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钟书国学精粹:弟子规
定价:20.00元
作者: 李毓秀,洪镇涛,尚舒 注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567101890
字数:
页码:21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钟书国学精粹:弟子规》共一千余字,易读易诵,朗朗上口,入孝出悌,符合礼教。故其一经问世便广为流传,是我国传统国学中启蒙养正、教育子弟、修身养性、养成敦厚家风的必备经典,至今,仍不失其独特的魅力。
内容提要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浩瀚博大,它是中国人文精神的精髓,是我们民族的智慧家园。让我们沿着《周易》、《诗经》、《论语》、《》、《庄子》、唐诗宋词元曲等经典的鲜明足迹,品味经典的独特魅力,品读圣贤的无上智慧,修养我们高尚的人格!
目录
章 弟子之规
第二章 入则孝(一)
第三章 入则孝(二)
第四章 入则孝(三)
第五章 入则孝(四)
第六章 出则悌(一)
第七章 出则悌(二)
第八章 谨而信(一)
第九章 谨而信(二)
第十章 谨而信(三)
第十一章 谨而信(四)
第十二章 谨而信(五)
第十三章 谨而信(六)
第十四章 谨而信(七)
第十五章 谨而信(八)
第十六章 谨而信(九)
第十七章 泛爱众(一)
第十八章 泛爱众(二)
第十九章 泛爱众(三)
第二十章 亲仁
第二十一章 余力学文(一)
第二十二章 余力学文(二)
弟子规(全文)
作者介绍
文摘
译文父母喜爱的东西,应该尽心尽力去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小心地为他们排除。
精解父母有他们自己的好恶,做子女的要努力投其所好,设法搜罗他们所喜好的,摒除他们所厌恶的,这样就能使父母更加愉悦。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子女奉养父母,孝敬父母,以回馈父母对子女的恩德,不仅能使父母安享晚年,子女也会觉得心中踏实并充满快乐。孟子曾经提到人生有三乐,乐便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所以,父母能够让我们奉养,那是人生大的福田。作为子女,我们应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尽我们的所能来孝敬父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不要等到失去时才醒悟,才懂得珍惜,因为人生大的痛苦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当你想起要孝敬父母的时候却发现他们已经不在,到那时就悔之晚矣。
古代的孝子们常常会去满足父母的需要。春秋时期郯国的国君郯子不仅治国有方,而且还是一个大孝子。郯子的父母视力不好,他听说鹿乳对恢复视力有好处,就找来一张鹿皮披在身上,扮成鹿的模样接近母鹿来获取鹿乳,差点被猎人射伤。所以郯子确实做到了“亲所好,力为具”。
但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常常是孩子受到的关照多,而子女为父母着想的事情少,原因想想也就明白了。父母作为成年人,他们的本能情感通常是稳定的、统一的,爱孩子几乎是人所共有的天性,所以生活中孩子要吃什么、要玩什么,父母都尽力办。这种现象本身并没有什么,正常的舐犊之情是不能被抹杀的。现代人对此缺少更深入的思考,只是依着自己的性子去关心、体贴孩子,即使孩子没有相应的感恩之心,对父母想不到付出,父母也多以一种维护、谅解的心情去对待。如果站在为人父母的立场上,稍微用理性遏制一下自己的感情,给子女提出一些回报自己的要求,并将这种回报看作是美德和人品的体现,那将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故事蔡顺采桑葚汉朝有一位孝子叫蔡顺,出身贫苦,从小就没有了父亲,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对母亲非常孝顺。当时正值东汉末年,王莽篡权,社会秩序混乱,庄稼逢荒减收,百姓生活困苦,加时“赤眉军”出没不定,像强盗一样四处搜刮粮食和财物,百姓愈加苦不堪言。
蔡顺在经常食不果腹的境况下,总能想办法找到一些可以充饥的食物,尽心奉养母亲。夏天,树上的桑葚熟了,蔡顺就去采拾桑葚回来给母亲吃。每次去的时候,他都会拎两个篮子。
一天,蔡顺在回家的路上与一伙儿“赤眉军”迎面碰上。强盗们拦住了蔡J顿的去路,本想搜点财物,没想到除了篮子里的桑葚外,一无所获。强盗们气愤不已,正要找蔡顺出气,突然一个强盗发现蔡顺拿了两个篮子,他好奇地瞧了一会儿,然后紧锁眉头问蔡顺:“你采的桑葚也不多,为什么要用两个篮子,还将黑色和红色的分开来呢?”蔡顺从容不迫地回答:因为母亲喜欢吃甜的,所以就把采得比较黑、比较紫、比较熟的放在一个篮子里给母亲吃,母亲身体不好,吃它可以充饥又可以恢复体力;红色的没有熟透,比较酸,放在另外一个篮子里,是留给自己吃的。
蔡顺话语恳切,面对强盗不仅一点儿也不害怕,反而神情充满着对母亲的孝敬,而且流露出的那种对母亲的由衷的体贴,使在场的强盗们都感到很意外也很感动。此时的蔡顺也感受到了这批强盗内心有了强烈的触动,尤其在这颠沛流离的环境里,沦为强盗也情非得已,任谁也会禁不住想起自己家中年迈的父母,有的缓缓地低下头来,有的甚至悄悄地去抹眼泪,于是强盗们决定放了蔡顺。
强盗们临走前,竟然还拿出了一些粮食和财物,要给蔡顺拿回去孝敬母亲。蔡顺深知“志士不饮盗泉之水”的道理,所以他委婉地谢绝了强盗们的好意。
强盗们见此更是汗颜不已,只好羞愧离去。
后来,蔡顺的母亲过世了。就在蔡顺悲痛的时候,邻家却起了大火,眼看着火势直逼到他家里来,就要烧到安放母亲灵柩的房间了。此时,蔡顺根本没有能力把灵枢抬出来,情急之下,他抱住了母亲的灵柩号啕大哭起来,邻里乡亲也不知所措。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火苗竟然越过他家,窜到邻家去了。事后人们都说:这是蔡顺至诚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与祝融之神。
