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孔子家语(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儒家经典本)
定价:12.0元
作者:(三国)王肃,整理,杨博,译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5024346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孔子家语》一书著录于《汉书·艺文志》,凡二十七卷,孔子门人所撰,其书早佚。后来王肃对其进行整理,现存十卷。本书内容完整其准确,注意学术性与普及性的结合。书中的注释与译文充分吸收了现有的注解成果,综合各家,择善而从,既通俗易懂又不失其严谨性。本书生动塑造了孔子的人格形象,对于研究孔子的思想,具有巨大的价值。
内容提要
《孔子家语》是一部了解和研究孔子的重要著作,是研究孔子的之书。如要真正走近孔子,并理解他,则要从《孔子家语》入手。本书稿以原文、注释、译文的形式,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门生的问答和言谈行事,以及孔子与各诸侯国君的问答。文字严谨,内容充实,译注也很,有助于让读者理解和接受孔子的思想,进一步走进孔子,也有助于推动早期儒学的研究。
目录
作者介绍
《孔子家语》一书著录于《汉书·艺文志》,凡二十七卷,孔子门人所撰,其书早佚。后来王肃对其进行整理,现存十卷。王肃为东海郯人,曾遍注儒家经典,是郑玄之后的经学大师。他主张微言大意,综合治经,反对郑玄不谈内容的文字训诂学派。
文摘
相鲁
【原文】
孔子初仕,为中都①宰②。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 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为四 寸之棺,五寸之椁③,因丘陵为坟,不封④、不树。行之一 年,而西方之诸侯则焉。
定公⑤谓孔子曰:“学子此法以治鲁国,何如?”孔 子对曰:“虽天下可乎,何但鲁国而已哉!”于是二年, 定公以为司空⑥,乃别五土之性⑦,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 咸得厥所。
先时,季氏葬昭公于墓道之南,孔子沟而合诸墓⑧ 焉。谓季桓子⑨曰:“贬君以彰己罪,非礼也。今合之, 所以掩夫子之不臣。”
由司空为鲁大司寇⑩,设法而不用,无奸民。
【注释】
①中都:鲁邑,在今山东省汶上县以西。
②宰:一邑之长官。
③椁:棺木的外面称椁,里面称棺。
④封:聚土以建坟。
⑤定公:鲁国之国君,定公是谥号,名姬宋。
⑥司空:官名。掌管土地管理与工程建设等事务。
⑦五土之性:旧注,“一曰山林,二曰川泽,三曰丘 陵,四曰坟衍,五曰原隰”。
⑧合诸墓:使得各个陵墓圈到一起。
⑨季桓子:季平子之子。
⑩大司寇:六卿之一,主管刑狱的官职。
【译文】
孔子开始为政时,担任中都地方长官。他制定了养生 送死的礼节,提倡孝敬长者,以年龄之别享有不同食物;帮助弱者,以身体的强弱来分配不同的任务;男女走路各走一边;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起据为己有;器具上不雕刻过多的文饰。安葬死者,用厚四寸的棺木,厚五寸的椁木;依傍丘陵而建坟;禁止聚土而成坟墓,禁止在坟墓旁种植松柏。如此实施一年,西方诸侯国都争相效仿。
鲁定公对孔子说道:“用您推行的制度治理鲁国,怎么样?”孔子回答说:“此制度足以治理天下,何况只是鲁国呢!”自此之后第二年,定公任命孔子为司空。孔子根据鲁国土地的性质,将其分门别类,以此在不同的土地上生养不同的物产。这样,万物各得其所,获得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早先之时,季平子将鲁昭公葬在鲁国先君墓地的南面,孔子派人将鲁昭公的陵墓与先君的陵墓合在一起。孔子对季桓子说:“贬损国君却彰显自己的罪过,不合乎礼制。如今将陵墓合到一起,以此来掩饰令尊不守臣子之道的行为。”
而后,孔子由司空被升任为大司寇。虽然修订了法令,却无须使用,不侵扰百姓,秩序井然。
【原文】
定公与齐侯①会于夹谷②,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 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并出疆, 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③司马④。”定公从之。
至会所,为坛位,土阶三等,以遇礼相见,揖让 而登。献酢⑤既毕,齐使莱人⑥以兵鼓噪,劫定公。孔子 历阶⑦而进,以公退,曰:“士,以兵之。吾两君为好, 裔夷之俘敢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裔不谋夏, 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偪好,于神为不祥,于德为愆 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齐侯心怍,麾而避之。
