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仰望3——哲学溯源
定价:29.80元
作者:柯美淮
出版社: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30405814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仰望》是千百种解老注老的书中*浅显易懂便于阅读的书,从庄子到现今,解读《道德经》的书有三千多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比《道德经》原文还晦涩难懂,令人一头雾水。而本书的解读就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多了。可以说是一本大众哲学书,对于想了解哲学但又没通读过《道德经》的读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西方一些哲学家和中国的思想文化大师都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当然也就没有哲学家,更没有哲学体系,但《仰望》一书有力地反驳了这个论断,证明了在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中华文明有*早的哲学体系。这一发现,在中国思想史上是**次,在世界思想史上也是一个重大发现,不仅对中国思想文化是一个的贡献,而且真正称得上是世界哲学史的一次‘哥白尼式革命’”。并且中华文明终于有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和哲学家。
内容提要
本书首先论述“认识你自己”,其次论述的形而上学原理:恒道论(本体论),造物论(宇宙论),德论(灵魂论)。《道德经》是的天生善心和自然智慧结出的智慧果。人们如何去感悟的智慧果呢?那就只有去保持或恢复自己天生的善心和自然智慧,即首先认识你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与同道同法,感悟出的智慧果。的智慧果中硕大、美妙的是《道经》,即形而上学原理。
目录
前 言
章 世界有三大哲学渊源
节 哲学是什么,哲学渊源是什么
第二节 哲学与国学
第三节 世界有三大哲学渊源
第二章 体系是东方哲学渊源的证明
节 的著作《道德经》是东方早的哲学理论体系
第二节 《道德经》是圆满的高智慧的善的哲学体系
第三节 《道德经》是诸子百家的源头
第四节 体系能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体系相通和相提并论
第三章 澄清对体系的误解
节 庄子、李贽的正确解说
第二节 有意对的诽谤和对《道德经》的曲解
第三节 无意对体系的误解
第四章 体系的形而上学——道论
节 道论——形而上学
第二节 恒道论——本体论
第三节 大道论——宇宙论
第四节 德论——灵魂论
作者介绍
柯美淮,男,湖北省阳新县荻田桥街新来柯村人,1946年5月6日出生,1968年毕业于黄冈师范,荻田中学退休教师。
文摘
序言
从纯粹的物理接触感受来说,这本书的纸张似乎有一种独特的质感,不是那种亮面铜版纸的轻浮,而是偏向于哑光和略带粗糙的触感,这与“溯源”的主题非常契合,仿佛在触摸一份古老的文献副本。我甚至在想,这本书的排版设计是否也遵循了某种古典的原则,比如对留白的处理,是否也经过了深思熟虑,以保证阅读的节奏感和呼吸感。在我看来,一本关乎思想源头的书,其形式本身就不应该喧宾夺主,而应该成为内容的忠实载体。它应该安静地、稳定地摆在那里,邀请你进入一个不被打扰的思想空间。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往往能体现出出版方和作者对知识本身的尊重。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外界的喧嚣在翻开它的那一刻就自动退去,只剩下作者的声音和那些跨越千年的伟大思考者。
评分我是一个对知识体系的连贯性有强迫症的人。很多时候,我阅读某个领域的书籍,总觉得它们像是一座座孤岛,缺乏清晰的连接点,让人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版图。因此,这本书“溯源”的定位对我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我猜想,它会像一条河流的主干,将许多看似分散的哲学分支最终汇集到源头。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处理不同地域、不同时期思想的交汇与冲突的?哲学的开端在全球范围内是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还是说存在着清晰的地理和文化分界线?一本优秀的溯源之作,应该能够清晰地勾勒出一条演进的轨迹,展示出思想是如何在历史的压力下变形、分化,最终形成我们今天所见的面貌。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给我那种“啊哈!”的顿悟时刻,看到那些看似无关的概念之间,其实有着一条清晰而坚韧的线索相连。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意义”这个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模糊性,它似乎被各种碎片化的信息和即时满足感不断地稀释和冲刷。因此,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种强烈的对比感:这本书似乎试图回到原点,去探究那些奠定我们思维基础的最初的诘问。我设想,作者在构建这些溯源体系时,必然会涉及那些人类文明之初的困惑——我是谁?世界是什么?知识从何而来?这种追根溯源的过程,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的人来说,也许是一种必要的“清零”操作。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找到一种更坚实的基础认知,而不是被潮流牵着鼻子走。我对它抱持着一种敬意,因为它挑战了我们习以为常的、未经检验的预设。如果它能提供一套哪怕是古典的、但逻辑自洽的思考框架,对于重塑我个人的世界观都会大有裨益。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我是在朋友的书架上偶然瞥见的,虽然我平日里涉猎的领域更偏向文学和历史,但“哲学溯源”这几个字还是勾起了我一丝好奇心。封面设计给我一种沉稳而厚重的感觉,那种朴实的米黄色调,配上简洁的字体,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沉淀和思想的深度。我拿起它,先是摩挲着封面的纹理,仿佛能从中感受到纸张本身传递出的某种坚实感。从书脊的厚度来看,就知道这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它无疑蕴含着作者对某个宏大议题的细致梳理。虽然我还没有正式翻阅内页,但仅仅是这种初印象,就已经形成了一种“这是一本值得认真对待的作品”的预判。那种期待感,就像面对一个深邃的古老谜题,知道答案不会轻易揭晓,但探索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价值。我猜想,作者必定在梳理那些哲学流派的源头时,下了不少功夫去考证和辨析,希望能够为读者构建一个清晰的脉络图,而不是仅仅罗列一些拗口的术语。
评分说实话,我对“哲学”这个词总是抱有一种既敬畏又略带疏离的复杂情感。我担心它会过于晦涩难懂,充斥着只有少数圈内人才能理解的行话,读起来像在啃一块坚硬的石头。然而,这本书的装帧和出版社的选择(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让我产生了一种奇特的联想——这或许是一本努力将深奥理论大众化的尝试。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成果,更像是某种教育普及的努力,试图将那些看似高高在上的思想,以一种更具亲和力的方式呈现给更广泛的读者。我期待作者在论述复杂概念时,能够巧妙地运用类比或者实例,将那些抽象的思辨转化为可以被我们日常生活经验所捕捉的东西。如果它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历史的记录,而是一本实用的“思维工具箱”。我的期望是,阅读结束后,我不会感觉自己只是被动地接受了信息,而是真正参与了一场对人类智慧起源的探索之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