安葬完母亲后,母亲慈祥的音容,时时萦绕在眼前,思母之情,常常使蔡J顿睹物伤情,泪水盈面。
……
序言
章 弟子之规
第二章 入则孝(一)
第三章 入则孝(二)
第四章 入则孝(三)
第五章 入则孝(四)
第六章 出则悌(一)
第七章 出则悌(二)
第八章 谨而信(一)
第九章 谨而信(二)
第十章 谨而信(三)
第十一章 谨而信(四)
第十二章 谨而信(五)
第十三章 谨而信(六)
第十四章 谨而信(七)
第十五章 谨而信(八)
第十六章 谨而信(九)
第十七章 泛爱众(一)
第十八章 泛爱众(二)
第十九章 泛爱众(三)
第二十章 亲仁
第二十一章 余力学文(一)
第二十二章 余力学文(二)
弟子规(全文)
从目录结构和章节划分的逻辑来看,编辑团队显然对所选篇目进行了深入的梳理和体系构建。这种编排方式并非简单的按照时间顺序罗列,而是更侧重于思想体系的渐进和知识模块的递进关系。这种精心的结构设计,使得读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清晰地看到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网络,而非零散的知识点堆砌。即便是对于那些对传统文化体系不太熟悉的读者,这种层层递进的编排也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对核心思想的整体把握。这种对知识脉络的尊重和清晰呈现,体现了编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读者学习体验的深切关怀。好的结构是理解深层含义的骨架,而这本书的骨架无疑是扎实而合理的。
评分这套书的印刷质量,尤其是墨色的表现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黑色部分浓郁而不发虚,即便是细小的笔画也能保持边缘的锐利,这在大量阅读时对于减少视觉疲劳至关重要。纸张的白度控制得相当出色,既不过分惨白刺眼,也不至于暗黄失色,呈现出一种柔和且适宜阅读的米白基调。这表明在供应链和印刷环节,出版社对细节的把控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高质量的印刷不仅是对文本的尊重,也是对读者阅读体验的尊重。这种对“质感”的执着,反映出出版方对于打造传世经典的认真态度。一本优秀的传统文化读物,理应在物质形态上也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这本从纸张到油墨都透露出上乘工艺的作品,显然具备了这样的潜质。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设计哲学似乎在追求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它没有采用花哨的插图或多余的装饰性元素,而是将所有的视觉焦点都集中在了文字本身。这种极简主义的风格,反而使得内容的力量得到了最大化的凸显。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可以更专注于文本的内在逻辑和韵律感,而不是被外部的视觉干扰所分散注意力。这种专注的体验,在碎片化信息爆炸的当下,显得尤为奢侈和宝贵。它仿佛在告诉读者:真正的精华,无需华丽的包装来证明自身价值。这种沉静的阅读氛围,非常契合研习传统经典的所需的心境——需要的是静气和定力。如果说一些书籍是喧闹的集市,那么这本选集则更像是一处幽静的园林,让人愿意放慢脚步,细细品味每一个角落的意蕴。
评分这本精装本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低调而富有文化气息的深蓝色调,字体排版古朴典雅,初次上手便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读其中的具体内容,但仅仅是触摸到这种纸张的质感,就能体会到出版社在选材上的用心。书页的裁切平整光滑,翻阅时没有丝毫的滞涩感,这对于经常需要查阅和细读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加分项。特别是那种散发出来的淡淡油墨香,混杂着纸张特有的纤维气息,让人在阅读之前,就仿佛已经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古代书房之中。装帧的坚固程度也让人放心,即便是经常携带外出,也无需担心封面松脱或内页脱落的问题。整体来看,光是作为一件文房雅玩来收藏,也足以彰显主人的品味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这种对实体书制作工艺的坚持,在如今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和难得,让人对书中的内容也自然而然地抱持了更高的期待,相信内涵也必然与这精美的外壳相匹配。
评分初次翻阅时,我被其排版的疏密得当所吸引。不同于一些传统古籍为了追求字数而将文字挤得密密麻麻,这本书在版心设计上显然是经过了现代审美的优化。每页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没有让人觉得内容篇幅过于单薄。字体的选择也十分考究,清晰可辨的宋体或者略带魏碑风格的字体,使得那些结构复杂的汉字也能一目了然,即便是需要对着原文逐字逐句揣摩时,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在一些关键的注释或旁白部分,它巧妙地使用了不同于正文的字体或者更小的字号进行区分,这种层次感的设计,极大地提升了信息获取的效率。对于初学者来说,清晰的布局是建立阅读信心的第一步,而这本选集显然深谙此道,它用一种温和而专业的方式,引导着读者进入知识的殿堂,而非用晦涩的排版制造门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