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战争事典031
定价:49.80元
售价:32.4元,便宜17.4元,折扣65
作者:指文烽火工作室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1681392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围城三百余日,十万户人家只余千人!贵阳一役惨绝人寰,“奢安之乱”创伤难愈!
留里克王朝与罗曼诺夫王朝更迭之际,俄外多方势力展开激烈角逐,、阴谋、厮杀、反抗,你方唱罢我登场!
“八王”之外,有多少宗王和利益集团卷入“八王之乱”?其后隐藏着怎样的利益诉求和朋党关系?以淮南王司马允为线索,梳理其中关键!
详述攻城拔寨的远程利器——中国杠杆式抛石机的出现、发展,以及向世界各地扩散、传播的千年历程。
内容提要
明末,西南土司频频叛乱,继万历“播州杨应龙之乱”后,天启年间又爆发了“奢安之乱”。在这场大战乱中,贵阳城被围三百余日,十万户人家只余千人!其惨烈与绝望,几可透过纸面直扑而来,震人心弦!
从1598年留里克王朝绝嗣而终,到1613年罗曼诺夫王朝拉开序幕,俄国历经了五位沙皇,他们中不仅有一位假王子,甚至还有一位波兰—立陶宛人!贵族争权、农民起义、外国干涉贯穿了整个“大”时期。看俄国怎样结束震荡,迎来新的统治家族!
“八王之乱”这场耳熟能详的皇族内乱,是导致西晋灭亡的直接祸首。然而“八王之乱”只有“八王”参与吗?“八王”竞逐之际,其余宗王在做什么呢?诸王中形象*为正面的淮南王司马允,又有着怎样的立场和盘算?他的经营对之后的东晋又提供了多少帮助?
抛石机,作为金属火炮成熟之前威力不凡的重型远程攻击武器,可谓无往不利的攻坚利器,而其中的佼佼者——中国杠杆式抛石机的出现、发展、运用与传播,您又清楚几分呢?
目录
前言
贵阳围城始末——明末奢安之乱中惨烈的一役
1612年代——沙俄内乱与罗曼诺夫王朝的崛起
“八王之乱”,何止八王!——西晋淮南王司马允集团的野心与盲动
攻者利器,皆莫如砲——中国杠杆式抛石机的发展历程析
作者介绍
指文烽火工作室:由众多深历史、战史作家组成,从事古今历史、中外战争的研究、写作与翻译工作,致力于通过严谨的考证、精美的图片、优美的文字、独到的视角为读者理清历史的脉络。目前已经出版军事历史类图书40余本,其中包括《战争事典》《战场决胜者》《透过镜头看历史》《信史》四款MOOK系列丛书,以及《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倭寇战争全史》《明帝国边防史》《拿破仑战记》《秘密战三千年》《帝国强军:欧洲八大古战精锐》《帝国强军:中国八大古战精锐》等专题性图书。
原廓:现任指文烽火工作室和自媒体公众号“冷兵器研究所”主编,深记者,电视纪录片策划及撰稿人,音速及北朝论坛古战版块深版主,长期致力于军事历史研究及相关图书的策划、编审、出版工作,努力打造专业军事图书和自媒体平台,致力于专业的古代与近代军备评测,普及中外军事历史知识,讲述不为人所知的战争故事。
临溪主人:90后历史爱好者,有考据癖,喜欢对历史影视剧中出现的不合理处进行考据,同时对政治史情有独钟,较多涉猎明史、土司史、少数民族史。
明忆:军事历史爱好者,对各种历史类外文书刊略有涉猎,致力于欧美近代历史题材文章的翻译和写作工作。
萧牧之:中古文史女博士,主攻汉唐间的文学与文化思想史,涉猎政治、经济、学术、制度、人文地理及物质史等研究领域,擅长群体心理分析与复杂人际利害关系的爬梳整理,为纯军事探讨提供助力。
郑礼添:历史爱好者,古代冷兵器、黑兵器研究者,贴吧火器吧、朱棣吧和重炮巨舰吧吧主。
文摘
序言
我给这本书打四星半,扣掉的那半星,主要在于它对某些特定群体——特别是那些处于决策链条底层的普通士兵——的描绘略显不足。虽然前面提到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很到位,但这种“到位”更多集中在了高层指挥官或关键历史人物身上。我期待能有更多关于一线士兵日常生活的片段,哪怕只是只言片语,来平衡一下这种自上而下的视角。毕竟,宏大的战争最终是由无数个微小的个体行为汇聚而成的。不过,瑕不掩瑜,这本书在它所选择的叙事范畴内,无疑是一部杰作。它成功地将学术的严谨性与大众的阅读趣味性做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平衡点上,绝对是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我是在一个深夜里开始阅读这本书的,结果一发不可收拾,直到凌晨三点才放下。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其精准,它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流水账,而是像一个经验老到的说书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娓娓道来,什么时候该陡然加速,让人肾上腺素飙升。我发现自己完全沉浸在那个宏大的背景之中,那些复杂的政治博弈和军事部署,原本以为会晦涩难懂,但在作者的笔下,却变得逻辑清晰,层层递进。我尤其欣赏它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那些身处巨大历史洪流中的个体,他们的挣扎、抉择和最终的命运,都被描摹得入木三分,让人读来唏嘘不已。这种强烈的代入感,让原本冰冷的事件记录,活了过来,仿佛那些烽烟和尘土都能扑面而来。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类题材抱持着一丝怀疑的态度,总觉得很多历史著作为了追求“宏大叙事”,难免会牺牲掉细节的准确性。然而,这本书的考据工作简直令人叹服。我特地去查阅了几个关键的段落所引用的资料来源,发现作者的功课做得极其扎实。那些看似信手拈来的小细节,比如某个部队的编制调整时间,或是某个关键人物的一句临场发言,都似乎有着确凿的文献支撑。这种对事实近乎偏执的尊重,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可信度。它不是在编故事,而是在用最严谨的方式,重构过去。对于一个追求深度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这种扎实的底蕴是任何华丽辞藻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抓人眼球了,那种粗粝的纹理和略显陈旧的色彩搭配,一下子就把人带入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中。我本来对这个领域的书籍兴趣一般,但光是这封面,就让我忍不住想翻开看看里面到底在讲些什么。内页的排版也很有考究,字体选择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带着一种旧时代印刷品的韵味。装帧的质感也让人满意,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像是对待一件珍贵的文物。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某些章节的插图选择上,那些老照片或者手绘图,虽然分辨率不一定最高,但那种历史的真实感是现代高清图片无法比拟的。整体来看,这本书的制作水平,绝对是业界良心,看得出出版方是花了心思的,不仅仅是内容的堆砌,更是在“阅读体验”上下了功夫。每次把它从书架上拿下来,都像是在进行一次小小的仪式。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没有采用传统的年代线性叙事,而是采用了主题式的章节划分,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拓展了我的思维边界。作者似乎并不满足于仅仅记录“发生了什么”,他更热衷于探讨“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它意味着什么”。比如,他会把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域的相似战略思想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对历史事件的共性与特殊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读完某一章后,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在脑海中重新梳理那些交织在一起的线索,感觉像是做了一次高强度的脑力体操。这绝不是一本可以用来消磨时间的“闲书”,它需要你的专注和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