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船政规章文件汇编
定价:39.00元
作者:陈悦 纂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4742629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雪甲午耻”中国海军稀见史料丛书。揭秘“中国近代海军摇篮”的规章制度。船政洋员监督日意格著《福州兵工厂》中译本首度面世。
内容提要
“雪甲午耻”中国海军稀见史料丛书。揭秘“中国近代海军摇篮”的规章制度。船政洋员监督日意格著《福州兵工厂》中译本首度面世。
目录
编纂说明
一、船政开创时期重要史料
1866年德克碑、日意格所签合同性文件
日意格:《福州兵工厂》
黄维煊:福建船政局厂告成记
二、船政内部规章
各项内章释要
后学堂管轮教习合约
前学堂教习迈达合同
洋员续订合同简明约章、续光绪二十二年原合同
三、船政轮船水师制度
轮船出洋训练章程
轮船营规
四、船政教育机构制度
艺局章程
沈葆桢致周开锡酌议学堂章程函
选派船政生徒出洋肄业章程
福州海军学校现行章程
海军学校规则
海军学校办事细则
海军航海练生学习舰课暂行规则
海军航海练生学习水暂行规则
海军航海练生学习枪炮暂行规则
海军轮机练生学习厂课暂行规则
五、民国时期海军马尾造船所制度
海军马尾造船所暂行组织条例
海军马尾造船所暂行编制表
作者介绍
陈悦,1978年生,江苏靖江人,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客座研究员、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学术顾问、福州大学阳光学院客座教授、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学术委员会会员,长期致力于中国海军史、中国舰船史、甲午战争史、船政史的研究和普及,著有《北洋海军舰船志》《近代国造舰船志》《民国海军舰船志》《沉没的甲午》《甲午海战》《中国军舰图志》《船政史》等,曾主持和参与山东威海“定远”纪念舰、辽宁丹东“致远”纪念舰的仿古设计工作,曾担任《船政学堂》《甲午》《北洋海军兴亡史》《“定远”归来》等电视纪录片、专题片的历史顾问。
文摘
无
序言
无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先被它的“沉甸甸”感所震撼,这种重量感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是精神层面的。它不像那种轻飘飘的普及读物,而是散发着一种严肃的、不可冒犯的学术气息。我是一个对制度史颇有研究的爱好者,深知一套完整且系统的规章文件汇编,其价值远超任何零散的史料摘录。我们常常谈论“船政精神”,但真正的精神内核,往往就藏在那些看似枯燥的条文之中——关于考核的标准、关于学徒的纪律、关于对外合作的界限。这些规章,就是船政从一个概念,逐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制度基石。 我对陈悦先生的眼光深表敬佩,他没有仅仅停留在叙事层面,而是深入到了构建体系的层面。我猜想,这本书收录的规章文件,其时间跨度和内容的广度必然是惊人的,或许涵盖了从创办之初的筹备阶段,到后期艰难维持乃至转型时期的各项指令。我甚至可以想象,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文件,能清晰地看到晚清朝廷在面对西方技术冲击时,在制度设计上所做的挣扎与调整。 这本书对于专业研究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它极大地降低了获取基础文本的工作量,让我们能够直接聚焦于文本本身的解读和分析,而不是耗费精力在寻章摘句上。我非常期待能从中梳理出一条清晰的“制度演进脉络”,去理解中国近代工业化在人才培养和技术引进方面所走的每一步的内在逻辑。
评分这本《船政规章文件汇编 9787547426296 陈悦 纂-RT》的封面设计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深沉的藏青色背景下,烫金的标题和古朴的字体仿佛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它的装帧质量所吸引,纸张的质地非常考究,摸起来有一种扎实的年代感,这对于一本汇编性质的书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承载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段段珍贵的记忆。 尽管我对具体内容还不甚了解,但从书名和装帧上,我能感受到编纂者陈悦先生倾注了巨大的心血。这种将散落各处的规章文件系统化、集大成的努力,本身就是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我期待它能为研究近代中国海军的源头、特别是福州船政学堂及其相关机构的制度演变,提供一个无与伦比的、一手资料的平台。 我设想,这些文件里一定蕴藏着大量关于船舶设计规范、学堂教育章程、人事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细节,这些细节恰恰是宏大叙事中容易被忽略,但却是理解一个机构兴衰肌理的关键所在。我计划将它作为案头必备参考书,时不时地翻阅其中的某个片段,去感受百年前那些制度制定者们的思维逻辑和时代局限。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特定历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空白,对于任何一个对中国近代化进程和海洋强国梦想抱有深厚兴趣的读者来说,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藏。
