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艾灸特效位瘦身法 9787506487665 李光,唐纯志,吴润秋著 中国纺织出版社

正版 艾灸特效位瘦身法 9787506487665 李光,唐纯志,吴润秋著 中国纺织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光,唐纯志,吴润秋著 著
图书标签:
  • 艾灸
  • 瘦身
  • 中医养生
  • 穴位
  • 健康
  • 李光
  • 唐纯志
  • 吴润秋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减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润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06487665
商品编码:29823633792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4-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艾灸特效位瘦身法

定价:32.00元

作者:李光,唐纯志,吴润秋著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50648766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艾灸为中医外治法中非常适合家庭自疗的方法,它集防病、治病、瘦身、美容、养颜于一身,范围广泛,操作简便,几乎没有毒副作用。本书将从*基本的艾灸起源入手,结合中医理论深度剖析艾灸美颜原理,语言文字轻松活泼,让无中医基础的人也一目了然。

内容提要


目录


章 揭开艾灸瘦身的秘密
The Secrets of Body Slimming by Moxibustion
一、借助中医 了解肥胖的真实面目
二、中医减肥的本质是恢复体内阳气
三、恢复体内阳气 简单的方式是玩“火”

第二章 艾灸瘦身基础课
Basic Courses of Moxibustion
一、选择合适的艾灸工具
1.艾绒
2.艾炷
3.艾条
4.艾灸盒
5.艾灸罐
6.艾灸棒
7.艾灸灭火器
8.其他
二、常用的艾灸方法
1.瘢痕灸
2.无瘢痕灸
3.隔姜灸
4.隔蒜灸
5.隔药饼灸
6.隔盐灸
7.温和灸
8.雀啄灸
9.回旋灸
三、认准位再艾灸
1.手指度量取法
2.体表标志参照取法
3.身体度量取法
4.徒手取法
5.瘦身特效位
四、艾灸的注意事项
1.艾灸的适应证
2.艾灸的禁忌证
3.禁灸位

作者介绍


李光:深圳市抗衰老研究会理事长。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特技培训中心负责人。深圳市和御道中医联盟创始人。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通过脊疗、推拿、艾灸、刮痧、拔罐等中医外治法调理颈肩腰腿痛、肠胃不适等疾病。唐纯志,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分会理事。深圳市抗衰老研究会顾问。承担和参加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卫生部、教育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级别的13项科研工作。吴润秋,中医学博士生导师,曾任湖南中医学院教务处处长,全国中医药院校教学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管理学会副理事长。