有顷,齐奏宫中之乐,俳优⑧侏儒⑨戏于前。孔子趋 进,历阶而上,不尽一等,曰:“匹夫荧侮诸侯者,罪 应诛。请右司马速刑焉!”于是斩侏儒,手足异处。齐侯 惧,有惭色。
【注释】
①齐侯:齐国国君。
②夹谷:即今山东莱芜境内的夹谷山。
③左右:正副。
④司马:掌管军事的官职。
⑤献酢(zuò):主宾相互敬酒。
⑥莱人:少数民族莱国,在齐国之东。
⑦历阶:一步一级地登台阶。
⑧俳优: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
⑨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杂技艺人。
【译文】
鲁定公与齐景公在夹谷会盟,孔子主持礼仪。在此 之前,孔子对鲁定公说:“我听说有文事时必须以武力为 后盾,有武事时也要有和平的外交准备。古时诸侯离开疆 土,必须与相应的官员同时出行。因此,我请求您带上征 服司马。”定公听从了孔子的建议。
抵达会盟的地方时,盟会的高台已经筑就,且设置了 三级台阶,以通往高台。定公与景公施以会遇之礼,相互 作揖谦让着登上高台。敬酒之后,齐国一方派莱人手持兵 器擂鼓,以此向鲁定公。孔子快速登上台阶,保护定 公退避,并厉声说道:“鲁国的士兵们,拿起武器战斗。 我们两国的国君在此友好会盟,夷狄边远之人竟然手持兵 器行暴。这不是齐国号令诸侯的方法。边远异国不得 图谋中原,夷狄之族不得侵扰华夏,俘虏不得干扰会盟。 军队不能威逼友好。这样的行为于神明而言不祥,于道德 而言不义,于为人而言失礼。齐侯一定不会那样做吧?” 孔子这一番言论让齐景公感到羞愧,齐景公于是挥手让莱 人军队撤下。
一会儿之后,齐人演奏宫廷音乐,俳优与侏儒表演杂 技。孔子快步上前,站于中间的台阶上说道:“戏弄侮辱 诸侯国君的人,其罪当斩。请右司马立即对他们行刑。” 因而,诛杀了侏儒,断了他们的手脚。齐景公内心惧 怕,脸上有愧疚之色。
【原文】
将盟,齐人加载书①曰:“齐师出境,而不以兵车 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孔子使兹无还②对曰:“而 不返我汶阳③之田,吾以供命者,亦如之。”
齐侯将设享礼,孔子谓梁丘据④曰:“齐鲁之故,吾 子何不闻焉?事既成矣,而又享之,是勤执事。且牺象⑤ 不出门,嘉乐⑥不野合⑦。享而既具,是弃礼;若其不具, 是用秕稗⑧也。用秕稗,君辱;弃礼,名恶。子盍图之? 夫享,所以昭德也。不昭,不如其已。”乃不果享。
齐侯归,责其群臣曰:“鲁以君子道辅其君,而子独 以夷狄道教寡人,使得罪。”于是乃归所侵鲁之四邑⑨及 汶阳之田。
【注释】
①载书:即盟书,诸侯会盟时所订的誓约文件。
②兹无还:鲁国的大夫。
③汶阳:鲁国汶水之北,在今泰山东南麓莱芜市境内。
④梁丘据:齐国的大夫。
⑤牺象:饰有鸟形、鸟羽或象骨的酒器。
⑥嘉乐:钟鼓之乐。
⑦野合:在旷野演奏音乐。
⑧秕稗(bǐ bài):旧注,“秕,穀不成者。稗,草之 似穀者”。
⑨四邑:旧注,“郓、 、龟、阴”。
序言
前言
孔子思想之沉博,品行之高尚,几千年来一直影响 着世人。他以生命以哲学宏思,以高大的形象和宏博的 人格,施惠于当世,也感染着后代的人们。他以礼修身 养性,以德从政启君,以恕宽厚待人。如今翻看泛黄的古 籍,字里行间依然散着圣人的教诲,潜心研读,亦可以从 中得到行己立身、自处于世的启示。所谓“一支妙笔,战 胜七雄五霸;几卷诗礼,流传亿万斯年”便是如此。
如今人们多熟知《论语》,将其作为研究孔子为人、 思想的重要典籍,这无可厚非。但是,《孔子家语》的价 值也不应被忽略。它记载了孔子与弟子以及公卿大夫的思 想言行,内容丰富而隽永,精深而宏大,被称为是“孔子 研究书”。它有比《论语》更完整精细的场景,记载 的事情更全面,记载的时间更早。如若想要更深刻地了解 孔子的为人与思想,以及了解当时的社会风气、施政措 施、文化百态,在熟知《论语》的同时,也更应熟知《孔子家语》。
《孔子家语》又称《孔氏家语》,简称《家语》。 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另有《孔安国序》 《后孔安国序》《王肃序》这三篇序。其内容究竟在何时 写成,至今仍存在诸多争议。王柏所作《家语考》,先 指出此书是伪作之书,清人姚际恒所作《古今伪书考》、 范家相所作《家语证伪》、孙志祖所作《家语疏证》,以 及诸多学者皆认为此书是伪书。尽管如此,此书仍以强 韧的生命力在岁月之河中流传,即表明它不可被忽视的 价值。评价四: 这本书的译注部分处理得极为高明,它处理得就像一位学识渊博却又极富耐心的老先生,在你感到困惑时,恰到好处地递上一盏明灯,却绝不喧宾夺主。很多时候,我会特意比较不同段落的注释风格,发现它在解释同一概念时,会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调整措辞,避免了机械化、一刀切的翻译腔调。这种细腻的处理,使得文本的流畅性得到了极大的保障,阅读过程中几乎没有“卡壳”的感觉。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引用相关历史背景资料时,都做到了言简意赅,既提供了必要的知识支撑,又不会因为信息量过载而冲淡了对核心思想的聚焦。对于希望深入研究而又缺乏专业背景的爱好者来说,这种平衡的拿捏,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真正做到了让经典“活”起来,而不是被锁在历史的玻璃柜里。
