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战争事典030
定价:49.80元
作者:指文烽火工作室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1681350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751年,在怛罗斯发生了一场传奇性对战。唐朝人杜环因此战去了洲。
塞人迁徙后在西南亚定居、建国、扩张和衰亡的鲜为人知的历程。
以清口之战为例,作者手把手带你复原一场资料缺乏的早期战争。
内容提要
751年在怛罗斯发生了一场传奇性对战,唐朝人杜环竟因此战达成了成就。此战的前情后果究竟是怎样的呢?
从被迫抛弃家园,到创建辉煌的帝国霸业,到后来无声地消失:塞人迁徙后在西南亚定居、建国、扩张和衰亡的鲜为人知的历程。
从与北元的主要会战,以及蓝玉流星般的人生,看建国早期的明帝国。
伴随着大国间的政治博弈与恩恩怨怨,俄国海军为在南方夺得一个出海口做出了7次努力。
一场资料缺乏的早期战争,如何复原?作者以清口之战为例,做了一次示范。
1099年十字军攻陷耶路撒冷后,历经整整一代人的励精图治,拉丁人在黎凡特站稳了脚跟,直到一个名叫伊马德丁·赞吉的突厥人登上历史舞台。
且看《战争事典030》。
目录
作者介绍
指文烽火工作室:由众多历史、战史作家组成,从事古今历史、中外战争的研究、写作与翻译工作,致力于通过严谨的考证、精美的图片、优美的文字、独到的视角为读者理清历史的脉络。
原廓:现任指文烽火工作室和自媒体公众号“冷兵器研究所”主编,记者,电视纪录片策划及撰稿,音速及北朝论坛古战版块版主,长期致力于军事历史研究及相关图书的策划编审出版工作,努力打造专业军事图书和自媒体平台,致力于专业的古代与近代军备评测,普及中外军事历史知识,讲述不为人所知的战争故事。
郭晔旻:文史爱好者,在《国家人文历史》《世界军事》《紫禁城》《舰载》《军事史林》《环球军事》和澎湃网上发表过多篇文章。
Heinrish:西方古典历史爱好者,度贴吧帕提亚吧和罗马帝国吧吧主,致力于罗马帝国史和帕提亚史研究。
郑云鹏:民间历史爱好者,中外历史多有涉猎,尤精于明史,通读过各类明史古籍和学术书籍,有志于普及明史知识。
吴荣华:苏俄军事历史、装备和人物研究者。曾出版《二战苏联海军史》《苏俄远程战略航空兵全史》《苏联国土防空军全史》《苏俄战略火箭军全史》等多部图书。并在《海陆空天惯性世界》《舰载-军事评论》《现代舰船》《现代兵器》《舰船知识》和《航空世界》等杂志上发表文章30余篇。
爱澜: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会员、民间军史爱好者。自2002年起,在《国际展望》《舰船知识》等多家刊物上发表文章余篇,出版了《世界重巡洋舰全集》《世界轻巡洋舰全集》等专著。
马: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齐齐哈尔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讲师。已出版《医院骑士团全史》、译作《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文摘
序言
这本厚重的历史读物,初看之下,其装帧便透着一股严肃与厚重感,仿佛能让人触摸到那些尘封的岁月。我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大致啃完,过程中体验可谓是跌宕起伏。它并非那种轻松愉快的消遣之作,更像是一次对人类集体记忆的深度潜水。作者的叙事视角非常独特,没有陷入纯粹的军事技术细节的泥潭,而是巧妙地将宏大的战略背景与那些身处历史洪流中的个体的挣扎与选择交织在一起。特别是关于后勤补给线如何成为决定战局的关键因素的那几章节,写得尤为精彩。我仿佛能闻到前线士兵的汗水味和硝烟味,感受到物资匮乏时指挥官们那种抓耳挠腮的焦灼。作者对史料的考据之扎实,体现在那些不经意间引用的原始电报或私人信件中,它们如同散落的珍珠,被串联起来,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令人心悸的场景。不过,在处理某些边缘冲突的起因时,我觉得论证略显单薄,似乎为了保持叙事流畅性而牺牲了部分复杂性的探讨,这一点令我略感遗憾,但总体瑕不掩瑜,对于希望理解宏观历史脉络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次令人沉思的阅读旅程。