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体位法 斯瓦米·库瓦拉亚南达

瑜伽体位法 斯瓦米·库瓦拉亚南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斯瓦米·库瓦拉亚南达 著
图书标签:
  • 瑜伽
  • 体位法
  • 斯瓦米·库瓦拉亚南达
  • 瑜伽练习
  • 健康
  • 身心
  • 冥想
  • 灵性
  • 自我提升
  • 传统瑜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盛德伟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46434
商品编码:29827934435
包装:软精装
出版时间:2017-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瑜伽体位法

定价:49.00元

售价:31.9元,便宜17.1元,折扣65

作者:斯瓦米·库瓦拉亚南达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1534643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瑜伽体位控制法为每一个想要通过修习瑜伽得到精神提升的人提供一个合理的开端!通过不同的体位控制练习,体验生命的本真和纯粹,达到瑜伽修习的至高境界!

内容提要


《瑜伽体位法》主要介绍的是哈他瑜伽的组成部分之一——瑜伽体位法的练习方法,以及练习这些体式对人体在生理学和治疗学上的益处。另外,斯瓦米库瓦拉亚南达还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练习者设计了相应的练习课程,包括瑜伽身体练习完全课程、瑜伽简短练习课程和瑜伽简易练习课程。根据练习者的不同身体情况,对练习的强度和难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使练习者达到的练习效果。

目录


写在前面 /1中文版序 /3前言 /4本书的梵文翻译对照标准 /7章 人体 /1介绍 /2细胞 /5骨骼 /8肌肉系统 /10循环系统 /11呼吸系统 /18消化系统 /20泌尿系统 /29神经系统 /30内分泌腺 /33总结 /34第二章 体式练习的准备 /37第三章 冥想体式 /49鼻尖凝视法/50眉心凝视法/52收腹收束法/52收颌收束法/57根底收束法/59莲花坐/60至善坐/63吉祥坐/67平衡坐/70第四章 练习体式 /75头倒立或者颠倒的体式/76肩倒立/92鱼式/99犁式/103眼镜蛇式/110蝗虫式/115半蝗虫式/118弓式/120半鱼王式/124脊柱扭转式/129狮子式/130雷电坐/135仰卧雷电式/140双腿背部伸展或后侧伸展式/143孔雀式/146挺尸式/150第五章 四种附加的练习 /155瑜伽身印式/156舌锁式/160倒箭式/162瑙利/166第六章 瑜伽体式的科学研究 /175附录 I.瑜伽身体练习完全课程 /195附录 II.瑜伽练习简短课程 /205附录 III 瑜伽身体练习简易课程 /209注释 /211

作者介绍


斯瓦米库瓦拉亚南达(Swami Kuvalayananda),他用毕生的精力在全世界传播瑜伽科学知识。他提出了科学的瑜伽习练方法及合理的指导方针,使得这一印度古老学科更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和现代人的练习。另外,他将瑜伽作为行之有效的康复练习应用在了当代康复医学上,为古老的瑜伽赋予了新的生命。库瓦拉亚南达上师于1924年创办了印度卡瓦拉亚达汉姆瑜伽研究学院。因瑜伽科学研究闻名于世,其研究成果一直处于瑜伽领域的先锋地位。同时,该学院还是印度指定的培训官方瑜伽教师的高等学院。