评分评价五: 我个人非常看重书籍的文化附加值,而这本典籍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从封面抽象而富有韵味的纹饰,到内页插图对古代生活场景的写意描摹,都体现出一种对传统美学的深刻理解与尊重。这绝非简单的图文堆砌,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视觉语言构建,与文字内容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整体感。每次读完一章,合上书本,眼前似乎还能浮现出那个古朴、典雅的文化图景,让人心境平和。这种全方位的阅读体验,远超出了单纯获取知识的层面,它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文化漫游。对于那些注重精神享受和生活品质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物超所值的收藏品。它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传统文化精神气质的有效载体和传承者。
评分评价一: 这部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时候就感觉它承载着一种厚重而又典雅的气息。纸张的质感非常好,那种微微泛黄的色调,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群星闪耀的时代。我尤其欣赏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字体清晰易读,排版疏密有致,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典籍的读者,也不会感到晦涩难懂。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彰显。翻开扉页,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感,让人肃然起敬。在如今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能拥有一本如此用心打磨的实体书,阅读体验简直是无与伦比的享受。每一次摩挲书页,都能感受到先贤智慧的沉淀,这对于寻求内心宁静和文化滋养的我来说,价值非凡。
评分评价二: 我向来对传统文化抱有一种近乎偏执的热爱,但过去阅读一些古籍时,常常被其繁复的注释和晦涩的文言所困扰,常常需要对照多本工具书才能勉强理解一二。然而,这本书的编校水平实在令人称道。它在保留原典精神精髓的同时,对一些关键的概念和典故进行了精准而又不失风度的现代阐释。这种“信而达”的处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普通读者也能深入领会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看”古书,而是真正地与古代的智者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特别是对一些涉及礼仪、德行修养的篇章,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力量,让我对如何规范自身的言行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更坚定的执行意愿。这简直是现代人重塑精神家园的绝佳指南。
评分评价三: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之前,对儒家经典抱持着一种敬畏多于亲近的态度,总觉得那里面充斥着太多不适用于当下的“陈旧教条”。然而,这本书的选篇和编排思路却巧妙地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不像某些版本那样一味强调宏大叙事,而是更注重从日常的处世哲学和个人修养的细微之处入手,娓娓道来,充满生活智慧。我惊喜地发现,书中所论述的关于君子之交、待人接物的原则,即便放在今天的职场和家庭关系中,依然闪烁着不容忽视的指导性光芒。它并非高高在上的道德说教,而是务实的、可操作的人生指南。这种兼具历史深度和现实关怀的编纂视角,让我对儒家思想的生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悟。我甚至开始尝试将书中的一些理念融入到我的日常决策中,效果出奇地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