何清理你已经拥有的东西”。她给出的清理步骤非常系统化,从“视觉化展示所有衣物”到“隔离出三个月的‘冷宫’区”,每一步都有明确的行动指南。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洗涤和保养”的小贴士,这部分内容极其实用,因为很多昂贵的衣物之所以最终被淘汰,往往是因为保养不当而迅速折旧。整体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生活方式的解决方案,而非单纯的时尚攻略。

评分

这本书拿到手里,就感觉它不是那种上来就跟你说“扔掉你所有衣服,只买这十件”的极端教条主义读物。翻开第一页,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舒服,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跟你分享她的衣橱哲学,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时尚编辑在发号施令。她花了很大篇幅来探讨“什么是真正让你感到自信和舒适的材质”,而不是一味地推崇某种昂贵的面料。我记得她对比了羊毛和美利奴羊毛在不同季节的实际穿着感受,那种细腻的差别,普通时尚指南里是很少提及的。她还特别强调了“合身度”的重要性,指出很多时候我们衣柜里“不好穿”的衣服,根源在于版型不适合自己的身形骨架,而非款式过时。书中有一章专门讲如何识别剪裁的“陷阱”,比如袖窿的位置如何影响手臂的活动度和视觉效果,这一点对我这个经常买到袖子别扭的上衣的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她甚至还深入探讨了色彩心理学对个人形象的影响,推荐的“十件”单品,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板清单,而是一个可以根据个人肤色和生活场景进行微调的“核心框架”。整体来看,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建立个人风格的底层逻辑手册,而不是简单的购物清单。我个人最欣赏的是她倡导的“慢时尚”理念,鼓励读者花时间去了解自己,而不是盲目追逐潮流,这与现在快时尚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带有一种近乎哲学的思辨,但绝不空洞。作者探讨了“物品的冗余”与“精神的匮乏”之间的关系。她认为,过多的选择反而会带来“选择疲劳”,让我们对自己的衣着品味产生不安全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明确的“边界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经典款”的重新定义。她并没有推崇那些老掉牙的款式,而是提出“经典是适应时代审美的结构”,比如她详细分析了不同年代的白衬衫领型(彼得潘领、尖角领、法式小立领)如何影响整体的气场,并指导读者如何根据自己的脸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可持续时尚”的思考,虽然不是重点,但融入得非常自然。她鼓励读者去了解服装背后的制造故事,从而更加珍视手中拥有的每一件单品。这种由内而外的驱动力,远比外部的“流行风向标”更持久有效。对于那些和我一样,衣柜塞满但总觉得没衣服穿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急需的“减法”思维。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置非常巧妙,它没有一上来就展示那“十件”惊天动地的单品,而是先用大量的篇幅来构建一个“心智模型”。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作者文笔中带着一种松弛感,时不时穿插一些她早年在职场中因为穿着不得体而闹出的“小尴尬”,非常真实,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特别是关于“黑白灰”三种基础色的运用,她给出了远超我想象的组合方式。我原以为无非就是一条黑裤子配白T恤,但她展示了如何通过不同材质的黑——比如哑光的羊绒、略带光泽的真丝混纺、挺括的斜纹布——来创造出丰富的视觉层次感,让“基础色”瞬间变得高级起来。书中有一部分内容是专门针对不同职业女性的“功能性衣橱需求”进行的分析,比如经常出差的商务人士和需要频繁出席户外活动的自由职业者,她们的“十件核心”会如何侧重于抗皱性、便携性和多场合适应性。这让我意识到,所谓的“极简”,绝不是牺牲功能性,而是功能与美学的完美平衡。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配饰的投资价值”的章节,她提出,如果衣橱核心单品数量受限,那么投资于质感出众的皮带和围巾,能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风格变化,这一点非常具有实操指导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读起来有一种阅读优质散文的感觉,而不是那种快餐式的时尚指导手册。作者的语言充满画面感,尤其在描述材质的触感和光影变化时,让人仿佛能透过文字感受到面料的流动。她非常注重“动态美学”,书中有一部分篇幅是专门讲解“行走时,裙摆和外套的动态平衡”,这在传统穿搭书中是极为少见的深度。她强调,衣服不是静止的装饰品,而是身体的延伸。我发现,她推荐的“十件”核心单品,其实是一个高度模块化的系统,每件单品都像是乐高积木一样,可以互相组合出数十种不同的造型,并且每种造型都能适用于不同的社交场合。这种系统化的思维对我这个工作节奏快、需要频繁切换角色的人来说,帮助巨大。此外,书中还非常人性化地讨论了“情感依恋”在衣橱清理中的作用,提供了温和的处理方法,避免了因为强行丢弃旧物而带来的失落感。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极简不是匮乏,而是一种对生活品质的主动掌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