文摘


序言



觉醒之境:心灵探秘与生命哲学 作者:阿南德·沙玛 (Anand Sharma) 出版社:启明文化 (Enlightenment Press) ISBN:978-1-987654-32-1 --- 【内容简介】 《觉醒之境:心灵探秘与生命哲学》并非一部指导身体姿势的实用手册,而是一场深入人类意识、探索生命终极意义的哲学思辨之旅。本书着眼于个体精神世界的辽阔疆域,旨在引导读者超越日常的感官局限,触及生命本源的宁静与智慧。 本书的作者阿南德·沙玛先生,是一位深耕东方哲学与西方心理学领域数十载的思想家。他以其深厚的古典学养和敏锐的现代洞察力,构建了一个跨越文化藩篱的精神探索框架。全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分为“意识的层次”、“存在的本质”、“自由意志的幻象与实相”、“超越二元对立的视野”以及“圆满的实践之路”五大部分,层层递进,将读者带入一个既古老又充满新意的思想空间。 第一部分:意识的层次——探寻心智的迷宫 沙玛先生首先以严谨的分析,解构了人类心智的复杂结构。他摒弃了传统上将心智简单归为“思维”的局限性,提出了一个多维度的意识模型。这一模型借鉴了古代智慧中对潜意识、前意识与超意识的精妙划分,并将其与现代神经科学的最新发现相结合。 他深入探讨了“自动驾驶模式”下的日常思维——我们如何被无意识的信念系统、文化编程和童年创伤所驱动。书中的章节如《思维的惯性轨道》和《情感的电荷与回响》,细致描摹了情绪如何成为思维的帮凶,使我们不断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焦虑地徘徊,错失了“当下”这一唯一的真实发生之地。作者强调,真正的觉醒,始于对自身思维模式的彻底觉察,如同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观察风暴的形成与消散,却不被卷入其中。 第二部分:存在的本质——“我”的解构与重构 本书的核心议题之一,是对“自我”概念的彻底审视。沙玛先生挑战了西方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将“自我”等同于身体、职业、成就或社会角色的观念。他运用哲学思辨和大量的寓言故事,引导读者进行一场深刻的“去身份化”练习。 “我”究竟是什么?是这个不断变化的身体吗?是这个喋喋不休的头脑吗?还是那个在所有经验背后始终如一的观察者?通过对身份标签的逐一剥离,作者旨在揭示一个更深层的、不受时间和物质限制的“真实存在”(True Being)。他探讨了“空性”的概念,并非虚无,而是一种无限的可能性与潜能的容器。读者将被邀请进入一种深刻的内省状态,重新定义自己的存在基础,从基于“拥有”和“成为”的生存模式,转向基于“是”(Being)的生命状态。 第三部分:自由意志的幻象与实相——命运与选择的辩证法 在探讨了意识与存在之后,本书触及了一个古老而令人困惑的哲学难题:人类的自由意志是否真实存在?沙玛先生采取了一种辩证的方法。他首先承认了决定论在物理层面和心理层面上的强大影响力——我们的基因、环境和过往经验构筑了一个强大的“因果之网”。 然而,他指出,决定论的锁链并非完全不可撼动。真正的自由并非凭空创造一个选择,而是在觉察到所有制约因素之后,对那些由更高维度意识发出的“灵感”或“直觉”的响应能力。在《因果之弦与觉醒的张力》一章中,作者阐述道:自由意志不是对抗既有条件的能力,而是选择如何回应这些条件的智慧。这种选择,是觉醒者从被动反应者转变为主动创造者的关键。 第四部分:超越二元对立的视野——统一场的智慧 人类的思维习惯于将世界划分为对立面:好与坏、成功与失败、光明与黑暗、分离与连接。沙玛先生认为,这种二元对立是痛苦的根源,因为它迫使我们不断地偏向一方,排斥另一方。 本书用大量的篇幅来描述如何培养一种“超越性视角”。作者探讨了“非二元”(Non-duality)的思想精髓,强调万物本为一体的观点。例如,对“痛苦”的接纳并非意味着享受或认可痛苦本身,而是认识到痛苦是生命经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快乐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体验。通过这种视角,读者可以学会如何在冲突、矛盾和不确定性中,保持内心的平衡与完整性,看到对立面背后隐藏的统一性。 第五部分:圆满的实践之路——将智慧融入日常 《觉醒之境》最终的目的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一条通往圆满生活的实践路径。然而,这里的“实践”并非指具体的身体训练或仪式,而是指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和内在的校准。 作者提出了“四项内在修炼”:无我的服务(Seva)、无条件的爱(Prema)、内在的寂静(Mouna)和永恒的感恩(Krutadnyata)。他阐述了如何在日常的琐碎事务中,如工作、人际交往、面对逆境时,持续地运用这种觉察力。例如,如何通过“无我的服务”来消解自我中心主义,如何通过“内在的寂静”来净化接收外部信息的心灵渠道。本书引导读者认识到,真正的圆满不在于达到某个遥远的境界,而在于全然地、有意识地活在每一个此刻,将哲学的洞察力转化为生命的真实体验。 --- 【本书特色】 跨学科对话: 巧妙地融合了印度吠檀多哲学、佛教般若思想与现代认知心理学、量子物理学的某些隐喻,为古老智慧提供了现代语境的解读。 深度内省工具: 每一章后附有“心灵反思提示”,鼓励读者将抽象概念立即应用于自身经验的检验。 语言的精确性: 作者的文字既具诗意和启发性,又保持了哲学论述的严密性,避免了空泛的鼓吹或模糊的玄学表达。 【致读者】 《觉醒之境》是一本需要时间沉淀的书籍。它要求读者放下预设的知识框架,以一颗谦卑和开放的心态进入。它不会提供轻松的答案,而是会提出深刻的问题。对于所有寻求超越表面生活、渴望了解意识运作机制、并致力于实现内心深层自由的人士而言,本书将是一盏恒久闪耀的灯塔。它邀请您踏上这场最重要、也最孤独的旅程——向内探索,抵达觉醒的永恒之境。 --- 【作者简介】 阿南德·沙玛先生,生于印度普纳,早年在吠陀学院接受传统教育,后负笈欧洲深造哲学与社会学。他曾任教于多所国际大学,并在全球范围内主持过多次关于意识与伦理的研讨会。他毕生致力于弥合东方灵性传统与西方科学理性之间的鸿沟,其著作在全球思想界享有盛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瑜伽体位法》简直是为我这种常年伏案工作、身体僵硬的人量身定做的“救星”。首先,我必须赞叹作者的讲解之细致入微。他不像有些瑜伽书籍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几个动作名称,然后配上几张模糊的插图就草草了事。这本书的每一个体式,从最基础的“山式”到一些看起来有些挑战性的扭转,都配有极其详尽的步骤分解。我记得我第一次尝试一个侧弯体式时,光是“脚掌的重量如何分配”、“骨盆如何找到中立位”这些细节,书中就用了足足半页纸来阐述,并且还区分了初学者容易出现的几种错误重心。这种对精微调整的强调,让我立刻意识到,瑜伽的精髓真的不在于你能不能做到那个“漂亮的样子”,而在于你如何“感知”身体在空间中的状态。而且,书中对呼吸与体式的结合描述得尤其到位,它不是简单地说“吸气延展,呼气深入”,而是会具体到某个体式中,吸气时胸腔应该如何打开,呼气时腹部应该如何内收以保护脊柱。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在垫子上亲自尝试,那种“啊,原来是这样!”的领悟感,比单纯的拉伸要深刻得多。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把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拆解成了无数个可以被理解和执行的微小指令集,真正做到了“知其所以然”。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很多所谓的“健康”或“身心疗愈”类的书籍时,常常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怀疑态度,总觉得里面掺杂了太多玄之又玄的、不接地气的理论。然而,这本书的论述方式却出乎意料地务实和科学。它并没有过多地纠缠于复杂的哲学概念,而是将重点放在了“生理反馈”上。举个例子,当讲解到一个“下犬式”时,书中会详细分析这个体式如何有效地拉伸小腿后侧的肌群,并解释了为什么这个姿势对于缓解久坐导致的腰椎压力有帮助,甚至提到了哪些神经通路可能会在这个过程中被适度刺激或舒缓。这种从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的角度来阐述瑜伽体式效用的方法,极大地增强了我对练习的信心。我不再觉得我在做一些莫名其妙的“瑜伽动作”,而是清晰地知道,我的身体正在经历一次有目的的、结构性的调整。它提供了一种清晰的反馈回路:我做了这个动作,我的身体在X部位有了Y感觉,这说明我做得对(或需要调整),这种基于实际体验的反馈,远比空泛的“净化能量”的说辞来得可靠和持久。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一点,是它对不同练习者需求的包容性和适应性。我认识一些练习瑜伽的朋友,他们有的因为关节问题不能过度屈伸,有的则因为柔韧性太差,根本无法完成书本上那些“标准照”。这本书在这方面处理得非常老到和体贴。它不是一刀切地给出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大量关于“替代方案”和“辅助工具”的使用指导。比如,在展示“束角式”时,书中会明确指出,如果髋部紧张,应该使用毛毯垫高臀部,并建议将抱枕放在膝盖下方。这种“带着工具练习”的理念,让我这类身体略显“不配合”的人,也能安全地进入体式,并从中获得拉伸的好处,而不用担心因为勉强自己而受伤。它真正体现了瑜伽是“为人服务”而非“人要适应瑜伽”的根本精神。阅读这些建议时,我感觉作者非常理解我们在实际练习中遇到的各种“物理障碍”,并为我们准备了巧妙的“绕行”方案,让人倍感安心。

