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南海論壇文集(2014)
定價:60.00元
作者:硃鋒
齣版社:世界知識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0125149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2014年12月3-4日,“中國南海研究2014年度論壇”在南京大學舉行,國務院僑辦部主任何亞非、外交部邊海司副司長易先良、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楊潔勉、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硃鋒等150名國內*南海問題專傢和學者與會。大會主題發言精彩,分會討論熱烈。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調創新中心根據與會者提交的論文進行編撰,現匯編成冊齣版,供有關部門參考,供讀者們賞析。
目錄
作者介紹
1964年生,江蘇蘇州人,1981年考入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1991年獲博士學位。曾任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現任南京大學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曾在美國哈佛大學、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美國關注軍控科學傢聯盟、英國杜蘭大學、日本信洲大學以及香港中文大學擔任訪問學者。主要著述:《人權與國際關係》(專著),北京大學齣版社2000年7月版;《導彈防禦計劃與國際安全》(專著),上海人民齣版社2001年10月版《風雲2001》,北京新華齣版社2002年版《國際關係理論與東亞安全》(專著),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2007年版《中國崛起:理論與政策的視角》(編著),上海人民大學齣版社2008年版《Chinas Ascent: Power, Security and the Futur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8《中日安保交流、防衛閤作的曆史、現狀和展望》,與日本防衛廳前政務次官鞦山昌廣先生閤編,東京亞紀書房,2011年版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編輯排版質量,說實話,比很多同類齣版物要精良得多。紙張的質感不錯,拿在手裏有分量感,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容易疲勞。更重要的是,注釋和參考文獻的格式處理得非常規範統一,這對於需要交叉引用的研究人員來說,簡直是福音——省去瞭自己重新核對格式的麻煩。我記得有一次在查閱某篇關於曆史地圖測繪的文章時,作者引用的那些老舊文獻,都能在書後的索引中迅速定位,這種細節上的專業度,是衡量一套叢書是否值得收藏的重要標準。雖然內容本身的專業性已經毋庸置疑,但這種對“閱讀體驗”的重視,也體現瞭世界知識齣版社在齣版物製作上的高標準。它不僅僅是一堆文字的堆砌,而是一件經過精心打磨的知識載體,讓人願意把它擺在書架上,時不時地拿齣來翻閱和參考,而不是束之高閣,積灰落塵。
評分從文獻價值的角度來看,這本2014年的文集簡直就是一張“曆史快照”。迴望那個時間點,南海的局勢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型期,各方立場和戰略意圖的錶達都充滿瞭試探與角力。這本書完整地收錄瞭當時的研討成果,就像是把那個特定時刻的學術界和政策界對局勢的集體認知給“冷凍”起來瞭。對於後來的研究者來說,這是一個絕佳的參照係,用來對比後續幾年局勢的演變,觀察哪些預測實現瞭,哪些判斷失誤瞭,哪些新的變量又介入瞭進來。我個人更喜歡用它來反推當時決策層可能的考量。每一次重新翻開它,都能從新的角度解讀齣當年那些話語背後的深層含義。它的意義已經超越瞭一般的學術交流記錄,更像是一份重要的史料,記錄瞭中國學者在特定國際環境下,對國傢核心利益和周邊穩定所進行的深入思考和集體建言。
評分這本《南海論壇文集(2014)》的裝幀設計倒是挺有意思的,封麵是那種沉穩的深藍色,中央印著燙金的書名和齣版社信息,整體給人一種莊重、學術的感覺,很符閤這類文集的氣質。我是在一個國際關係研討會結束後,聽一位學者推薦時留意到的,當時他們提到瞭其中幾篇關於海洋法和地緣政治的分析,讓我對這份文集的內容産生瞭濃厚的興趣。迫不及待地拿到手後,我首先翻閱瞭目錄,發現收錄的文章涵蓋瞭相當廣泛的議題,從曆史淵源到最新的外交博弈,覆蓋麵很廣,顯示齣編輯團隊在選題上的用心。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讀每一篇論文,但光是從目錄的設置就能看齣,它試圖構建一個多維度、多視角的南海問題探討框架。特彆是那些涉及具體案例分析和數據支撐的文章,讓人感覺這些研究並非空中樓閣,而是紮根於現實的復雜情境之中。對於任何希望係統性瞭解當年南海復雜局麵的研究者或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重要的時間切片和重要的文獻集閤。
評分我通常不太習慣直接啃學術論文集,因為很容易讀著讀著就迷失在各種專業術語和晦澀的理論推導裏,但這次翻閱《南海論壇文集(2014)》的初體驗還算不錯,至少在文章的組織邏輯上,我感覺到瞭某種努力讓其更具可讀性的意圖。那些關於地區閤作機製和民間交流的篇章,語言相對平實,敘述性強,讀起來像是在聽一場高質量的智庫報告,而不是枯燥的教條闡述。我特彆留意瞭其中一篇關於“海上絲綢之路”構想下區域經濟融閤的文章,作者的論證思路非常清晰,從宏觀的戰略定位到微觀的港口物流效率提升,層層遞進,邏輯嚴密得讓人不得不佩服其功底。雖然我個人更偏愛曆史文化類的探討,但即便如此,我也能感受到這本選集在平衡學術深度與公眾可理解性之間所做的努力。這種平衡是極難拿捏的,但似乎2014年的這批文集在這方麵做得比較到位,沒有讓非專業人士望而卻步,同時也保持瞭專業研究應有的水準。
評分說實話,我購買這本書主要是衝著幾位在國際法領域享有盛譽的學者的名字去的,他們的名字齣現在目錄中,就像是質量的保證。我先找瞭他們貢獻的章節進行瞭重點閱讀。這些專傢的筆觸果然不同凡響,尤其是在解析國際慣例和雙邊協議的衝突點時,那種鞭闢入裏的分析,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他們不僅指齣瞭問題所在,更重要的是,還提齣瞭基於現有國際法框架下,可能存在的解決路徑和彈性空間,這纔是真正有價值的學術貢獻。相比之下,一些年輕學者的文章雖然主題新穎,但在論據的豐富性和論證的嚴謹性上,似乎還稍欠火候,但那股敢於挑戰傳統觀點的銳氣是很值得肯定的。整本書讀下來,像是一次與不同學派專傢的深度對話,充滿瞭思想的碰撞,讓人在閱讀中不斷地反思自己既有的認知框架。這本書成功地搭建瞭一個平颱,讓聲音和觀點得以集中展示,這本身就是一種力量的匯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