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西情报史 | 作者 | 高金虎 |
| 定价 | 88.00元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 ISBN | 9787214200099 | 出版日期 | 2017-07-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本书勾勒了5000年来世界军事情报工作发展的轨迹,系统阐述了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和法国、日本等世界主要国家的情报工作,分析了军事情报工作在各个重大历史转折关头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总结了军事情报工作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探讨了军事情报工作发展的内在联系,并对信息化时代军事情报工作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
| 作者简介 | |
| 高金虎,男,1966年生于江苏靖江,历史学硕士,军事学博士。1983年入苏州大学历史系学习,1990年入伍。现为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军事情报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军事情报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军事情报学》《情报分析:思维与方法》《中西情报史》《中西情报思想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情报史》《美国战略情报与决策体制研究》等,主译《情报:从秘密到政策》《战略情报》《无声的战争:理解情报世界》《情报分析:以目标为中心的方法》《战略情报的批判性思维》等西方情报研究领域著作。 |
| 目录 | |
| 导论 节情报史分期问题 一、 情报工作的萌芽:情报活动的自发时代 二、 情报工作的发展:常设性军事情报机构的建立 三、 情报工作的成熟:国家情报体制的形成 第二节情报工作与国家安全 一、 情报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 二、 情报是决策和行动的先导 三、 情报是战斗力倍增器 第三节影响情报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 生产力的影响 二、 科学技术的推动 三、 决策者对情报工作的影响 四、 情报文化的影响 第四节情报史的研究对象 章情报工作的萌芽——古代情报工作 节古代情报工作概述 一、 上古时代的情报工作 二、 中古时代的情报工作 第二节古代中国的情报工作 一、 中国古代的情报实践 二、 中国古代的情报机构 三、 中国古代的情报思想 第二章常设性军事情报机构的建立——近代情报工作 节近代英国的情报工作 一、 近代英国的情报活动 二、 近代英国军事情报机构的建立 第二节近代法国的情报工作 一、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情报工作 二、 普法战争与常设性军事情报机构的建立 三、 德雷福斯案件和法国情报工作的政治化 第三节近代美国的情报工作 一、 美国早期的情报工作 二、 美战期间的情报工作 三、 美国常设性军事情报机构的建立 第四节近代德国的情报工作 一、 德意志统一战争中的情报活动 二、 德国近代情报体制的奠基 第五节近代俄罗斯的情报工作 一、 沙皇俄国的政治情报工作 二、 沙皇俄国的军事情报工作 第六节近代日本的情报工作 一、 近代日本的情报组织 二、 情报工作与日本的对外扩张 第八节近代中国的情报工作 一、 近代中国的情报活动 二、 近代中国的情报组织 第三章血与火的考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情报工作 节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谍报侦察 一、 同盟国的谍报活动 二、 协约国的谍报活动 第二节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航空侦察 一、 航空侦察的出现 二、 战时航空侦察 第三节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信号情报工作 一、 信号情报工作的产生 二、 战时德国的信号情报工作 三、 战时英国的信号情报工作 四、 战时法国的信号情报工作 第四章在和平与战争的转换之间——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情报工作 节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情报工作 一、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情报组织 二、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信号情报工作 三、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航空侦察 四、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情报工作的初步协调 第二节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情报工作 一、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情报工作 二、 珍珠港事件前美国的情报失误 第三节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情报工作 一、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情报组织 二、 战前德国的战略评估失误 三、 德国对苏情报工作的失败 第四节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的情报工作 一、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的情报体制 二、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的谍报工作 三、 苏德战争前苏联情报工作的政治化 四、 苏德战争前苏联的情报失误 第五节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情报工作 一、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情报体制 二、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战略估计的缺失 第六节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情报工作 一、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情报组织 二、 对德情报失误与绥靖外交 第七节现代中国的情报工作 一、 国民的情报工作 二、 的情报工作 第五章步入辉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情报工作 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的情报工作 一、 战时英国的人力情报活动 二、 战时英国的信号情报工作 三、 战时英国的航空侦察 四、 战时英国的特种作战 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的情报工作 一、 战时德国的谍报侦察 二、 战时德国的信号情报工作 三、 战时德国的情报评估 第三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的情报工作 一、 法国情报机构与法兰西的沦陷 二、 