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 第八辑

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 第八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兰畦 等 著
图书标签:
  • 淞沪抗战
  • 抗战史料
  • 史学研究
  • 军事史
  • 历史
  • 档案
  • 续编
  • 第八辑
  • 中国近代史
  • 上海战役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巧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43972612
商品编码:29906586960
出版时间:2017-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 第八辑

定价:98.00元

作者:胡兰畦 等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4397261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是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持的《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战争研究丛书》的一部分,获得了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的资助,也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之一,将稀见的关于淞沪抗战史料以影印的形式出版,内容涵盖两次淞沪抗战,体现了在中国党领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力量。本册收录了《东线风云》《战地服务回忆录》,讲述了淞沪战争中的细节以及战地服务团的事迹。

目录


作者介绍


凌青,原名林墨卿,中国外交元老。高祖父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福建福州人。1941年加入中国党。1942年12月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干事。建国后,历任外交部美澳司一科科长,中国人民志愿

文摘


序言



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历史的回响与民族的记忆 一部深植于民族苦难与抗争的史学巨著 本丛书,即《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并非孤立的文献汇编,而是对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惨烈、影响最为深远的战役之一——淞沪会战——的系统性、多维度、深层次的学术梳理与文献呈现。其核心使命,在于抢救、整理、汇集散佚于国内外的、与淞沪抗战直接相关的各类原始史料,以构建一个尽可能完整、可供后世研究者检验和利用的坚实史料基础。 历史的侧面与未尽的叙事 本套丛书的“续编”二字,本身就蕴含着对既有研究的继承与超越。它深刻认识到,仅仅依靠早期零散的战役报告或官方文牍,远不足以勾勒出这场全民抗战的恢弘图景。因此,本续编的着力点,在于发掘那些常被宏大叙事所忽略的“毛细血管”式的史料,力求还原战火中每一个具体层面、每一个参与者的真实面貌。 第一辑至第七辑的核心聚焦: 在介绍本续编的整体框架之前,我们有必要简要勾勒已出版前七辑所覆盖的核心领域,以此来明确“续编”的整体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第八辑(尽管本介绍不涉及第八辑的具体内容)所依托的宏大背景。 早期部署与情报战(涉及前几辑): 聚焦于1937年夏秋之交,国民政府及淞沪地区守军的战略部署、兵力调动、后勤准备。其中包含了大量来自军令部、军政部的内部电报、会议记录以及地方政府的动员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早期情报工作的侧写,揭示了中日双方在情报获取与误判上的微妙博弈。 惨烈战场的微观记录(涉及中段几辑): 这部分史料集中于“八一三”爆发后,至双方进入拉锯战阶段的关键战役,如罗店争夺战、闸北血战、四行仓库保卫战等。所收录的材料包括前线部队的日记、家书、伤亡报告的原始草稿、以及由战地记者抢救出来的现场照片底片与口述记录。这些材料以极端的细节,描绘了机枪火力、毒气侵扰、近距离肉搏的残酷现实。 地方社会的动员与创伤(涉及后期几辑): 深入到上海及周边江浙地区民众的抵抗、避难与互助。这部分史料尤为珍贵,它囊括了难民潮的迁徙路线记录、民间组织(如红十字会、慈善团体)的援助清单、地方士绅对战时经济的维系,以及日军占领后初期对上海城市设施的破坏清单。这些记录,将冰冷的军事数字,转化为鲜活的社会切片。 国际视角的交织与审视(涉及对外交涉部分): 涵盖了国民政府就淞沪战事向国际联盟的申诉文书、各国驻沪领事馆的官方照会、以及部分西方观察员的私人信函。这些材料揭示了国际社会对事态发展的复杂态度,以及中国外交努力的艰难处境。 续编之目的:不求全备,但求真实 本《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的撰写与汇编团队,秉持着最严肃的史学态度,坚决摒弃任何倾向性或宣传性的解读,力求做到“以史料说话”。所有的文献均经过严格的来源考证、多方交叉比对,并附有详尽的注释与版本说明。 本丛书(整体)的价值取向: 1. 重建时间线索: 通过不同来源、不同层级、跨越数年的资料,力求修正和完善既有的淞沪抗战时间轴,填补因战时通讯中断而产生的空白。 2. 人性的多维展现: 史料的收集不仅仅关注将领的决策,更重视基层士兵的生存挣扎、技术人员的努力维持、以及普通民众的坚韧。它展现了战争中人性的光辉与阴影的交织。 3. 保存不可再生资源: 大量史料原件可能面临纸张老化、环境侵蚀甚至遗失的风险。本丛书的出版,是抢救性地将这些珍贵文物转化为可供长期研究的文本形式。 综上所述,本套《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是一项浩大的历史工程,它超越了简单的事件记录,致力于构建一个多角度、高精度的历史坐标系,用沉默而坚实的文献证据,向后人述说着那段决定民族命运的血与火的篇章。其每一辑的推出,都是对历史记忆的一次有力确认与深化。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刚翻开这本书的引言部分,就被那种扑面而来的史料气息给吸引住了。编纂者似乎没有过多地去渲染宏大的叙事,而是直接将读者推向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通过大量的第一手记录,试图还原出事件最真实的肌理。我注意到其中收录了许多此前罕见的地方志、民间回忆录以及一些尚未完全公开的档案摘录,这对于研究淞沪抗战的细节,特别是基层民众和地方武装的参与情况,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补充。例如,其中关于某一特定战役中通讯中断后的应急处理记录,那种紧张、混乱却又充满生命力的描写,远比教科书上的描述要生动得多。这种“还原现场”的编辑手法,使得阅读过程更像是一场与历史亲历者的对话,让人不得不为当时中国军民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所动容。