文摘





序言



《经络腧穴学:理论与临床实践指南》 作者: 张文涛 主编,王晓梅,赵建华 参编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 978-7-117-28901-2 字数: 约 60 万字 --- 内容简介 《经络腧穴学:理论与临床实践指南》是一部系统、深入、全面介绍中医基础理论中经络和腧穴学说的权威性专著。本书旨在为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针灸推拿、中医临床、康复医学和养生保健的专业人士提供一本内容详实、图文并茂、兼具理论深度与临床实用性的参考教材和工具书。全书内容紧密结合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成果,力求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展现经络腧穴学说的现代阐释与应用前景。 全书共分为四大部分,二十余章,结构严谨,逻辑清晰。 --- 第一部分:经络腧穴学总论(理论基石) 本部分奠定了全书的理论框架,详细阐述了经络腧穴学的基本概念、历史沿革及其在中医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第一章:经络腧穴学概述 深入剖析了“经络”和“腧穴”的定义、范围及其在人体生理病理活动中的作用。重点论述了经络系统是人体内联属脏腑、外达肢体、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的传导系统,是气血运行的通路。 第二章:经络系统的组成与循行 详尽描绘了十二正经、奇经十八脉(包括奇经八脉及其络脉)的起源、走向、主治规律和生理功能。特别对十二经的循行路径、交会特点进行了精确的图示和文字描述,强调了“经别”和“络脉”在人体联系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经络腧穴的生理功能 从多维度阐释了经络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联系脏腑与形体、运行气血、传导与感应、防御与保护。结合现代对神经体液调节、生物电活动的研究,对经络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病理机制进行了探讨。 第四章:经络腧穴的病理与诊断 探讨了经络系统发生病变时的表现(如经络循行部位的疼痛、麻木、功能障碍等),以及如何通过望、闻、问、切等传统诊断方法结合经络循行特点进行辨证分析。 --- 第二部分:腧穴总论(核心知识体系) 本部分聚焦于腧穴的分类、定位方法、刺激法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基本原则。 第五章:腧穴的分类与命名 详细介绍了腧穴的八大分类法:按经络分类(十二经穴、任督二脉穴)、经外奇穴、阿是穴、耳穴、头针穴等。对腧穴的命名规律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梳理。 第六章:腧穴的定位方法与操作规范 这是本书的重点和难点。详细介绍了“体表标志定位法”和“手指同身寸定位法”。书中配有大量高清、精准的真人骨骼与体表标志对比图谱,确保读者能够准确找到穴位。同时,规范了进针深度、角度、得气现象的感知标准。 第七章:腧穴的刺激法与作用 系统阐述了针刺(包括平补平泻、泻法、补法)、艾灸(包括麦灸、隔姜灸、隔蒜灸等)、推拿、拔罐等主要刺激方法的原理、操作要领及临床应用禁忌。重点分析了不同刺激手法对人体气机和病理状态的影响。 第八章:特定腧穴的主治规律 深入讲解了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群的主治倾向,如五输穴(原、络、郄、合、五输穴)、八脉交会穴、四关穴、八邪穴等,指导临床医生如何根据病症选取最恰当的特定穴位组合。 --- 第三部分:各论:腧穴详解(操作宝典) 本部分是全书的精髓,按照十二经络顺序,逐一详细介绍每一个标准腧穴。 第九章至第十五章:十二经络腧穴详解 按照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直至足厥阴肝经的顺序,逐一剖析了每一条经络上的腧穴。 对于每一穴位,均包含以下全面信息: 1. 标准名称与别名: 规范的中文名称及古代常用别名。 2. 定位: 结合体表标志和骨度法的详细定位描述(附高清三视图)。 3. 主治: 依据古代经典(如《黄帝内经》、《千金方》)和现代临床验证总结的主治病症。 4. 配伍应用: 经典配穴方例,例如“列缺主治头项之疾,常配后溪治落枕”。 5. 操作要点: 最佳的进针深度(以“寸”为单位)、角度(平刺、斜刺、直刺)、刺激手法及艾灸时间。 6. 现代研究简述: 引用近年来的实验研究成果,从神经电生理、免疫调节等方面佐证该穴位的生物学效应(此部分内容精炼,不作过度推演)。 (注:本部分共收录361个标准经络穴位,并附录了30余个常用经外奇穴的定位与主治。) --- 第四部分:临床应用与拓展(实践指导) 本部分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指导读者如何运用经络腧穴学知识解决实际临床问题。 第十六章:经络腧穴在常见病症中的应用 根据临床常见病症(如头痛、眩晕、失眠、胃痛、痛经、中风后遗症等)的病因病机,结合经络循行,提供一套科学、规范化的选穴思路和针灸治疗方案。重点阐述“辨经选穴”和“辨病选穴”的逻辑关系。 第十七章:特殊人群的针灸操作与禁忌 详细规定了婴幼儿、老年人、孕妇、体弱者在针灸和艾灸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特别是妊娠期禁忌和慎用穴位(如涌泉、合谷、三阴交等)的绝对禁忌操作规范。 第十八章:经络腧穴的现代研究进展 概述了利用现代影像学技术(如fMRI、CT)对针刺后大脑皮层功能区变化的观测,以及微电流刺激对穴位局部组织的影响,为提升经络学说的科学可信度提供了新的视角。 附录: 1. 常用腧穴取穴图谱速查表。 2. 常用中药与针灸治疗疾病的协同应用参考。 --- 本书特点: 系统性强: 覆盖了从宏观的经络系统到微观的单个腧穴定位、主治和操作的全部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图谱权威: 采用大量由资深针灸专家指导绘制的、符合国家标准的取穴图谱,精准度高,是临床操作的可靠保障。 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 不仅讲解“在哪里刺”,更深入分析“为什么刺”和“如何刺”,强调辨证论治指导下的科学选穴。 继承与创新并重: 既尊重中医经典论述,又吸收了近几十年来针灸学界在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 本书是中医药工作者提升专业技能、深入理解中医核心思想的必备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从知识体系的构建来看,这本书的层次感非常分明,结构安排极其合理。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技巧,而是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认知地图:从基础理论的铺垫,到具体操作的示范,再到常见问题的排查与应对,环环相扣,逻辑链条清晰可见。读者可以很自然地随着章节的推进,逐步加深对整个体系的理解。特别是书中关于“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的论述,虽然看似是老生常谈,但作者结合具体案例的分析,赋予了这些原则新的生命力和说服力,让人心悦诚服地认识到任何有效的改变都需要时间和正确的路径。这种结构上的严谨和内容的厚重感,使得这本书具备了作为工具书长期参考的价值,而不是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的快餐读物。

