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E.巴赫(1714—1788)
视奏练习曲
J.S.巴赫(1685--1750)
创意曲No.1
创意曲No.4
创意曲No.8
巴托克(1881--1945)
乡村的傍晚
布格缪勒(1806--1874)
阿拉伯风格曲
叙事曲
贝多芬(1770--1827)
献给爱丽丝
G大调小步舞曲
克莱门蒂(1752—1832)
小奏鸣曲(Op.36,No.3)
艾尔门赖希(1816—1905)
纺织歌
格里格(1843--1907)
船夫之歌
精灵之舞
小精灵
海顿(1732--1809)
诙谐的快板
海菜尔(1813--1888)
雪崩
卡巴列夫斯基(1904--1987)
小奏鸣曲
小托卡塔
哈恰图良(1903--1978)
伊凡之歌
基恩贝格尔(1721--1783)
布雷舞曲No.1
布雷舞曲No.2
库劳(1786--1832)
小奏鸣曲(Op.55,No.1)
小奏鸣曲(Op.55,No.3)
雷比科夫(1866--1920)
库克拉
舒伯特(1797--1828)
降B大调圆舞曲
舒曼(1810-1856)
北欧之歌
斯宾德勒(1817—1905)
小奏鸣曲
柴科夫斯基(1840--1893)
意大利民歌
波尔卡
这本新淘到的教材,简直是为我这种“半吊子”钢琴学习者量身定做的“救星”!我之前学琴的时候,总是感觉基础知识学得稀里糊涂,理论和实操脱节得厉害。特别是遇到一些古典乐曲,光看五线谱就头大,更别提去理解作曲家的情感和时代背景了。拿到这本书后,首先被它清晰的排版和细致的讲解吸引住了。它不像那种只给你乐谱的“死教材”,而是真正带着你“学音乐”。每一个练习曲的编排都循序渐进,难度过渡得非常自然,不会让人有突然被“卡住”的挫败感。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一些基础指法和音阶跑动时,用了非常直观的比喻,一下子就把那些枯燥的技巧变成了容易理解的画面感。而且,配套的音频资源也特别给力,音色纯正,让我能随时对照自己的弹奏找出问题,对于提升节奏感和音乐的连贯性,简直是立竿见影的效果。我现在每天练习的积极性都高了不少,感觉终于摸到了一点点“专业”的门槛了,推荐给所有跟我一样,想从“弹琴”跨越到“演奏”的朋友们。
评分说实话,我对市面上那些“名曲集”多少有点审美疲劳,很多都是把一些耳熟能详的曲子胡乱地改编一通,要么太简单,失了原作的韵味,要么就是难到让人望而却步,根本不适合日常练习。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似乎有一种魔力,能把那些高高在上的古典大师作品,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出来。我记得我试着弹奏其中一首巴赫的赋格片段,以往总觉得结构复杂得像迷宫一样,但这本书里对声部线条的划分和重点的标注非常清晰,简直就像是有一位资深教授在旁边手把手地教你“如何聆听”这首曲子。这种注重音乐内在逻辑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对音乐结构分析的兴趣。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按键”,更是让你明白“为什么这么按”。对于我这种已经学习了几年钢琴,但一直想深化对复调音乐理解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单纯的曲谱集,它更像是一本钢琴演奏的“心法秘籍”。
评分最近这段时间,我的练习状态一直很低迷,感觉手指僵硬,音乐表现力也像一潭死水,什么都弹不出感觉来。我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没有音乐天赋。是朋友推荐我试试这本教材,说是它里面有一些针对“中级技术瓶颈”的专门训练。我本来不抱太大希望,觉得无非就是一些新的练习曲罢了。结果,我发现它在处理一些常见的技术难题时,给出的解决方案非常新颖。比如,针对快速音阶的均匀度问题,它提供了一套结合了呼吸和身体重心的练习方法,而不是单纯强调手指的力量。当我尝试用它建议的方法去练习时,惊喜地发现那种一直困扰我的“虚浮感”明显减弱了,触键变得更扎实,声音也更圆润了。更重要的是,这种练习方法让我感觉不再是“硬碰硬”地跟技术作对,而是找到了一个更聪明、更省力的方法来驾驭键盘。这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教学思路,真的太让人佩服了,感觉我的演奏水平正在悄悄地往上爬升一个台阶。
评分我是一个对音乐的“原汁原味”非常较真的人,翻阅很多引进版教材时,总担心翻译和编排会“跑偏”。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极为出色,从装帧设计到乐谱的呈现,都透露着一股严谨的学院派气息。它在很多地方都标注了原始德文或法文的术语注释,而不是简单地用中文词汇敷衍过去。这对我理解演奏记号背后的真正意图至关重要,比如那个“dolce”和“cantabile”之间的微妙区别,在书里被解释得非常到位。此外,它对踏板的使用说明也做到了详略得当,没有把踏板的使用变成一种“玄学”,而是结合曲子的和声进行来指导,教会你如何在保持连贯性的同时,又能清晰地分离和声色彩。这让我在弹奏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时,不再是凭感觉乱踩踏板,而是有章可循,出来的效果也更具层次感和歌唱性。对于注重细节、追求演奏准确性的学习者来说,这套引进体系无疑是值得信赖的选择。
评分坦白讲,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冲着它的“有声”系列标签去的,希望能解决我这个“五线谱阅读困难户”的问题。我这个人吧,对听觉的记忆远强于视觉的记忆,单纯看谱子时脑子里总是一片空白。这本书的配套资源没有让我失望,它提供的音频文件不仅仅是“示范”,更像是“教学示范”。我发现,有些曲子如果只听录音版本,很容易被大师们华丽的技巧所掩盖,而这本书的音频似乎特意放大了不同声部之间的对比,以及对乐句起承转合的呼吸感。我经常是先对照乐谱听一遍,然后不看谱子再听一遍,最后尝试自己弹奏。这个“听-看-弹”的循环,极大地提高了我的音乐感知能力。它不只是一个练习工具,更像是一个可以随时随地请教的“私人声乐指导”,让我这个中级水平的学习者,找到了一个既能巩固技术,又能提升音乐鉴赏力的绝佳途径,性价比高到让人想为它点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