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事典030 指文烽火工作室

战争事典030 指文烽火工作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指文烽火工作室 著
图书标签:
  • 战争史
  • 军事
  • 历史
  • 战争
  • 战略
  • 战术
  • 军事文化
  • 烽火工作室
  • 指文
  • 冷兵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盛德伟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13508
商品编码:29833721739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战争事典030

定价:49.80元

售价:32.4元,便宜17.4元,折扣65

作者:指文烽火工作室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1681350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751年,在怛罗斯发生了一场传奇性对战。唐朝人杜环因此战去了非洲。
塞人迁徙后在西南亚定居、建国、扩张和衰亡的鲜为人知的历程。
以清口之战为例,作者手把手带你复原一场资料缺乏的早期战争。

内容提要


751年在怛罗斯发生了一场传奇性对战,唐朝人杜环竟因此战达成了成就。此战的前情后果究竟是怎样的呢?

从被迫抛弃家园,到创建辉煌的帝国霸业,到后来无声地消失:塞人迁徙后在西南亚定居、建国、扩张和衰亡的鲜为人知的历程。

从与北元的主要会战,以及蓝玉流星般的人生,看建国早期的明帝国。

伴随着大国间的政治博弈与恩恩怨怨,俄国海军为在南方夺得一个出海口做出了7次努力。

一场资料缺乏的早期战争,如何复原?作者以清口之战为例,做了一次示范。

1099年十字军攻陷耶路撒冷后,历经整整一代人的励精图治,拉丁人在黎凡特站稳了脚跟,直到一个名叫伊马德丁·赞吉的突厥人登上历史舞台。

且看《战争事典030》。

目录


双雄的次碰撞——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的怛罗斯之战

塞人的后荣光——印度—斯基泰和印度—帕提亚王国兴衰史

大将扬威捕鱼儿海——明帝国与北元之战及名将蓝玉的沉浮人生

七入地中海的巨熊——俄国海军对南方出海口的千年情节

复盘宋魏清口战役——从实证角度尝试复原中国古代战役

埃德萨的征服者——枭雄赞吉

作者介绍


指文烽火工作室:由众多*深历史、战史作家组成,从事古今历史、中外战争的研究、写作与翻译工作,致力于通过严谨的考证、精美的图片、优美的文字、独到的视角为读者理清历史的脉络。目前已经出版军事历史类图书四十余本,其中包括《战争事典》《战场决胜者》《透过镜头看历史》《信史》四款MOOK系列丛书,以及《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倭寇战争全史》《明帝国边防史》《拿破仑战记》《秘密战三千年》《帝国强军:欧洲八大古战精锐》《帝国强军:中国八大古战精锐》等专题性图书。
原廓:现任指文烽火工作室和自媒体公众号“冷兵器研究所”主编,*深记者,电视纪录片策划及撰稿,音速及北朝论坛古战版块*深版主,长期致力于军事历史研究及相关图书的策划编审出版工作,努力打造专业军事图书和自媒体平台,致力于专业的古代与近代军备评测,普及中外军事历史知识,讲述不为人所知的战争故事。
郭晔旻:文史爱好者,在《国家人文历史》《世界军事》《紫禁城》《舰载武器》《军事史林》《环球军事》和澎湃网上发表过多篇文章。
Heinrish:西方古典历史爱好者,贴吧帕提亚吧和罗马帝国吧吧主,致力于罗马帝国史和帕提亚史研究。
郑云鹏:民间历史爱好者,中外历史多有涉猎,尤精于明史,通读过各类明史古籍和学术书籍,有志于普及明史知识。
吴荣华:苏俄军事历史、武器装备和人物研究者。曾出版《二战苏联海军史》《苏俄远程战略航空兵全史》《苏联国土防空军全史》《苏俄战略火箭军全史》等多部图书。并在《海陆空天惯性世界》《舰载武器-军事评论》《现代舰船》《现代兵器》《舰船知识》和《航空世界》等杂志上发表文章30余篇。
爱澜: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会员、民间军史爱好者。自2002年起,在《国际展望》《舰船知识》等多家刊物上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了《世界重巡洋舰全集》《世界轻巡洋舰全集》等专著。
马千: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齐齐哈尔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讲师。已出版《医院骑士团全史》、译作《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文摘