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冲突的结构性根源”的洞察力非同一般。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哪些战役的胜负,更深挖了推动这些冲突爆发和延续的社会、经济乃至文化层面的深层矛盾。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不同阵营意识形态冲突时所采取的克制与平衡。他没有简单地将任何一方描绘成绝对的“恶”,而是试图还原当时决策者们在信息不全、压力巨大的情境下做出的“次优选择”。这种冷静的笔触,让读者得以从一个更具同理心的高度去审视历史的悲剧性。书中关于资源分配不均如何被政治化并最终导向武装对抗的分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案例剖析。尽管某些章节的论证密度过高,初读时需要反复回味才能完全消化其精髓,但一旦理解,便会豁然开朗。对我而言,它提供了理解现代世界诸多地缘政治难题的全新钥匙,远超一般的历史普及读物的水准。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参与了一场马拉松式的智力挑战。作者的语言风格是高度凝练且充满学究气的,每一个句子都仿佛经过了反复的锤炼,信息密度极高。我不得不承认,在阅读过程中,我频繁地使用高亮笔和便签,试图标记那些关键的转折点和概念性的定义。它最大的优点在于其对时间线索的掌控力,即便是跨越数十年、涉及多个大陆的复杂事件链条,作者也能梳理得井井有条,让人始终能锚定在正确的历史坐标上。然而,对于那些不熟悉特定历史术语的入门级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开篇可能会构成一个不小的门槛,那些首次出现的专有名词和组织机构名称,如果没有背景知识支撑,很容易造成阅读上的卡壳。但如果你愿意投入时间去攻克这些初期障碍,你会发现作者为你铺设的知识殿堂是多么的宏伟壮观,它将零散的历史碎片整合成了令人信服的整体图景,这种成就感是其他轻松读物无法比拟的。
评分我必须提到这本书在叙事节奏上的大胆创新。它没有遵循传统的“时间——事件——结果”的线性结构,而是采用了大量的主题式切入和对比分析。比如,某一章专门聚焦于“信息战与宣传的演变”,它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冲突背景下的宣传手法进行了跨时空对比,这种非线性的组织方式,虽然增加了初期理解的难度,但从长远来看,极大地提升了读者对“冲突本质”的理解深度。作者似乎在试图告诉我们:很多看似不同的战争,其背后的驱动机制和心理战术是惊人地相似的。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技术进步与伦理困境并存的讨论,它迫使我思考,在每一次军事创新的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少人性的妥协与异化。唯一的不足或许是,由于篇幅所限,某些关键人物的内心世界被快速带过,我感觉少了些许对“人”的细腻刻画,但这也许是作者专注于描绘“系统性运作”的选择所带来的必然取舍吧。
评分与其说这是一本历史书,不如说它是一部关于权力运作和人类集体非理性的社会学报告。作者的笔触如同冰冷的显微镜,精确地解剖着那些引发大规模冲突的社会肌理。我发现自己经常停下来,不是因为我不懂内容,而是因为内容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反思,思考着当下我们所处的环境与书中描述的那些“临界点”之间,究竟隔着多厚的安全距离。书中对特定时期决策圈内部的博弈描写得入木三分,那些关于“如何避免升级”或“如何利用危机”的内部会议记录,读来令人不寒而栗,展现了政治权谋的复杂与微妙。这本书对复杂系统的分析能力令人叹服,它将政治、军事、经济甚至气候变化因素都纳入了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内,构建了一个异常稳固的解释模型。尽管其分析结论可能略显悲观,但这种基于事实的审慎,恰恰是其最大的价值所在。读完它,你会对“和平”这个词汇抱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