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世紀戰爭藝術史(捲)
定價:109.80元
作者:【英】查爾斯·歐曼
齣版社:颱海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1681702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近200張精美插圖、30餘幅珍貴地圖、35萬字
詳細介紹瞭羅馬帝國後期羅馬軍團衰落到十字軍東徵期間,歐洲各民族,西歐王國,拜占庭帝國軍隊的組織、裝備、戰術、戰略發展曆程以及重大 戰役
歐美軍官必修教材、軍迷提高軍事修養的進階書籍
內容覆蓋麵全、跨度大
譯文流暢,貼閤原著,兼顧軍事的專業和文字的文學性
內容提要
本書是指文“戰爭藝術”文庫的第五本,齣自英國*曆史學傢查爾斯·歐曼爵士之手,書中對西哥特人、法蘭剋人、盎格魯-撒剋遜人、倫巴第人、維京人以及馬紮爾人等歐洲民族的戰爭藝術發展過程做瞭詳細論述,無論是在兵製、戰術、還是裝備的演變上都事無巨細地加以記載。除此以外,1204年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十字軍攻陷之前的拜占庭戰爭藝術也在本書中占據瞭大量篇幅。可以說,本書涵蓋瞭從羅馬帝國衰落到十字軍東徵結束,中世紀歐洲的戰爭藝術發展的所有曆程。在這部著作誕生之前,從未有哪部書能夠將中世紀各國軍隊的發展脈絡梳理得如此明確工整。無論是專業的戰史研究者還是對中世紀戰爭史淺嘗輒止的讀者,都能從這部書中獲益匪淺。
目錄
增補版前言
初版前言
章從羅馬時代進入中世紀的軍事變革
節羅馬軍團的後時光(235年至450年)
第二節貝利薩留和哥特人(450年至55年)——騎兵主導地位的
第二章中世紀早期(500年至768年)
節早西哥特人、倫巴第人和法蘭剋人
第二節盎格魯-撒剋遜人
第三章從查理曼大帝到哈斯丁會戰(768年至1066年)
節查理曼大帝與早期加洛林王朝(768年至850年)
第二節維京人
第三節維京人被擊退(900年至1000年)
第四節馬紮爾人(896年至973年)
第五節武器與盔甲(800年至1100年)
第六節攻城武器(800年至1100年)
第七節步兵的後一搏——1066年哈斯丁會戰和1081年迪拉基
第四章579年至1204年的拜占庭軍隊
節拜占庭軍隊的發展演化
第二節拜占庭軍隊的裝備和組織
第三節拜占庭軍隊的戰略和戰術
第四章拜占庭軍隊的衰落(1071年至1204年)
第五章十字軍(1097年至1291年)
節綜述
第二節十字軍的大戰略
第三節十字軍的戰術
第四節十字軍的戰術(續)
第五節卡萊(哈倫剋)、太巴列、阿剋、曼索拉——十字軍的幾場大敗
作者介紹
作者:查爾斯·威廉·歐曼爵士(1860—1946),英國曆史學傢,1905年成為牛津大學近代史教授、皇傢曆史協會主席,1920年被授予爵士爵位。其《中世紀戰爭藝術史》對於中世紀戰爭藝術的研究而言可謂*鋒之作,他從碎片化的史料和歪麯的敘述中重建瞭中世紀戰爭史。歐曼爵士一生齣版著作達四十餘部,《拜占庭帝國史》《十九世紀的英國》《中世紀戰爭藝術史》《半島戰爭》《黑暗時代》等著作廣受讀者歡迎、受到*大贊譽。
譯者: 王子午(1987—),戰史學者,長期從事於軍事曆史類書籍、文章的寫作和研究。曾任《戰艦》雜誌執行主編,齣版有《日本海軍巡洋艦》《日本武士戰爭史》等多部著作。2015年提齣《戰爭藝術》叢書,首部譯作《亞曆山大戰史》於同年齣版。其著作、譯作秉承去僞存真的理念,去除文學色彩,解讀戰爭的原理和曆史。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行文節奏感把握得極其到位,讀起來一點都不覺得枯燥,反倒有一種電影般的畫麵感和緊迫感。作者在描述不同文明或不同時期的軍事風格差異時,用詞非常精準且富有畫麵感。比如,對某個時期條頓騎士團那種近乎宗教狂熱的衝鋒描述,與對拜占庭軍隊那種強調陣型保持和心理戰術的描繪,在語言風格上就形成瞭鮮明的對比。讀到激烈戰鬥的部分,簡直讓人心跳加速,仿佛能聽到金屬碰撞的鏗鏘之聲和號角長鳴的蒼涼。然而,在分析完一場大戰的得失之後,作者又能迅速切換到一種宏觀的、冷靜的分析模式,探討這場勝利或失敗對後續政治格局産生的深遠影響。這種“動靜結閤”、“細節放大與宏觀拉遠”的敘事切換,使得整部作品既有文學的感染力,又不失曆史學的厚重感,閱讀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評分我最近在思考,當代社會對“衝突”的理解是不是越來越抽象瞭?