序言



烽烟再起:史诗级战略巨著的全新篇章 书名:《战争事典:远古回响与近现代交锋录》(暂定) 内容概要: 本书深入探讨了人类战争史中被忽视的关键节点与转折性事件,旨在提供一个超越传统军事史叙事的宏大视角。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共计三十个章节,详尽剖析了从青铜时代军事思想的萌芽到信息时代战略博弈的演变脉络。重点关注的并非仅仅是胜负的记录,而是驱动战争形态更迭的深层技术、社会结构和哲学思辨。 第一卷:铁与血的史诗——古代至近代战争的基石(约750字) 第一部:秩序的建立——青铜与铁器的时代 本书首先聚焦于古代文明如何在资源稀缺和生存压力下,发展出最早期的军事组织形式。我们探讨了美索不达米亚城邦间争夺水利资源的冲突,以及埃及法老如何利用战车技术统一尼罗河流域的军事优势。特别分析了希伯来人游牧文化背景下的“神选之战”与军事伦理的形成,这为后世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初步的道德框架。 重点章节“斯巴达的‘铁律’:军事化社会对公民身份的重塑”,详细考察了古希腊城邦国家如何将军事训练融入日常教育,探讨了这种极端的社会结构如何带来了短暂的军事霸权,以及最终因其僵化而走向衰落的内在逻辑。我们对比分析了雅典的民主制度与斯巴达的寡头军事集权的优劣,揭示了军事效率与社会适应性之间的动态平衡。 第二部:帝国扩张的逻辑——罗马军团与骑兵的兴衰 本卷的核心部分集中于罗马共和国至帝国的军事机器。不同于传统史书对罗马战术的罗列,我们着重分析了罗马工程学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从筑城、筑路到后勤补给系统的标准化设计。“军团的标准化:从万夫长到辎重官的系统管理”一章,详细描绘了罗马军事行政体系的精妙之处,阐述了其如何超越了单纯的武力,成为维系庞大疆域的粘合剂。 随后,视角转向东方,深入剖析了汉代对匈奴战争中,汉军在机动性与步兵方阵固守之间的策略调整。我们对比了罗马军团的重装步兵优势与游牧骑兵的灵活机动性之间的长期对抗,并分析了地理环境如何决定了军事战略的根本倾向。 第三部:骑士精神的黄昏——中世纪战争的变迁 中世纪战争的复杂性在于其封建义务与军事技术的相互作用。“十字军东征:宗教狂热与封建契约的交织”一章,细致梳理了不同时期十字军的后勤挑战、政治目标的分歧,以及欧洲骑士阶层在东方战场上面临的文化冲击。 本书强调了火药传入对战争形态的根本性颠覆。在分析英国与法国的百年战争时,我们关注的不是国王们的联姻与背叛,而是长弓手的大规模使用如何打破了骑士的“神话”,以及城堡防御体系如何一步步被攻城火炮所瓦解。这标志着战争从个人英雄主义向集体制裁的不可逆转的转变。 第二卷:理性的回归与现代性的考验——近代至信息时代的战略演进(约750字) 第四部:均势与革命——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后的战争艺术 十七世纪的欧洲,随着宗教战争的平息,国家主权概念确立,战争的驱动力逐渐从宗教转向了国家利益。本卷首先探讨了腓特烈大帝时期普鲁士的“炮兵革命”——如何通过精确的机动和火力协同,将线式战术推向了效率的巅峰。“腓特烈二世的‘斜行阵’:时间和空间的军事化解析”一章,利用数学模型还原了当时战场上对“时间差”的极致追求。 法国大革命催生了“人民战争”的概念。拿破仑的“军团制”与“战略进军”不再是简单的军事调动,而是一种将整个民族意志转化为战争动能的社会工程。我们深入分析了其“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核心思想,如何得益于新的征兵制度和快速的行政动员能力。 第五部:总体战的阴影——工业革命与世界大战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工业化彻底改变了战争的规模和残酷程度。铁路、电报、大批量生产的钢铁和炸药,使得战争不再是国家之间的局部冲突,而是全民参与的“总体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僵局美学’:堑壕战中的技术悖论”一章,详细论述了机枪、铁丝网与快速射击火炮组合的防御优势,如何使得进攻方在技术上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导致了四年漫长而血腥的消耗战。这不仅仅是军事失败,更是技术进步与战略思维滞后之间的悲剧性碰撞。 随后的章节聚焦于两次大战间的思想交锋,特别是古德里安的“闪电战”理论,它摒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消耗战模式,重新强调了速度、协同和装甲的突破力。我们分析了为何这一理论在二战初期取得了巨大成功,以及其在面对苏联广阔纵深和盟军工业反击时的局限性。 第六部:核威慑与信息迷雾——冷战至今的战略转型 冷战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论实践的巅峰。本书不关注核弹头的数量,而是分析“相互确保摧毁”(MAD)原则如何重塑了地缘政治的稳定与不确定性。“后冷战时代的‘不对称战争’:低技术与高技术手段的博弈”,探讨了非国家行为体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的脆弱性,对传统军事强国构成挑战。 最后,全书以对未来战争形态的展望作结。我们审视了无人系统(UAS)、人工智能在目标识别与决策制定中的潜在作用,以及“认知领域”作战(信息战与心理战)如何成为决定现代冲突走向的关键变量。本书旨在引导读者跳出单纯的战术层面,理解战争作为一种复杂社会现象,其内在驱动力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自我复制和进化的。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接触到一本比较小众的、关于早期航海时代地图绘制技术的书籍。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技术化,但却极其迷人。它详细介绍了从托勒密地理学到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过程中,制图师们如何克服了经纬度测算、地球曲率校正等一系列科学难题。书中不仅有大量精美的古地图复制品展示,更有对不同制图流派之间竞争和借鉴的梳理。作者的文风偏向于科普性质,但深度远超一般的科普读物,它用非常清晰的图表和步骤解释了复杂的数学原理,让一个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一张地图是如何从经验和理论的混合物演变成科学工具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揭示了知识和技术进步对人类认知世界方式产生的革命性影响,而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发现本身。