自由法国的情报工作 第四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联的情报工作 一、 战时苏联情报体制的调整 二、 战时苏联的谍报侦察 第五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情报工作 一、 战时军事情报机构的改组 二、 战略情报局的成立 三、 战时美国情报工作的初步协调 第六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的情报工作 一、 战时日本的情报搜集 二、 战时日本的情报谋略 第六章走向成熟——当代情报工作 节当代美国的情报工作 一、 当代美国情报体制的形成 二、 当代美国情报界 三、 隐蔽行动与情报监督机制 第二节当代俄罗斯的情报工作 一、 当代俄罗斯情报工作概述 二、 当代俄罗斯情报机构 三、 当代俄罗斯的情报活动 第三节当代英国的情报工作 一、 当代英国情报工作概述 二、 当代英国情报机构 三、 情报协调与中央情报机制 四、 情报管理与议会立法 第四节当代法国的情报工作 一、 当代法国情报工作概述 二、 当代法国情报机构 三、 当代法国的情报协调体制 四、 当代法国的议会监督机制 第五节当代德国的情报工作 一、 当代德国情报工作概述 二、 当代德国情报机构 第六节当代日本的情报工作 一、 当代日本情报工作概述 二、 当代日本情报机构 第七节当代以色列的情报工作 一、 以色列情报机构的形成 二、 以色列的主要情报机构 结语情报工作的未来 参考书目 |
| 编辑推荐 | |
| 专家著作!一本书掌握5000年世界军事情报发展史,系统阐述了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和法国、日本等世界主要国家的情报工作。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简直无可挑剔,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就知道是经过用心打磨的精品。纸张的触感非常舒服,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这对于一本信息量如此巨大的著作来说至关重要。更值得称赞的是,它的索引和注释做得极其详尽和专业,这对于想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的宝藏。我个人比较注重史料的可靠性,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每一次的关键论断后面,都能看到清晰的文献引用,这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说服力和权威性。我习惯在阅读时做大量的笔记和交叉比对,这本书的排版布局恰到好处,留白适中,方便我随时在旁边记录自己的思考和疑问。总的来说,这本书从物理形态到内容构建,都体现出一种对知识的敬畏和对读者的尊重,绝对是值得长期珍藏的案头书,而不是读完就束之高阁的那种“快消品”读物。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类偏向“硬核”的历史研究型书籍通常是持谨慎态度的,总担心会陷入晦涩难懂的泥潭。然而,这本书的写作手法非常高明,它成功地做到了学术深度与大众可读性的完美平衡。作者的文笔老练,叙事节奏把握得极佳,像是在讲述一个个引人入胜的谍战小说,但每一个情节转折和人物刻画,都有坚实的史料作为支撑。我特别欣赏它对情报人员心理解析的细腻程度,那种在巨大压力下保持冷静和理智的挣扎与抉择,被刻画得入木三分。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不再是简单的“好人”或“坏人”,而是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有着复杂动机的行动者。全书的逻辑链条清晰到令人赞叹,即便涉及到一些复杂的密码学或政治运动,作者总能用最直白易懂的方式加以阐释,完全没有那种故作高深的学究气。读完之后,我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一下子立体丰满了许多,仿佛为我脑海中的历史地图增添了无数关键的地下通道和观察哨。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信息时代的百科全书!我拿到手就立刻被它那宏大的叙事结构吸引住了。作者显然是下了苦功去挖掘那些被历史尘封的角落,把那些看似零散的情报活动串联成了一幅清晰的时代画卷。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像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穿越不同的历史时期,去探寻那些影响世界格局的幕后博弈。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不同文明在情报收集和运用上的差异化分析,那种跨文化的比较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它不仅仅是罗列事件,更深层次地剖析了情报工作背后的哲学和策略,让人在惊叹于古人智慧的同时,也反思现代信息战的本质。书中的案例翔实,论证严密,每一次翻页都充满了“原来如此”的顿悟感。对于任何对国际关系、历史演变或者信息安全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次不容错过的精神盛宴,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看待世界运行方式的全新思维框架。我周末整整两天沉浸其中,完全忘记了时间,简直是“读罢掩卷意难平”。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想了解一些具体历史事件的幕后细节,没想到收获了一个更具颠覆性的认知冲击。作者在处理中西方情报文化的对比时,展现出了一种罕见的平衡感和客观性,没有陷入简单的“谁更厉害”的比较陷阱。他细致地描绘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秘密”和“信任”的理解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反作用于情报工作的组织形态和效率上。这使得全书的讨论提升到了人类认知和组织行为学的层面,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历史叙述范畴。每一次阅读,都会让我产生新的疑问,激发我去查阅更多的原始资料,这才是好书的终极魅力所在——它不是终点,而是更广阔探索的起点。对于那些追求知识深度、不满足于表面化解读的读者,这本书绝对是近些年来最能让人感到“思想被激活”的佳作之一,它要求你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吸收,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战略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提供的思维模型价值无法估量。它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国家或某一个特定时期的情报战役,而是试图建立一个贯穿古今的“情报生态学”理论框架。我尤其着迷于书中对“信息不对称”如何在不同历史节点上被用来颠覆既有权力结构的分析。它没有陷入宏大叙事而忽略细节,反而是在无数细微的情报收集技巧、传播路径的博弈中,提炼出了普适性的规律。这对我理解现代商业竞争和网络舆论战的内在逻辑,提供了极好的历史参照系。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合上书本,尝试将书中所述的古代计谋套用到今天的国际新闻事件中去推演,那种“古为今用”的智力挑战令人兴奋不已。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权力的底层代码”的大门,让我看到了那些隐藏在光鲜表面下的真正驱动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