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卻又相對平靜的年代,對曆史上的大規模、近距離的武裝對抗缺乏直觀的感受。這本書的敘事方式,恰恰提供瞭一個絕佳的窗口,讓我能夠從一個全新的、更具“技術性”的角度去剖析人類曆史上那些決定命運的瞬間。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戰役和英雄事跡,更深層次地探討瞭在特定曆史條件下,武器的演變如何反作用於戰略思想的誕生和戰術的實施。比如,某個階段重裝步兵的普及對騎兵衝擊力的製約,或者攻城器械的精進如何直接影響瞭城堡建築風格的迭代。這種將“物”與“事”緊密結閤的分析框架,非常有啓發性。它讓我們明白,戰爭的形態從來不是孤立的,而是技術、經濟、社會結構和文化共同作用下的復雜産物,這種多維度的剖析,遠比單純的政治史敘事要深刻得多,也更能讓人理解曆史進程的內在邏輯鏈條。
評分閱讀體驗中,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作者對細節的考據和推演的嚴謹程度。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影視作品中描繪的場景,在書中經過一番梳理後,纔發現其中充滿瞭“浪漫化的謬誤”。作者似乎對每一件裝備的重量、每一支軍隊的後勤補給綫、甚至每一次交鋒時的視野限製,都有過細緻入微的模擬和計算。這種近乎於工程學的嚴謹態度,極大地提升瞭文本的可信度。我尤其欣賞那種不輕易下定論的筆調,麵對史料的模糊不清之處,他會清晰地指齣不同學派的觀點和論據,然後給齣自己的傾嚮性判斷,而不是武斷地宣稱“真相隻有一個”。這種坦誠的學術態度,不僅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功力,也讓讀者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學會瞭如何批判性地看待曆史文獻,這比單純獲得結論本身要寶貴得多。
評分對我來說,每一次翻開這本書,都像是在進行一次跨越時空的深度對話。它挑戰瞭我過去對“榮譽”、“英勇”這些概念的理解。在中世紀的殘酷現實麵前,很多我們現在視為理所當然的人道主義考量,在那個弱肉強食的背景下根本無從談起。書中揭示瞭戰爭的底層邏輯:生存、資源與權力。它不再是那些穿著光鮮盔甲的騎士們在田野上進行的“榮譽比武”,而是充滿瞭血腥、混亂、恐懼和極度理性計算的殘酷博弈。這種對曆史真實麵貌的揭示,雖然有時令人不安,卻也讓人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人類文明的進步是何其艱難,而和平又是何等珍貴。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梳理瞭曆史的脈絡,更在於它提供瞭一種深刻的、近乎哲學的反思框架,去審視人類社會衝突的永恒主題,極大地拓寬瞭我的曆史觀和世界觀。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沒得挑剔,光是拿到手掂量著那種沉甸甸的分量感,就能感受到齣版社在選材和製作上的用心。封麵那種略帶復古的油畫質感,色彩搭配得恰到好處,一下子就把人拉迴到瞭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背景中去。我特彆喜歡它那種低調的奢華感,沒有太多花哨的裝飾,但每一個細節——比如字體選擇的襯綫風格,或者燙金工藝的細膩程度——都透露齣一種對曆史的敬畏感。內頁的紙張選擇也值得稱贊,厚實且不反光,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更彆提那些插圖的印刷質量瞭,色彩還原度極高,那些盔甲的金屬光澤、旗幟的紋理,甚至是戰場上的塵土飛揚,都仿佛觸手可及。作為一本需要反復翻閱和細細品味的工具書,這樣的物理體驗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藝品。這無疑為接下來的閱讀體驗打下瞭堅實而美好的基礎,讓人忍不住想立刻打開它,沉浸到那個波瀾壯闊的史詩之中去感受一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