评分

好的,作为一位资深历史爱好者,我来分享一下我对近期阅读的一些其他书籍的感受,这些书都很有启发性,虽然与你提到的那本无关,但同样值得推荐。 最近读了一本关于罗马帝国衰亡原因的深度分析著作,那本书简直是史学界的瑰宝。作者没有满足于传统的“蛮族入侵”论调,而是深入挖掘了政治腐败、经济结构失衡以及社会阶层固化等一系列复杂因素的相互作用。书中的论证过程严谨得令人称奇,每一个论点都配有详实的考古证据和文献佐证。特别是关于财政体系崩溃那一部分,作者用非常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帝国后期税收体系的崩溃如何一步步掏空了国家的根基,最终导致军事力量的衰竭。读完之后,我对历史的理解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不再是简单的年代顺序堆砌,而是能看到宏大叙事背后那些精妙的、环环相扣的内在逻辑。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典雅而富有思辨性,读起来既是一种知识的汲取,也是一场智力上的享受。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庞大文明,思考其内部的脆弱性究竟是如何累积起来的。

评分

另一本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本聚焦于中世纪欧洲行会制度变迁的学术专著。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是从国王或教皇的宏观视角切入,而是深入到城市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人社群的微观世界里。作者通过大量地方档案和手抄本资料,细致入微地还原了石匠、织布工和珠宝匠们的生活图景,探讨了技术传承、行会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他们如何通过集体力量影响地方政治决策。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将冰冷的历史数据还原为有血有肉的生活”的能力。书中对不同等级学徒之间的复杂关系、师傅如何通过控制原材料来维护权威的描述,简直可以拍成一部精彩的社会剧。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夹叙夹议,既有扎实的学术支撑,又不失引人入胜的故事性,让我体会到历史研究并非只能是枯燥的文献堆砌,它也可以是关于人性的深刻洞察。

评分

最后,我想提一下我最近重温的一本侧重于社会心理学视角的战争史读物。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重点放在了普通士兵,尤其是基层士官的集体心态、恐惧管理和士气维持机制上。作者引用了大量口述历史和私人信件,描绘了士兵在极端环境下如何形成独特的亚文化来应对死亡的威胁,以及“荣誉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实际操作方式。这本书的笔调非常沉郁厚重,充满了对战争人性的反思,语言朴实而富有冲击力,没有宏大的战略分析,只有最真实的个体体验。它迫使我思考,那些历史书上冷冰冰的数字和战线背后,是无数个体在极度压力下挣扎求生的故事。这本书读完后,让人久久不能平静,它真正触及了战争最核心、最令人不安的部分。

评分

前不久翻完了一本关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城邦间外交策略的书籍,这本书简直是早期国际关系研究的典范。它没有陷入单纯的军事史描述,而是专注于那些错综复杂的外交信函、密使往来以及婚姻联盟的构建。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分析了像美第奇家族这样的金融巨头如何在不使用武力的情况下,通过信贷和信息优势来操控地区平衡。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犀利,充满了对权力博弈的洞察力,读起来有一种置身于那个充满阴谋与荣耀的年代的感觉。比如,书中对“共和国的荣誉”与“实际的利益考量”之间微妙平衡的解析,就极为精辟。每一次读到某一城邦的外交官成功地将对手的注意力引向其他方向时,都会为作者这种对历史细节的捕捉和重构能力感到惊叹。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战争往往在谈判桌上就已经决定了胜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