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定价:25.00元
作者:郑杰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4-01
ISBN:978756174008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1.121kg
编辑推荐
我不习惯听或者说那些,这决定了我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我希望你能注意到我的文字,我能承诺其中每个字的诞生都是出于真诚,而不是被他人或自己强迫。我能容忍自己每个字都是错的,却不能容忍其中任何一个字是不真诚的。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位新锐校长给教师的建议,也是一位教育改革者的畅想。他关注教师的生命质量,走进教师的心灵世界,并努力为教师增添职业欢乐。本书部分文章在《全球 教育展望》、《上海教育》等杂志上选登后,立即引起广泛反响。 郑杰,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上海市十佳青年校长,上海市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十大读书成材标兵。近年来,郑杰致力于学校重建,在北郊学校尝试建立现代学校文化的改革,取得了的成效并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因其观点新锐而独特,被戏称为“另类校长”。
目录
1.不妨一读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代序)
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
2.教师要有精神空间
3.教师对美好的事物应保持敏税
4.教师应享受生活
5.让我们“现代”起来
6.教师要有赤子之心
7.自我“启蒙”
8.做自己的主人
9.学会赞美真的很难
10.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
11.要学会敬畏
12.教师要继续学习
13.为沉重的负担找到良好的理由
14.关怀身边的每一个普通人
15.讲演使人
16.何不玩一玩
17.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思想
18.学会倾听不容易
19.人类道德至高无上
20.回归女性
21.为自己而教
22.要有宽容精神
23.教师要有静气
24.表达自己
25.思索是一件快乐的事
26.欣赏缺憾
27.与王泽钊结伴同行
教师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
28.以学校训示规劝自己
29.要学会做减法
30.促进学习——学校的使命
31.创造“协力、负责、多元”的独特文化
32.学校里的三个世界
33.薄弱学校的骄傲
34.重视学校仪式
35.共同悍卫公办学校的尊严
……
作者介绍
郑杰,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上海市十佳青年校长,上海市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十大读书成材标兵。近年来,郑杰致力于学校重建,在北郊学校尝试建立现代学校文化的改革,取得了的成效并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他对社会转型期校长角色变迁、教师身份变化、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叙述风格,老实说,与我过去接触的那些严肃的教育学著作大相径庭,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语带幽默的前辈,坐在你对面,泡着茶,跟你掏心窝子聊教学的那些“潜规则”和“新门道”。它的文字是那种带着温度和人情味的,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劲,甚至常常会让你会心一笑。我特别喜欢它在论述某一观点时,习惯性地穿插一些极具画面感的教学场景片段。这些片段的描绘,细致入微,仿佛我就是那个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正面临着那群眼神里写满好奇与不解的学生。这种代入感极强,使得那些原本可能枯燥的教学策略,瞬间变得鲜活、可触摸。它没有堆砌复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最朴素、最直白的语言,把复杂的教育理念掰开揉碎了给我们看,让你明白“怎么做”比“为什么这么做”在日常教学中更为迫切。这种对实践细节的关注,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对教师群体的真挚关怀。
评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一点是它所蕴含的教育哲学——它始终把“人”放在核心位置,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它并没有鼓吹“完美教师”的神话,相反,它非常坦诚地承认了教师在面对压力、疲惫和自我怀疑时的正常反应。它建议的很多策略,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减轻教师的无谓内耗,将精力聚焦到真正能影响学生成长的那些核心环节上去。这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它提醒我们,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不是用最复杂的方法去控制课堂,而是用最真诚的方式去连接每一个个体。这种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以及对教学本质的回归,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一般的技能指导手册。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保持教育热情、如何在这个高压行业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指南,让人读完后感到被理解、被支持,并且对未来充满一种审慎的乐观。
评分我必须强调这本书在“跨学科融合”和“核心素养培养”这两个当代教育热点问题上的处理方式。它没有将这两个概念仅仅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是提供了极为具体的路径图。很多教材会把这些概念写得很高大上,让人觉得实施起来需要一个巨大的教育改革工程才能实现,但这本书的“新建议”往往是从极小的教学单元或一次课堂活动入手,告诉你如何巧妙地将跨学科的思维植入其中。比如,它讨论如何将历史事件与现代科学原理结合起来进行项目式学习,并且给出了从选题、资源分配到成果展示的全套流程建议。这种从宏观目标到微观执行的无缝衔接,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它真正做到了赋能教师,让教师相信,每一次日常的备课,都有可能成为推动学生核心素养成长的关键一步,而不是一个额外的负担。这种务实的、可操作性的引导,对于长期在“完成任务”和“追求质量”之间挣扎的老师们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评分从排版和设计上看,这本书也显示出不同于传统教辅材料的用心。它不是那种密密麻麻、只有文字堆砌的风格。大量的图表、流程图和关键概念的醒目提示,极大地提升了阅读效率。尤其是一些复杂的教学框架或反馈机制的建立,作者都用了非常清晰的视觉化工具来呈现。这对于我们这些常常需要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新知识的教师来说,简直是福音。清晰的结构意味着更少的理解障碍。而且,每条建议后面通常会附带一个“自查清单”或者“反思提问”,这迫使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自我评估和内化,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这种设计上的互动性,让阅读过程本身也变成了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学习体验。它懂得现代人接收信息的习惯,把知识点嚼碎了,用最易于消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得学习过程变得既高效又愉悦。
评分这部书简直是教育领域的一股清流,它没有陷入那些空泛的、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非常扎实地落到了实处。我尤其欣赏它那种直面现实的勇气。你知道,现在的教育环境变化得太快了,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学生的思维模式也越来越难以捉摸。很多培训材料读起来让人觉得是闭门造车,但这本书里提出的每一条“新建议”,都像是作者长期浸淫在一线课堂,切切实实观察和体验过后的总结。比如,它提到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引导学生的深度阅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信息检索的层面,这个视角就很独特。它没有简单地批判技术,而是教导我们如何驾驭技术,让它真正服务于育人。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收到了一份非常详尽的、实用的工具箱,里面装满了应对日常教学挑战的“秘密武器”,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很多学术著作无法给予的。它成功地在“创新”与“实操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让一线教师读起来既有启发性,又不至于感到遥不可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