评分

在阅读过程中,我尝试对比了其中一些关键事件的几份不同来源的记录,从中观察到了口述历史与官方文书之间的微妙差异。这种对比本身就是一种极具启发性的阅读体验。它让我意识到,即便是面对同一段历史,不同身份、不同立场的人所记录下的“事实”也会有所侧重或偏差。这本书并没有试图去“统一”这些声音,而是将它们并置呈现,留给后来的研究者去评判和整合。这种“存而不论”的学术态度,体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它不仅是抗战史料的汇编,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看待和使用史料”的样本。它促使我不再满足于接受既定的结论,而是开始学着像一个档案管理员那样,去审视每一份文件的真实性和价值所在。这本厚重的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深入探究历史真相的方法论引导。

评分

这本书的编纂工作量之巨大,光是从目录页就能窥见一斑。它不像是一般意义上的历史专著,更像是一座精心整理过的“资料宝库”,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背景才能完全吸收。我发现其中对不同时期、不同参与方(如国军正规军、地方义勇军、甚至是一些民间自救组织的记录)的资料进行了相对平衡的收录,试图构建一个多角度的战场图景,而不是单一视角的颂歌。这种努力非常值得称赞,因为它挑战了以往某些固化的历史叙事模式。虽然对于初涉此领域的读者来说,可能会因为专业术语和时间线索的复杂性而感到吃力,但对于希望进行深入学术研究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提供了一条清晰且直接的源头活水。它要求读者主动去思考、去比对、去构建自己的历史认知框架。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初看就给人一种厚重、扎实的感觉,封面设计虽然朴素,却透着一股历史的沧桑感,尤其是字体选择,颇有民国时期的韵味。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让人立刻意识到这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而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史料集。内页的纸张质地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这对于阅读历史文献来说至关重要,毕竟清晰的文字是理解复杂史实的基石。从初步的翻阅来看,这本书的排版很专业,条理分明,即使是面对大量的原始资料和文件,也能让人大致把握住其结构脉络。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无疑体现了编纂者对历史的敬畏之心,也预示着内容本身的严谨性。整体而言,这本书的物理形态已经成功地搭建起了一个通往那段峥嵘岁月的桥梁,让人在尚未深入内容之前,就对其中蕴含的史料价值充满了期待。

评分

对于一个历史爱好者来说,最怕的就是那些经过过度解读和美化的“二手资料”,而这部丛书续编的价值恰恰在于其原始性。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战时物资调配和后勤保障的部分,这往往是宏大叙事中容易被忽略,却又决定胜败的关键因素。书中收录的那些详细到令人咋舌的粮草、弹药消耗清单,甚至是战地医院的药品库存记录,都揭示了抗战后期后勤压力之巨大和前线将士的艰辛。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蕴含着的是无数人的牺牲和坚守。阅读这些具体的数据和报告时,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历史不是由几个英雄人物构成的,而是由无数个微小而具体的支撑点支撑起来的庞大结构。这种聚焦于“制度”和“运作”层面的资料,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理解战争的维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