评分我通常对史料类的书籍持有一种敬畏之心,因为它们是过去历史与我们之间最直接的对话媒介,不掺杂后人的解读和修饰。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未被充分解读的矿藏”。相较于那些广为人知的官方史书,这些规章文件更像是“内部工作纪要”或“操作手册”,它们记录了决策者们在处理日常事务时的真实考量,充满了实际操作层面的权宜之计和僵硬教条的碰撞。我个人对这种“烟火气”的制度文本情有独钟,因为它能揭示出宏大历史叙事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小故事和困境。 我特别期待看到不同权力层级下,规章的执行差异。比如,中央对船政的批复文件,与船政内部对教习、学生下达的命令之间,在语气、要求和细节上会有何种微妙的区别?这种差异性,恰恰能反映出制度在垂直传播链条中的“损耗”或“变异”。 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面“历史的棱镜”,通过它,我们可以将单一的历史光源折射出多重光谱,看到那个时代在试图建立一套适应近代化的管理体系时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它鼓励我们去深思:在技术和制度并行发展的历史拐点上,如何平衡创新性与规范性,这对于我们今天的任何改革实践,都具有跨越时空的警示意义。
评分读任何一本汇编类的书籍,最大的挑战往往是如何避免被海量的细节淹没,如何从中提炼出核心的脉络。这本书的编辑体例和编排逻辑,对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希望陈悦先生在纂辑时,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时间线索,或者按照职能模块(如行政、教务、军事、工程等)进行划分,这样才便于读者建立起一个立体的认知框架。否则,仅仅是文件的堆砌,很快就会让人望而却步,淹没在晦涩的古代公文语境中。 我个人的阅读偏好是“带着问题去阅读”,我会先带着一个假设去查阅特定年份的规章,看看文件是如何回应当时的重大事件或挑战的。例如,在某个外患频仍的时期,规章中关于“保密”或“军事动员”的条款是否突然增多或修改得更为严苛?这种动态的观察,远比静态地阅读一篇篇文件要来得生动有趣。 这本书的意义,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制度生态系统”的全景图。船政的成败,绝不仅仅是某几艘船或某几个名人的功过,它是一个复杂的制度相互作用的结果。我期待能通过这些规章,理解其内部的权力制衡、资源分配机制,乃至最终导致其衰落的那些“制度性缺陷”。这要求我们不能只看字面意思,更要洞察其背后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权力结构。
评分老实说,我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历史学者,我更偏向于从技术和管理学的角度去审视历史事件。因此,当我看到这本《船政规章文件汇编》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它在“项目管理”和“工程规范”方面的历史借鉴意义。福州船政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先驱,其内部管理必然有一套非常前沿(至少在当时是)的运行机制。我特别好奇,在那个缺乏现代管理学体系的年代,他们是如何制定出具有约束力和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的。比如,涉及到造船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材料验收的标准,会不会有非常详尽的条款?这些是否能映射出当时中国对国际标准的学习和本土化的努力? 这种汇编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原始数据”,帮助我们去还原一个高精度、高复杂度的早期工业体系是如何运转起来的。我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关于“组织效率”的线索,看看在资源有限、技术外来的背景下,如何通过精细化的规章来最大化产出。这本书对我的吸引力,更多是源于它像一把“透视镜”,让我得以窥见一个近代工业部门的运作“代码”。我打算从中挑选一些与技术人员培养相关的规章来对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看看时间沉淀后,哪些原则是永恒的,哪些又是受制于特定时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