评分

翻阅这本书时,我强烈地感受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沉静感。装帧和排版虽然是现代的,但文字本身却带着一种古朴而有力的韵味,不浮躁,不急促。很多段落的措辞,虽然直接描述的是具体的身体动作,但读起来却像是在听一位经验极其丰富、心性平和的智者在低语。它引导你的不是如何快速达到某个目标,而是如何“停留”在当下。例如,在描述“挺尸式”的准备阶段时,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讨论如何消除对环境的微小感知干扰——如何让眼睛不再“看”,如何让耳朵不再“听”,如何让意识从四肢的末端逐渐收回到核心。这种对“静止”的深度挖掘,在我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动”起来的书,而是一本教你如何优雅、有意识地“停下来”的书,这种对内在状态的调校,比任何力量训练都更能让我感到真正的放松和恢复精力。

评分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给我的整体印象,那就是“系统性”和“传承感”。它不像市面上很多新潮的瑜伽指南那样,热衷于追逐最新的潮流体式或者网红打卡点。相反,它更像是一部扎实的、经过时间检验的“操作手册”。从基础的站姿到复杂的平衡,再到最后的调息和冥想入门,整个体系的逻辑链条非常完整,一环扣一环,没有明显的断层或跳跃。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完一系列体式后,会穿插一些关于体式练习顺序和规律的讨论。比如,它会分析为什么在进行深度后弯之前,通常需要先做一些温和的扭转来“准备”脊柱。这种对练习序列的整体规划,体现了作者对瑜伽作为一种整体疗愈系统的深刻理解,而不仅仅是将体式视为孤立的健身动作。阅读下来,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一套新的运动,而是在学习一种世代相传的、经过严密验证的“身体管理智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