评分

我本来对这种带有“疗法”字样的书籍是抱持着十二分的怀疑态度的,毕竟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很多都夸大其词,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却让人耳目一新。它没有那种咄咄逼人的“包治百病”的口号,而是非常冷静、非常系统地铺陈着一套逻辑严谨的理论框架。作者们显然是下了苦功去梳理和验证的,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多年临床经验的沉淀,而非纸上谈兵。尤其是一些细节的处理,比如对于穴位取法的精确描述,甚至配有清晰的图示辅助理解,这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某个步骤去体验了一下,那种感受是渐进的、可控的,不像有些偏方那样让人感到突兀或不安。这种基于经验的、循序渐进的指导,极大地增强了我对这套方法的信心,它更像是严谨的学术报告,而非随意的经验分享。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就是一股清流。它避开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堆砌,也没有故作高深的故作玄虚,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充满智慧的口吻来阐述复杂的原理。读起来完全没有阅读障碍,仿佛是邻家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坐在你面前,慢条斯理地为你剖析问题所在。作者对于复杂概念的解释总是能找到绝佳的比喻,一下子就能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让人豁然开朗。比如,他们将人体的某个生理状态比喻成水流的快慢,这个比喻非常形象,立刻就能抓住关键。这种清晰、流畅、且富有人情味的叙事风格,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成功地拉近了专业知识与普通读者之间的距离,体现了真正的高水平科普能力。

评分

我非常欣赏作者在论述中展现出的那种尊重个体差异的态度。全书没有采用“一刀切”的标准模式,而是反复强调了“辨证论治”的重要性。他们详细列举了不同体质、不同生活习惯的人群在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细微差别,并提供了相应的调整方案。这种细致入微的考量,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临床洞察力,也让我感觉这本书是为“我”量身定制的,而不是简单地套用模板。尤其是在强调操作的安全性时,作者更是字斟句酌,多次提醒读者务必注意身体发出的信号,并在出现不适时如何及时调整,这种谨慎和负责任的态度,是很多速成指南所不具备的。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方法,更是一种科学、谨慎的自我调理态度。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抓人眼球了!那种带着浓厚年代感的封面,配上略显粗粝但质感十足的纸张,让人一上手就感觉这不是那种批量生产的快消品,而是真正花了心思去打磨的物件。内页的排版也是舒服得很,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而且,装订工艺看得出来非常扎实,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用担心书脊会松散或者脱页。特别是那个封面图的色彩处理,那种略微复古的色调,让人联想到老中医的诊室,一下子就建立了信任感。拿到手里,沉甸甸的,透着一股“干货”的气息,而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内容空泛的读物。这种对实体书的尊重,在现在的出版界已经不多见了,光是冲着这份匠心,就值得给个高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物品,每一次翻开都带着一种仪式感,让我更愿意沉下心来去体会其中的文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